升华和凝华
实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分组实验,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气态可以直接转化2、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知道升华和凝华,并得出升华吸热,凝华要放热。3、学以致用, 通过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1、从日常 生活中的现象出发,经历探究过程,通过讨论,交流,合作与实验, 得出固气直接转化的两种物态变化,纠正错误认识。 2、根据实验中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创新实验设计,改进碘升华的加热方法。 3、学生亲历干冰升华吸热过程,有助于理解它在日常生活中多种用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关心身边环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物理道理的情感,同时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对科学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2、体会和感悟实验的方法对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性。3、加强了将科学知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树立物理服务生活的理念。
教学重点 通过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通过日常生活中实例的解释,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科学探究
教学程序及内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一、引入课题 演示实验:在金属盘中放入干冰,然后倒入部分水,浓雾产生。提问:想不想知道舞台上的雾是如何产生的? 观察现象并思考 实验激趣,引入新课。承前启后
二、新知识的导与学(一)升华和凝华的概念(二)升华和凝华过程中的吸、放热(三)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展示学习目标复习前面的四中物态变化提出问题:固态和液态是否能直接转化。展示课本实验方案。提示:碘的熔点113.7℃ 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500 ℃.提问:是否有液态出现,如何改进?提出问题:给碘管加热,碘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指导学生完成“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提醒学生仔细观察碘在状态变化过程中,是否出现液态)请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派代表发言,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引导学生分析碘升华凝华过程中的吸热放热请学生小组讨论,去寻找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派代表发言。指导各个小组完成活动二-----模拟雾凇的形成。播放视频干冰的性质,了解人工降雨的原理请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活动三,请学生设计实验“如何让气球鼓起来”强调实验注意事项,注意安全。{在试管中加少许干冰,并用气球封住试管口,观察现象并分析。} 猜想结合课本提出实验方案提出改进加热的方法:用热水加热或水蒸气加热,可以避免固态碘熔化。学生小组合作,做“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验证猜想小组讨论,寻找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学生小组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实验结论,派代表发言学生小组讨论,分析吸放热情况小组实验,分析现象 培养动手、观察和分析能力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巩固、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三、归纳小结 提问: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在实际生活中有何应用?总结六种物态变化。 个别回答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习惯
四、课堂练习 完成课堂检测 巩固知识
五、布置作业 思考人工降雨的过程 巩固知识
六、课外拓展 1、宇宙飞船降温2、电冰箱中的物态变化
板书设计:
升华和凝华
升华( 吸热 )
固态 气态
凝华( 放热 )
结 束
图符说明:
开始、结束及课题名称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多媒体应用
学生探究学习
观察思考
布置作业
小结
巩固练习
演示实验:人造雾
4.4升华和凝华
复习前四种物态变化,提出问题:固气之间是否可以直接转化?
多媒体
猜想与假设
分组探究
学生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分析现象,概括得出升华凝华的概念及吸放热
多媒体
展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小组展示
小组活动
模拟雾凇的形成
小组活动
揭秘气球鼓起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