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诗经》二首之《蒹葭》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诗经》二首之《蒹葭》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20 09:09:14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3张PPT)
《诗经》二首
蒹葭
引入《蒹葭》
听读全诗
朗读全诗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
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
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
jiān jiā

sù huí

méi

chí
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
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
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沚。

zhǐ
蒹 葭 《诗经·秦风》
吟诵全诗
听读全诗
蒹 葭
《诗经·秦风》
蒹 葭 苍 苍,
白 露 为 霜。
所 谓 伊 人,
在 水 一 方。
溯 洄 从 之 ,
道 阻 且 长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央
茂盛的样子
艰险
跟随、追寻。
疏通文意
jiān jiā
那人,指所爱的人
逆流而上去追寻。溯洄,逆流而上。洄,逆流。
芦苇
顺流而下
好像
相距不远,却无法接近

sù huí
茂盛的样子
(路)高而陡
疏通文意

水中的小块陆地
岸边,水与草相接的地方
蒹 葭 萋 萋 ,
白 露 未 晞。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之 湄 。
溯 洄 从 之 ,
道 阻 且 跻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坻 。
逆流而上去追寻。溯洄,逆流而上。洄,逆流。
chí


顺流而下
茂盛鲜明的样子
向右迂曲
疏通文意
没有完,这里指还没有干。
水中的小块陆地
水边
蒹 葭 采采 ,
白 露 未 已 。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之 涘 。
溯 洄 从 之 ,
道 阻 且 右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沚 。
逆流而上去追寻。溯洄,逆流而上。洄,逆流。
zhǐ
顺流而下

艰 险
古诗新译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河边芦苇青苍苍,
晶莹露水凝成霜。
我所爱的心上人,
正在河水另一方。
逆流而上追寻她,
道路艰险又漫长。
顺流而下追寻她,
好像就在水中央。
古诗新译
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
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
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
河边芦苇碧青青,
晶莹露水还未干。
日思夜想心上人,
就在水草相接处。
逆流而上追寻她,
道路艰险高而陡。
顺流而下追寻她,
像在水中高地上。
古诗新译
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
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
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沚。
河边芦苇白茫茫,
晶莹露水还未尽。
魂牵梦萦心上人,
就在对岸水边上。
逆流而上追寻她,
道路艰险向右弯。
顺流而下追寻她,
宛在水中沙洲上。
整体感知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
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
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
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
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沚。
全诗分三章,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
每章前两句写景,三四句点明追寻伊人的主题,五至八句描绘追寻的情状。
这不仅使诗歌有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美感,还起到了深化诗歌意境的作用。
整体感知
第一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第二章: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第三章: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每章前两句写景,以景起兴,有什么作用?
每章前两句写景,以景起兴,利用芦苇、霜露、秋水等景物渲染出一种萧索凄迷的氛围,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特定的背景,更烘托了伊人可望不可即的怅惘之情。
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的变化,可以看出三章又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时空序列,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追求者的深情执着。
整体感知
所谓伊人,
在水之涘。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所谓伊人,
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溯洄从之,
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沚。
溯洄从之,
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
从此岸到彼岸,从上游到下游,地点的变化写出了主人公不畏艰险,一再追寻、几度求索,也暗示了“伊人”的踪迹飘浮,难以寻觅。
古人云:“诗缘情而绮靡。”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
思恋伊人、追寻伊人
白露为霜、未晞、未已
从此岸到彼岸,从上游到下游,不畏艰险、执着追求、可望而不可即、无限怅惘
伊人
qǐ mí ,华丽。
思考
爱情?
贤人?
理想?
《蒹葭》也许涵盖了世间各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境遇:挚友难得、知音难觅的怅惘;仕途坎坷、功业未遂的忧思;理想幻灭、前途渺茫的失望。
诗歌的主旨具有多义性,“伊人”是一个具体而缥缈的形象,或许是诗人思念追寻的意中人,或许是明君渴求的贤能之臣,或许是把我们“消得憔悴”的理想……
诗歌中的主人公经历了许多波折,还在一直苦苦追寻,无论“伊人”指的是什么,这种痴情与执着本身,就具有崇高的精神意义。可见,这首诗,不仅景美情美,而且蕴含的人生意义也很美。
总结
这首抒情诗,情景相生,以重章叠句的手法,写出了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怅惘之情。
全诗情调凄美动人,意境朦胧深邃。苍苍的芦苇,浓重的霜露,茫茫的秋水,曲折的河流,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却似近而远、忽隐忽现、可望不可即的伊人……这一切都与诗人的怅惘和执着追求融为一体。这首诗朦胧、含蓄,是情深景真、风情摇曳的好诗。
◆《关雎》和《蒹葭》在内容情感和表现形式上有什么异同?
相同:都是当时的民歌,都运用了“兴”的手法,都使用了重章叠句;都使用了双声叠韵联绵词。
不同:《关雎》是一首热情的恋歌,表现了对爱情和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感情坦率朴素、热情浓郁;《蒹葭》充满了难言的惆怅;《关雎》叙事线索明晰,画面形象可见;《蒹葭》意境含蓄,场景朦胧,情感韵味更加浓郁。
比较两诗
回味《蒹葭》的美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光辉起点,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让我们反复吟诵《诗经》中传唱至今的歌谣,感受它的芬芳,接受它的哺育,千回百转,寻找理想的“伊人”。最后,我们一起聆听一首歌,在优美的歌声中再次感受《蒹葭》的美。
朗读、背诵、默写并订正《蒹葭》。
课外朗读背诵《周南·桃夭》《邶风·静女》《卫风·木瓜》《秦风·无衣》等篇目。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