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处处埋忠骨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山处处埋忠骨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12-23 22:3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7《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自学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
  3.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教学重点】
  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
  2.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通过前面两篇课文的学习,我们领略了毛泽东作为诗人和领袖的风范。不过,领袖也是人,他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伟人的内心,去感受毛主席的情感世界。
  2.背景介绍:在青山的掩映下,我们依稀看见了战争的硝烟。你知道这场战争吗?学生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信息。我们怎能忘记抗美援朝中为了保家而牺牲了的几十万中华儿女?这些中华儿女中有普通劳动人民的子女,也有毛泽东深爱的长子——毛岸英。
  学生交流关于抗美援朝的资料,教师适时补充概括。
  3.板书课题:青山处处埋忠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拼音,遇到生词查查字典、词典。
  2.反馈自学情况。
  教师点拨:
  字音方面:拟(nǐ) 赴(fù) 踌(chóu) 殉(xùn)
  字义方面:
  殉职:因公务而牺牲。
  踌躇:犹豫不决的样子。
  勋鉴:亦称书奉语或提称语,缀于信首收信人的称呼后、鉴,审查,看;勋,功德,功劳。勋鉴的大意是有功德之人看。多用于政界,文界。
  3.教师播放课件,学生听读课文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听到这个噩耗后极度悲痛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
  三、精读课文,体会感悟
  1.默读课文,找出你最受感动的句段,多读几遍,体会人物的情感。
  2.小组讨论,教师检查。
  3.全班交流:可通过谈感受和朗读的方式表达出你的体会。
  (1)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体会毛泽东悲痛的心情。老师引导学生想象:接到长子毛岸英牺牲的电报,作为父亲的毛泽东在想些什么?你能想象当时他的神态吗,从中感受到什么?
  (2)“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岸英从小就颠沛流离,在父亲身边并没有多少时间。慈父毛泽东此时已是近60岁的老人了,老来痛失爱子,使他悲痛欲绝。
  (3)彭总司令要求将岸英的遗体运回祖国,这是对领袖的爱戴和体贴;而朝鲜首相金日成则要求将岸英遗体葬在朝鲜,这是对中华优秀儿女的崇敬。面对这两种抉择,毛主席心里是怎么想的?
  ①“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就让我见见遗体吧!”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是父亲对儿子情感的自然流露,毛泽东想到:儿子奔赴战场时自己因为工作繁忙而未能相送,作为父亲,谁又不想和死去的儿子见上最后一面呢?我们可以看出:一位普普通通的父亲形象就是这样的。
  指导学生朗读这些句子,带着深深的沉重语气。
  ②“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你是怎样理解毛泽东的想法?
  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毛泽东想,朝鲜战争中许多志愿军都牺牲在朝鲜土地上,许许多多的父母不能和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儿女见面,自己又怎么能特殊呢?于是做出了将儿子葬于朝鲜的决定。这是伟大的父爱的延续,是一位国家领袖从大局考虑问题的理智,是伟人的宽阔胸怀和国际主义精神的见证。
  通过朗读体会主席矛盾的心理。
  (4)“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
  “黯然的目光”这是经历过悲痛后的自然神情,“转向窗外”“指指写字台”“示意”这一连串的动作一方面表现他此时仍然沉浸在对爱子的无限思念中。而一旦签字,就意味着毛泽东永远也见不到自己的爱子了,岸英将永远留在了异国他乡,真是落笔千钧啊。这一细节进一步表现:毛泽东既是伟人,也是凡人。
  (5)当毛泽东在记录稿上签字时,他是怎样的心情?从哪里体会到的?
  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四、回顾全文,学习写法
  1.教师小结:毛主席把一生奉献给了中国的劳苦大众。此前,他的五位亲人为了中国革命已经相继献出了生命。此时,这位年近60的老人又失去了挚爱的长子,这是多么剜心的疼痛啊!他不说一句话,不吃一口饭,他黯然伤神,他泪水涟涟。但他却毅然决定把儿子的尸骨留在了远在千里的异国他乡,他的爱似山般的厚重,他的情如海般的深邃!他的革命胸怀如海似山!
  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一次去体会毛主席那凡人情感中的伟人风范吧!
  2.我们体会了毛主席的常人情感,超人胸怀。那么,本课在体现人物的情感世界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之处呢?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举例说明
  (1)通过对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毛泽东的内心世界。
  如语言描写:主席情不自禁地“喃喃”地念着儿子的名字。
  动作描写: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神态描写: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2)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性格特点。
  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
  五、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 搜集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革命事业而牺牲的六位烈士的资料。
  3.办一张关于毛泽东的小报,其中设立一版块叫做“普通的伟人”。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