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 下册 课时练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3课 土地改革
一、选择题
1.“全国土地改革前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处于无地少地状态.”这段引文介绍了土地改革的( )
A.意义 B.性质 C.内容 D.背景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
A.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B.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
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为国家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3.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1950 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两者的共同作用是( )
A.加快了解放战争的进程 B.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C.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 D.实现了土地公有的目标
4. 下列关于图片;事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我国存在了2000 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摧毁
B.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C.基本消灭了土地私有制
D.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5. 历史学家金冲及说,孙中山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国民党当政后并没有实行这一政策。20世纪30年代时,中国广大农村仍然是半数以上土地掌握在不足人口总数10%的地主富农手中……1950年,中国共产党进行土地改革,使约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土地。这次改革实质是( )
A.消除了土地私有制,建立土地公有制
B.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C.消灭了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
D.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行了土地改革,从1949 年到1952年,中国耕地面积增长了10.3% ,粮食产量增长了44.8%,棉花产量增长了193.7%。材料说明土地改革( )
A.有力打击了外来侵略势力 B.彻底改变了农村的面貌
C.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D.恢复和发展了农业生产
7.20 世纪50年代初,分到土地的农民欢天喜地,“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分了地,出了气,翻了身,见了天”,材料表明土地改革( )
A.在少数民族地区展开 B.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C.使农民获得了解放 D.废除了土地私有制
8. 土地改革后,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 9%。据此可知土地改革( )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面貌 D.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9.1950年6月,我国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时,全国粮食总产量由1950 年的1. 32亿吨增长为1. 64亿吨,人均粮食产量由1950年的239.4千克增长为285.2千克。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
A.中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 B.土地改革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C.土地改革促进了国家工业化建设 D.生产的发展推动了新政权的巩固
10.土地改革后,地主土地所有制被 土地所有制取代。 ( )
A.国家 B.集体 C.农民 D.国家和集体
11.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的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运动是( )
A.土地改革运动 B.“大跃进”运动
C.农业合作化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12.1950年凤阳花鼓词唱道:“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土地还家后,幸福生活万年长。”其中“土地还家”是指( )
A.农业合作社的创办 B.人民公社的建立
C.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土地改革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3.在新中国建立之初进行的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
A.消灭了地主阶级 B.基本上肃清了国内外反动势力
C.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 D.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14.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运动取得的成果不包括( )
A.消灭了地主阶级 B.巩固了人民政权
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废除了土地私有制
15.据统计,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28%,1952年比1949年增加了40%,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①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②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③土地改革加速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发展④土地改革使富农失去了土地
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多达70%的中国农民没有土地,国民党却漠视亿万农民的呼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土地所有制,使得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农民在经济上翻了身,在政治上拥护新生的人民政权,从而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状况。
材料二:1950 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2)根据材料二,说明我国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材料三: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 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是我们国家民主化、工业化、独立、统一及富强的基本障碍。这种情况如果不加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的果实。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3)根据材料三,归纳我国进行土地改革的重要影响。
参考答案
一、1.D 2.B 3.C 4.C 5.C 6.D 7.C 8.B 9.B 10.C 11.A 12.C 13.C 14.D 15.A
二、16.(1)答案:大部分农民没有土地(或:农民迫切需要土地)
答案:由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3)答案: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巩固了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果实。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