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2022年春】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下历史单元复习课件系列
单元复习
复习旧知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还是一个农业国中国缺乏大机器制造业和现代技术装备,工业水平落后,特别是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经济基础差,一穷二白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是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项目 1949年产量 1952年产量 52年比49年增长百分比 52年比历史最高年产量增长比
钢 15.8万吨 132.9万吨 752.8 46.8
煤 3243万吨 6649万吨 105 7.5
棉花 889万担 2607.4万担 193.3 53.6
粮食 2263亿斤 3278亿斤 44.8 9.3
复习旧知
第一个五年计划
背景:
①经过三年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②我国的工业水平低,基础薄弱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目的: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国民经济。
基本任务:
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②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③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一五计划为什么要重点发展重工业?
1. 增强国防,保卫政权
2. 重工业落后,阻碍发展
3. 效仿苏联
1953-1957年(简称“一五计划”)
时间:
复习旧知
主要成就:
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6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它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从此结束。
1956年,沈阳飞机制造厂制作出我国制造的第一批喷气式飞机
1953年,恢复和扩建鞍山钢铁公司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长江上第一座大桥(对促进南北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54年康藏、青藏公路的胜利通车拉萨(结束了西藏没有公路的历史,沟通了西藏与各地的联系;密切了西南、西北广大地区同全国各地的联系)
宝成铁路、鹰厦铁路通车
成功原因:
有党的正确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创造新生活的热情
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成功意义:
第一个五年计划
主要成就:
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恢复并扩建;
1956年,沈阳试制成功第一批喷气式飞机
1956年,长春诞生第一辆国产汽车
(1) 重工业
(2) 交通运输业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三条入藏公路的修建
宝成铁路、鹰厦铁路通车
成功原因:
有党的正确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创造新生活的热情
成功意义:
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重工业基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靠近苏联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1. 时间
1954年9月北京
人民代表步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会场
1. 时间
2. 内容
①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②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③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复习旧知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时间:
1954年9月;北京
内容:
①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它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意义:
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例题讲解
1. 据统计,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694项建设项目的厂址分布在91个城市,116个镇,其中65%的项目分布在京广铁路以西。这样做旨在( )
①雅克萨之战 ②册封达赖和班禅 ③设置伊犁将军 ④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
A.加强西部大开发 B.构建较为合理的工业布局
C.实现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 D.促进全国经济的发展
2. (2021·桂林)通过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苏联建成6000多个大型企业,建立了拖拉机、汽车、飞机制造、化工、电力等部门。苏联的这些经济成就属于( )
①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②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③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④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A.农业 B.商业 C.重工业 D.轻工业
解析:A.加强西部大开发,不符合题意;B.依据题干材料可知,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项目主要分布在京广铁路以西,这样分布的目的是促进中西部地区工业的发展,有利于构建较为合理的工业布局,故选项B符合题意;C. 实现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不符合题意;D.促进全国经济的发展,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解析:据题干“苏联建成6000多个大型企业,建立了拖拉机、汽车、飞机制造、化工、电力等部门”,可知属于重工业的成就。结合课本所学,1928——1937年,苏联先后进行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建成6000多个大型企业,建立了拖拉机、汽车、飞机制造、化工、电力等部门,促进了苏联工业产值发展。C正确;材料的这些企业与农业、伤业、轻工业无关,ABD排除;故答案为C。
B
C
例题讲解
3.(2019·内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代表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民解放军于哪一年占领南京?该事件结束了哪一政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合1945年重庆谈判时蒋介石的谈判目的,说明该政党在中国大陆统治的覆灭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公告是毛泽东在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中宣告的?结合材料一,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完成了什么革命任务?从1919年到1949年,中国人民的革命历程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答案: (1)1949年;国民党;原因:假和平、真内战,违背人民的意愿。
(2) 开国大典;任务:反帝反封建(新民主主义革命;民主革命;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帝国主义的奴役和封建军阀政府统治)。
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团结统一,爱好和平)
复习旧知
第5课 三大改造
集体生产促发展——农业合作化
进一步提高生产力,使农民走上集体化,改善农民生活,实现共同富裕,解决农业和工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民个体经济分散、落后,很难发展大生产,农产品无法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背景:
目的:
概况:
1953—1956年底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成立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改造结果:
个体经济(私有制)→集体经济(公有制)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复习旧知
第5课 三大改造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形式:
成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改造结果:
个体经济(私有制)→集体经济(公有制)
1956年底参加手工业合作组织的人数已占全国手工业从业人数的91.7%,基本上完成了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但在合作化过程中,存在要求过急、集中过多的缺点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形式:
公私合营
个体经济(私有制)→国有经济(公有制)
结果:
党对资本主义工商户采取了“和平赎买”的政策,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形式,逐步将其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而且将所有制改造与人的改造相结合,努力使剥削者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复习旧知
第5课 三大改造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改造意义:
① 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②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局限性:
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
改变过快等缺点。
“在1955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工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造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长期遗留了一些问题,1956年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对一部分原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也不很适当”。
材料:由于发展速度过猛,不少地方出现了违反自愿原则的现象,由于侵犯了富裕中农的实际利益,引起了他们很大的抵触情绪。
例题讲解
1.(2021·长沙)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将“消灭资本家私有制”作为奋斗目标之一。这一目标基本实现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2.(2021·临沂)“王老吉药”在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改称“王老吉联合制药厂”;1968年,又改名为“广州中药九厂”。这里的“广州中药九厂”是( )
A.抗美援朝是为了打破国际的封锁 B.抗美援朝是为了促进朝鲜的统一
C.抗美援朝是中美之间战略大决战 D.抗美援朝是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
解析:1953—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消灭了资本家私有制,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C 符合题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A排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排除;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D 排除;故答案为 C
解析:A.资本主义企业,不符合史实;B.公私共有企业,不符合史实;C.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所以,“王老吉联合制药厂”属于社会主义企业。而1968年,又改名为“广州中药九厂”,并没有对企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进行改变,故“广州中药九厂”是社会主义企业.故选项C符合题意;.中外合资企业,不符合史实;故答案为:C。
C
C
例题讲解
3.(2020·宁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新中国在1953年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的新阶段。这一年,在全党空前团结的基础上,全国性经济规划开始了,开展了一场又一场生气勃勃的革命和建设活动……到1957年,中国领导人可以以相当满意的心情回顾这一时期了。这个国家的工业化道路已经走了几大步,并且取得了引人注目的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制度已经顺利地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教导得到改造。国家的政治制度建设也具有了中国特色。
——摘编自费正清《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时期新中国在“工业化道路”、“经济制度改造”、“政治制度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取得上述成就的主要原因
答案:(1)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全国人民的努力,正确的方针,政策。
复习旧知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中共八大:
背景: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内容:
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党在今后的根本任务: 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意义:
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为探索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方向,奠定了社会主义建设良好的开端
“大跃进”运动
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认识不足,又急于求成,于1958年发起“大跃进”运动
概况:
标志 口号:
高指标 瞎指挥 浮夸风 共产风(农业上——浮夸风)
(工业上——全民炼钢)
“以钢为纲,全面跃进”(工业方面)
“以粮为纲”(农业方面)
复习旧知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造成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
对人们思想的影响:造成人民急于求成、急躁冒进、浮躁,浮夸风、假话盛行
人民公社化运动
概况:
1958年发起,特点是“一大二公”:所谓大,就是规模大;所谓公,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高
后果:
损害了群众的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启示:
①认清国情,一切从基本国情出发;②尊重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③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④正确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能急于求成
评价:
“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遭受的一次严重挫折;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
1961年,中央开始全面调整国民经济,停止“大跃进”运动,使国民经济转入调整的新轨道,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复习旧知
文化大革命
1962年以后,“左”倾思潮再度抬头,并发展成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1965年姚文元的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点名批判北京市副市吴晗写的《海瑞罢官》。这一批判得到毛泽东的支持,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设立中央文化革命小组。又正式发出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一场史无前例的政治动乱开始。文化大革命形成了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他们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概况:
批斗目标:
知识分子、地主、商人、和尚、甚至被是被尊为“万世师表”的孔子等、连当权派也被公开批斗
主要活动:
破四旧、贴大字报、开批斗会等
“文化大革命”中,“四人帮”大搞文化专制主义,一大批文艺界著名人士被迫害致死
革命样板戏: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八部作品
复习旧知
文化大革命
四人帮的粉碎:
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驾机出逃,在蒙古温都尔汗附近机毁人亡。
1976年,周恩来、毛泽东相继逝世,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加紧夺权活动;1976年10月,中共中央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内乱
危害:
①政治上:政治上长期动乱,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大批干部群众遭受残酷迫害
②经济上:经济上社会生产大幅度下降,国民经济遭到巨大损失,人民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
思想文化上:科学文化教育事业被严重摧残,历史文化遗产遭到巨大破坏。国民素质下降,经济、科技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了
评价:
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
启示:
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防止个人崇拜;要依法治国,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法律意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
复习旧知
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两弹一星:
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
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我国“有弹有枪”)
1967年6月17日我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标志着中国核武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970年4月24日我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1. 时间
——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1965年9月17日
在国际上引起极大轰动,被认为是继“两弹一星”之后我国的又一重大科研成果。标志着人类在揭开生命奥秘的道路上又迈出了一步
2. 意义
1973年
1. 时间
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2. 意义
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例题讲解
1.(2021·苏州)1955年11月我国正式印制并且使用粮票,1993年2月后粮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粮票的使用与废除实际上体现了( )
A.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 B.所有制形式的变化
C.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 D.产品分配方式变化
2.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的“教训”包括( )
①应注重民主法制建设②应以阶级斗争为纲③应防止个人崇拜④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A.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不符合题意;B.所有制形式的变化,不符合题意;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我国开始使用粮票,这是由于我国实行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这是由我国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低决定的,到了1993年,我国经过改革开放,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于是废除了粮票等票证,故选项C符合题意;D.产品分配方式变化,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解析:文革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包括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教训应该包括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民主法制教育,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防止个人崇拜,①③④符合题意;以阶级斗争为纲是文革错误的表现,不是教训,②排除,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C
B
例题讲解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的8年时间里,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没有举行过一次会议,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也被迫停止了活动。……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地方组织的许多负责人受到无情批判和斗争,各级政协相继停止了一切活动。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一册,人民出版社
材料二 大事记(如下)
(1)据材料一,说说“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哪些政治制度遭到破坏?
(2)据材料二,说说党和国家从“文化大革命”这段历史中吸取了怎样的教训?
答案:(1)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认识到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把“依法治国”作为我国的治国方略,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