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课 邓稼先(提升训练)(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01课 邓稼先(提升训练)(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5.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18 17:39:1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01课 邓稼先
一、选择题
1.下列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宰割(zǎi) 筹划(chóu) 鞠躬尽瘁(cuì)
B.难堪(kān) 开拓(tuò) 鲜为人知(xiān)
C.元勋(xún) 呼啸(xiào) 热泪盈眶(kuānɡ)
D.燕然(yàn) 彷徨(huánɡ) 至死不懈(xiè)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B.“鲜”的正确读音为xiǎn;
C.“勋”的正确读音为xūn;
D.“燕”的正确读音为yān。
故答案为:A
2.下面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勋(xūn) 邓稼先(jià) 妇孺皆知(rú)
B.殷红(yān) 开拓(tuò) 鲜为人知(xiǎn)
C.燕然(yān) 萦带(yíng) 鞠躬尽瘁(cuì)
D.彷徨(huáng)罗布泊(bō) 风悲日曛(xūn)
【答案】D
【解析】
【详解】
D. 罗布泊(bō)改为“pō”。故选D。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项是 ( )
A.悲惨 稳健 避免 至死不懈
B.爆炸 拨尖 援助 家喻户晓
C.暑名 仰慕 焦虑 马革裹尸
D.逝世 难堪 呼啸 锋芒必露
【答案】A
【解析】
【详解】
B.拨尖—拔尖。
C.暑名—署名。
D.锋芒必露—锋芒毕露。
故选A。
4.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元勋(xūn) 背诵(sòng) 罗布泊(bó) 妇孺皆知(rú)
B.奠基(diàn) 昼夜(zhòu) 戈壁滩(gē) 燕然勒功(yān)
C.选聘(pìn) 殷红(yīn) 摄氏度(shè) 任人宰割(zǎi)
D.谣言(yáo) 挚友(zhì) 直肠癌(ái) 鲜为人知(xiān)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罗布泊(pō)。
C.殷红(yān)。
D.鲜为人知(xiǎn)。
故选B。
5.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谣言 诞生 选骋 死而后已
B.挚友 戈璧 仰慕 层出不穷
C.癌症 决胜 胆识 妇儒皆知
D.睿智 叱咤 氢弹 锋芒毕露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骋”应为“聘”;
B.“璧”应为“壁”;
C.“儒”应为“孺”;
故选D。
6.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B.“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C.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
D.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句中的冒号应为破折号。
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焦虑 建意书 鞠躬尽瘁 亡国灭种
B.谣言 直肠癌 妇儒皆知 至死不懈
C.暑名 奠基人 马革裹尸 热泪满眶
D.仰慕 开拓者 蓬断草枯 层出不穷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项,“建意书”应为“建议书”;B项,“妇儒皆知”应为“妇孺皆知”;C项,“暑名”应为“署名”。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邓稼先》一文的作者是杨振宁,邓稼先被称为“两弹”元勋。
B.闻一多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学者。
C.《回忆鲁迅先生》的作者萧红是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生死场》《呐喊》等。
D.《孙权劝学》选自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答案】C
【解析】
【详解】
《呐喊》是鲁迅的小说集,并非是萧红的作品,故C错误,选C。
9.作者引用《吊古战场文》的目的是( )
A.揭示战争的残酷以及给人民造成的巨大痛苦。
B.寄托作者对邓稼先的怀念。
C.对当年在昆明的生活的怀念。
D.烘托了邓稼先工作环境的艰苦。
【答案】D
【解析】
【详解】
解答此题需要根据文章主旨和《吊古战场文》的内容分析。引用《吊古战场文》渲染了一种荒凉凄惨的气氛,作者引用它的目的是说明邓稼先工作环境的艰苦、恶劣。烘托邓稼先身先士卒的精神。故选D。
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B.五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同几代科技工作者殚精竭虑,忘我工作是分不开的。
C.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
D.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旁边的一名记者见状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
【答案】B
【解析】
【详解】
A. 用词不当,“万人空巷”本指家家户户的人都奔向一个地方;以致住宅空荡荡的。形容轰动一时的盛况。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的盛况或新奇事物轰动居民的情景。句子后面却说人们都在家看电视,街上静悄悄,显然自相矛盾,应改为“门可罗雀”;
C.成分残缺,应在“精神”后加上“的儿子”;
D.用词重复, “看到”和“见状”重复,去掉“见状”;
故选B。
1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大桥就要通车了,”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请大家咬紧牙关,做最后的冲刺。”
B.星期六去呢?还是星期天去呢?我实在是拿不定主意。
C.不过,像皇帝一样,他们也说:“哎呀,真是美极了”!
D.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答案】D
【解析】
【详解】
A. “说”后面改为逗号,“某某说”放在中间用逗号;
B. “星期六去呢”后面改为逗号,选择疑问句中前面那个句子用逗号,后面的句子用问号;
C.把感叹号放在后引号里面,引号里面是一句完整的话。
故选D。
12.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是喜欢百草园呢?还是喜欢三味书屋?
B.“啊,谢谢老天爷!”小鸭舒了一口气:“我丑得连猎狗也不咬我了!”
C.“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D.“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答案】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要牢固掌握常用的标点符号及使用方法,其次要善于仔细分析题中语段的语境,最后运用平时积累的标点符号的作用去解答题目。A.此句是选择疑问句,第一个问号应改为逗号;B.“某某说”如果在句子的中间,“说”后面用逗号,所以“小鸭舒了一口气”后的冒号应改为逗号;C.应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改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D.正确。故选D。
13.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①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
②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
③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④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
⑤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
⑥稼先虽然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
A.①⑤②③④⑥ B.④①⑥②⑤③
C.④⑥①②⑤③ D.⑤②③④⑥①
【答案】B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一般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第④句首先交代邓稼先的工作环境;①句由④引出,因为环境恶劣,故“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⑥句点出本段的主要人物,承上说明对稼先来讲,“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②⑤③三句是围绕⑥句中邓稼先的“意外”按时间顺序展开的。故排序为:④①⑥②⑤③,故选B。
14.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那时,“国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理念深入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结果,并代代相传。
②我们古圣先贤的教育不愧是做人扎根的教育。
③他们为国为民不惜舍生忘死。
④古时儒学盛行时,每个学子都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和理想。
⑤同样经受过外国列强的侵犯,但就是国人这种为国家忠心不二、鞠躬尽瘁的爱国精神,坚定保全了我们民族的尊严和命脉。
⑥所以,在我们中华绵延五千年的灿烂文明的背后,有着数不清的持道守德、以身殉国的仁人志士。
A.④①②③⑤⑥ B.②④③①⑤⑥
C.②④①③⑤⑥ D.④①③⑤⑥②
【答案】C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排列句序的能力。解答语句排序型试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每一个语句,把握语句特点,明确体裁。其次,明确材料的中心。思考语句是围绕什么中心展开的。抓住了中心,就抓住了要害。然后我们可以根据“中心句”或“总领句”来确定首句或尾句。然后再依据各句之间的关系,注意其中的关联词、衔接语。依次排序即可。本题中的语句叙写的内容是:我们古圣先贤的教育不愧是做人扎根的教育。所以②应该放在首句,排除掉A和C;再看①③句之间的关系,前文是“儒家思想”,是理念,②④句与①衔接紧密,③则是说其表现。应该承接①句。据此分析,答案为C。
点睛:排序题最主要的是要先找到首句或者是尾句,确定首句或尾句后再去找语句中相关(上下句中出现相同的词语),依据内容再进行排列顺序。排序完成后再仔细认真的阅读,看各句之间的关系排列是否合理,语意表达是否正确。
1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学生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B.《朗读者》每期都有一个主题词,嘉宾围绕主题词朗读一段曾经激励自己、改变自己甚至打动自己的文字。
C.武亦姝在最后一场比赛中,与陈更、李宜幸、张淼淼强强PK,以317分获得攻擂,最后战胜彭敏,成为冠军。
D.“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
【答案】D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A句否定词的滥用,去掉“不要”或“切忌”其中一个。B句语序不当,应该是“打动自己、激励自己甚至改变自己”。C句是句子成分残缺,在“获得攻擂”后加“的资格”。D正确,故答案为D。
16.依次填入括号中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   );筹划昼夜不断的计算时,要有(  );决定方案时,要有(  )的胆识,又要有(   )的判断。
A.数学见地 物理直觉 稳健 勇进
B.物理直觉 数字见地 稳健 勇进
C.数字见地 物理直觉 勇进 稳健
D.物理直觉 数字见地 勇进 稳健
【答案】D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对配伍题中同义词辨析应学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从词语含义、程度、对象、范围、色彩等方面加以比较辨别。同时汉语形成、发展过程中,有些词搭配的对象是不同的,词的搭配有一定的限度,不能任意组合。词语的搭配要符合两个原则:一是合乎事理;另一个是合乎习惯。如“粗估”参数关联到“物理”,“计算”关系到“数字”,“胆识”需要“勇进”的态度,而“判断”需要“稳健”才不至于出错。这样搭配,既合乎事理,又合乎习惯。故选D。
17.下列语段的方框中所用的标点,恰当的一项是( )
这封短短的信给了我极大的感情震荡 一时热泪满眶 不得不起身去洗手间整容 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 是为了民族而自豪 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 ——我始终想不清楚。
A., , 。 : ? ? B.。 , 。: ? ? C.。 , , 。 ; 。 D.。 , 。 : ? 。
【答案】B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本题中的“这封短短的信给了我极大的感情震荡”表示的是一句话的完结,应该使用“。”号;“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后面的内容是对这一问题的解释,所以用冒号;“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表示的是疑问以及语意的转折。据此分析,答案为B。
18.下列句子的顺序已被打乱,对其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
②在北平上了小学和中学,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
③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
④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④③②① D.③②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句子顺序的排列。做题时要仔细阅读句子,抓住每一句的关键字,如开头词语:首先,其次;表时间的词语;表方位的词语等,就能顺利解答此题。本题较为简单,根据所给出的句子的年代顺序:1924年、1945年、1948年到1950年、1958年8月即可完成排序。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递进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19.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邓稼先之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级许许多多工作者,原因是因为人们都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B.我们应发扬光大邓稼先的事迹和精神,勇攀科学高峰,为实现中国梦而添砖加瓦。
C.杨振宁得知中国的原子武器工程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完全是自力更生搞成功的,激动得热泪盈眶。
D.令我们崇敬的是,杨振宁这位科学大师,时刻支持和关注着中国的经济建设。
【答案】C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 A.句式杂糅,删去“原因”或“因为”;B.搭配不当,将“应发扬光大邓稼先的事迹和精神”改为“铭记邓稼先的事迹并将他的精神发扬光大”;D.语序不当,将“支持”和“关注”调换位置。
20.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人是社会之本,人的素质如何,决定一个社会的走向,决定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
B.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遏制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
C.今年“五一”期间,北海市消费者举报中心共接到投诉电话6起,同比下降了一倍。
D.他课上认真听讲,课下手不释卷,全班同学没有一个不说他学习不用功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B项,成分残缺,应在句末“生命财产”后加上“的安全”;C项,搭配不当,“减少”“下降”“贬值”都不能与“一倍”搭配,可将“一倍”改为“一半”或“50%”;D项,否定不当,应改为“没有一个说他学习不用功的”。故答案为A。
点睛:句子的正确使用,是表达理解的需要,写好句子是语文能力的基础。判断病句,要有一定的步骤,先理清主干(主谓宾)看搭配是否有问题,成分是否残缺,再看是否存在用词不当、语序不当、语义重复或矛盾等问题。
2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那座山的后面,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小村庄,那里风景优美,人文和谐,可以算得上是一个世外桃源。
B.老舍的一生总是在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C.焦裕禄同志之所以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因为他始终用党的理论武装自己,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党性纯洁。
D.索契冬奥会上,与短道速滑带来的激情不同,花样滑冰的别样舞美给观众一帆风顺的感受。
【答案】D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对词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D项中的“一帆风顺”形容非常顺利,毫无波折或挫折。使用与语境不符,故答案为D。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回顾“两弹”实验秘闻
罗 坪
1964年,张其彬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分配到酒泉基地,作为技术员参与原子弹、导弹结合实验,那年他28岁。
张其彬到基地后,与基地所有的科技工作人员一起,夜以继日地进行认真仔细的实验前准备。两弹的发射日期,定在了1966年10月27日。
然而,在实验前一天清晨,戈壁滩天气陡变:大风呼啸,天昏地暗……如此恶劣的天气,实验还能否如期进行?下午三四点到实验场时,张其彬和大家都很担心。按规定,风速超过15米/秒,温度超过零下11摄氏度,就不能进行这个实验了。而当时最大风速达25米/秒,气温降至零下十几摄氏度。但在征求了气象专家的意见后,中央果断决定实验如期进行,所有的设备、人员按计划进场。
据张其彬回忆,由于风沙太大,能见度太低,十几米外已视物不清。下午三四点,天空昏暗如夜,车队进场时,不得不集体编队打开大灯,一辆接一辆地紧跟着向目的地进发。车跟太紧怕造成追尾,稍一拉开距离,车就可能走丢。负责运载导弹和原子弹去两个地方进行测试的车队,竟然沿着电线杆走迷路,在走岔了50多公里才回归正途,3个多小时后终于到达目的地。
10月26日下午5时,仪器终于检测完毕,但是大风又带来了另一个难题——无法将导弹在风中顺利地竖到发射架上,只有组织人力拉绳子。开始时,16个人拉还不行,后来又增加了12个人。28个人拽着、扶着、拉着,配合着吊车,慢慢把导弹吊起来,再慢慢放下去,总算艰难地完成了这道程序。
按计划,10月27日发射核导弹。为防止意外事件,当时兰新铁路停运,数百万群众紧急转移疏散。26日21时,地面准备工作完成,按要求,基地所有人员全部撤出。而地下室负责发射控制的,只留下了包括张其彬在内的七个人。当时的两弹结合发射塔,距离他们七人所在的地下控制室大约100米、深度4米。
地下室面积总共十几平方米,一旦出现意外,谁也不能保证活命。于是,张其彬在日记本上写下了这样的句子勉励自己:活着,为党的事业而战斗;死了,为党的事业而献身!张其彬如今坦然承认,当时心里很清楚核武器实验的危险性。那时两弹结合的实验尚属秘密,不能明说,所以只能将其隐喻为“战斗”。此后,人们把当时留在现场的七人誉为“七勇士”,又称“敢死队”。
10月27日晨8时45分,距发射仅剩下15分钟。在这最后15分钟里,张其彬跟操作员们一起进行最后的调试。十几平方米的小控制室里,满满当当的设备仪器在工作中散发出的热量,使室内温度迅速升高。室外地面上零下十几摄氏度,地下室里却是零上40多摄氏度。紧张忙碌中,七勇士汗流浃背,一个个热得头昏脑涨。
张其彬称,不像现在电视上演的要喊点火,按按钮。当时他们就是按照程序,拧动钥匙。8时59分,参谋长下达命令:一分钟准备,开始倒计时!上午9点按时发射。地下室里,七勇士各有分工,聚精会神地眼睛紧盯着仪器。一片静寂中,只听表在嘀嗒嘀嗒地响,心在怦怦怦地跳……五、四、三、二、一,——发射!
一阵火焰喷射,导弹携原子弹呼啸着腾空而去,转瞬间消失在浩瀚无垠的天幕。顾不上欢呼,也没有等到原子弹爆炸,七人中的徐虹、颜振清、刘启泉三人冲出了控制室。按照规定的程序,这时他们必须开始工作,基地上还有许多发射后的任务等待着他们。几分钟后,张其彬冲了上来喊道:爆炸了!当时大家的眼睛都湿润了。
(选自《人民周刊》,有删改)
22.本文按照________顺序,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线索行文。
23.文中有多处环境描写,请任选一处,谈谈其作用。
24.文中画线部分引用了张其彬日记中的话,有什么好处?
25.你认为地下控制室留守的七个人,是否堪称“勇士”?请结合文意,阐述理由。
【答案】22. 时间 张其彬的见闻和感受
23.示例一:“戈壁滩天气陡变:大风呼啸,天昏地暗……”作用:描写了戈壁滩恶劣的环境,说明了实验的难度之大,烘托了实验人员紧张、忐忑的心理。示例二:“由于风沙太大,能见度太低,十几米外已视物不清。”作用:描写戈壁滩的风沙之大,说明实验车队行车的难度很大。
24.侧面烘托了留守地下室的危险性和重要意义,表现了张其彬等人不怕牺牲、忠于党和祖国的崇高精神。
25.是。理由:①地下室空间狭小,一旦出现意外,谁也不能保证活命;②室内温度过高,紧张忙碌中,大家汗流浃背,一个个热得头昏脑涨,但大家各有分工,按规定的程序完成各自的任务。
【解析】
22.
中的几个段落开头都有表示时间推移的句子,由此可以判断是时间顺序。选文写的是张其彬在实验基地的见闻和感受,由此可以确定线索。
23.
首先找出典型的描写环境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分析描写了怎样的环境,渲染了怎样的气氛,烘托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24.
日记体现的是人物的心声。解答本题,要分析这句话体现了张其彬怎样的精神品质。
25.
结合第七至九段留守人员的工作环境、条件和任务来表述理由。
阅读课文“我不能走”片段,回答问题。
“我不能走”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复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日:“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
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 亚洲之东 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 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殷红
我父亲诞生于l896年,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
26.说说选文中下面两句话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①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②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27.文段叙述了邓稼先的一件什么事?表现了他的什么精神?
28.请赏析选文中“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9.《邓稼先》课文中引用《吊古战场文》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从正面表现邓稼先工作环境极其恶劣。
B.含蓄的将研制两弹比作艰苦的战役,暗示科研工作者工作的地方就是不见硝烟的战场。
C.这是作者与邓稼先青年时期在昆明一起背诵的文章,引用此文也有寄托哀思的作用——诵文思人,恍若眼前。
D.显示邓稼先工作的艰辛和不易
30.选文说“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作者为什么要建议用这首歌作为“背景音乐”?
31.选文中说:“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请你发挥想象,揣摩邓稼先当时的心情。
【答案】26.①充满了作者对有人邓稼先的关怀。②一个细腻的询问,充满了对老友真诚的关怀与担忧,同时也从侧面表现了邓稼先的勇进胆识和稳健判断。
27.一次试验出现意外,别人请他离开,他坚决不离开。表现了他对工作认真负责,为事业把生死置之度外,为国防科技勇于献身、无私奉献的精神。
28.作者运用语言描写,形象地表现了邓稼先勇于负责、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精神。
29.A
30.这首歌是邓稼先一生的写照,引用这首歌,表达了对邓稼先为祖国国防事业屡建奇功、舍生忘死的赞美,突出他对中华民族贡献之大。
31.示例:唉,我的战友,我的兄弟!你安息在荒凉大漠,我等将继续奋斗,为了祖国,为了人民,我们将义无反顾!
【解析】
26.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作者的感情的理解。①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充满了作者对有人邓稼先的关怀。②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一个细腻的询问,充满 了对老友 真诚的关怀与担忧,同时也从侧面表现了邓稼先的勇进胆识和稳健判断。
27.
文段叙述了邓稼先一次试验出现意外,别人请他离开,他坚决不离开。表现了他对工作认真负责,为事业把生死置之度外,为国防科技勇于献身、无私奉献的精神。
28.
本题考查赏析语句的表达效果。答题时要 弄清句子的特点,即运用语言描写,表现邓稼先勇于负责、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精神。
29.
本题考查分析文本中引用的作用。引用《吊古战场文》,以古战场的惨烈与冷酷环境来衬托邓稼先工作环境的恶劣,这不是直接描写,而是侧面描写。故选A.
30.
选文说“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作者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是因为这首歌是邓稼先一生的写照,引用这首歌,表达了对邓稼先为祖国国防事业屡建奇功、性忘死的赞美,突出他对中华民族贡献之大。
31.
能写出悲壮的心情,并且表达出为事业继续奋斗的决心即可。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1936年到1937年,稼先和我在北平崇德中学同学一年;后来在西南联大我们又是同学;以后他在美国留学的两年期间我们曾住同屋。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
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高等学术研究所是一个很小的研究所,物理教授最多的时候只有五个人,奥本海默是其中之一,所以我和他很熟识。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玻恩的研究生。玻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玻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中华民族做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文革”初期,他所在的研究院(九院)和当时全国其他单位一样,成立了两派群众组织,对吵对打。而邓稼先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于1967年6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
1971年,在他和他的同事们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的时候,如果别人去和工宣队、军宣队讲理,恐怕要出惨案。而邓稼先去了,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这是真正的奇迹。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当初选聘他们的人,钱三强和葛罗夫斯,可谓真正有知人之明,而且对中国社会、美国社会各有深入的认识。
32.这是一篇关于邓稼先的人物传记,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33.概述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34.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邓稼先具有怎么样的性格特征?
35.邓稼先能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其根本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36.说说文章结尾画线句所蕴含的感情。
【答案】32.对比,更能突出中国的知识分子对自己祖国的满腔热忱与兢兢业业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奉献精神,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33.邓稼先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真诚坦白,从不骄人,具有纯朴的农民气质,而奥本海默是一个锋芒毕露的人物。
34.忠厚朴实,真诚坦白,从不骄傲,心胸开阔。
35.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36.邓稼先熟悉中国传统文化,也了解美国的历史文化背景,邓稼先的气质与品格与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有着渊源的联系,所以他离不开中国这块土壤,奥本海默亦是如此。
【解析】
【分析】
32.
记叙文中非主人公的作用:一是与主人公形成对比,衬托主人公的形象;二是与主人公配合,构成完整的故事情节。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突出中国的知识分子对自己祖国的满腔热忱与兢兢业业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奉献精神,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33.
根据“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和“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可提炼作答。
34.
从文章第五段内容可概括作答:忠厚朴实,真诚坦白,从不骄傲,心胸开阔。
35.
根据文章第六段“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中华民族做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可概括得出答案。
36.
仔细品读句子,注意从邓稼先和奥本海默成长的环境及社会时代背景分析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各题。
草是怎样一点点绿的
肖复兴
①旅居海外时,我住的公寓楼后紧挨着一个无名的小公园,四月份了,却还是一片枯枯的,没有一点颜色。因为到大学去上课,天天从公园穿过,公园便成了我新结识的朋友,它的草地、树丛、山坡、网球场,还有一个小小的植物园,都成为我每天的必经之地,它们一点一滴的变化,都逃不出我的眼睛。
②最先让我惊喜的是,有一天清早,我忽然看到公园的草地突然绿了,虽然只是毛茸茸的一层鹅黄色的浅绿,却像事先约好了一样,突然从公园的四面八方一起向我跑来。前一天的夜里刚刚下了一场春雨,如丝似缕的春雨是叫醒它们的信使。
③我看着它们一天天变绿,渐渐铺成了茵茵的地毯。蒲公英夹杂在草叶间渐渐冒出了小黄花骨朵。但树都还没有任何动静,还是在风中摇动着枯涩的枝条,任草地上的草旺绿旺绿聚拢着浓郁的人气,真是够沉得住气的。一直快到了“五一”,才见网球场后面的一片桃花探出了粉红色的小花,没几天,公园边上的一排排梨树也不甘示弱地开出了小白花。然后,看着它们的花蕾一天天绽放饱满,绯红色的云一样,月白色的雾一样,飘落在公园的半空中了。小公园一下子焕然一新,春意盎然起来。
④然后,金色的连翘花也开了,紫色的丁香花也开了,每一朵,每一簇,我都能看得出来它们的变化。变化最快的是连翘,昨天才看见枝条上冒出几星小黄花,今天就看见花朵缀满枝条悬泻下满地的黄金。变化最慢的是一种我叫不上名字的树,很高,开出的花米粒一般,很小,总也不见它长大。近处看,几乎看不到它们,远远地望,一片朦胧的玫瑰红,在风中摇曳,如同姑娘头上透明的纱巾。这种树,在大学的图书馆前的甬道旁铺铺展展的一大片,那玫瑰红便显得分外有阵势,仿佛咱们的安塞腰鼓一样腾起遮天蔽日的云雾,映得校园弥漫在玫瑰色的雾霭之中。
⑤变化最慢的是树的叶子,几乎所有的花都开了,树的叶子还没有长出来,无论是柳树、梧桐,还是银杏树或是杨树。一直到大学教学楼墙上的爬山虎都绿了,公园里草地间的蒲公英的小黄花都落了,长出伞状的蓬松而毛茸茸的种子,它们才很不情愿地长出了树叶。我看见它们一点点冒出小芽,一天天长大,把满树染绿,在风中摇响飒飒的回声。
⑥我知道,这时候才是这里的春天真正地到来了。
⑦我忽然想起在北大荒插队的时候,因为那时常常要打夜班脱谷或收大豆、收小麦,在无边的田野上,坐在驮满麦子和豆荚的马车上回生产队的时候,能够看到夜色是怎样褪去,鱼肚白是怎样露出在遥远的地平线上,晨曦又是怎样一点点染红天空,最后,太阳是怎样跳上半空中。生平第一次从头到尾看到天是怎样亮的,就是在北大荒。回到北京之后,我再也没有看到这样天亮的全过程了。
⑧同样,在北京,我也从来没有看过春天是怎样一步步走来的全过程。也许,不该怪罪我们的城市,也不该怪罪人生的匆忙,是我们自己把自己的眼睛和心磨得粗糙和麻木,在物质至上的社会里,我们顾及的东西太多,便错过了仔细感受春天到来的全过程。只因为清风朗月不用一文钱,便徒让我们感叹良辰美景奈何天了!
37.阅读文章相关段落,仿照示例概括春天到来的经过及其表现。
38.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39.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第⑦段的作用。
40.下列对文章的叙述与赏析,错误的两项是( )( )
A.本文描写了作者旅居海外,惊喜地发现草是怎样一点点绿,花是怎样一点点开,树叶是怎样一点点长出来,春天是怎样一步步走来的全过程。
B.作者独具慧眼,多次设喻,使抽象的“春天”有形、有色、有神、有情,喷射出诗意的光辉。
C.作者提示我们要关注精神的享受,感受自然的生活乐趣,不要淡忘物欲的追求。
D.“草是怎样一点点绿的”,表现出草绿的过程就是春天的过程,这样拟题比“春天是怎样一步步来的”显得更有韵味。
E.本文作者意在告诫我们,要学会倾听自然的天籁之声,不要狂妄地企图超越自然来实现人类的--切野心。
【答案】37.A.由毛茸茸的一层鹅黄色的浅绿到渐渐铺成了茵茵的地毯。
B.各种花次第开了。
C.树叶渐渐长出。
D.由一点点冒出小芽到把满树染绿。
38.运用拟人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草的生机涌动,表达了作者的惊喜之情。
39.插人北大荒的经历,丰富充实了文章内容,与后文“在北京,我从来没....”的经历形成对比,使文章主题更鲜明突出。
40.CE
【解析】
37.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文章大致可以分为5部分,其中①段为总起,介绍地点是在芝加哥公园,作者经常路过这里。②③段作者发现了芝加哥公园的草逐渐变绿了。④段写公园中各种花依次开放了,⑤⑥段公园中的树叶渐渐长出来了,作者开始意识到春天真的来了。⑦⑧段作者回忆了过去在北京的日子,同时感悟到人应该用心观察,体会自然的美。其中通过“毛茸茸的一层鹅黄色的浅绿”得知草地绿了,通过“蒲公英都夹杂在它们草叶间渐渐冒出了小黄花骨朵”“花蕾一天天绽放饱满,绯红色的云一样,月白色的雾一样”,从花骨朵变成花的云雾,证明花开了。通过“它们一点点冒出小芽,一天天长大,把满树染绿”得知树叶逐渐长出来,春天来了。据此分析即可。
38.本题考查句子赏析,解答此题要选好赏析角度,语句赏析一般从这几个角度分析:修辞、词语、描写方法,句式,手法、内容、情感,表达方式等。本题可以从修辞角度赏析。答题模式:方法(修辞手法)+规范化(生动、形象、细腻、强调、突出等) +具体化(写出了…内容、心理)+表达效果(感情、性格、主题等)。“像事先约好了一样,突然从公园的四面八方一起向我跑来”中“事先约好、向我跑来”,赋予小草人格化,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涌动的生机,给作者带来惊喜,表达了作者对小草的欣喜和春天的喜爱之情。
39.本题考查语段的作用,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考虑。结构方面考虑与前后文的关系,是否有照应、铺垫,是否是承上启下。内容方面则需要考虑主旨、感情、形象方面的作用。此段是作者插入的在北大荒的经历,结构上与后文写北京形成对比,内容上则是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凸显了文章的主题。据此分析作答。
40.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正确理解与分析。做这类题型,首先要通读全文,明了文章大意,再根据题干的提示,有针对性地精读全文,对文本的内容进行赏析,然后与题目中的选项进行比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与文本内容进行比较,发现异同,以确定正误。
C项表述错误。文章最后一段“也许,不该怪罪我们的城市,也不该怪罪人生的匆忙,是我们自己把自己的眼睛和心磨得粗糙和麻木,在物质至上的社会里,我们顾及的东西太多,便错过了仔细感受春天到来的全过程。只因为清风朗月不用一文钱,便徒让我们感叹良辰美景奈何天了!”反思自己,感悟到不要因为物欲的追求而使“自己的眼睛和心磨得粗糙和麻木”看不到自然之美。
E项,表述错误,“告诫”一词不当。本文作者要让我们感悟到:我们要重建自己的自然感性,就要学会倾听自然的天籁之声,就要学会改变自己对自然的态度。不要狂妄地企图超越自然来实现人类的一切野心,不要为了物欲追求而忽视甚至忘却精神的享受。”
故选CE。
三、字词书写
41.字词积累——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元勋( )  选pìn ( )  挚友( )   yáo 言( ) 鲜为人知( ) 至死不懈( )
鞠躬尽瘁( ) 妇rú 皆知( )
【答案】 xūn 聘 zhì 谣 xiǎn xiè cuì 孺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还可根据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谣”“孺”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42.填对下列成语。
可歌可( )  ( )为人知  当之无( )  锋芒( )露
家( )户晓  妇( )皆知  马革( )尸  鞠躬尽( )
【答案】 泣 鲜 愧 毕 喻 孺 裹 瘁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
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喻”“孺”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43.读准下列生字。
宰割( )  筹划( )  彷徨( )  仰慕( )  惨悴( )
难堪( )  日曛( )  选聘( )  勒功( )  兽铤( )
【答案】 zǎi chóu páng mù cuì kān xūn pìn lè tǐng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徨”“慕”“悴”“铤”还可根据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01课 邓稼先
一、选择题
1.下列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宰割(zǎi) 筹划(chóu) 鞠躬尽瘁(cuì)
B.难堪(kān) 开拓(tuò) 鲜为人知(xiān)
C.元勋(xún) 呼啸(xiào) 热泪盈眶(kuānɡ)
D.燕然(yàn) 彷徨(huánɡ) 至死不懈(xiè)
2.下面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勋(xūn) 邓稼先(jià) 妇孺皆知(rú)
B.殷红(yān) 开拓(tuò) 鲜为人知(xiǎn)
C.燕然(yān) 萦带(yíng) 鞠躬尽瘁(cuì)
D.彷徨(huáng)罗布泊(bō) 风悲日曛(xūn)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项是 ( )
A.悲惨 稳健 避免 至死不懈
B.爆炸 拨尖 援助 家喻户晓
C.暑名 仰慕 焦虑 马革裹尸
D.逝世 难堪 呼啸 锋芒必露
4.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元勋(xūn) 背诵(sòng) 罗布泊(bó) 妇孺皆知(rú)
B.奠基(diàn) 昼夜(zhòu) 戈壁滩(gē) 燕然勒功(yān)
C.选聘(pìn) 殷红(yīn) 摄氏度(shè) 任人宰割(zǎi)
D.谣言(yáo) 挚友(zhì) 直肠癌(ái) 鲜为人知(xiān)
5.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谣言 诞生 选骋 死而后已
B.挚友 戈璧 仰慕 层出不穷
C.癌症 决胜 胆识 妇儒皆知
D.睿智 叱咤 氢弹 锋芒毕露
6.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B.“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C.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
D.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焦虑 建意书 鞠躬尽瘁 亡国灭种
B.谣言 直肠癌 妇儒皆知 至死不懈
C.暑名 奠基人 马革裹尸 热泪满眶
D.仰慕 开拓者 蓬断草枯 层出不穷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邓稼先》一文的作者是杨振宁,邓稼先被称为“两弹”元勋。
B.闻一多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学者。
C.《回忆鲁迅先生》的作者萧红是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生死场》《呐喊》等。
D.《孙权劝学》选自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9.作者引用《吊古战场文》的目的是( )
A.揭示战争的残酷以及给人民造成的巨大痛苦。
B.寄托作者对邓稼先的怀念。
C.对当年在昆明的生活的怀念。
D.烘托了邓稼先工作环境的艰苦。
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B.五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同几代科技工作者殚精竭虑,忘我工作是分不开的。
C.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
D.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旁边的一名记者见状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
1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大桥就要通车了,”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请大家咬紧牙关,做最后的冲刺。”
B.星期六去呢?还是星期天去呢?我实在是拿不定主意。
C.不过,像皇帝一样,他们也说:“哎呀,真是美极了”!
D.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12.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是喜欢百草园呢?还是喜欢三味书屋?
B.“啊,谢谢老天爷!”小鸭舒了一口气:“我丑得连猎狗也不咬我了!”
C.“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D.“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13.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①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
②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
③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④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
⑤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
⑥稼先虽然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
A.①⑤②③④⑥ B.④①⑥②⑤③
C.④⑥①②⑤③ D.⑤②③④⑥①
14.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那时,“国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理念深入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结果,并代代相传。
②我们古圣先贤的教育不愧是做人扎根的教育。
③他们为国为民不惜舍生忘死。
④古时儒学盛行时,每个学子都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和理想。
⑤同样经受过外国列强的侵犯,但就是国人这种为国家忠心不二、鞠躬尽瘁的爱国精神,坚定保全了我们民族的尊严和命脉。
⑥所以,在我们中华绵延五千年的灿烂文明的背后,有着数不清的持道守德、以身殉国的仁人志士。
A.④①②③⑤⑥ B.②④③①⑤⑥
C.②④①③⑤⑥ D.④①③⑤⑥②
1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学生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B.《朗读者》每期都有一个主题词,嘉宾围绕主题词朗读一段曾经激励自己、改变自己甚至打动自己的文字。
C.武亦姝在最后一场比赛中,与陈更、李宜幸、张淼淼强强PK,以317分获得攻擂,最后战胜彭敏,成为冠军。
D.“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
16.依次填入括号中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   );筹划昼夜不断的计算时,要有(  );决定方案时,要有(  )的胆识,又要有(   )的判断。
A.数学见地 物理直觉 稳健 勇进
B.物理直觉 数字见地 稳健 勇进
C.数字见地 物理直觉 勇进 稳健
D.物理直觉 数字见地 勇进 稳健
17.下列语段的方框中所用的标点,恰当的一项是( )
这封短短的信给了我极大的感情震荡 一时热泪满眶 不得不起身去洗手间整容 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 是为了民族而自豪 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 ——我始终想不清楚。
A., , 。 : ? ? B.。 , 。: ? ? C.。 , , 。 ; 。 D.。 , 。 : ? 。
18.下列句子的顺序已被打乱,对其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
②在北平上了小学和中学,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
③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
④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④③②① D.③②①④
19.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邓稼先之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级许许多多工作者,原因是因为人们都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B.我们应发扬光大邓稼先的事迹和精神,勇攀科学高峰,为实现中国梦而添砖加瓦。
C.杨振宁得知中国的原子武器工程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完全是自力更生搞成功的,激动得热泪盈眶。
D.令我们崇敬的是,杨振宁这位科学大师,时刻支持和关注着中国的经济建设。
20.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人是社会之本,人的素质如何,决定一个社会的走向,决定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
B.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遏制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
C.今年“五一”期间,北海市消费者举报中心共接到投诉电话6起,同比下降了一倍。
D.他课上认真听讲,课下手不释卷,全班同学没有一个不说他学习不用功的。
2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那座山的后面,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小村庄,那里风景优美,人文和谐,可以算得上是一个世外桃源。
B.老舍的一生总是在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C.焦裕禄同志之所以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因为他始终用党的理论武装自己,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党性纯洁。
D.索契冬奥会上,与短道速滑带来的激情不同,花样滑冰的别样舞美给观众一帆风顺的感受。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回顾“两弹”实验秘闻
罗 坪
1964年,张其彬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分配到酒泉基地,作为技术员参与原子弹、导弹结合实验,那年他28岁。
张其彬到基地后,与基地所有的科技工作人员一起,夜以继日地进行认真仔细的实验前准备。两弹的发射日期,定在了1966年10月27日。
然而,在实验前一天清晨,戈壁滩天气陡变:大风呼啸,天昏地暗……如此恶劣的天气,实验还能否如期进行?下午三四点到实验场时,张其彬和大家都很担心。按规定,风速超过15米/秒,温度超过零下11摄氏度,就不能进行这个实验了。而当时最大风速达25米/秒,气温降至零下十几摄氏度。但在征求了气象专家的意见后,中央果断决定实验如期进行,所有的设备、人员按计划进场。
据张其彬回忆,由于风沙太大,能见度太低,十几米外已视物不清。下午三四点,天空昏暗如夜,车队进场时,不得不集体编队打开大灯,一辆接一辆地紧跟着向目的地进发。车跟太紧怕造成追尾,稍一拉开距离,车就可能走丢。负责运载导弹和原子弹去两个地方进行测试的车队,竟然沿着电线杆走迷路,在走岔了50多公里才回归正途,3个多小时后终于到达目的地。
10月26日下午5时,仪器终于检测完毕,但是大风又带来了另一个难题——无法将导弹在风中顺利地竖到发射架上,只有组织人力拉绳子。开始时,16个人拉还不行,后来又增加了12个人。28个人拽着、扶着、拉着,配合着吊车,慢慢把导弹吊起来,再慢慢放下去,总算艰难地完成了这道程序。
按计划,10月27日发射核导弹。为防止意外事件,当时兰新铁路停运,数百万群众紧急转移疏散。26日21时,地面准备工作完成,按要求,基地所有人员全部撤出。而地下室负责发射控制的,只留下了包括张其彬在内的七个人。当时的两弹结合发射塔,距离他们七人所在的地下控制室大约100米、深度4米。
地下室面积总共十几平方米,一旦出现意外,谁也不能保证活命。于是,张其彬在日记本上写下了这样的句子勉励自己:活着,为党的事业而战斗;死了,为党的事业而献身!张其彬如今坦然承认,当时心里很清楚核武器实验的危险性。那时两弹结合的实验尚属秘密,不能明说,所以只能将其隐喻为“战斗”。此后,人们把当时留在现场的七人誉为“七勇士”,又称“敢死队”。
10月27日晨8时45分,距发射仅剩下15分钟。在这最后15分钟里,张其彬跟操作员们一起进行最后的调试。十几平方米的小控制室里,满满当当的设备仪器在工作中散发出的热量,使室内温度迅速升高。室外地面上零下十几摄氏度,地下室里却是零上40多摄氏度。紧张忙碌中,七勇士汗流浃背,一个个热得头昏脑涨。
张其彬称,不像现在电视上演的要喊点火,按按钮。当时他们就是按照程序,拧动钥匙。8时59分,参谋长下达命令:一分钟准备,开始倒计时!上午9点按时发射。地下室里,七勇士各有分工,聚精会神地眼睛紧盯着仪器。一片静寂中,只听表在嘀嗒嘀嗒地响,心在怦怦怦地跳……五、四、三、二、一,——发射!
一阵火焰喷射,导弹携原子弹呼啸着腾空而去,转瞬间消失在浩瀚无垠的天幕。顾不上欢呼,也没有等到原子弹爆炸,七人中的徐虹、颜振清、刘启泉三人冲出了控制室。按照规定的程序,这时他们必须开始工作,基地上还有许多发射后的任务等待着他们。几分钟后,张其彬冲了上来喊道:爆炸了!当时大家的眼睛都湿润了。
(选自《人民周刊》,有删改)
22.本文按照________顺序,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线索行文。
23.文中有多处环境描写,请任选一处,谈谈其作用。
24.文中画线部分引用了张其彬日记中的话,有什么好处?
25.你认为地下控制室留守的七个人,是否堪称“勇士”?请结合文意,阐述理由。
阅读课文“我不能走”片段,回答问题。
“我不能走”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复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日:“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
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 亚洲之东 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 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殷红
我父亲诞生于l896年,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
26.说说选文中下面两句话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①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②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27.文段叙述了邓稼先的一件什么事?表现了他的什么精神?
28.请赏析选文中“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9.《邓稼先》课文中引用《吊古战场文》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从正面表现邓稼先工作环境极其恶劣。
B.含蓄的将研制两弹比作艰苦的战役,暗示科研工作者工作的地方就是不见硝烟的战场。
C.这是作者与邓稼先青年时期在昆明一起背诵的文章,引用此文也有寄托哀思的作用——诵文思人,恍若眼前。
D.显示邓稼先工作的艰辛和不易
30.选文说“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作者为什么要建议用这首歌作为“背景音乐”?
31.选文中说:“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请你发挥想象,揣摩邓稼先当时的心情。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1936年到1937年,稼先和我在北平崇德中学同学一年;后来在西南联大我们又是同学;以后他在美国留学的两年期间我们曾住同屋。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
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高等学术研究所是一个很小的研究所,物理教授最多的时候只有五个人,奥本海默是其中之一,所以我和他很熟识。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玻恩的研究生。玻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玻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中华民族做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文革”初期,他所在的研究院(九院)和当时全国其他单位一样,成立了两派群众组织,对吵对打。而邓稼先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于1967年6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
1971年,在他和他的同事们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的时候,如果别人去和工宣队、军宣队讲理,恐怕要出惨案。而邓稼先去了,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这是真正的奇迹。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当初选聘他们的人,钱三强和葛罗夫斯,可谓真正有知人之明,而且对中国社会、美国社会各有深入的认识。
32.这是一篇关于邓稼先的人物传记,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33.概述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34.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邓稼先具有怎么样的性格特征?
35.邓稼先能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其根本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36.说说文章结尾画线句所蕴含的感情。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各题。
草是怎样一点点绿的
肖复兴
①旅居海外时,我住的公寓楼后紧挨着一个无名的小公园,四月份了,却还是一片枯枯的,没有一点颜色。因为到大学去上课,天天从公园穿过,公园便成了我新结识的朋友,它的草地、树丛、山坡、网球场,还有一个小小的植物园,都成为我每天的必经之地,它们一点一滴的变化,都逃不出我的眼睛。
②最先让我惊喜的是,有一天清早,我忽然看到公园的草地突然绿了,虽然只是毛茸茸的一层鹅黄色的浅绿,却像事先约好了一样,突然从公园的四面八方一起向我跑来。前一天的夜里刚刚下了一场春雨,如丝似缕的春雨是叫醒它们的信使。
③我看着它们一天天变绿,渐渐铺成了茵茵的地毯。蒲公英夹杂在草叶间渐渐冒出了小黄花骨朵。但树都还没有任何动静,还是在风中摇动着枯涩的枝条,任草地上的草旺绿旺绿聚拢着浓郁的人气,真是够沉得住气的。一直快到了“五一”,才见网球场后面的一片桃花探出了粉红色的小花,没几天,公园边上的一排排梨树也不甘示弱地开出了小白花。然后,看着它们的花蕾一天天绽放饱满,绯红色的云一样,月白色的雾一样,飘落在公园的半空中了。小公园一下子焕然一新,春意盎然起来。
④然后,金色的连翘花也开了,紫色的丁香花也开了,每一朵,每一簇,我都能看得出来它们的变化。变化最快的是连翘,昨天才看见枝条上冒出几星小黄花,今天就看见花朵缀满枝条悬泻下满地的黄金。变化最慢的是一种我叫不上名字的树,很高,开出的花米粒一般,很小,总也不见它长大。近处看,几乎看不到它们,远远地望,一片朦胧的玫瑰红,在风中摇曳,如同姑娘头上透明的纱巾。这种树,在大学的图书馆前的甬道旁铺铺展展的一大片,那玫瑰红便显得分外有阵势,仿佛咱们的安塞腰鼓一样腾起遮天蔽日的云雾,映得校园弥漫在玫瑰色的雾霭之中。
⑤变化最慢的是树的叶子,几乎所有的花都开了,树的叶子还没有长出来,无论是柳树、梧桐,还是银杏树或是杨树。一直到大学教学楼墙上的爬山虎都绿了,公园里草地间的蒲公英的小黄花都落了,长出伞状的蓬松而毛茸茸的种子,它们才很不情愿地长出了树叶。我看见它们一点点冒出小芽,一天天长大,把满树染绿,在风中摇响飒飒的回声。
⑥我知道,这时候才是这里的春天真正地到来了。
⑦我忽然想起在北大荒插队的时候,因为那时常常要打夜班脱谷或收大豆、收小麦,在无边的田野上,坐在驮满麦子和豆荚的马车上回生产队的时候,能够看到夜色是怎样褪去,鱼肚白是怎样露出在遥远的地平线上,晨曦又是怎样一点点染红天空,最后,太阳是怎样跳上半空中。生平第一次从头到尾看到天是怎样亮的,就是在北大荒。回到北京之后,我再也没有看到这样天亮的全过程了。
⑧同样,在北京,我也从来没有看过春天是怎样一步步走来的全过程。也许,不该怪罪我们的城市,也不该怪罪人生的匆忙,是我们自己把自己的眼睛和心磨得粗糙和麻木,在物质至上的社会里,我们顾及的东西太多,便错过了仔细感受春天到来的全过程。只因为清风朗月不用一文钱,便徒让我们感叹良辰美景奈何天了!
37.阅读文章相关段落,仿照示例概括春天到来的经过及其表现。
38.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39.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第⑦段的作用。
40.下列对文章的叙述与赏析,错误的两项是( )( )
A.本文描写了作者旅居海外,惊喜地发现草是怎样一点点绿,花是怎样一点点开,树叶是怎样一点点长出来,春天是怎样一步步走来的全过程。
B.作者独具慧眼,多次设喻,使抽象的“春天”有形、有色、有神、有情,喷射出诗意的光辉。
C.作者提示我们要关注精神的享受,感受自然的生活乐趣,不要淡忘物欲的追求。
D.“草是怎样一点点绿的”,表现出草绿的过程就是春天的过程,这样拟题比“春天是怎样一步步来的”显得更有韵味。
E.本文作者意在告诫我们,要学会倾听自然的天籁之声,不要狂妄地企图超越自然来实现人类的--切野心。
三、字词书写
41.字词积累——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元勋( )  选pìn ( )  挚友( )   yáo 言( ) 鲜为人知( ) 至死不懈( )
鞠躬尽瘁( ) 妇rú 皆知( )
42.填对下列成语。
可歌可( )  ( )为人知  当之无( )  锋芒( )露
家( )户晓  妇( )皆知  马革( )尸  鞠躬尽( )
43.读准下列生字。
宰割( )  筹划( )  彷徨( )  仰慕( )  惨悴( )
难堪( )  日曛( )  选聘( )  勒功( )  兽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