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课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基础训练)(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02课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基础训练)(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6.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18 18:21:3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02课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赫然(hè) 校补(xiào) 排衙(yá) 气冲斗牛(dòu)
B.窥探(guī) 硕果(shuò) 卓越(zhuó)兀兀穷年(wù)
C.独裁(cái) 衰微(shuāi) 迭起(dié) 慷慨淋漓(kǎi)
D.弥高(mí) 迥乎(jiǒng) 深宵(xiāo)锲而不舍(qì)
2.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浠水(xī) 弥高(mí) 独裁(cái) 气冲斗牛(dòu)
B.漂白(piǎo) 校补(xiào) 衙门(yá) 锲而不舍(qiè)
C.赫然(hè) 深宵(xiāo) 衰微(shuāi) 目不窥园(kuì)
D.硕果(shuò) 高标(biāo) 无暇(xiá) 迥乎不同(jiǒng)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志趣 诗兴不作 拍案而起 目不窥园
B.典藉 沥尽心血 凶多吉少 昂首挺胸
C.秩序 仰之弭高 热情澎湃 心不在焉
D.独裁 心会神凝 迥乎不同 一反即往
4.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兴不作(起)  仰之弥高(更加)
B.锲而不舍(刻) 兀兀穷年(用心劳苦的样子)
C.沥尽心血(滴) 群蚁排衙(衙门)
D.迥乎不同(眼睛明亮) 警报迭起(屡次、接连)
5.选出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  )
A.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和煦的春风扑面吹来,他感到心旷神怡。
B.小强的动人事迹,经过老师的大肆渲染,成了校园里的热门话题。
C.北国人民连续30年用他们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辛勤的汗水铺设了这道宽达100公里的防护林,阻止了沙漠的南侵。
D.我们对别人的成功经验固然要学习,但不可生搬硬套。
6.对下列语句的表达方式判定有误的一项是( )
A.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记叙)
B.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描写)
C.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议论、抒情)
D.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记叙)
7.下文的三处空缺,用哪一项填充,才能分别与前边的语句构成最佳的对偶句( )
今天在此追悼李公朴、闻一多两先生,时局极端险恶 , 。但此时此地,有何话可说?我谨以最虔诚的信念,向殉难者默誓心不死 , ,和平可期, ,杀人者终必覆灭。
A.人民无比沉痛 志不绝 争取民主 B.人心异常悲痛 志不绝 民主有望
C.人心异常悲愤 意志坚 民主自由 D.人民生活痛苦 斗志昂 民主有望
8.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B.全军将士气冲斗牛,奋勇杀敌,冲出了重围,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
C.十八大以后,各地发扬愚公移山精神,锲而不舍地推进各项工作。
D.吃水不忘挖井人,生活在幸福和平年代的我们不能忘本,不能忘记那兀兀穷年里发生的感人故事。
9.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量体裁衣 全神贯注 声名显赫 B.屏气凝神 一如即往 欲盖弥彰
C.通霄达旦 默默无闻 远见卓识 D.贪赃枉法 无遐顾及 不辞而别
10.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
A.《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的作者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1932 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首《老马》成名。
B.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红烛》《烙印》《死水》,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
C.闻一多因目睹了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愤然而起,积极参与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后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D.“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出自《有的人》,这首诗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
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使用“电子往来港澳通行证”自助通关,使旅客大大编短了排队等候过关的时间。
B.新建的广州儿童公园为小朋友提供了观鱼池转盘、滑梯、迷宫、超市等游乐设施。
C.有的宠物狗因其事迹和照片在网上传播而成为明星,这样的宠物狗被称为“汪星人”。
D.如果考生考前吃得太饱或者太油腻,就会延长消化时间,降低复习效率和考试状态。
12.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②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
③(闻先生)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④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A.①引用②对比③排比④排比
B.①对比②引用③反复④比喻
C.①对比②对比③排比④比喻
D.①引用②引用③反复④排比
1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且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国家队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一位篮球教练来我校了。
B.他是个可怜的孤儿,小时候承蒙我父母照顾,所以现在经常来看望我们。
C.外卖小哥雷海为勇夺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的原因是他日积月累的结果。
D.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说和做》(节选)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②“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③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④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⑤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⑥“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 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14.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是怎样对待“说”和“做”的?
15.简述“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和“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两句中加点的“说”的不同含义。
16.体味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和表达效果。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阅读《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节选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②“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③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④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⑤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⑥“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⑦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⑧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17.下面对选文中心内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主要写闻一多先生做了就说,言行一致。
B.选文主要写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C.选文主要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一致。
D.选文主要写闻一多先生的一生硕果累累,贡献巨大。
18.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仰之弥高……钻得越锲而不舍”表达了作者对闻一多钻研精神的赞美之情。
B.“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写闻一多先生研究学问的目的是在于救国。
C.“头发凌乱”“睡得很少”,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刻苦精神。
D.“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表现出闻一多练习书法非常认真。
19.下面对选文写作特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②段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将闻先生和他人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其精神品质。
B.选文详略得当,略写闻一多研究唐诗,详写他研究《校补》和“古典新义”。
C.选文语言生动,富于感染力。如“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D.选文结构严谨,第⑦段总承上文,第⑧段总起下文,使内容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阅读《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表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闻先生的书来,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衡。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20.最能概括选文中心意思的一项是( )
A.闻一多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B.闻一多要给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文化药方。
C.几年辛苦,完成《唐诗杂论》一书。
D.闻一多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21.选文引用了杜甫的事例,对其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自古以来,诗人大多不注重仪表的修饰。
B.以杜甫的例子衬托了闻一多先生的刻苦勤奋精神。
C.说明当时社会黑暗,诗人满怀愁绪,无心料理自己的生活。
D.作者特别推崇、欣赏杜甫晚年勤奋学习的精神。
阅读《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选文,完成下列问题。
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②“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③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光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钴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文,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闻先生的书桌,凌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的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内。”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粮食;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为它打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④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⑤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⑥“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22.下列对第①②段的文字理解正确的项是( )
A.这两段文字之所以单独成段,是因为它是闻一多先生在不同场合说的话。
B.第②句比第①句多了“也不一定”,说明闻一多先生治学严、语言准确。
C.这两段引用闻一多的话开头,直接点题,开门见山。
D.这两文字形成鲜明的对比,是为了突出“人家”的品质。
23.第③段中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其中的原因是( )
A.闻一多先生是学者和诗人。
B.闻一多先生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C.“望闻问切”已经到了“望”的初级阶段。
D.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阅读《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选段,完成小题。
说和做(节选)
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②“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③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④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⑤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⑥“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⑦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24.本文在叙述中注意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闻一多的人物形象,请找出选文中的一个例子来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25.第③段中画线句子:“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这句话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从修辞的角度加以赏析。
26.第③段画线句子: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有何含义?请结合语境简要分析。
阅读《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回答问题。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臧克家
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②“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③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 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 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 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④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⑤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⑥“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⑦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
⑧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⑨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⑩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 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 。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 。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27.文章开头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有何作用?
28.联系文章内容,分析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29.从描写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30.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说”和“做”了哪几件事情?
阅读《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时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31.能概括选文内容的一句话是什么?
32.赏析划线语句。
33.闻一多先生是个怎样的人?结合具体内容作答。
三、字词书写
34.根据拼音写汉字。
lì( )尽心血 气冲dǒu( )牛 qián( )心贯注 心会神níng( ) jiǒng( )乎不同 慷kǎi( )淋漓 wù wù( )穷年 目不kuī( )园 无xiá( )及此 深xiāo( )灯火
35.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弥高______ 赫然______ 锲而不舍_____ 兀兀穷年______ 迥乎不同______ 警报迭起_______
36.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无暇及此( ) 赫然而出( )
目不窥园( ) 热情澎湃( )( )
仰之弥高( ) 漂白四壁( )
37.解释下列词语及加点字。
(1)诗兴不作:___________
(2)锲而不舍:___________
(3)群蚁排衙:___________
(4)兀兀穷年:___________
(5)迥乎不同:___________
(6)一反既往:___________
(7)潜心贯注:___________
(8)气冲斗牛:___________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02课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赫然(hè) 校补(xiào) 排衙(yá) 气冲斗牛(dòu)
B.窥探(guī) 硕果(shuò) 卓越(zhuó)兀兀穷年(wù)
C.独裁(cái) 衰微(shuāi) 迭起(dié) 慷慨淋漓(kǎi)
D.弥高(mí) 迥乎(jiǒng) 深宵(xiāo)锲而不舍(qì)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校”读jiào,“斗”读dǒu;
B. “窥”读kuī;
D. “锲”读qiè;
故选C。
2.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浠水(xī) 弥高(mí) 独裁(cái) 气冲斗牛(dòu)
B.漂白(piǎo) 校补(xiào) 衙门(yá) 锲而不舍(qiè)
C.赫然(hè) 深宵(xiāo) 衰微(shuāi) 目不窥园(kuì)
D.硕果(shuò) 高标(biāo) 无暇(xiá) 迥乎不同(jiǒng)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斗”是多音字,“气冲斗牛”的“斗”应读dǒu;
B.“校”是多音字,“校补”的“校”应读“jiào”;
C.“目不窥园”的“窥”应读kuī。
故选D。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志趣 诗兴不作 拍案而起 目不窥园
B.典藉 沥尽心血 凶多吉少 昂首挺胸
C.秩序 仰之弭高 热情澎湃 心不在焉
D.独裁 心会神凝 迥乎不同 一反即往
【答案】A
【解析】
【详解】
B.有误,藉—籍;
C.有误,弭—弥;
D.有误,即—既。
故选A。
4.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兴不作(起)  仰之弥高(更加)
B.锲而不舍(刻) 兀兀穷年(用心劳苦的样子)
C.沥尽心血(滴) 群蚁排衙(衙门)
D.迥乎不同(眼睛明亮) 警报迭起(屡次、接连)
【答案】D
【解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成语中重点字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理解成语意思后再解释重点字,并要注意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成语。D项解释不正确,迥乎不同,形容差别很大,或完全不一样。迥:差得远。
5.选出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  )
A.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和煦的春风扑面吹来,他感到心旷神怡。
B.小强的动人事迹,经过老师的大肆渲染,成了校园里的热门话题。
C.北国人民连续30年用他们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辛勤的汗水铺设了这道宽达100公里的防护林,阻止了沙漠的南侵。
D.我们对别人的成功经验固然要学习,但不可生搬硬套。
【答案】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B项运用有误,大肆渲染:比喻为了达到目的肆意夸大事实,加以宣传,不符合实际情况。
点睛:正确使用成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要透彻了解成语的含义,掌握成语的含义是正确使用成语的先决条件。有些人之所以用错成语,原因较多,但从根本上来说,是没有透彻了解成语的含义造成的。了解成语的含义,尤其要注意成语的“含义”:1、字面义;2、整体义;3、比喻义;4、褒贬义;5、特定义。二、要注意使用范围。三、明确对象,注意区别。四、用语得体,敬谦有别。
6.对下列语句的表达方式判定有误的一项是( )
A.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记叙)
B.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描写)
C.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议论、抒情)
D.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记叙)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该句的表达方式应为议论。
7.下文的三处空缺,用哪一项填充,才能分别与前边的语句构成最佳的对偶句( )
今天在此追悼李公朴、闻一多两先生,时局极端险恶 , 。但此时此地,有何话可说?我谨以最虔诚的信念,向殉难者默誓心不死 , ,和平可期, ,杀人者终必覆灭。
A.人民无比沉痛 志不绝 争取民主 B.人心异常悲痛 志不绝 民主有望
C.人心异常悲愤 意志坚 民主自由 D.人民生活痛苦 斗志昂 民主有望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题干中要求构成最佳的对偶句,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心不死”只能跟“志不绝”对,“志”对“心”,“不绝”对“不死”;同样的,“民主”对“和平”“有”对“可”“望”对“期”。故选B。
8.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B.全军将士气冲斗牛,奋勇杀敌,冲出了重围,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
C.十八大以后,各地发扬愚公移山精神,锲而不舍地推进各项工作。
D.吃水不忘挖井人,生活在幸福和平年代的我们不能忘本,不能忘记那兀兀穷年里发生的感人故事。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兀兀穷年”的意思是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这里使用错误。
9.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量体裁衣 全神贯注 声名显赫 B.屏气凝神 一如即往 欲盖弥彰
C.通霄达旦 默默无闻 远见卓识 D.贪赃枉法 无遐顾及 不辞而别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B.“一如即往”应为“一如既往”;
C.“通霄达旦”应为“通宵达旦”;
D.“无遐顾及”应为“无暇顾及”;
故选A。
10.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
A.《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的作者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1932 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首《老马》成名。
B.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红烛》《烙印》《死水》,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
C.闻一多因目睹了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愤然而起,积极参与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后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D.“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出自《有的人》,这首诗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
B.《烙印》是臧克家的诗集。
故选B。
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使用“电子往来港澳通行证”自助通关,使旅客大大编短了排队等候过关的时间。
B.新建的广州儿童公园为小朋友提供了观鱼池转盘、滑梯、迷宫、超市等游乐设施。
C.有的宠物狗因其事迹和照片在网上传播而成为明星,这样的宠物狗被称为“汪星人”。
D.如果考生考前吃得太饱或者太油腻,就会延长消化时间,降低复习效率和考试状态。
【答案】C
【解析】
【详解】
A.成分残缺,删去“通过”或“使”;
B. 归类不当,“超市”不是“游乐设施”,删去“超市”;
D. 搭配不当,去掉“和考试状态”;
故选C。
12.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②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
③(闻先生)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④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A.①引用②对比③排比④排比
B.①对比②引用③反复④比喻
C.①对比②对比③排比④比喻
D.①引用②引用③反复④排比
【答案】B
【解析】
【详解】
①把人家和自己进行比较,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②“一月不梳头”是引用;③“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是反复;④把“他”比作“口的巨人”“行的高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选B。
1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且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国家队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一位篮球教练来我校了。
B.他是个可怜的孤儿,小时候承蒙我父母照顾,所以现在经常来看望我们。
C.外卖小哥雷海为勇夺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的原因是他日积月累的结果。
D.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
【答案】D
【解析】
【详解】
考查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A项,属于语序不当。正确次序: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篮球(名词)教练来我校了。B项,承蒙:是敬辞,表示心怀感激地接受。C项,句式杂糅,去掉“的原因”。
【点睛】
病句有不同的类型,常见的有词语选用不当、语义失当、句法错误这几大类。词语选用不当造成的病句比较单一,语义问题包括语义不精练、歧义问题、语义颠倒、语义不周密、语义前后照应不周;句法问题包括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句式杂糅、残缺和多余。做题是要仔细分辨类型,有助于找到错误的地方。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说和做》(节选)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②“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③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④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⑤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⑥“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 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14.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是怎样对待“说”和“做”的?
15.简述“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和“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两句中加点的“说”的不同含义。
16.体味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和表达效果。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答案】14.先“做”后“说”或“做”了也不“说”。
15.前者的“说”告诉别人自己要做什么;后者的“说”是贬义词,是大肆宣扬的意思。
16.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使得句式整齐。突出强调了作者专研坚持的精神。
【解析】
14.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第①②段引用闻一多先生的原话“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直接表明了闻一多对待“说”和“做”的态度是:先“做”后“说”,“做”了也不“说”。
15.
本题考查对具体词语和文段的理解。
理解题,一定要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来理解。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出现在文章开头,用闻一多先生的话来表明自己做事情的态度,更有说服力,而这里地说闻一多先生指的是,自己不会把要做的事情时时刻刻挂在嘴边,告诉别人;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此句在选段的第⑤段,是在讲完闻一多先生潜心学术,并取得一定的成绩之后,没有炫耀之意;这里的“说”则指的是闻一多先生做了也没有大肆宣扬。
16.
本题考查对句子赏析,赏析一般可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方面入手。
读完句子我们发现句式工整,并且中间以分号隔开,“仰”与“钻”相对,“高”与“坚”相对,则可以判定此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这句是作者对闻一多先生做事的态度的评价,联系第③段“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可见,“攀得越起劲”“钻得越锲而不舍”是在形容闻一多先生对待学术刻苦钻研的精神。
阅读《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节选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②“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③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④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⑤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⑥“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⑦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⑧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17.下面对选文中心内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主要写闻一多先生做了就说,言行一致。
B.选文主要写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C.选文主要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一致。
D.选文主要写闻一多先生的一生硕果累累,贡献巨大。
18.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仰之弥高……钻得越锲而不舍”表达了作者对闻一多钻研精神的赞美之情。
B.“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写闻一多先生研究学问的目的是在于救国。
C.“头发凌乱”“睡得很少”,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刻苦精神。
D.“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表现出闻一多练习书法非常认真。
19.下面对选文写作特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②段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将闻先生和他人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其精神品质。
B.选文详略得当,略写闻一多研究唐诗,详写他研究《校补》和“古典新义”。
C.选文语言生动,富于感染力。如“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D.选文结构严谨,第⑦段总承上文,第⑧段总起下文,使内容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答案】17.B
18.D
19.B
【解析】
【分析】
17.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A.“做了就说”判断错误,根据原文“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可知;
C.“说了就做,言行一致”判断错误,根据原文“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可知;
D.侧重点错误,选段不重在写闻一多先生的硕果累累,而重在突出闻一多“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谦逊低调的品质;
故选B。
18.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D.“表现出闻一多练习书法非常认真”判断错误,应该表现闻一多先生著述严谨认真。
故选D。
19.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B.“详写他研究《校补》和‘古典新义’”判断错误,该部分也是“略写”;
故选B。
阅读《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表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闻先生的书来,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衡。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20.最能概括选文中心意思的一项是( )
A.闻一多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B.闻一多要给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文化药方。
C.几年辛苦,完成《唐诗杂论》一书。
D.闻一多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21.选文引用了杜甫的事例,对其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自古以来,诗人大多不注重仪表的修饰。
B.以杜甫的例子衬托了闻一多先生的刻苦勤奋精神。
C.说明当时社会黑暗,诗人满怀愁绪,无心料理自己的生活。
D.作者特别推崇、欣赏杜甫晚年勤奋学习的精神。
【答案】20.D
21.B
【解析】
【分析】
20.
能开阔文章意思的往往在最后一段,结合尾段“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归纳答案。
故选D。
21.
结合“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再结合“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可见,以杜甫的例子衬托了闻一多先生的刻苦勤奋精神。
故选B。
阅读《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选文,完成下列问题。
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②“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③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光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钴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文,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闻先生的书桌,凌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的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内。”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粮食;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为它打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④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⑤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⑥“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22.下列对第①②段的文字理解正确的项是( )
A.这两段文字之所以单独成段,是因为它是闻一多先生在不同场合说的话。
B.第②句比第①句多了“也不一定”,说明闻一多先生治学严、语言准确。
C.这两段引用闻一多的话开头,直接点题,开门见山。
D.这两文字形成鲜明的对比,是为了突出“人家”的品质。
23.第③段中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其中的原因是( )
A.闻一多先生是学者和诗人。
B.闻一多先生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C.“望闻问切”已经到了“望”的初级阶段。
D.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答案】22.C
23.B
【解析】
22.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分析。
A.这两段文字之所以单独成段,是为了照应下文,选段第⑤段总结了上文对闻一多写出《唐诗杂论》的叙述,照应了第①段的“做了再说”,选段第⑥段写闻一多先生写成《楚辞校补》和《古典新义》,照应第②段的“做了也不一定说”。选项表述错误;
B.第②句比第①句多了“也不一定”,是为了说明闻一多先生毫不张扬、谦虚淡泊的品质。选项表述错误;
C.这两段文字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在结构上起到了开门见山,开篇点题,设置悬念,引出下文的作用。选项表述正确;
D.这两文字形成鲜明的对比,是为了突出闻一多先生的品质。选项表述错误;
故选C。
23.
本题考查对文章关键信息的提取。根据选段第③段“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光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可知,此时“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的原因是“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故选B。
阅读《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选段,完成小题。
说和做(节选)
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②“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③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④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⑤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⑥“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⑦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24.本文在叙述中注意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闻一多的人物形象,请找出选文中的一个例子来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25.第③段中画线句子:“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这句话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从修辞的角度加以赏析。
26.第③段画线句子: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有何含义?请结合语境简要分析。
【答案】24.示例一:作者在具体的事例中加上细节描写,头发凌乱,说明表现闻一多刻苦钻研,不在乎外在的形象。
示例二:“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是语言的描写,写出了他实干的精神和谦虚的美德。
示例三:如“一个又一个的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表现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的精神。
25.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钻探”“寻求宝藏”生动形象地将“研究”由静态变为动态,刻画出闻一多先生研究古代文化时孜孜不倦的形象,赞扬了闻一多先生锲而不舍的治学精神。
26.这句话充满了赞颂之情。以灯火为伴侣,描述了闻一多先生珍惜时间,夜以继日,乐此不疲,勤勉治学的情景。“漂白了四壁”,借灯火的光明开启了心中光明,充满了自信和希望。
【解析】
【分析】
24.
本题考查细节描写及人物形象的分析。细节描写是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场面描写之中,对刻画人物形象具有重要作用。
解答此题,首先审题,从“本文在叙述中注意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闻一多的人物形象,请找出选文中的一个例子来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可知,一要找出一例即可,二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也就是该细节描写是写出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形象。其次结合选文,先从人物描写角度入手,从第①段“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和第②段“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的语言描写可知,闻一多先生为人谦虚、踏实能干;从第③段“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的外貌描写和“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神态描写等,写出了闻一多先生专心致志、刻苦认真的精神;再从其他方面入手,如从第③段“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可知,闻一多先生刻苦认真,废寝忘食;从第④段“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可知,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最后,结合分析选择一例,作答即可。
25.
本题考查语言赏析。赏析句子需要注意四个角度:①修辞手法的角度;②描写方法的角度;③表现手法的角度;④关键词语的角度。基本答题格式是:手法+内容+情感。
本题给出了答题方向,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根据句子“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可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闻一多先生的研究行为比作是钻探宝藏;“宝藏”这个喻体,写出了闻一多先生对古代典籍研究的重视,“研究古代典籍”本是静态的行为,而“钻探”“寻求”是动词,化静为动,将相对静态的学术研究写得动态化了;另外,“钻探”一词则写出了闻一多先生钻研的认真,突出了闻一多先生在学术研究上锲而不舍,刻苦钻研的精神,也表达了作者对其的赞美敬佩之情。
26.
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理解重点语句,首先需要注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把关键词语作为答题的切入点;其次需要注意句子的结构,分析时要理解到位;最后需要注意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若是句子在文章中间,则需要考虑是否承上启下,若是句子在文章结尾,则需要结合全文分析,并且联系主题。
本题第③段划线句子中“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采用比喻的手法,“它”指“深宵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应感到孤单寂寞,但闻一多先生则不然,他在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的四壁”出自《静夜》:“这灯光漂白了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借着灯火的光明从事学术研究,沉浸其中,怡然自适。“漂白了四壁”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是一脉相承的,另外“光明”还象征着希望,闻一多先生在这样的夜晚,潜心学术研究,心中充满了希望与自信。
阅读《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回答问题。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臧克家
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②“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③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 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 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 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④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⑤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⑥“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⑦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
⑧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⑨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⑩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 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 。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 。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27.文章开头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有何作用?
28.联系文章内容,分析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29.从描写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30.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说”和“做”了哪几件事情?
【答案】27.开篇点题,引出下文,将闻一多先生的言行和别人的言行形成鲜明对比,突出闻一多先生崇高的品格。
28.“钻探”写出了闻一多先生全身心投入古代典籍的钻研中,突出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意对即可)。
29.细节(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写出了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者面对危险时的从容不迫,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30.起稿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演说;参加游行示威。
【解析】
27.
本题考查句段作用。
在此篇议论文中可从表现人物形象或表达观点思想所起的作用来分析,同时根据句段位置总结概述作用。
手法:引用,对比;内容: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通过对比的手法直接点明自己与他人的不同,突出闻一多先生重实干实事的崇高品格;作用:与题目“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相照应,引出下文闻一多先生所做的事,点名文章中心;引发疑问(闻一多先生和别人有什么不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8.
本题考查语句理解。
理解语句一定要遵循“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把句子放到语段中,把语段放到原文,结合上下文内容,结合语段在文中的位置及作用,做出具体分析,这样才能正确而全面的理解出语段的意思。本题已经给出赏析角度(用词角度),应从内容、作用、情感方面入手分析。
手法:将“闻一多先生研究估计的状态”比作“向地壳寻求宝藏”,运用比喻;含义:“钻探”有钻研探究之意;内容:写出了闻一多先生在研究古代典籍时专心认真的状态,不为他事所扰;作用: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治学严谨专一的态度;情感:表达了作者对闻一多先生的赞美钦佩。
29.
本题考查描写方法的判断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
解答时,先要明确人物描写方法: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活动描写。分析描写的作用时要围绕它对表现人物形象或表达主题思想所起的作用来回答。
描写方法:根据“走到、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等词可知,运用了动作描写;内容:表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者,面对敌人,面对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不退缩,不畏惧的精神,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誓死与敌人抗争的精神;情感:表现了作者对闻一多先生大无畏精神的敬佩,赞美。
30.
本题考查关键内容的寻找。
题干要求找到关于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言行一致的事件(从第⑩段到第 段),需找到具体段落语句,进行概括。
根据文中第 段中“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 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可概括出:起草政治传单,进行传阅,宣扬革命;
根据文中第 段中“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可概括出:闻一多先生在群众大会上演说,宣传革命;大骂特务;
根据文中第 段中“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他 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可概括出:闻一多先生参加游行示威,献出生命。
阅读《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时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31.能概括选文内容的一句话是什么?
32.赏析划线语句。
33.闻一多先生是个怎样的人?结合具体内容作答。
【答案】31.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32.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的治学态度。(使闻一多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具体再现,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可以具体感知。)(自选角度如:修辞、关键词:密密麻麻等)
33.爱国、刻苦研究、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注重实践、成就卓越、不畏艰辛、坚持不懈……
【解析】
【分析】
31.
本题考查理解概括能力。概括记叙文的内容一般由“人物+事件”这一结构组成,可从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总结性的句子加以归纳,也可自己根据内容进行概括。
根据开头“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这两句,结合“闻一多写《唐诗杂论》和楚辞《校补》”做了不说,做了再说的事实,再结合结尾“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这一总结性句子,可概括选文内容为: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32.
本题考查关键词句赏析。可从修辞、描写方法、关键词句等角度,从“本义、内含、主题情感”三方面着手赏析。
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将小楷比作群蚁,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对小楷的特征进行生动形象地描绘和渲染(本义);表现了闻先生工作任务重,做事认真、工作勤奋、踏实,一丝不苟(内含);表达对闻先生严谨治学精神的赞美和对闻先生的热爱之情。
33.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从第3自然段“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知,他的爱国;
从第4自然段“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知,闻先生刻苦研究、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
从第4自然段“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第5自然段“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知,闻先生注重实践、成就卓越;
从第3自然段“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时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第6自然段“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知,闻先生不畏艰辛、做事坚持不懈。
综上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三、字词书写
34.根据拼音写汉字。
lì( )尽心血 气冲dǒu( )牛 qián( )心贯注 心会神níng( ) jiǒng( )乎不同 慷kǎi( )淋漓 wù wù( )穷年 目不kuī( )园 无xiá( )及此 深xiāo( )灯火
【答案】 沥 斗 潜 凝 迥 慨 兀兀 窥 暇 宵
【解析】

35.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弥高______ 赫然______ 锲而不舍_____ 兀兀穷年______ 迥乎不同______ 警报迭起_______
【答案】 mí hè qiè wù jiǒng dié
【解析】

36.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无暇及此( ) 赫然而出( )
目不窥园( ) 热情澎湃( )( )
仰之弥高( ) 漂白四壁( )
【答案】 xiá hè kuī péng pài mí piǎo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音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本题需要注意“漂”是多音字,“澎”不要写成“béng”。
37.解释下列词语及加点字。
(1)诗兴不作:___________
(2)锲而不舍:___________
(3)群蚁排衙:___________
(4)兀兀穷年:___________
(5)迥乎不同:___________
(6)一反既往:___________
(7)潜心贯注:___________
(8)气冲斗牛:___________
【答案】 写诗的兴致减少了。作:兴起。 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刻。 这里指整齐地排列着。 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兀:劳苦的样子。 很不一样。迥:差得远。 与以往完全不同。既:已经。 全身心、全精力集中做某事。潜:隐藏的。 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同时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基本义,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意思表达正确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