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07课 谁是最可爱的人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人声鼎沸 挺而走险 亦复如是 磐石
B.锲而不舍 妇孺皆知 人迹罕至 讪笑
C.心会神疑 来势汹汹 慷慨淋漓 确凿
D.惹人注目 回环曲折 锋芒毕露 逼侠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此题是考查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改正错别字。认真分析词语中哪个字用错了,应该怎样改正。成语的用字都是固定不变的,不能随便改动。
A项,“挺而走险”的“挺”应写为“铤”,“快走的样子”;
B正确
C项,“心会神疑”的“疑”应写为“凝”,是“注意力集中”的意思,而不是“怀疑”的意思;
D项,“逼侠”的“侠”应写作“狭”,是“狭窄”的意思。
故答案为:B
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鲜xiǎn 迸裂bèng 聚歼jiān
B.豁亮huò 憋闷biē 犁耙bà
C.袭过来xí 烧着zháo 踹开chuài
D.军隅yú 山冈gǎng 覆灭fù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山冈gāng
3.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坚韧 淳朴 谦逊 乱蹬
B.掷下 掐住 摁倒 迸裂
C.短褂 什物 豁亮 瘪闷
D.覆灭 掰断 过瘾 遛达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C.瘪闷——憋闷。故选C。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走进这所学校,会被一种大气揪住。一条宽阔笔直的大道向校园深处延伸进去,________,________,建筑后边是青山隐隐。
①四季葱绿的香樟树生长在道路的两旁 ②道路两旁是四季葱绿的香樟树
③庄严的石头建筑位于校园深处 ④校园深处是庄严的石头建筑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解答时,我们认真读给出的句子,确定各分句之间的关系,然后确定依次填入的句子。依据上句“一条宽阔笔直的大道向校园深处延伸进去”,下句用 ②“道路两旁是四季葱绿的香樟树” , 接着用④“校园深处是庄严的石头建筑”恰当。
故答案为:B
5.和例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一致的一句是( )
例句:天空飘浮着团团白云,仿佛盛开着朵朵银棉。
A.直的雨道扯天扯地的垂落,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
B.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期。
C.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D.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例句是一个比喻句,A句是比喻句,B句不是比喻句,C句和D句用的是拟人的修辞,
故答案为:A.
6.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在炮兵连不是一样打敌人吗?
B.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土是可爱的吗?
C.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
D.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C项是一般疑问句,其他三项是反问句。
7.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
②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
③是我们值得骄傲的祖国之花
④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
⑤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
A.②③⑤④① B.①④⑤③② C.②⑤③④① D.②⑤③①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先确定首句②,排除B,然后比较③⑤句与②句的关系排除A,比较C、D两项中“骄傲”与“自豪”的先后顺序,排除C,从而得出答案为D。
8.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和作用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设问,明确提出“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呼应文题。)
B.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反问,表明对志愿军战士是否可爱有疑问。)
C.我说“朝鲜半边红,半边黑”,这算什么话昵?(借代,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D.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比喻,突出了马玉祥“淳朴”气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强调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
9.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和作用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反问,表明对志愿军战士是否可爱有疑问。)
B.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设问,明确提出“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呼应文题。)
C.我说“朝鲜半边红,半边黑”,这算什么话昵?(借代,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D.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比喻,突出了马玉祥“淳朴”气质。)
【答案】A
【解析】
【详解】
A.对此句的作用分析不准确。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加强烈,更能引起人们的深思。所以,此反问句意思表达上不仅对志愿军战士的可爱没有丝毫疑问,反而是引起读者对志愿军战士是否可爱的强烈思索,突出志愿军战士就是可爱的;
故选A。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般人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不是叹惜自己挣钱太少就是羡慕别人赚钱太多,可苏格拉底在逛完市场之后,却说:“原来我不需要的东西这么多啊!”
B.在农村不乏“家电盲”,一旦使用电器,胆小的束手无策,胆大的就盲目操作造成用电事故。
C.沪昆铁路横穿高安并设立火车站,交通将迅速发达,吸引海外投资商纷至沓来,不久的将来,高安将跻身于中等城市的行列。
D.每年的春晚就好似一部反映当年生活的戏剧,演员们表演得无与伦比,让人们在一个个真实生活场景的回忆中得到美的享受。
【答案】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能力。D项中“无与伦比”的意思为“形容非常突出或程度高”,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11.下列词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战略决战中,我军以高屋建瓴之势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B.《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今天读起来仍然令人回肠荡气。
C.面对那些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极强的动植物,人们仍将束手无策。
D.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面对这样的天文数字,人们岂能无动于衷?
【答案】A
【解析】
【详解】
A.高屋建瓴:指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的形势。现指对事物把握全面,了解透彻。不合语境,不能用于“战略决战”中;
B.回肠荡气:意思是使肝肠回旋,使心气激荡;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使用正确;
C.束手无策:意思是手被绑住,无法解脱。形容遇到问题毫无解决的办法。使用正确;
D.意思是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使用正确;
故选A。
二、现代文阅读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让我还是来说一段故事吧。
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眼看就要从汽车路上开过去。这支部队的先头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岗,阻住敌人。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敌人为了逃命,用了32架飞机、10多柄坦克发起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的土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但是,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岗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敌人的死尸像谷个子似的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岗流红了。可是敌人还是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 )灭。这场激战整整持续了八个小时。最后,勇士们的了弹打光了。蜂拥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向敌人扑去,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着火苗,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据这个营的营长告诉我,战后,这个连的阵地上,枪支完全摔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烈士们的遗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迸裂,涂了一地。另一个战士,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在掩埋烈士遗体的时候,由于他们两手和着,把敌人抱得那样紧,分都分不开,以致把有些人的手指都掰断了。……这个连虽然伤亡很大,他们却打死了300多敌人,更重要的,他们使得我们部队的主力赶上来,聚歼了敌人。
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烈的战斗——松骨峰战斗,或者叫书堂站战斗。假若需要立纪念碑的话,让我把带火扑敌和用刺刀跟敌人拼死在一起的烈士们的名字记下吧。他们的名字是:王金传、邢玉堂、王文英、熊官全、王全侯、赵锡杰、隋金山、李玉安、丁振岱、张贵生、崔玉亮、李树国。还有一个战士,已经不可能知道他的名字了。让我们的烈士们千载万世永垂不朽吧!
12.给画线字注音或写出汉字。
军隅( ) fù灭( )
13.用一句话说说选文的主要内容。
14.选文的描写生动细腻,具有很强的画面感。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a.敌人的死尸像谷个子似的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岗流红了。
b.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
15.结尾一段一一介绍了烈士们的名字,你怎样理解?新时代,你心中最可爱的人是谁?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12. yú 覆
13.记叙松骨峰战斗的经过,表达对烈士的深切悼念和崇高的敬意。
14.(a)运用比喻,把敌人的死尸比作“谷个子”堆满山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敌人死伤之惨重,表现出志愿军战士作战之英勇。
(b)运用“抱”“掐”“摁”等动词,具体描写烈士们遗体的姿势,既表现出战士们的英勇顽强,又表现出他们对敌人的仇恨。
15.介绍烈士的名字,祖国永远记住他们,表达了深切的悼念和崇高的敬意。要说出自己心中的人物及理由。
【解析】
【分析】
12.
隅——yú,军隅里:地名。
fù——覆,覆灭:全部被消灭。
13.
考查概括语段。选文共三段。第一段引出第二段的叙事。第二段记叙了松骨峰战斗的经过,表现了战士们的英勇。第三段交代战士们的姓名,表现了作者对烈士们的深切悼念与崇高敬意。可概括为:记叙松骨峰战斗的经过,表达对烈士的深切悼念和崇高的敬意。意近即可。
14.
考查赏析句子。
a.把敌人的死尸比作谷个子,这是比喻的修辞。“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岗流红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敌人死伤惨重。从侧面表现了志愿军战士们作战的英勇,表现出作者对战士们的崇敬之情。
b.“抱住”“掐住”“ 摁倒”等动词,具体的描写了烈士们遗体的保持的姿势。通过这些姿势可知,战士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选择的是与敌人同归于尽。这种行为缘于他们作战的英勇顽强,也缘于他们对敌人刻骨的仇恨。
15.
第一问: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末段一一介绍了烈士们的名字,联系本段“假若需要立纪念碑的话,让我把带火扑敌和用刺刀跟敌人拼死在一起的烈士们的名字记下吧”和“让我们的烈士们千载万世永垂不朽吧”可知,作者介绍烈士们的名字,一是表明祖国和人民永远的记住了他们,二是表达对烈士们的崇敬与悼念。
第二问:考查阅读启示。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如:我心中最可爱的人是老师,老师默默奉献,只有付出,不讲索取。终日行走于三尺讲台,心中却自有一方天地。是他们给了学生飞翔的翅膀,是他们给了社会光明的希望。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后面题目
“爆破大王”杨根思
邱冰清
①江苏省泰兴市根思乡宣泰路,坐落着一座烈士陵园,纪念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战斗英雄、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在陵园大道中央,杨根思手抱炸药包、怒视敌方的雕塑巍然挺立。
②1922年,杨根思生于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失去双亲,12岁随哥哥到上海当童工。1944年,杨根思正式加入新四军,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军后,他历任班长、排长、连长等职,作战勇敢,屡立战功,被誉为“爆破大王”。
③1950年10月,杨根思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同年11月,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分割围歼咸镜南道美军战斗中,时任志愿军某部连长的杨根思,奉命坚守下碣隅里外围1071高地东南小高岭,负责切断美军南逃退路。
④29日,号称“王牌”军的美军陆战第1师开始向小高岭进攻,猛烈的炮火将工事摧毁,杨根思带领全排迅速抢修工事,做好战斗准备,待美军靠近到只有30米时,带领全排突然射击,打退了美军的第一次进攻。接着,美军组织2个连的兵力,在坦克的掩护下再次发起进攻,他指挥战士奋勇冲入敌群,用刺刀、枪托、铁锨展开拼杀。
⑤激战中,又一批美军涌上山顶,他亲率部队正面抗击,指挥部队从山腰插向敌后,再次将美军击退。美军遂以空中和地面炮火对小高岭实施狂轰滥炸,随后发起集团冲锋。他率领全排顽强抗击,以“人在阵地在”的英雄气概,接连击退美军多次进攻。当投完手榴弹,射出最后一颗子弹,阵地上只剩他和两名伤员时,又有多名美军爬近山顶。危急关头,他抱起仅有的一包炸药,拉燃导火索,纵身冲向敌群,与爬上阵地的美军同归于尽。
⑥1952年,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杨根思追记特等功,并追授他“特级战斗英雄”称号,命名他生前所在连为“杨根思连”。1953年6月,朝鲜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题词赞誉他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志愿军的模范指挥员”
⑦“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这是杨根思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振聋发聩的战斗誓言。半个多世纪以来,数百万名参祭者来到杨根思烈士陵园,缅怀先烈,从英雄事迹中汲取前进的力量。
⑧杨根思烈士陵园管理科科长唐鹏飞介绍,当前陵园正在参与网络祭扫平台的建设工作,未来人们足不出户就能重温历史,缅怀英雄。同时,陵园正广泛搜集杨根思烈士的遗物,丰富展陈内容。
⑨“我们要发挥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国防教育基地的窗口优势,担当红色使命,宣讲红色故事。”唐鹏飞说。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6.选文主要写杨根思的事迹,为什么开头要从杨根思陵园写起?
17.选文第③段至第⑤段主要写什么内容?与课文比较在写法上有何相同点?(请写出其中一点)
18.文章第⑦段引用杨根思三个“不相信”的战斗誓言,有什么作用?
19.选文最后两段是否多余?为什么?
【答案】16.由杨根思陵园起笔,为的是引出对杨根思的英雄事迹的追忆。
17.杨根思在朝鲜战场上战斗与牺牲的经过。示例:都通过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凸显志愿军的英勇。
18.揭示了英雄杨根思的战斗精神和与敌拼杀的精神动力,也鼓舞了一代代人砥砺前行。
19.不多余。这样写,一方面与文章开头呼应;一方面表明杨根思的精神将成为激励人们前进的动力
【解析】
【分析】
16.
考查分析语段作用。首段介绍了杨根思陵园的位置,纪念的人物,还介绍了在陵园大道中央杨根思的雕塑,目的是引出下文对于杨根思烈士的成长经历与在朝鲜战场上的英雄事迹的回忆。
17.
考查比较阅读。本文第三、四段介绍的是杨根思在朝鲜战场上的经过。第五段介绍的是他牺牲的经过。本文与课文都运用对比的手法,通过敌我双方数量的对比,来强调志愿军战士的英勇无情。本文中,美军参与进攻的有两个连的兵力,我军只有一个排,而且“激战中,又一批美军涌上山顶”,战斗进行到最后,“阵地上只剩他和两名伤员时,又有多名美军爬近山顶”。课文中,在书堂站战斗中,我军只有先头部队的一个连(三连),而敌军却是“三十二架飞机,十多辆坦克和集团冲锋”,“这个连虽然伤亡很大,但他们却打死了三百多敌人”。人数的悬殊对比,凸显了我军战士的英勇。
18.
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这三个“不相信”是杨根思烈士的战斗誓言,为了党和人民的重托,他能完成所有的任务,能克服所有的困难,能战胜所有的敌人。这句战斗誓言,表现了他勇敢无畏的战斗精神和与敌人拼杀到底,不怕牺牲的精神动力。联系“数百万名参祭者来到杨根思烈士陵园,缅怀先烈,从英雄事迹中汲取前进的力量”可知,他的这句战斗誓言,还为后来者带来前进的力量,鼓舞他们砥砺前行。
19.
考查分析语段作用。从内容上来看,这两段表现了杨根思烈士的精神将以杨根思烈士陵园为载体,激励着人们缅怀先烈,继承先烈遗志,砥砺前行。从结构上来看,这两段对于陵园发展的介绍,与第一段中对于陵园的介绍前后呼应,使文章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刚一进村,有几架敌机____来,打了一阵机关炮,接着就扔下了两个大燃烧弹。有几间房子着了火,火又盛,烟又大,使人不敢到跟前去。这时候,他听见烟火里有一个小孩子哇哇哭叫的声音。他马上_____浓烟到近处一看,一个朝鲜的中年男人在院子里倒着,小孩子的哭声还在屋里。他走到屋门口,屋门口的火苗呼呼的,已经过不去人,门窗的纸已经烧着。小孩子的哭声随着那滚滚的浓烟传出来,听得真真切切。当他叙述到这里的时候,他说:“我能够不进去吗?我不能!我想,要在祖国遇见这种情形,我能够进去,那么,在朝鲜我就可以不进去吗?朝鲜人民和我们祖国的人民不是一样的吗?我就踹开门,扑了过去。呀!满屋子灰洞洞的烟,只能听见小孩哭,看不见人。我的眼也睁不开,脸烫得像刀割一般。我也不知道自己的身上着了火没有,我也不管它了,只是在地上乱摸。先摸着一个大人,拉了拉没拉动;又向大人的身后摸,才摸着小孩的腿,我就一把抓着抱起来,跳出门去。”
20.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飞过 透过 B.掠过 穿过
C.掠过 透过 D.袭过 穿过
21.这段文字突出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热爱朝鲜人民的______精神,体现了战士们________的品质。
22.这段文字先由作者叙述,然后直接引用人物自述,对这种转换记叙角度的作用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 B.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C.便于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D.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活泼。
23.这段文字所选用的动词十分符合文章的既定需要,其中“踹”“扑”说明__________,“乱摸”说明__________。文中反复渲染浓烟、烈火是为了强调___________;同时多次写到小孩的哭声是为了突出______________。
【答案】20.D
21. 国际主义 纯洁高尚
22.D
23. 说明救人心切 说明烟大火盛 险恶的环境 情况的紧急
【解析】
【分析】
20.
第一空:飞过:飞翔而过。掠过:从上面飞过。袭过:偷袭过来。句中语境是敌机偷袭我军队伍,故用“袭过”。
第二空:穿过:从一个地方经过另一个地方到达第三个地方。透过:通过。句中语境是他从浓烟当中穿行而过。故用“穿过”。
故选D。
21.
考查分析人物品质。志愿军战士不是朝鲜人,却不惧牺牲,于危险中拯救朝鲜人民的生命,“在朝鲜我就可以不进去吗?朝鲜人民和我们祖国的人民不是一样的吗?”集中表现了他们的国际主义精神。体现了志愿军战士们勇敢无畏、纯洁高尚的品质。
22.
在文中引用人物自述,更能真实展现人物的心路历程,深入刻画人物内心世界,塑造人物形象。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使文章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并不能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活泼。故选D。
23.
考查赏析词语。“踹”“扑”都是力度很大,动作很快的动作。说明我志愿军战士急于从火中救出朝鲜孩子的心理。“乱摸”说明当时屋内烟大火盛,已经看不见人了,只能靠用手“在地上乱摸”来找到屋里的人。文中反复渲染浓烟、烈火是为了强调当时环境的险恶。满屋子都是浓烟,火势凶猛,从这种环境里救出人来,有着巨大的危险。多次提到朝鲜小孩子的哭声,是为了突出情况的紧急。如果再找不到这个小孩子,他就有可能葬身火海了。
阅读理解
踩着祖国的泥土
陈鲁民
①的确,世界上没有什么比祖国的泥土更可贵,孩子一生下来就能踩在祖国的泥土上是无比幸福的,因为这是我们的立足之本、生存之基,离开祖国的泥土,我们就成了无根浮萍。
②因而,屈原无论怎样被贬损、排斥、放逐,都不肯离开祖国的泥土,到别处去“高就”,虽然那个时候,朝秦暮楚是很常见的事,他却下定决心:“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自己生是楚国人,死是楚国鬼,“虽九死其犹未悔”。
③因而,在外漂泊几十年后,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返回湖南湘潭祭祖,在巨鱼村祭拜曾祖父宋文炳的坟墓时,依习俗取下祖坟上的一抔土,作为纪念。
④当然,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也有一些相信外国月亮圆,崇尚外国土地香的人。如今,我们有为报效祖国而出国留学的莘莘学子,也有千方百计想到国外捞金发财的出国迷,还有不少明星、名流争先恐后跑到外国去生孩子,她们除了迷信国外医疗技术、炫耀自己与众不同外,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出生后踩到的第一脚泥土是外国土地。虽说这也是她们的自由,可是一个连孩子都要跑到外国去生的人,她和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泥土上的父老乡亲还能有什么共同语言吗?
24.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1)高就:____________________
(2)莘莘学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如何理解“世界上没有什么比祖国的泥土更可贵”?
26.选文中列举了哪些事例来表明爱国的情怀?你能否再举一例呢?
27.请概括第④段的主要内容,并说说其在文中的作用。
28.爱国是永恒的主题,有很多的仁人志士留下了许多不朽的爱国诗篇,请写出关于爱国的名句。(不少于两句)
【答案】24. 敬辞。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在本文中具有讽刺意味。 指众多的学生。
25.因为泥土象征着伟大的祖国,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离不开养育我们的祖国,祖国是哺育我们成长的母亲。这句话蕴涵着热爱祖国是每个人所应有的感情的意思。
26.事例:有古代的屈原,有当今的宋楚瑜。其他如:时刻惦记着祖国的钱学森。
27.从反面列举了崇洋媚外的人,与上文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主题。
28.示例: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解析】
24.试题分析: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同时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基本义,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意思表达正确即可。“高就”本义: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语境义:在文章中具有讽刺意味,讽刺那些离开故国的人。“莘莘学子”使用了本义:指刻苦用心求学的众多的学生。
25.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重要内容的理解。可抓住文章中的关键句作答。如第一段“因为这是我们的立足之本、生存之基,离开祖国的泥土,我们就成了无根浮萍”等句。“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月是故乡圆,落叶要归根。
26.试题分析:考查列举论据的能力。要注意观点与材料的关系问题。观点一定要能统率材料,而材料一定要能证明论点。材料与观点必须统一。因此所举论据与论点之间应有内在联系、有契合点才行,否则就不能证明论点。如我也有个亲戚,60年前离开家乡时带了一小袋家乡泥土,曾漂泊在十几个国家,历经战乱,许多财物都丢失了,唯独这袋泥土一直带在身边。现在他在法国已定居多年,却依然保留中国国籍,改革开放以后,他已经回来了十多次,不顾年高力衰,热心家乡建设。
点睛:考查观点与材料的关系。观点一定要能统率材料,而材料一定要能证明论点。材料与观点必须统一。论据与论点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因此论据与论点之间应有内在联系、有契合点才行,否则就不能证明论点。
27.试题分析:概括文段内容并谈文段的作用。“不少明星、名流争先恐后跑到外国去生孩子,她们除了迷信国外医疗技术、炫耀自己与众不同外,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出生后踩到的第一脚泥土是外国土地”,这明显是从反面列举了崇洋媚外的人,与上文的正面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爱国的主题。这样对比论证,使论证效果更加有力。
28.试题分析:此考查侧重于阅读的宽度、知识的广度。多读书,多接触社会,多体验生活,多了解名人文化,对积累名言警句,多背诵有关的爱国诗篇,这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学生表述合理即可。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①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②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③也许还有人心里隐隐约约地说:你说的就是那些“兵”吗?他们看来是很平凡、很简单的哩,既看不出他们有什么高深的知识,又看不出他们有什么丰富的感情。可是,我要说,这是由于他跟我们的战士接触太少,还没有了解我们的战士: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 ),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 ),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 ),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 )!
④让我还是来说一段故事吧。
⑤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眼看就要从汽车路上开过去。这支部队的先头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冈,阻住敌人。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敌人为了逃命,用了32架飞机、10多辆坦克发起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的土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但是,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冈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敌人的死尸像谷子似的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冈流红了。可是敌人还是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这场激战整整持续了八个小时。最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蜂拥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向敌人扑去,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着火苗,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据这个营的营长告诉我,战后,这个连的阵地上,枪支完全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烈士们的遗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迸裂,涂了一地。另一个战士,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在掩埋烈士遗体的时候,由于他们两手扣着,把敌人抱得那样紧,分都分不开,以致把有些人的手指都掰断了。……这个连虽然伤亡很大,他们却打死了300多敌人,更重要的,他们使得我们部队的主力赶上来,聚歼了敌人。
⑥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烈的战斗——松骨峰战斗,或者叫书堂站战斗。假若需要立纪念碑的话,让我把带火扑敌和用刺刀跟敌人拼死在一起的烈士们的名字记下吧。他们的名字是:王金传、邢玉堂、井玉琢、王文英、熊官全、王金侯、赵锡杰、隋金山、李玉安、丁振岱、张贵生、崔玉亮、李树国。还有一个战士,已经不可能知道他的名字了。让我们的烈士们千载万世永垂不朽吧!
⑦这个营的营长向我叙说了以上的情形,他的声调是缓慢的,他的感情是沉重的。他说在阵地上掩埋烈士的时候,他掉了眼泪。但是,他接着说:“你不要以为我是为他们伤心,不,我是为他们骄傲!我觉得我们的战士太伟大了,太可爱了,我不能不被他们感动得掉下泪来。”
⑧朋友,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
29.将下面的词语填在第③段的括号里。(只填序号)
A.坚韧和刚强 B.美丽和宽广
C.淳朴和谦逊 D.纯洁和高尚
30.阅读第⑤段回答,这次战役为什么那么艰巨、残烈?
31.在这场战役中,战士们的表现如何呢?
32.选文第⑦段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33.结合下面材料链接,说说阅读选文后你的感受。
【材料链接】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世界各国对新中国刮目相看,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纷纷和我们建交,新中国一跃成为世界强国。毫不夸张地说,抗美援朝就是立国之战。
【答案】29.DACB
30.兵力少(一个连),时间紧(匆匆赶到,敌人也恰恰赶到),环境险(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冈),顽敌凶(32架飞机、10多辆坦克、飞机掷下汽油弹)
31.战士们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这场激战整整持续了八个小时;子弹打光了,身上帽子上呼呼冒着火苗,他们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他们与顽敌抱在一起,同归于尽,由于抱得紧分都分不开,以致把有些人的手指都掰断了。
32.不可以 由营长的叙说,从侧面反映出志愿军战士的英勇顽强,给人以真实感,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志愿军战士的热爱崇敬与赞美。
33.正是这些先辈们的英勇奋战,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稳定的发展环境和幸福生活,历史永远不会忘记他们。(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29.
考查词语的搭配。
A.坚韧和刚强,常用来形容的意志;
B.美丽和宽广,“宽广”指范围大,多用来形容人的胸怀;
C.淳朴和谦逊 ,“淳朴”,形容人十分诚实,很朴素或比较老实;“谦逊”,谦虚、不浮夸,不自大或不虚夸,多指一个人的气质;
D.纯洁和高尚,多用来形容人的品质;
由此可知第③段的括号里填写的词语的正确顺序是:DACB。
30.
考查对重点语段的概括。阅读第⑤段的内容,由“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可知,时间紧迫;由“这支部队的先头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冈,阻住敌人”中“很低”“光光的”可知,此处的环境险恶;由“敌人为了逃命,用了32架飞机、10多辆坦克发起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的土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可知,敌人的顽强,战斗武器多;由此可知这场战役的艰巨和惨烈。
31.
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阅读文章,由第⑤段中“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冈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可知,战士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这场激战整整持续了八个小时。最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向敌人扑去,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着火苗,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可知,战士们拼死与敌人作斗争;由“烈士们的遗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由于他们两手扣着,把敌人抱得那样紧,分都分不开,以致把有些人的手指都掰断了”可知,战士们宁死也要与敌人同归于尽。
32.
考查对重点语段的理解。文章第⑦段通过神态和语言写出了营长在表述这场战役时的表现,由“他的声调是缓慢的,他的感情是沉重的。他说在阵地上掩埋烈士的时候,他掉了眼泪”可知,这场战役的激烈,从营长的语言中体会到了战士们的伟大,这个段落借营长之口,从侧面烘托了战士们不畏艰险,奋勇杀敌的英勇品质。
33.
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时,要根据选文内容和链接材料,进行分析作答。选文出自魏巍的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在这篇作品里,作者以饱含深情和诗意的笔触,报导了抗美援朝战场上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揭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光照日月的崇高心灵。链接材料则说明了抗美援朝战争的重大历史意义,根据材料中“世界各国对新中国刮目相看,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纷纷和我们建交”“抗美援朝就是立国之战”的内容可知,抗美援朝战争,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稳定的发展环境和幸福生活,我们应该铭记英勇奋战先辈们,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A】
一个苹果:见证战友情谊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打响。10月17日晚,八连接受反击任务,进入主阵地坑道,开始了坚守坑道14昼夜的英雄壮举。
美军对坑道部队连接后方的交通线实行严密炮火封锁,坑道部队面临断水断粮的危险。得知情况后,上级连夜从后方紧急来购了三万多公斤苹果,派人送往坑道。但美军炮火封锁实在太猛,大筐苹果难以送上去。为此十五军政治部专门下令;凡进入坑道一筐苹果者记二等功!可仍然没有一筐苹果能完整地送进坑道。
运输员刘明生冒着炮火向其他坑道运送弹药时,在途中捡到一个苹果,舍不得吃,回了坑道。此时,八连战士在坑道里已经七天没水喝。
刘明生把拾到的苹果送给连长,连长却把苹果给了步行机员,步行机员又给了重伤员兰发保。无论大家怎样劝,兰发保说什么也不吃。连长又递给司号员,司号员又递给卫生员。就这样,一个苹果传遍了整个坑道,还是完整的。连长最终决定共同分吃,一人一口,一个小苹果在全坑道吃了两圈。
凭借着这种战友情谊,八连官兵坚守坑道14昼夜,最终将战旗插上了上甘岭主峰。
(摘自《人民日报》,2020年11月1日6版,有减)
【B】
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坐到办公桌前开始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往孩子口里塞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一起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你也许很惊地说:“这是很平常的呀!”可是,从朝鲜归来的人,会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请你们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因为只有你意识到这点,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朋友!你是这么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你一定会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摘自魏巍《是最可爱的人》)
【C】
电影《浴血无名川》讲述了我志愿军战士和美军狭路相逢的故事。侦察排为了摸清美军炮兵营殊死拼杀,上级指示必须将幸存的战士转移后方,然而敌人的炮营近在咫尺,是遵守命令撤退还是端掉敌人的炮兵阵地,成了侦察排排长,也是传奇狙击手最纠结的抉择。而另一边,当美军得知狙杀了己方上校的传狙击手就在附近,马上派出了特种部队海军陆战队的精英前来助战,弥补炮兵近距离作战的短板,这样一场王对王牌、狙杀与反狙杀的较量,便在这没名没姓的无名川中展开了……
其实,电影就是在告诉我们,不管你是普通战士,还是传奇狙击手,在志愿军的队伍里都是普通一兵,都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他们把生命留在了无名川,他们的骸骨甚至都很难被寻回,他们的名字可能早已被遗忘,但正是他们的牺牲,换来了和平和抗美援朝战争我们想要的结果。所以,他们才是“最可爱的人”!
从今年开始,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报告文学“回归”中学语文教材,电影《浴血无名川》之中也再度唱响了“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战歌,抗美援朝的历史不再隐晦,更让我们看清了美帝的嘴脸……而由中国军事题材影视著名导演宁海强、《八佰》《金刚川》等影片的著名编剧赵宁宇担钢主创的这部《浴血无名川》,不仅从思想性、真实性等多个层面呈现历史、致英雄,还顺应新时代观众的审美需求,打造出了部符合年轻观众口味的,品质高、网感强、场面大、故事精的全新抗美援朝题材力作。让当代的青年可以最直接地感受到“最可爱的人”带给我们的感动,更加知晓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我们的岁月静好,是为有无数的英雄先烈为我们负重前行!
(摘自豆影评2021年04年04日,有改动)
34.阅读材料【A】,在方框内填写恰当的内容。
采购苹果——派送苹果——___________——互让苹果——___________
3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材料【A】中美军炮火封锁实在太猛,八连战士在断水断粮的情况下坚守坑道14昼夜。
B.上甘岭战役中,八连官兵凭借团结友爱的战友情谊,圆满完成反击任务。
C.材料【B】呼应课文开头,并用排比句、疑问句、析使句,引导读者联系自己的幸福安定生活认识志愿军战士“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D.电影《浴血无名川》讲述了我志愿军战士和美军狭路相逢,在无名川展开殊死较量的故事。
36.材料【C】中,电影《浴血无名川》为什么能让观众直接感受到“最可爱的人”带给我们的感动?
37.有人说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描绘激战过后的松骨峰战场的文字过于残酷,不适合初中生阅读,请结合三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34. 捡到苹果 分吃苹果
35.A
36.电影《浴血无名川》之中也再度唱响了“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战歌,抗美援朝的历史不再隐晦,更让我们看清了美带的嘴脸;不仅从思想性、真实性等多个层面呈现历史、致敬英雄,还顺应新时代观众的审美需求,打造出了一部符合年轻观众口味的,品质高、网感强、场面大、故事精的全新抗美援朝题材力作。
37.我不赞同。因为松骨峰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最惨烈的战役,志愿军战士凭借勇敢、团结、友爱、无私的品质,打得美军闻风丧胆。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解析】
【分析】
34.
本题考查文章情节概括。结合“运输员刘明生冒着炮火向其他坑道运送弹药时,在途中捡到一个苹果,舍不得吃”,概括为:捡到苹果;结合“一个苹果传遍了整个坑道,还是完整的。连长最终决定共同分吃,一人一口,一个小苹果在全坑道吃了两圈”,概括为:分吃苹果。
35.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A.“八连战士在断水断粮的情况下坚守坑道14昼夜”错误,原文“坑道部队面临断水断粮的危险”,并非真正断水断粮。故选A。
36.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结合“电影《浴血无名川》之中也再度唱响了‘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战歌,抗美援朝的历史不再隐晦,更让我们看清了美带的嘴脸……”“而由中国军事题材影视著名导演宁海强、《八佰》《金刚川》等影片的著名编剧赵宁宇担纲主创的这部《浴血无名川》,不仅从思想性、真实性等多个层面呈现历史、致敬英雄,还顺应新时代观众的审美需求,打造出了一部符合年轻观众口味的,品质高、网感强、场面大、故事精的全新抗美援朝题材力作”,概括即可。
37.
本题考查阅读感悟。虽然松骨峰战役惨烈,但是志愿军战士意志坚定、勇敢、顽强,最终打败美军,显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神勇,表现了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所以不赞同。示例:我不赞同。虽然松骨峰战役惨烈,但是志愿军战士意志坚定、勇敢、顽强,最终打败美军,显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神勇,表现了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三、字词书写
3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拼音写汉字。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dǐ yù( )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hàn wèi( )了新中国的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的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的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将永远 míng kè( )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永远铭刻在人类和平、发展、进步的史册上!
【答案】 抵御 捍卫 铭刻
【解析】
【详解】
①抵御:动词,抵挡;抗御。注意“御”的写法,不要写成别字。
②捍卫:动词,保护;防卫。注意“捍”的笔顺和写法。
③铭刻:动词,铭记,牢记在心,无法忘记。注意“铭”的写法。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07课 谁是最可爱的人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人声鼎沸 挺而走险 亦复如是 磐石
B.锲而不舍 妇孺皆知 人迹罕至 讪笑
C.心会神疑 来势汹汹 慷慨淋漓 确凿
D.惹人注目 回环曲折 锋芒毕露 逼侠
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鲜xiǎn 迸裂bèng 聚歼jiān
B.豁亮huò 憋闷biē 犁耙bà
C.袭过来xí 烧着zháo 踹开chuài
D.军隅yú 山冈gǎng 覆灭fù
3.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坚韧 淳朴 谦逊 乱蹬
B.掷下 掐住 摁倒 迸裂
C.短褂 什物 豁亮 瘪闷
D.覆灭 掰断 过瘾 遛达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走进这所学校,会被一种大气揪住。一条宽阔笔直的大道向校园深处延伸进去,________,________,建筑后边是青山隐隐。
①四季葱绿的香樟树生长在道路的两旁 ②道路两旁是四季葱绿的香樟树
③庄严的石头建筑位于校园深处 ④校园深处是庄严的石头建筑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5.和例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一致的一句是( )
例句:天空飘浮着团团白云,仿佛盛开着朵朵银棉。
A.直的雨道扯天扯地的垂落,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
B.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期。
C.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D.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6.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在炮兵连不是一样打敌人吗?
B.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土是可爱的吗?
C.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
D.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
7.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
②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
③是我们值得骄傲的祖国之花
④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
⑤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
A.②③⑤④① B.①④⑤③② C.②⑤③④① D.②⑤③①④
8.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和作用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设问,明确提出“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呼应文题。)
B.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反问,表明对志愿军战士是否可爱有疑问。)
C.我说“朝鲜半边红,半边黑”,这算什么话昵?(借代,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D.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比喻,突出了马玉祥“淳朴”气质。)
9.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和作用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反问,表明对志愿军战士是否可爱有疑问。)
B.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设问,明确提出“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呼应文题。)
C.我说“朝鲜半边红,半边黑”,这算什么话昵?(借代,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D.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比喻,突出了马玉祥“淳朴”气质。)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般人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不是叹惜自己挣钱太少就是羡慕别人赚钱太多,可苏格拉底在逛完市场之后,却说:“原来我不需要的东西这么多啊!”
B.在农村不乏“家电盲”,一旦使用电器,胆小的束手无策,胆大的就盲目操作造成用电事故。
C.沪昆铁路横穿高安并设立火车站,交通将迅速发达,吸引海外投资商纷至沓来,不久的将来,高安将跻身于中等城市的行列。
D.每年的春晚就好似一部反映当年生活的戏剧,演员们表演得无与伦比,让人们在一个个真实生活场景的回忆中得到美的享受。
11.下列词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战略决战中,我军以高屋建瓴之势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B.《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今天读起来仍然令人回肠荡气。
C.面对那些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极强的动植物,人们仍将束手无策。
D.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面对这样的天文数字,人们岂能无动于衷?
二、现代文阅读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让我还是来说一段故事吧。
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眼看就要从汽车路上开过去。这支部队的先头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岗,阻住敌人。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敌人为了逃命,用了32架飞机、10多柄坦克发起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的土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但是,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岗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敌人的死尸像谷个子似的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岗流红了。可是敌人还是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 )灭。这场激战整整持续了八个小时。最后,勇士们的了弹打光了。蜂拥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向敌人扑去,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着火苗,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据这个营的营长告诉我,战后,这个连的阵地上,枪支完全摔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烈士们的遗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迸裂,涂了一地。另一个战士,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在掩埋烈士遗体的时候,由于他们两手和着,把敌人抱得那样紧,分都分不开,以致把有些人的手指都掰断了。……这个连虽然伤亡很大,他们却打死了300多敌人,更重要的,他们使得我们部队的主力赶上来,聚歼了敌人。
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烈的战斗——松骨峰战斗,或者叫书堂站战斗。假若需要立纪念碑的话,让我把带火扑敌和用刺刀跟敌人拼死在一起的烈士们的名字记下吧。他们的名字是:王金传、邢玉堂、王文英、熊官全、王全侯、赵锡杰、隋金山、李玉安、丁振岱、张贵生、崔玉亮、李树国。还有一个战士,已经不可能知道他的名字了。让我们的烈士们千载万世永垂不朽吧!
12.给画线字注音或写出汉字。
军隅( ) fù灭( )
13.用一句话说说选文的主要内容。
14.选文的描写生动细腻,具有很强的画面感。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a.敌人的死尸像谷个子似的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岗流红了。
b.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
15.结尾一段一一介绍了烈士们的名字,你怎样理解?新时代,你心中最可爱的人是谁?说说你的理由。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后面题目
“爆破大王”杨根思
邱冰清
①江苏省泰兴市根思乡宣泰路,坐落着一座烈士陵园,纪念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战斗英雄、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在陵园大道中央,杨根思手抱炸药包、怒视敌方的雕塑巍然挺立。
②1922年,杨根思生于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失去双亲,12岁随哥哥到上海当童工。1944年,杨根思正式加入新四军,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军后,他历任班长、排长、连长等职,作战勇敢,屡立战功,被誉为“爆破大王”。
③1950年10月,杨根思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同年11月,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分割围歼咸镜南道美军战斗中,时任志愿军某部连长的杨根思,奉命坚守下碣隅里外围1071高地东南小高岭,负责切断美军南逃退路。
④29日,号称“王牌”军的美军陆战第1师开始向小高岭进攻,猛烈的炮火将工事摧毁,杨根思带领全排迅速抢修工事,做好战斗准备,待美军靠近到只有30米时,带领全排突然射击,打退了美军的第一次进攻。接着,美军组织2个连的兵力,在坦克的掩护下再次发起进攻,他指挥战士奋勇冲入敌群,用刺刀、枪托、铁锨展开拼杀。
⑤激战中,又一批美军涌上山顶,他亲率部队正面抗击,指挥部队从山腰插向敌后,再次将美军击退。美军遂以空中和地面炮火对小高岭实施狂轰滥炸,随后发起集团冲锋。他率领全排顽强抗击,以“人在阵地在”的英雄气概,接连击退美军多次进攻。当投完手榴弹,射出最后一颗子弹,阵地上只剩他和两名伤员时,又有多名美军爬近山顶。危急关头,他抱起仅有的一包炸药,拉燃导火索,纵身冲向敌群,与爬上阵地的美军同归于尽。
⑥1952年,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杨根思追记特等功,并追授他“特级战斗英雄”称号,命名他生前所在连为“杨根思连”。1953年6月,朝鲜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题词赞誉他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志愿军的模范指挥员”
⑦“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这是杨根思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振聋发聩的战斗誓言。半个多世纪以来,数百万名参祭者来到杨根思烈士陵园,缅怀先烈,从英雄事迹中汲取前进的力量。
⑧杨根思烈士陵园管理科科长唐鹏飞介绍,当前陵园正在参与网络祭扫平台的建设工作,未来人们足不出户就能重温历史,缅怀英雄。同时,陵园正广泛搜集杨根思烈士的遗物,丰富展陈内容。
⑨“我们要发挥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国防教育基地的窗口优势,担当红色使命,宣讲红色故事。”唐鹏飞说。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6.选文主要写杨根思的事迹,为什么开头要从杨根思陵园写起?
17.选文第③段至第⑤段主要写什么内容?与课文比较在写法上有何相同点?(请写出其中一点)
18.文章第⑦段引用杨根思三个“不相信”的战斗誓言,有什么作用?
19.选文最后两段是否多余?为什么?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刚一进村,有几架敌机____来,打了一阵机关炮,接着就扔下了两个大燃烧弹。有几间房子着了火,火又盛,烟又大,使人不敢到跟前去。这时候,他听见烟火里有一个小孩子哇哇哭叫的声音。他马上_____浓烟到近处一看,一个朝鲜的中年男人在院子里倒着,小孩子的哭声还在屋里。他走到屋门口,屋门口的火苗呼呼的,已经过不去人,门窗的纸已经烧着。小孩子的哭声随着那滚滚的浓烟传出来,听得真真切切。当他叙述到这里的时候,他说:“我能够不进去吗?我不能!我想,要在祖国遇见这种情形,我能够进去,那么,在朝鲜我就可以不进去吗?朝鲜人民和我们祖国的人民不是一样的吗?我就踹开门,扑了过去。呀!满屋子灰洞洞的烟,只能听见小孩哭,看不见人。我的眼也睁不开,脸烫得像刀割一般。我也不知道自己的身上着了火没有,我也不管它了,只是在地上乱摸。先摸着一个大人,拉了拉没拉动;又向大人的身后摸,才摸着小孩的腿,我就一把抓着抱起来,跳出门去。”
20.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飞过 透过 B.掠过 穿过
C.掠过 透过 D.袭过 穿过
21.这段文字突出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热爱朝鲜人民的______精神,体现了战士们________的品质。
22.这段文字先由作者叙述,然后直接引用人物自述,对这种转换记叙角度的作用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 B.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C.便于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D.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活泼。
23.这段文字所选用的动词十分符合文章的既定需要,其中“踹”“扑”说明__________,“乱摸”说明__________。文中反复渲染浓烟、烈火是为了强调___________;同时多次写到小孩的哭声是为了突出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踩着祖国的泥土
陈鲁民
①的确,世界上没有什么比祖国的泥土更可贵,孩子一生下来就能踩在祖国的泥土上是无比幸福的,因为这是我们的立足之本、生存之基,离开祖国的泥土,我们就成了无根浮萍。
②因而,屈原无论怎样被贬损、排斥、放逐,都不肯离开祖国的泥土,到别处去“高就”,虽然那个时候,朝秦暮楚是很常见的事,他却下定决心:“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自己生是楚国人,死是楚国鬼,“虽九死其犹未悔”。
③因而,在外漂泊几十年后,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返回湖南湘潭祭祖,在巨鱼村祭拜曾祖父宋文炳的坟墓时,依习俗取下祖坟上的一抔土,作为纪念。
④当然,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也有一些相信外国月亮圆,崇尚外国土地香的人。如今,我们有为报效祖国而出国留学的莘莘学子,也有千方百计想到国外捞金发财的出国迷,还有不少明星、名流争先恐后跑到外国去生孩子,她们除了迷信国外医疗技术、炫耀自己与众不同外,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出生后踩到的第一脚泥土是外国土地。虽说这也是她们的自由,可是一个连孩子都要跑到外国去生的人,她和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泥土上的父老乡亲还能有什么共同语言吗?
24.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1)高就:____________________
(2)莘莘学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如何理解“世界上没有什么比祖国的泥土更可贵”?
26.选文中列举了哪些事例来表明爱国的情怀?你能否再举一例呢?
27.请概括第④段的主要内容,并说说其在文中的作用。
28.爱国是永恒的主题,有很多的仁人志士留下了许多不朽的爱国诗篇,请写出关于爱国的名句。(不少于两句)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①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②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③也许还有人心里隐隐约约地说:你说的就是那些“兵”吗?他们看来是很平凡、很简单的哩,既看不出他们有什么高深的知识,又看不出他们有什么丰富的感情。可是,我要说,这是由于他跟我们的战士接触太少,还没有了解我们的战士: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 ),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 ),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 ),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 )!
④让我还是来说一段故事吧。
⑤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眼看就要从汽车路上开过去。这支部队的先头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冈,阻住敌人。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敌人为了逃命,用了32架飞机、10多辆坦克发起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的土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但是,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冈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敌人的死尸像谷子似的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冈流红了。可是敌人还是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这场激战整整持续了八个小时。最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蜂拥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向敌人扑去,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着火苗,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据这个营的营长告诉我,战后,这个连的阵地上,枪支完全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烈士们的遗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迸裂,涂了一地。另一个战士,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在掩埋烈士遗体的时候,由于他们两手扣着,把敌人抱得那样紧,分都分不开,以致把有些人的手指都掰断了。……这个连虽然伤亡很大,他们却打死了300多敌人,更重要的,他们使得我们部队的主力赶上来,聚歼了敌人。
⑥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烈的战斗——松骨峰战斗,或者叫书堂站战斗。假若需要立纪念碑的话,让我把带火扑敌和用刺刀跟敌人拼死在一起的烈士们的名字记下吧。他们的名字是:王金传、邢玉堂、井玉琢、王文英、熊官全、王金侯、赵锡杰、隋金山、李玉安、丁振岱、张贵生、崔玉亮、李树国。还有一个战士,已经不可能知道他的名字了。让我们的烈士们千载万世永垂不朽吧!
⑦这个营的营长向我叙说了以上的情形,他的声调是缓慢的,他的感情是沉重的。他说在阵地上掩埋烈士的时候,他掉了眼泪。但是,他接着说:“你不要以为我是为他们伤心,不,我是为他们骄傲!我觉得我们的战士太伟大了,太可爱了,我不能不被他们感动得掉下泪来。”
⑧朋友,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
29.将下面的词语填在第③段的括号里。(只填序号)
A.坚韧和刚强 B.美丽和宽广
C.淳朴和谦逊 D.纯洁和高尚
30.阅读第⑤段回答,这次战役为什么那么艰巨、残烈?
31.在这场战役中,战士们的表现如何呢?
32.选文第⑦段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33.结合下面材料链接,说说阅读选文后你的感受。
【材料链接】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世界各国对新中国刮目相看,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纷纷和我们建交,新中国一跃成为世界强国。毫不夸张地说,抗美援朝就是立国之战。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A】
一个苹果:见证战友情谊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打响。10月17日晚,八连接受反击任务,进入主阵地坑道,开始了坚守坑道14昼夜的英雄壮举。
美军对坑道部队连接后方的交通线实行严密炮火封锁,坑道部队面临断水断粮的危险。得知情况后,上级连夜从后方紧急来购了三万多公斤苹果,派人送往坑道。但美军炮火封锁实在太猛,大筐苹果难以送上去。为此十五军政治部专门下令;凡进入坑道一筐苹果者记二等功!可仍然没有一筐苹果能完整地送进坑道。
运输员刘明生冒着炮火向其他坑道运送弹药时,在途中捡到一个苹果,舍不得吃,回了坑道。此时,八连战士在坑道里已经七天没水喝。
刘明生把拾到的苹果送给连长,连长却把苹果给了步行机员,步行机员又给了重伤员兰发保。无论大家怎样劝,兰发保说什么也不吃。连长又递给司号员,司号员又递给卫生员。就这样,一个苹果传遍了整个坑道,还是完整的。连长最终决定共同分吃,一人一口,一个小苹果在全坑道吃了两圈。
凭借着这种战友情谊,八连官兵坚守坑道14昼夜,最终将战旗插上了上甘岭主峰。
(摘自《人民日报》,2020年11月1日6版,有减)
【B】
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坐到办公桌前开始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往孩子口里塞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一起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你也许很惊地说:“这是很平常的呀!”可是,从朝鲜归来的人,会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请你们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因为只有你意识到这点,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朋友!你是这么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你一定会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摘自魏巍《是最可爱的人》)
【C】
电影《浴血无名川》讲述了我志愿军战士和美军狭路相逢的故事。侦察排为了摸清美军炮兵营殊死拼杀,上级指示必须将幸存的战士转移后方,然而敌人的炮营近在咫尺,是遵守命令撤退还是端掉敌人的炮兵阵地,成了侦察排排长,也是传奇狙击手最纠结的抉择。而另一边,当美军得知狙杀了己方上校的传狙击手就在附近,马上派出了特种部队海军陆战队的精英前来助战,弥补炮兵近距离作战的短板,这样一场王对王牌、狙杀与反狙杀的较量,便在这没名没姓的无名川中展开了……
其实,电影就是在告诉我们,不管你是普通战士,还是传奇狙击手,在志愿军的队伍里都是普通一兵,都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他们把生命留在了无名川,他们的骸骨甚至都很难被寻回,他们的名字可能早已被遗忘,但正是他们的牺牲,换来了和平和抗美援朝战争我们想要的结果。所以,他们才是“最可爱的人”!
从今年开始,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报告文学“回归”中学语文教材,电影《浴血无名川》之中也再度唱响了“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战歌,抗美援朝的历史不再隐晦,更让我们看清了美帝的嘴脸……而由中国军事题材影视著名导演宁海强、《八佰》《金刚川》等影片的著名编剧赵宁宇担钢主创的这部《浴血无名川》,不仅从思想性、真实性等多个层面呈现历史、致英雄,还顺应新时代观众的审美需求,打造出了部符合年轻观众口味的,品质高、网感强、场面大、故事精的全新抗美援朝题材力作。让当代的青年可以最直接地感受到“最可爱的人”带给我们的感动,更加知晓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我们的岁月静好,是为有无数的英雄先烈为我们负重前行!
(摘自豆影评2021年04年04日,有改动)
34.阅读材料【A】,在方框内填写恰当的内容。
采购苹果——派送苹果——___________——互让苹果——___________
3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材料【A】中美军炮火封锁实在太猛,八连战士在断水断粮的情况下坚守坑道14昼夜。
B.上甘岭战役中,八连官兵凭借团结友爱的战友情谊,圆满完成反击任务。
C.材料【B】呼应课文开头,并用排比句、疑问句、析使句,引导读者联系自己的幸福安定生活认识志愿军战士“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D.电影《浴血无名川》讲述了我志愿军战士和美军狭路相逢,在无名川展开殊死较量的故事。
36.材料【C】中,电影《浴血无名川》为什么能让观众直接感受到“最可爱的人”带给我们的感动?
37.有人说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描绘激战过后的松骨峰战场的文字过于残酷,不适合初中生阅读,请结合三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三、字词书写
3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拼音写汉字。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dǐ yù( )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hàn wèi( )了新中国的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的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的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将永远 míng kè( )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永远铭刻在人类和平、发展、进步的史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