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8《茶馆》课件(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8《茶馆》课件(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5.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18 16:16: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老舍
学习目标
1.分析剧中人物的对话,把握面貌各异的人物形象。
2.关注戏剧冲突,从人物之间、人物与时代的矛盾中,感受旧时代的黑暗社会现状。
3.把握本剧独特的结构特征与语言特点,加深对当代话剧的了解。
请你结合课文节选部分,为大家简要介绍关于话剧的文体常识。
1.话剧:是以演员的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形式。
2.特点:舞台性、直观性、综合性、对话性。
3.剧本:台词(包括对话、独白、旁白和唱词)
舞台指示(包括人物形象特征、心理活动、情感变化和场景、气氛的描写,时间、地点、人物上下场和动作的说明,对灯光、布景、效果等艺术处理的要求等)
4.幕:
是戏剧作品和演出中的段落。按剧情发展的时间、地点和事件的变化、转换而划分。
5.潜台词:
角色台词的内在实质。包括说话的目的、言外之意和未尽之言等,演员虽未说出,但观众可以意会。
6.戏剧冲突:
戏剧受演出的时间空间条件限制,只有具有集中而强烈的矛盾冲突,才能吸引观众,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所以戏剧冲突时构成戏剧的根本因素。
话剧《茶馆》主要演员形象,你能认出几个人?
你还能说出其他人物的突出特征吗?
第一幕
王利发——二十多岁,茶馆老板。
唐铁嘴——三十来岁,相面为生,吸鸦片。
松二爷、常四爷——三十来岁,旗人。
二德子——二十多岁,打手、善扑营当差。
马五爷——三十多岁,吃洋教的小恶霸。
刘麻子——三十来岁,说媒拉纤。
康 六——京郊贫农
黄胖子——流氓头子
老 人——八十二岁,无依无靠。
秦仲义——二十多岁,茶馆房东,阔少。
乡妇——三十多岁,贫农。 小妞——十岁,乡妇的女儿。
庞太监——四十岁,宫里太监总管。
宋恩子、吴祥子——二十多岁,老式特务。
铁杆庄稼
清代的八旗子弟不得工作,只许当兵、当差。按八旗制度,旗人成丁之后,可以补本旗内的兵丁缺额,旗内的一般兵丁按待遇分为三类:马甲、步甲、养育兵。补上之后即可按月领取饷银和军粮。
八旗子弟应征入伍成为正式八旗兵后,就可以开始拿粮饷了。由于粮饷是固定发放,不受外部条件影响,而且是终身职业,所以也被称为“铁杆庄稼”,就好比我们今天说的捧上“铁饭碗”。
铁杆庄稼的收入
八旗兵的铁杆庄稼分为“坐粮”和“行粮”两部分,“坐粮”就是固定工资,高级兵丁月饷4两银子,饷米46斛;马兵月饷3两银子,饷米46斛;步兵月饷1两5钱,饷米22斛。“行粮”相当于奖金,只有在打仗的时候部队出征才有发放,每人每月2两银子。除了每月领取的粮饷,八旗兵每个季度还可以领取“季米”一次,相当于现在的季度奖金。此外,八旗兵还有一些福利收入。比如皇帝遇上什么大喜事,就会来个“遍赏八旗”,每个兵丁能额外领到一个月的饷银。还有遇上红白喜事,也有银两补贴。
清朝前期,由于八旗子弟人数少,基本上都能补上“兵缺”,吃到“铁杆庄稼”。不过到了清朝后期,旗人的人口数量呈爆发式增长,而“兵缺”又固定只有这么多岗位,所以很多人补不上缺,吃不到“铁杆庄稼”,这些人被称为“余丁”。余丁是没有收入的,哪怕是皇帝恩典“遍赏八旗”也没他们的份,所以日子并不好过。
晚清的时候,很多没能补上“兵缺”的八旗子弟迫于生计,也开始学做手艺,打工赚钱,各行各业都有了他们的身影。当然也有很多自以为高人一等的八旗子弟不肯纡尊降贵,结果等待他们的就是坐吃山空,在穷困潦倒中郁郁而终。
①下层劳动人民——王利发、李三、康六、老人、乡妇、小妞、康顺子。
②有闲阶级——松二爷,常四爷。
③民族资本家——秦仲义。
④反动统治阶级的走狗或帮凶——二德子、马五爷、庞太监、宋恩子、吴祥子。
⑤社会渣滓——唐铁嘴、刘麻子、黄胖子。
①群像式的人物。人物众多:《茶馆》第一幕里光是有台词的人物就有22个;人物杂陈。在《茶馆》第一幕里,宫廷内的太监总管、吃洋教的小恶霸、卖耳挖勺的老人、卖亲生女儿的穷人……各种社会身份殊异的人物同处一个舞台空间之中。他们合起来,就从整体上呈现出了一幅时代生活的巨幅画图。
②卷轴式的平面结构。人物的活动都是截取他们在茶馆中的一个横截面,这些这无数个画面组织起来便构成了一幅卷轴画。“剪影式”地展现了清末社会的众生相。
③特殊的戏剧冲突。剧中没有尖锐的冲突。人物冲突是散点式的,并不集中在一两个人物身上。人物与人物之间每一个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与时代的冲突。它们连缀在一起,共同构成历史和社会的尖锐矛盾,让观众清晰地看到那个时代的本质。
“古今中外罕见的第一幕”
《茶馆》上世纪80年代出国演出,搬上西欧舞台,大获成功。有外国观众反映:“《茶馆》使我们懂得了中国为什么爆发革命,而这场革命又为什么在1949年获得了那样伟大的成功。”
请从人物形象角度解释外国观众的话。
王利发——裕泰茶馆的掌柜
圆滑机灵:继承了父亲的处世哲学,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我知道您多么照应我,心疼我,决不会叫我挑着大茶壶,到街上卖热茶去!”
善于应酬:“那么多的买卖,您的小手指头都比我的腰还粗。”
精明干练:在动荡年代经营茶馆,后来也曾试图改良以顺应时代,善于经营。
胆小自私:茶馆的规矩“莫谈国事”表明他想避开政治,维持生计自保为上。常四爷赏乡妇母女面吃,他说“我告诉您,这路事儿太多了,太多了!谁也管不了!”反映出他自私自利的一面。
偶有善意:对唐铁嘴“我送给你一碗茶喝,你就甭卖那套生意口啦!”
常四爷——正义爱国的晚清旗人
忧国忧民:看到刘麻子身上的洋货,他忧虑“这得往外流多少银子啊!”康六卖女儿,他忧虑“乡下是怎么了?会弄得这么卖儿卖女的!”乡妇卖女儿,他感叹“大清国要完!”
爱憎分明,敢作敢当:爱国的同时,痛恨洋鬼子和洋人的走狗,“我就不佩服吃洋饭的!”被宋、恩二人抓走时也坦言爱大清国,说“甭锁,我跑不了!”
硬气仗义,有正义感:当面训斥二德子,“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还斥责伤天害理的纤手刘麻子“您可真有个狠劲儿,给拉拢这路事!”同情受苦受难、啼饥号寒的乡妇小孩,叫了烂肉面给她们吃。
松二爷——懒散无能、善良却胆小怯懦的晚清旗人
懒散无能:爱鸟、爱表,悠哉度日。清朝灭亡前,他游手好闲,整日喝茶玩鸟。清亡后,“铁杆庄稼”没有了,但他仍然留恋过去的生活,不愿自食其力。
善良却胆小怯懦:心眼好,但胆小怕事。前面有试着调节常四爷与二德子的争执,结尾也有替常四爷解围,但最终也承认了“我听见了,他是说……”。从何全剧来看,他将全部精神寄托在鸟儿身上,宁愿自己挨饿,也不让鸟儿饿着,一提到鸟就有了精神,最后终于饿死,表明他是一个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与落没。
秦仲义——裕泰茶馆的房东、维新浪潮中成长起来的民族资本家
胸怀实业救国理想:开玩笑说要收回房子办实业,他梦想通过办大工厂搞民族工业来救国,胸怀理想,要做大事,最后却没有逃脱破产的厄运。这个形象反映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民族资本家的命运,同时也证明办实业拯救不了中国灭亡的命运。
敢于反抗:在于庞太监的交锋中,言语犀利,分寸不让,体现了对封建势力的反抗,也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和成长。
唐铁嘴——麻农相士,算命骗人混吃混喝
刘麻子——说媒拉纤、拐卖人口赚昧心钱
宋恩子、吴祥子——封建势力的走狗,衙门的侦缉(特务),顺风倒的奸邪小人,坑害别人,钻营偷生
人物 人物与社会
王利发 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
常四爷 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程度和人民的反抗情绪。
松二爷 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
刘麻子 病态社会的畸形儿,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病态和畸形。
唐铁嘴 病态社会的畸形儿,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病态和畸形。
秦仲义 展示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张扬的个性。
马五爷施威
康六卖女
常四爷骂洋货
鸽子之争
秦仲义梦想实业救国
秦庞交锋
常四爷被抓
庞太监买妻
(帝国主义的势力庞大)
(农村经济凋敝)
(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封建统治的荒淫)
(高压政策,言论不自由)
(民族资本家兴起又渺茫)
(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王朝的对垒)
(达官贵人精神的空虚)
茶客对话
(茶客们冷血懦弱,苟且偷生)
“在这些变迁里,没法子躲开政治。可是,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没法子正面描写他们的促进和促退。我也不十分懂政治。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老舍谈《茶馆》
“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式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
——老舍谈《茶馆》
“本剧的主题思想是'埋葬三个旧时代'”。
——焦菊隐排演《茶馆》第一幕谈话录
品读话剧中人物语言,从戏剧冲突角度分析焦菊隐是如何读出这个主题的。
赏析下面这段话中加线词句的潜台词。
庞太监 哟!秦二爷!
秦仲义 庞老爷!这两天您心里安顿了吧
庞太监 那还用说吗?天下太平了:圣旨下来,谭嗣同问斩!告诉您,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①
秦仲义  我早就知道!
     茶客们忽然全静寂起来,几乎是闭住呼吸地听着。
庞太监  您聪明,二爷,要不然您怎么发财呢!②
秦仲义  我那点财产,不值一提!③
庞太监  太客气了吧?您看,全北京城谁不知道秦二爷!您比做官的还厉害呢!听说呀,好些财
主都讲维新!④
秦仲义  不能这么说,我那点威风在您的面前可就施展不出来了!⑤
     哈哈哈!
庞太监  说得好,咱们就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吧!哈哈哈!⑥
①潜台词:你敢改祖宗的章程,你就掉脑袋!
②潜台词:你最好放聪明点,不然你就没有命了,更发不了财!
③潜台词:我的财产哪能跟你庞总管比呢!
④潜台词:全北京城都知道你秦二爷,当然我也知道,而且我还知道你秦仲义讲维新。
⑤潜台词:我是有点威风,可是也没有你庞总管威风啊! 
⑥潜台词:那咱们就各人亮亮各人的本事,斗一斗吧!
茶客甲 谭嗣同是谁?
茶客乙 好像听说过!反正犯了大罪,要不,怎么会问斩呀!
茶客丙 这两三个月了,有些做官的,念书的,乱折腾乱闹,咱们怎能知道他们捣的什么鬼呀!
茶客丁 得!不管怎么说,我的铁杆庄稼又保住了!姓谭的,还有那个康有为,不是说叫旗兵
不关钱粮,去自谋生计吗?心眼儿多毒!
茶客丙 一份钱粮倒叫上头克扣去一大半,咱们也不好过!
茶客丁 那总比没有强啊!好死不如赖活着,叫我去自己谋生,非死不可?
反映了民众对维新变革或者浑然不知,或者认为是胡闹腾,或者坚决反对的社会现实。
①二德子和常四爷之间的冲突,揭示了戊戌变法失败后帝国主义横行、社会腐败混乱、流氓恶霸仗势欺人的社会环境。
②刘麻子和康六之间的冲突,庞太监和康六、康顺子父女俩的冲突,揭露了旧社会人吃人的黑暗本质。
③秦仲义和王利发之间的冲突,展现了封建小业主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
④庞太监和秦仲义的冲突,表明了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和封建势力(守旧派)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⑤特务宋恩子、吴祥子和常四爷的冲突,预示了用尽压制、暴政手段的清政府在日薄西山之后必将被历史埋葬的命运。
常四爷出直言、二德子抖威风
刘麻子拉纤、穷康六卖女
刘麻子兜售洋表、常四爷深表忧虑
黄胖子调解鸽子之争、老人家感慨人不如鸽
秦仲义作势涨房租、王利发恭顺笑应酬
常四爷怜悯乡妇母女、秦仲义大谈实业救国
秦仲义舌战庞总管、众茶客纷议谭嗣同
常四爷被捕、庞总管买妻
《茶馆(节选)》
冲突一
冲突二
冲突三
冲突四
冲突五
冲突六
冲突七
冲突八
爱国者与地痞的矛盾
统治者与下层民众的矛盾
洋货冲击与清廷无能的矛盾
穷人富人生活和情感的矛盾
民族资本家与小商户的矛盾
民族资本家与正义民众的矛盾
维新派与保守派的矛盾
保守派与下层民众的矛盾
卷轴式结构
特殊的冲突
巧妙的构思
个性化语言
小茶馆大社会
借由人物之间、人物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冲突,展现了清末社会的众生相,深刻地反映了帝国主义的渗透、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荒淫、腐败所造成的农民破产,市民贫困和社会黑暗,表明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即将来临。
《茶馆》自发表以后,被改编成话剧、电影、电视剧等多种艺术形式,成为中国话剧史上的瑰宝。请结合课文,分析人物语言鲜活的特点。
①人物语言个性化。如王利发语言中透着谦恭、周到和小心翼翼;常四爷的语言豪爽耿直,带有闯荡江湖的侠气和饱经沧桑的沉重感;二德子的语言显露出无赖与无礼;刘麻子、唐铁嘴则满嘴流气。人物很多,台词有多有少,但都活灵活现,具有鲜明的个性。
②丰富的潜台词。老舍主张写戏剧台词要“想的深说的俏”,他笔下的人物语言往往短短几句,却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内容。如民族资本家秦仲义和封建势力代表人物庞太监之间,表面问安奉承,骨子里却暗藏杀机,每句话都是话里有话,耐人寻味。
③语言浓浓的“京味儿”。“甩闲话”“尊家”“搂下桌去”“官面上”等词语,逢人称“爷”的称谓,刘麻子的“您二位真早班儿”,二德子的“嗻!……李三,这儿的茶钱我候啦”, 常四爷的“我这儿正咂摸这个味儿”等语言,无不透着浓浓的京味儿。
剧情介绍
《茶馆》结构上分三幕,以老北京一家叫裕泰的大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展示了从清末到北洋军阀时期再到抗战胜利以后的近50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和各阶层的不同人物的生活变迁。每一幕写一个时代,北京各阶层的三教九流人物,出入于这家大茶馆,全剧展示出来的是一幅幅气势庞大的历史画卷,形象地说明了旧中国的必然灭亡和新中国诞生的必然性。
剧情介绍(一)
第一幕写戊戌变法失败后的黑暗年代。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一个初秋的上午,裕泰茶馆开始营业,掌柜王利发兴致勃勃地坐在柜台上。三三两两的旗人,遛够了鸟儿,走进茶馆来歇腿、喝茶。有两位茶客唱着京戏,另外几个围着桌子观赏瓦罐中的蟋蟀。茶馆中到处贴着“莫谈国事”的纸条。可是常四爷偏要谈谈国事。他痛恨洋人,痛恨那些吃洋饭、讲洋话的人,也看不起在营里当差的二德子之流。他因一句“大清国要完”,被两个特务宋恩子和吴祥子抓去,送进了监狱。相面骗人的唐铁嘴来讨碗茶喝,说媒拉纤的刘麻子也来了,要把康六的十五岁女儿康顺子卖给七十多岁的庞太监当老婆。主张实业救国的秦仲义走进来,说什么要办工厂,搞维新。
剧情介绍(二)
第二幕写民国初年的军阀混战时期。这时裕泰茶馆渐趋衰落,茶馆主人王利发积极迎合潮流实行改良,却仍然难以维持下去。主要上场人物:王利发、常四爷、王淑芬、刘麻子、唐铁嘴、松二爷、宋恩子、吴祥子、李三、康顺子等。小茶馆展现出一幅兵荒马乱、日益衰败的社会画面:常四爷出狱;康顺子母子逃出宫;拉皮条的刘麻子被稀里糊涂砍了头;两个逃兵想合娶一个老婆;茶馆生意清淡,面积缩小,苦心经营,试图改良,“改良”后还未开张就厄运临头,特务、巡警、兵痞就接二连三来敲诈勒索,宋恩子、吴祥子摇身一变又成了军阀的走狗。
剧情介绍(三)
第三幕写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这时的裕泰茶馆更加破败,只有“莫谈国事”的纸条写得更多,字也写得更大。康妈妈正在商量去西山找康大力,由小刘麻子介绍来当女招待的小丁宝,也走进茶馆与老掌柜攀谈。小刘麻子向小唐铁嘴炫耀着他那一套拐骗妇女的缺德计划,被国民党党部雇用的打手小二德子跑到茶馆来抓人,庞四奶奶则来恐吓王利发,让他交出康顺子。包办满汉全席的有名厨师被迫到监狱去蒸窝窝头,出名的评书艺人一次挣不上三个杂合面饼子钱,常四爷的生活更加艰苦,秦仲义的工厂被抢走,王利发的茶馆也将被人霸占。这时,常四爷、秦仲义相继来到茶馆,找阔别多年的老掌柜谈心。他们互诉不幸,含着眼泪为自己撒起了纸钱。这时,茶馆里的灯光渐渐暗下去了,而大街上的阳光却渐渐明亮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