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心亭看雪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1-04 17:34: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5张PPT。湖心亭看雪张岱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西湖山色
西湖之春
钱塘湖春行
·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春题湖上 (唐)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西湖之夏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西湖之 雪
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 …能真正领略山水之绝者,尘世有几人哉!
——汪珂玉(明代) 台榭漫芳圹,柳浪莲房,
曲曲层层皆入画;
烟霞笼别墅,莺歌蛙鼓,
晴晴雨雨总宜人。 Kuàng西湖雪景湖心亭看雪
张岱湖心亭一、作者简介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
号陶庵。明末清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侨寓杭州。其家自曾祖以来,均为显宦。他早年过着精舍骏马,鲜衣美食,斗鸡放鹰,弹琴吟诗的贵公子生活。喜游山水,通晓音乐戏剧。明亡后
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从事著述,贫困以终.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夜航船》《史阙》
《快园道古》等。他是明末小品文的代表作家。其作品多回忆往日生活,寄寓着故国之思,也流露了不少伤感情绪,写的清丽活泼,细腻生动,极富诗情画意。
二、感知文意初读课文,要求把握字音及停顿;
能概括每段的意思。1、给下列字词注音
拥毳( )衣炉火
莫说相公痴( )
是日更( )定
雾凇( )沆( )砀( )
与余舟一芥( )
更( )有此人cu ìgēngsōnghàngdàngjièchīgèng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
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
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
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
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
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我晚上八点左右这只罢了都消失水气凝成的冰花白气弥漫的样子全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
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
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
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
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
似相公者。”还就他们客居等到嘟哝不要哪里尽力1、雪夜舟中看雪。2、亭中与人同饮。2、每段的大意:3、解释加点词①余挐一小舟②拥毳衣炉火③独往湖心亭看雪④雾凇沆砀⑤舟中人两三粒而已⑥强饮三大白而别⑦客此⑧莫说相公痴通“桡”,撑围裹独自白气弥漫的样子罢了尽力客居痴迷翻译课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明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接连下了三天大雪,湖上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是日更定,余挐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这一天晚上初更后(晚上八点左右) ,我划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古代计时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的一片。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到了亭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浇得滚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这湖中怎么还能碰上(你)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拉余同饮。拉着我一同饮酒。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我痛饮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客居。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等到(回来时)下船,船夫唠叨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心的人呢!”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接
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后,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拉着我一同饮酒。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回来是)下了船,船夫嘟哝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4、(必须掌握的)翻译下列句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上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是日更定,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这一天晚上,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3)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4)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
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痕
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以及
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5)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在湖中哪能还能遇见您
这样有闲清雅致的人呢!
6)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
和他们道别。(1)看雪的时间:
(2)看雪的地点:
(3)看雪的人物:

用文中词语填空。(4)看雪的氛围:
(5)看雪的方式:
(6)看到的雪景:
三、再读课文。看雪时的心情:孤独、伤感四、三读课文,讨论写法,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者写景采用白描手法,一痕、一点、一
芥、两三粒,不作丝毫的修饰,而是朴素的再
现,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将
事物的神韵展现了出来。 全文抒发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
醉情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同时天涯遇知音
的喜悦又化解了作者心中淡淡的愁绪。
白描手法白描原是一个绘画术语,指在绘画中只用线条勾勒,不著颜色的画法。在写作上,白描是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用简练的文字,朴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奇景上下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独—与众不同喜—知己之乐痴—醉情自然雅趣湖心亭看雪(白描)①是日更定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更有痴似相公者
②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③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独在异乡为异客
五、自学检查,检验成果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还白茫茫酒杯动词,客居,寄居外地的人还④是日更定
是金陵人
斯是陋室
是谓大同代词,这判断动词判断动词代词,这⑤上下一白
惟长堤一痕全数词六、拓展练习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2、.“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
表达作用? 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一个“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表明了作者超凡脱俗的一面; 为下文湖心亭遇知音作铺垫。 3、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
舟子话中的”痴“字,既体现了俗人之见,也包含了对作者品味、人品的肯定和赞赏。作者借舟子的话,表达自己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
4、写赏雪,却写到亭上与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多余吗?为什么?
不多余。因为写湖心亭上与两个金陵人对坐饮酒情景,为文章开出另一境界,给人一种欣逢知己的惊喜;又因与其分别而伤感,更为有这样志趣相投的人而释然, 是“看雪”行动的延伸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孤独、郁闷阅读下面诗歌,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
手法上和表达感情上的异同。比较
阅读在描写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在表达的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江雪》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湖心亭看雪》与《记承天寺夜游》1、本文的叙述和描写与《记承天寺夜游》有何相同的特点?
这两篇都是写景散文,但都不先点景,一个写解
衣又起,一个写乘舟下湖,使读者随作者自然地
步入景中;文字都十分简炼;二者皆情景交融,
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2、由于描写的对象不同,两篇文章表现的意境和手法的运用有何不同?
表现意境的不同:苏轼的文章突出了闲适、
恬静;张岱的文章突出了广漠、辽阔。
手法的不同:苏文借用多种形象作喻体,表
现月色空明;张文则直写雪色之白,采用白
描手法“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不作
丝毫的修饰,寥寥几笔就将事物的神韵展现
了出来, 反衬天地之阔3、从《湖心亭看雪》与《记承天寺夜游》中体现张岱和苏轼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同:两者心中都有淡淡的愁绪;天涯遇知音的喜
悦;寄情于自然景观;不同于俗的闲情雅致。
异: 《记承天寺夜游》还表达了苏轼贬谪的悲
凉,人生的感慨,漫步的悠闲,以及有意“寻”来
愉悦; 《湖心亭看雪》表达了张岱对故国的思
念,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以及意外收获
的知己的快乐 ,还暗含了消极避世的隐逸情怀。4、《湖心亭看雪》与《记承天寺夜游》这里了两篇文章有何类似?
相同点:同是记游短篇,叙事简净,写景如绘,
而抒情即寓于叙事、写景之中,都表现了不同于
俗的独特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