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课件(共1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课件(共1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18 16:56: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远古人类的生活想象图
该想象图中,哪些情节是符合历史史实的?
①生产方式:采集捕猎;②生产工具:木、骨、石;③居住方式:迁徙、群居;④取暖方式:用火
从图一到图二人类生产与生活发生了哪些改变?
远古人类的生活想象图
新石器时期人类生活景象图
①生产方式:采集捕猎
②生产工具:木、骨、石
③居住方式:迁徙、群居
④取暖方式:用火
农耕、畜牧
定居、聚落
磨制石器
用火
农业出现
(大约1万年前)
A
B
C
D
E
F
小亚细亚:小麦、大麦
黄:粟
长:水稻
中美:玉米、甘薯
中亚:饲养羊
印第安:驯化骆马
结合地图分析农业起源过程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①多元中心、多样性 ②交通限制、独立发展
一、从被动到主动——农业的起源
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蠃蛖(bang)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qiaoao)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淮南子·修务训》
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班固《白虎通义·号》
上面两段材料对远古人类生活和农业起源的描述有何不同?结合相关史实,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材料一认为远古人类食果实、昆虫,因疾病中毒而发明农业;材料二认为远古人类食禽兽,禽兽不足而发明农业。
掌握某些动植物生长规律,学会选择、驯化野生动物是农业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从被动到主动——农业的起源
一、从被动到主动——农业的起源
1.时间:大约1万年前
2.分布:小亚细亚——小麦、大麦;黄河中上游——粟;长江中下游——水稻;中美洲——玉米、甘薯
3.特点:①多元中心、多样性 ②交通限制、独立发展
4.原因: 掌握某些动植物生长规律,学会选择、驯化野生动物是农业产生的主要原因。
5.意义:改变依赖自然资源状况;增加食物供应,改善生存条件,加速人口增长;解放劳动力,产生从事制陶、采矿、冶炼等手工业;促进原始音乐、文学、宗教产生;推动科学技术发展。
二、从被动到主动——农业的起源
农业的产生使人类社会的生产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私有制、阶级和国家出现——教材第6页学习聚焦
一、从被动到主动——农业的起源
1.时间:大约1万年前
2.分布:小亚细亚——小麦、大麦;黄河中上游——粟;长江中下游——水稻;中美洲——玉米、甘薯
3.特点:①多元中心、多样性 ②交通限制、独立发展
4.原因: 掌握某些动植物生长规律,学会选择、驯化野生动物是农业产生的主要原因。
5.意义:改变依赖自然资源状况;增加食物供应,改善生存条件,加速人口增长;解放劳动力,产生从事制陶、采矿、冶炼等手工业;促进原始音乐、文学、宗教产生;推动科学技术发展。使人类社会的生产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私有制、阶级和国家出现。
长江、黄河:古中国
印、恒河:古印度
两河:古巴比伦
尼罗河:古埃及
地海:古希腊
古巴比伦(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2000年之间)、古埃及(公元前3200年—公元前500年之间)、古印度(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700年之间)、中国(公元前3300年开始)、古希腊(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是世界上的“五大文明发源地”。这是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说法。
依据地图指出五大文明产生的相同和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有哪些?
相同:大河流域;大体位于北纬20—40度之间;
依据所学指出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不同;海洋文明、大陆文明
二、从共性到个性——农业的发展
区域
农业生产
社会生活
两河
尼罗河
印、恒河
长江、黄河
希腊
罗马
美洲
大麦小麦、饲养山羊、绵羊、牛等
王室和神庙占有大量土地,土地可租赁;《汉...》
北方粟麦南方稻、铁犁牛耕、家庭单位、精耕细作
土地由君主、贵族占有;重农抑商、重视水利
谷物蔬菜轮作、经济作物
公民拥有土地,奴隶制
谷物、经济作物
土地国有、家庭单位、小农破产
玉米、甘薯、马铃薯
村社公有土地
二、从共性到个性——农业的发展
王室和神庙占有大量土地,尼罗河为中心
种植棉花
种姓制度
二、从共性到个性——农业的发展
材料一 中国人以为繁荣安定的景观是田畴相接,庄稼丰茂;中国的诗歌中,最常见的是田园,很少有牧野和山林。精耕细作的农业,为中国人的饮食开发出不少美味佳肴,可是其中最为丰富的成分是碳水化合物(淀粉)纤维质与素食的蛋白质。
材料二 雅典人“不仅可以享受阿提卡的橄榄油和葡萄酒,而且可以食用黑海的谷物和干鱼,品尝腓尼基的椰枣和西西里的干酪”。…雅典的粮食产量只能满足城邦1/4的消费量,更多的粮食需要用橄榄油、葡萄酒等土特产品与外部交换。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古代中国和古希腊城邦饮食方面的不同点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饮食结构:中国植物为主,古希腊肉类、果蔬等副食品为主;食物来源:中国自然经济、自给自足,雅典依靠海外贸易。
原因:中国河流、平原多适合发展农业;雅典近海多少地少平原,不适农耕,适宜工商业和海外贸易。
二、从共性到个性——农业的发展
贾湖遗址出土的猪骨标本
古埃及人放牧壁画残片
赶集的古罗马农民
印第安人农耕图
古代不同地区的居民都培育或引进了适合本地区种植的农作物和饲养的家畜
——教材第3页学习聚焦
知识小结
一、从被动到主动
——农业的起源
分布:小亚细亚、黄河、长江、中亚、中美、印第
时间:大约1万年前
特点:多元、多样;交通限制、独立发展
共性:大河流域、纬度
个性:自然条件、农业生产、社会生活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意义:生活状况、生产关系
原因:掌握、学会
一、从共性到个性——农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