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溶液测试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word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九单元溶液测试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word版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3-18 16:05: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九单元《溶液》测试题
一、单选题
1.如图是甲、乙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P点所表示的溶液是t3℃时甲的饱和溶液
B.可用t1℃时20%的甲溶液配制10%的甲溶液
C.若甲中含有少量乙,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D.分别将t3℃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2℃,析出晶体质量相等
2.在下列仪器中,可用于配制溶液、加热较多量液体及反应容器的是
A.试管 B.烧杯 C.集气瓶 D.量筒
3.向100 g质量分数为20%的NaCl溶液中加入3 g NaCl固体和12 g水,使其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是
A.20% B.22.5% C.25% D.30%
4.下列物质溶解或稀释过程中,溶液温度没有明显改变的是(  )
A.NaOH B.NH4NO3 C.浓硫酸 D.NaCl
5.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 B.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D.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有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
B.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共有8种元素
C.用涂油的方法防止自行车链条锈蚀
D.用洗涤剂乳化油脂除去餐具上的油污
7.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饱和溶液降温后都有溶质结晶析出
C.碘酒溶液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D.水加入蔗糖后形成溶液,导电性明显增强
8.溶液的知识广泛用于生产、生活中。下列有关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
A.碘溶于水得到碘酒
B.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C.洗涤剂去油污的原理是溶解
D.植物油加入水中可得溶液
9.配制70克16%的 NaCl溶液,下列操作会使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16%的是
A.称取氯化钠 B.转移氯化钠
C.量取水 D.配好后装瓶
10.以下是Na2CO3、NaHCO3的溶解度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0℃ 10℃ 20℃ 30℃ 40℃ 50℃ 60℃
Na2CO3的溶解度(g/100g水) 7.1 12.5 21.5 39.7 49.0 48.5 46.0
NaHCO3的溶解度(g/100g水) 6.9 8.1 9.6 11.1 12.7 14.5 16.4
A.40℃的饱和Na2CO3溶液升温到60℃,会析出晶体
B.60℃的NaHCO3溶液蒸干并充分灼烧,可得到NaHCO3晶体
C.30℃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Na2CO3溶液降温到20℃,有晶体析出
D.20℃的饱和Na2CO3溶液中通足量CO2,生成的NaHCO3会部分析出
11.下列物质分别加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能够得到溶液的是
A.蔗糖 B.花生油 C.面粉 D.冰块
12.将10 g硝酸钾完全溶解在100 g水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质为10 g B.溶剂为100 g
C.溶液为110 g D.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0 g
13.溶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A.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B.将汽油与水充分混合,得到的是溶液
C.将10%的某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D.某饱和溶液降温到t℃析出晶体后,得到的溶液是t°C时的不饱和溶液
二、简答题
14.溶解和结晶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1)下表是、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100g水)(两者溶解度互不影响)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9 202 246
35.7 35.8 36 36.3 36.6 37 37.3 37.8 38.4 39 39.8
①20℃时将20g放入50g水中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 g。量取水时应沿________视线(选填如图14-8所示量筒的局部示意图中“a”或“b”)进行读数;________视线(选填“a”或“b”)对应的读数较大。
②图14-9是、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现将、各35g分别溶于150g水中并同时加热,分别蒸发掉50g水,冷却到℃时是否有晶体析出,简述理由:_______;冷却到℃时析出晶体的成分及其质量是________。
③溶液中含有少量杂质时,可通过____________的方法提纯。
④对③析出的晶体和剩余溶液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写编号)
A 剩余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 剩余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 上述方法可以将两者完全分离 D 析出的晶体中只含有
⑤在一定温度下,将含69g,18g的混合物完全溶解在50g水中。改变温度使析出,不析出,则温度t(℃)的范围是____________。
⑥A是80℃含有120g水的溶液。经过如下结晶操作,得到102g固体。
对以上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__(选填编号)
A A到B的过程中,溶质质量没有改变 B B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69∶100
C 在60℃至80℃之间开始析出固体 D A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其质量为253.6g
(2)用硫酸铜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完成下列填空(用编号表示)。
①所得三个溶液中: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溶液中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
②20℃时,在上述A的滤液中加入a g无水硫酸铜,恢复至原温度可析出b g硫酸铜晶体。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_。
A 溶液中溶剂的量不变,颜色不变 B b g硫酸铜晶体中含硫酸铜的质量大于a g
C 溶液的浓度不变,颜色也不变 D g表示原溶液损失的溶质质量
③若在上述C中()加入 m g 或加入 n g 均可使溶液达到饱和,则m与n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用代数式表示)
15.根据表中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溶解度 物质 0 20 40 60 80
110 169
NaCl
随温度升高,溶解度的变化趋势是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根据上表推断硝酸钾与氯化钠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范围是______。
取、NaCl两种固体各36g分别放入时的100g水中充分溶解,时存在如图1所示的实验现象,烧杯b中溶解的物质是______;烧杯a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结果精确到,若要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如图2所示,若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铵固体并使之充分溶解,在试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三、推断题
16.图中,甲是相对分子质量为16的有机物,乙是最常见的溶剂,丁是白色难溶固体,其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甲的化学式 ________ .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 .丙的一种用途是 ________ .

17.根据如图中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2℃时,向50g水中加入30g的b物质,得到b溶液的质量为______g
(2)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
18.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其流程简图和部分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
已知:①母液中有一种铵态氮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a的名称是_____。
(2)结合图2分析,图1反应1中NaHCO3作为晶体析出的原因是_____,从图2中还能获得的一条信息是_____。
(3)图1中得到的母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_ (填离子符号), 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
(4)从图2可以看出温度高于60°C,NaHCO3的溶解度曲线“消失”了,其原因可能是_____。
四、实验题
19.要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可以按照以下操作进行。
(1)该实验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填序号)。
(2)本实验需要称量氯化钠_____g。
(3)要将上述配制好的溶液稀释为5%,可向溶液中加入_____ g的水。
(4)用量筒量取水时,若采用仰视的读数方法,其他操作皆正确,则所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将_____(填“>”、“<”或“=”)10%。
20.请从A~D中任选三个作答,若均作答,按前三个计分。如图,在Y形管中进行实验。补全实验方案。

序号 目的 操作 现象 结论
A 探究金属活动性 甲:放入铁片; 乙:放入银片; 向甲、乙处加入________ 甲中有红色固体生成,溶液变为浅绿色; 乙中无明显变化 金属活动性:铁>铜> 银
B 验证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甲:放入红磷; 乙:放入白磷; 将甲、乙底部浸入80°C热水中 甲中无明显变化; 乙中白磷燃烧 ________
C 探究CO2的性质 甲:放入干燥的石蕊纸条; 乙:放入湿润的石蕊纸条; 向甲、乙处倒入CO2 ________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D 比较________ 甲:放入一小粒高锰酸钾; 乙:放入一小粒碘; 向甲、乙处加入等量蒸馏水 甲中固体溶解形成紫色溶液; 乙中固体几乎不溶解 相同条件下,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碘强
五、计算题
21.实验室用10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 6.8%的过氧化氢溶液与少量二氧化锰混合制 取氧气, 计算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步骤,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2.过氧化氢溶液常用于家庭、医疗等方面,它具有杀菌、漂白、防腐和除臭等作用。医疗上常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消毒。
(1)过氧化氢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2)若配制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需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是_____。
参考答案:
1.C 2.B 3.A 4.D 5.A 6.A 7.C 8.B 9.C 10.B 11.A 12.D 13.A
14. 68 a b 无晶体析出,因为℃时对应的溶解度为36.2g/100g水,大于100g水中或溶解的质量35g 晶体8.6g 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A 20℃≤t<70℃ ACD A B>C>A BC
15. 减小; ; 氯化钠; ; 升温; 烧杯内水温下降,试管中有晶体析出
16. CH4 CO2+Ca(OH)2=CaCO3↓+H2O 灭火
17. 75 a>b>c
18. 过滤 此温度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较小 氯化铵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Na+、NH4+ CO2 温度高于60℃时,碳酸氢钠开始分解
19. ⑤③②④① 5 50 <
20. 硫酸铜溶液 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甲中无明显变化,乙中石蕊纸条由紫色变为红色 高锰酸钾和碘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21.3.2g
22.(1)过氧化氢(H2O2)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2)=1:16;
(2)设需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为x,则:
500g×3%=x×30% 解得:x=50g
故答为:(1)1:16;(2)5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