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提升训练)(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提升训练)(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8.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19 18:06:3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
一、选择题
1.下列语段横线处填入四个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春日踏青,青芜如毯,____________;夏日听雨,雨声淅沥,____________;秋日看花,花叶相辉,____________;冬日观雪,雪意阑珊,____________。好诗如四季,岁岁不相同。
①诗是千缕缤纷下那一丝虚幻的朦胧 ②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份惊艳的洁白
③诗是绿茵遍野时那一抹久违的清新 ④诗是红叶清风里那一派无尽的潇洒
A.③④②① B.③①④② C.④③①② D.④②③①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春日踏青,青芜如毯”分析,后面应是“③诗是绿茵遍野时那抹久违的清新”,“绿荫遍野、清新”照应“踏青、青芜”;
结合“夏日听雨,雨声淅沥”分析,后一句应是“①诗是千缕缤纷下那一丝虚幻的朦胧”,“千缕缤纷”照应“夏雨”,形象的写出“夏雨”雨量大的特点;
结合“秋日看花,花叶相辉”分析,后一句为“④诗是红叶清风里那一派无尽的潇洒”,“红叶”照应“秋日”;
结合“冬日观雪,雪意阑珊”分析,后一句应是“②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份惊艳的洁白”,“惊艳的洁白”照应“冬雪”,突出“白雪”洁净、给人惊喜的特点;
故顺序为:③①④②;
故选B。
2.下面对《望岳》《绝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绝 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A.《望岳》首联,写咋一望泰山时高兴的不知道如何形容才好的惊叹仰慕之情。
B.《绝句》前一句,黄、翠、白、青,色泽交错,展示了春天的明媚景色,也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茫然之情。
C.《望岳》最后两句,写诗人想象中登上山顶,表现了作者登临泰山的决心和豪情壮志。
D.《绝句》后一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情绪,寄托着诗人对失望的伤感,对期望可否成真的无着与彷徨。
【答案】B
【解析】
【详解】
考查对诗人情感的分析。
B.“也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茫然之情”表述有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意思为:两只黄鹂在新绿的柳枝间鸣唱,一行白鹭列队飞向青天。诗句中黄鹂、翠柳显出活泼的气氛,白鹭、青天给人以平静、安适的感觉。“鸣”字表现了鸟儿的怡然自得。“上”字表现出白鹭的悠然飘逸。黄、翠、白、青,色泽交错,展示了春天的明媚景色,也传达出诗人欢快自在的心情;
故选B。
3.选出下列对陆游《游山西村》一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A.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罢官退居山乡所写,诗中赞美了山西村山好、水好、人也好的动人情景。
B.诗的颔联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突出了曲径幽深的特点,后成为蕴含生活哲理的千古名句。
C.诗的颈联写民风民俗,箫鼓齐鸣,衣冠简朴,诗人在赞美中含蓄地批判了村民落后守旧的迷信思想。
D.最后两句抒发作者悠闲惬意之情。但愿从今而后,能不时拄杖,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答案】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诗词内容的赏析。
C选项有误。诗的颈联写民风民俗,箫鼓齐鸣,衣冠简朴,诗人在这里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选项中“诗人在赞美中含蓄地批判了村民落后守旧的迷信思想”的表述有误。故选C。
4.选出下列《望岳》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全诗无一“望”字,却紧紧围绕“望”字着笔,可见诗人精妙的艺术构思。
B.“割”字描绘了泰山分割天色,山北山南昏晓分明的画面,突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
C.颈联对仗工整,描绘层云变幻,归鸟翱翔。表现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开阔。
D.本诗通篇写实,借景抒情,表现了泰山高峻磅礴、雄视一切的风姿和气势。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D.有误。从“会当”两个字可以看出诗人并未登上顶峰,只是表现出终将要登上顶峰,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气概,本诗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故选D。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馆,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与分析。
D.从“千寻塔”“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最高层”等关键词可以看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并没有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故该选项“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表述不正确;
故选D。
6.下面对这首古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首联以设问统领下文。以一望无际的青翠之色烘托泰山的绵延不尽、高耸入云。
B.颔联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上句用虚笔写泰山的神奇秀丽,下句实写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
C.尾联写企盼登山之情。“会当”意为“终要”,写诗人从望岳而产生了登岳的想法,似写登山,实为明志。
D.全诗紧扣“望”字来写,由近到远,热情赞美泰山的秀美景色和高大雄伟的气势,透露出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D.“由近到远”理解有误。全诗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的。故选D。
7.下面对这首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开篇以设问的形式,抓住泰山特有的地理特点,“未了”表现山势绵延之广大,表明泰山的青色在齐鲁大地都能远望,以距离之远烘托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
B.第三、四句写静景,“钟神秀”用拟人手法,突出了泰山的神奇秀美;“阴阳割昏晓”,正面描写泰山的高耸挺拔;“割”字化静为动,写出了泰山的参天耸立的雄姿。
C.第五、六句写动景,山中云气涌动,诗人心胸为之荡漾;凝望“归鸟”翱翔,眼眶似要决裂;这种凝望时的全神贯注和浮想联翩,衬托出泰山的令人震撼的艺术力量。
D.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会当”“凌”表现出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气概,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答案】B
【解析】
【详解】
B.“正面描写泰山的高耸挺拔”理解有误;“阴阳割昏晓”一句,意思是山南山北阴阳分界,晨昏迥然不同;这里诗人没有正面(或直接)描写泰山的样子,而是用一个“割”字使静止的泰山顿时充满了雄浑的力量,写出了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形成两种不同的景观,侧面突出了泰山的雄伟高大,表达了作者对泰山的无比热爱之情;故选B。
8.下面对这首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A.这是一首登高抒怀的七言绝句,“浮云”指的是困难、挫折、障碍,诗中指阻碍变法的奸邪小人或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B.“飞来山上千寻塔”,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一说七尺)为一寻,用“千寻”既写出了峰上古塔之高,又写出了自己的立足点之高。
C.“闻说鸡鸣见日升”,诗人借神话传说侧面烘托飞来峰的高大,既表现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D.“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表明“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思考,与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这首诗与一般的登高诗不同。这首诗没有过多的写眼前之景,只写了塔高,重点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表现出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
可见,“又表现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理解有误,故选C。
9.阅读《游山西村》,完成下面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对《游山西村》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全诗结构严谨,量无一“游"字,却处处切“说“字,游兴十足,游意不尽。
B.首句中的“笑"字,写出农家用腊月里酿的浊酒来款待客人时内心的喜悦,表现了农家待客情意的真诚。
C.颔联于写景中寓含哲理----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终究会出现豁然开朗的境界,世间事物是消长变化的。
D.这首诗描画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农村风光图, 诗中也表达了作者对古风犹存的乡村的热爱。
【答案】B
【解析】
【详解】
B.“莫笑”二字是表达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并没有体现出农家内心的喜悦;“足鸡豚”表现了农家待客情意的真诚;
故选B。
10.选出下列对《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 )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一二句从远望的角度,以设问的形式,表现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
B.三四句运用拟人和夸张,写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表现了泰山的巍峨高大。
C.五六句写细望之景,表现了诗人激荡的心情、远大的志向,及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D.七八句表现诗人登临泰山的决心和豪迈的气概,表达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抱负。
【答案】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C.“远大的志向”错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才是写诗人远大的志向。
故选C。
11.对下面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A.前两句抒情议论,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
B.“浩荡”一词将无形的离愁有形化、动态化,广阔无边的离愁,将画面无限放大,表现出诗人豪放洒脱的气概。
C.后两句展开联想,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移情于物,借“落花”自喻,表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宽广胸怀。
D.这首诗寓理于景,借物抒情,抒写诗人辞官南归时的离愁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诗人虽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议论”有误。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故选A。
12.下面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首联采用设问手法引出诗歌,“未了”二字写泰山一望无际青翠绵延,写了泰山山系的大。
B.颔联用“钟”“割”两字,用词凝练,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大神奇秀丽。
C.颈联描写细望之景,描写了泰山云雾缭绕,倦鸟归林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开阔的眼界。
D.尾联写杜甫登上了泰山之巅,俯视群山而小天下,抒发了诗人勇攀人生顶峰的决心。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D.“登上了泰山之巅”有误,“会当凌绝顶”意思是“一定会登上”,并没有说“已经登上了泰山”。故选D。
13.下面对《登幽州台歌》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A.诗人登上幽州台,俯仰古今,豪迈与乐观的情感跃然纸上。
B.前两句通过“前”“后”“古人”“来者”的对比,表明时间流逝,一去不返。
C.天地之“悠悠”与诗人之“独”影互为映照,衬托出诗人的“渺小”。
D.全诗语句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语言苍劲奔放,意境雄浑,极富感染力。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所以A项“豪迈与乐观的情感跃然纸上”的理解是错误的。故选A。
14.下面对王安石《登飞来峰》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A.诗的第一句,概括了峰和塔的高度。古代八尺为一寻,“千寻塔”,极言塔的高峻。
B.诗的第二句,写了登飞来峰的高塔,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
C.诗的第三句中的“浮云”就是指天空中飘浮的云彩,我们能够从中体会到“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
D.诗的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的抱负,以及大无畏的精神。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鉴赏。
C.有误,“浮云”本意指在山间浮动的云雾;实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诗人借景抒情,寄托壮怀,表现了他的蓬勃朝气,表明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故选C。
【点睛】
译文
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15.下面对《己亥杂诗(其五)》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A.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离别的忧伤和回归的愉悦交织在一起,表现了诗人的心境。
B.“吟鞭”是挥响马鞭的意思;“即天涯”诗人说自己一离京师,从此便如远隔天涯。
C.“落红”写出了诗人辞官归隐的目的,是为了给有才华的年轻人更多升迁机会。
D.这首诗寓理于景,借物抒情,表达了诗人不忘报国之志,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
【答案】C
【解析】
【详解】
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正确理解。C.“为了给有才华的年轻人更多升迁机会”理解错误。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故选C。
16.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腊酒浑”和“足鸡豚”写出了出游到农家所见到的丰收之年的宁静与欢悦。
B.颔联“又”写出了诗人行走山间水色中迷茫之时豁然开朗的喜悦,同时巧妙寓理于景。
C.颈联写农村的风俗,诗人衣着古朴,参入其间,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赞美。
D.尾联“无时”写出了诗人游兴未尽盼再来的情态,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不舍。
【答案】C
【解析】
【详解】
C.“诗人衣着古朴,参入其间”表述有误。应该是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故选C。
17.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游山西村
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A.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并且盛赞了农民热情好客的淳厚品行。
B.颈联则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对当地农村封建迷信思想的不屑。
C.尾联表明诗人已“游”了一整天,却非常盼望从今以后,能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一位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D.陆游七律最工。这首七律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八句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字,游兴十足,游意不尽,又层次分明。
【答案】B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理解。B项“诗人对当地农村封建迷信思想的不屑”理解有误,诗人所要表达的是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故选B。
18.下面对古诗《登幽州台歌》理解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A.这首短诗,诗人通过抒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的感慨,抒发了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寂沉郁的思想感情。
B.“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文人。
C.“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D.全诗句式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具有韵律美。
【答案】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和理解。
B.这句话的意思是回头看看哪有古代贤明君主的踪影,放眼望去也不见一个礼贤下士的君主,这里的“古人”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选项错误。
故选B。
19.选出对《望岳》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望岳
(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结尾一句写作者登临泰山极顶,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决心实现自己远大理想和抱负的雄心壮志。
B.诗中“钟”字为“聚焦”之意,借大自然对泰山偏爱有加表现作者喜爱之情;“割”字写泰山高耸入云、矗立挺拔的气势,表达诗人赞美之意。
C.“荡胸生曾云”写作者志随山高,“决眦”写作者细望之态,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D.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由远而近,最妙的是“处处无望处处望”足见杜诗之匠心。
【答案】A
【解析】
【详解】
A.“诗人登临泰山极顶”赏析有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思是:一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这里的“会当”是“一定要”的意思,说明诗人并未登临泰山极顶。故选A。
20.下面对《望岳》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首联以问答的形式,表现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
B.颔联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C.颈联写细望所见,凸显出泰山雄伟壮丽及其令人震撼的力量。
D.尾联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答案】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鉴赏。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可以看到年轻的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和乡愁是没有关系的,故本题选D。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21.全诗紧扣诗题中的“______”字,先写诗人出游到农家,再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情事,最后写诗人游兴未尽。
22.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表达的哲理最相近的一项是( )
[甲]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乙]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王安石《江上》)
[丙]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23.末句中“无时”是随时的意思。请结合这句诗的内容,说说你读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24.小明同学在疫情期间学习遇到了很多困难,几经努力收效甚微,他产生了放弃的想法。那么,作为好友的你,可以借用本诗中的哪两句诗及其衍生义或哲理去安慰他?请组织好语言写下安慰他的话。
【答案】21.游
22.[乙]
23.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与农民亲密无间感情。
24.示例:小明你好,请记住“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只要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
【解析】
【分析】
21.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这是一首纪游抒情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全诗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情事,末写频来夜游。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
22.
本题考查诗句思想感情的把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生活的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敢于探索,就会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甲]“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表达的哲理不相近。
[乙]在孤云低垂、青山缭绕、无路可行之际,却忽然看见远处忽隐忽现的帆船驶来,这告诉人们:山重水复之际,往往也是柳暗花明之时;困难与黑暗中往往蕴含着希望和光明。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表达的哲理最相近。
[丙]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诗人以落花自喻,表现自己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表达的哲理不相近。
故选[乙]。
23.
本题考查诗句和诗人表达的感情分析。“无时”,没有一定的时间,即随时。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月光之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于是“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从今以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把酒言欢,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日之游诗人意犹未尽,于是,希望从今而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24.
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另一方面它又富于哲理,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令人回味无穷。表现了诗人与众不同的思维与精神--在逆境中往往蕴涵着无限的希望。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生活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由此分析,可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来劝慰小明同学。拟写劝说语时注意礼貌,语气委婉,表达出对小明同学的鼓励之意。
示例:小明你好!虽然你现在遇到了学习和生活中很多困难,但不要放弃,请记住“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只要我们面对困境不退缩,迎难而上,你一定会走出困境,迎来一片新天地!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25.请分别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山西村的人情美和风俗美。
人情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俗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引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论证下面哪个论点最合适?( )
A.隐藏越深的景致越美丽,“曲径通幽”更迷人。
B.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终究会出现豁然开朗的境界。
C.改革创新不可能一帆风顺,大胆尝试才有成功的机会。
D.写文章不能平铺直叙,跌宕起伏的情节才能引人入胜。
【答案】25. 人情美:热情好客; 风俗美:喜庆淳朴。
26.B
【解析】
【分析】
25.
本题考查把握诗歌内容和主旨的能力。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农家酒味虽薄,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体现的是热情好客的人情美。颈联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农家祭社祈年,满着丰收的期待,陆游在这里更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体现的是喜庆淳朴的风俗美。
26.
本题考查概括诗句蕴含哲理的能力。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这句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告诉我们要有乐观的精神,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终究会出现豁然开朗的境界。故选B。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各题。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7.首句“浩荡离愁白日斜”是如何将“离愁”形象生动地描述出来的?
28.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流传,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答案】27.“浩荡”指水势汹涌壮阔。以“浩荡”修饰“离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离愁的深广。
28.这两句诗运用比喻手法,移情于物,借“落红”为喻,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含哲理,格调昂扬向上。
【解析】
【详解】
(1)本题考查诗人情感的抒发。“浩荡离愁白日斜”指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为表现自己离愁别绪的丰富感情,诗人用了“浩荡”一词来形容自己的“离愁”。“浩荡”本义指水势汹涌壮阔,用在这里,将无形的离愁有形化、动态化,将“离愁”的深广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又体现出诗人狂放深沉、豪放洒脱的内心思绪和个性特点,这是典型的诗人本色。
(2)本题考查诗句鉴赏。“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诗运用比喻修辞方法,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涵哲理,格调昂扬向上,诗人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9.用自己的话,描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所展示的画面。
30.自选角度赏析尾联。
【答案】29.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一面明亮,一面昏暗,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
30.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至今还被人们广泛引用以勉励自己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オ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
【解析】
【分析】
29.
本题考查学生再现诗中画面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需要在正确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与联想,然后用生动的语言再现画面即可。这两句是描写泰山的近景。造化:大自然。钟:聚集。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阴阳:阴,指山的北面,阳,指山的南面。这里指泰山的南北。割:分。夸张的说法。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昏晓:黄昏和早晨。极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晓与黄昏,明暗迥然不同。“造化钟神秀”能描绘出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象,“阴阳割昏晓”能描绘出南北山坡一面昏暗一面明亮的不同景象。
30.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可从诗歌意境,表现技巧,如修辞,描写技巧,抒情方式,语言风格等,诗歌题材,常用的典故和惯用意象、情感等方面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句的意思来理解表达诗人的情感即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诗人并不满足看岳而是想登上山顶一揽盛景的心情。此联号为绝响,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从中可知,表达了诗人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 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 也是这两句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的原因。
阅读《游山西村》,完成下列各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31.全诗紧扣诗题中的“______”字,先写诗人出游到农家,再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情事,最后写诗人游兴未尽。
32.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表达的哲理最相近的一项是________
[甲]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乙]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王安石《江上》)
[丙]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33.末句中“无时”是随时的意思。请结合这句诗的内容,说说你读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31.游
32.[乙]
33.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与农民亲密无间感情。
【解析】
【分析】
31.
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本诗紧扣题目中的“游”字,首联写自己出游到山西村,得到了村民的热情接待。颔联写自己见到的村外美景,表现了山西村的环境美。颈联写自己在村中所见,表现了山西村的人情美。末联写自己游玩尚未尽兴,约定以后再游山西村。
32.
考查诗句中的哲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生活的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敢于探索,就会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甲]“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
[乙]在孤云低垂、青山缭绕、无路可行之际,却忽然看见远处忽隐忽现的帆船驶来,这告诉人们:山重水复之际,往往也是柳暗花明之时;困难与黑暗中往往蕴含着希望和光明。
[丙]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诗人以落花自喻,表现自己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
故选[乙]。
33.
本题考查诗句和诗人表达的感情。“无时”,随时的意思。一日之游诗人意犹未尽,于是,希望而今而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乡亲切絮语。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无时”还说明诗人再次前来是不会和山西村的农民们打招呼的,想来便来了,完全不担心当地人是不是欢迎他,可见他与农民亲密无间的感情。
阅读《望岳》,回答问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4.“齐鲁青未了”表现了泰山的________,“造化钟神秀”突出了泰山的________。
3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怀?
【答案】34. 高大/雄伟阔大 神奇秀丽
35.抒发了诗人不畏艰险、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解析】
【分析】
34.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意象的能力。
“齐鲁青未了”的意思是在齐鲁大地上,那苍翠的美好山色没有尽头。没有从海拔角度单纯形容泰山之高,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大。
“造化钟神秀”的意思是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象全都汇聚其中。“钟”字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
35.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思是一定要登上那最高峰,俯瞰在泰山面前显得渺小的群山。该联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阅读《游山西村》和《过故人庄》,回答问题。
游山西村
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过故人庄
唐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36.两首诗都交代了农家主人盛情待客的情况,《游山西村》诗中农家“________”(填写原文诗句或短语),《过故人庄》诗中故人“______”(填写原文诗句或短语)。主人尽其所有,也正反映了他们________的品质。两首诗歌都流露出了作者_____之情。
37.《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请你解释这句诗在原诗中的意思,以及其蕴含的哲理。
38.对上面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游山西村》诗以明快、抒情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图。
B.《游山西村》诗颈联“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极力表现了农村生活的迷信和落后。
C.《过故人庄》诗颔联“绿树”是近景,“青山”是远景,使人感到幽静、平和,又不荒僻。
D.两首诗的尾联,都表现了主客之间的融洽气氛。
【答案】36. 足鸡豚或腊酒浑(莫笑农家腊酒浑或丰年留客足鸡豚) 具鸡黍 淳朴、善良(敦厚淳朴或诚挚好客或热情好客等) 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向往、赞美)或对淳朴民风的赞美(欣赏等)。
37.原意:这里青山连接着青山,水路往复回环,小路曲折蜿蜒,绿柳繁茂荫浓,鲜花娇艳明丽,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
哲理:在困难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世间事物是消长变化的。
38.B
【解析】
【分析】
36.
一空:“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意思是: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不醇厚,丰收的年景农家待客菜肴非常丰盛。农家酒味虽薄,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足鸡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故《游山西村》中交代农家主人盛情待客情况的词句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腊酒浑/足鸡豚。
二空:“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意思是:老朋友准备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田舍做客。故人以“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盛情。故《游山西村》中交代农家主人盛情待客情况的词句是:故人具鸡黍/具鸡黍。
三四空:主人尽其所有款待客人,反映了农家的热情好客、淳朴善良;《游山西村》中,“莫笑”二字,道出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过故人庄》中,故人“邀”而作者“至”,招之即来,简单而随便。这种不讲虚礼和排场的招待显示了民风的淳朴。故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淳朴民风的赞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37.
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山间水畔的景色,让人仿佛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人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山回路转、扑朔迷离,出路难寻,于是顿生茫茫之感。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忽然间眼前出现一线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开朗,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这就是此联给人们的启发,也是宋诗特有的理趣。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据此理解作答。
38.
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
B.《游山西村》诗颈联“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既写出春社欢快,又表达民风的淳朴可爱。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热爱的深情。“箫鼓追随春社近社”,写农家祭社祈年,热热闹闹,吹吹打打,充满着丰收的期待;“衣冠简朴古风存”,诗人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故选项理解错误,选B。
【点睛】
译文:
《游山西村》: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不醇厚,丰收的年景农家待客菜肴非常丰盛。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忽然柳绿花艳间又出现一个山村。社日将近,一路上迎神的萧鼓声随处可闻,布衣素冠,淳朴的古代风俗依旧保留。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随时会拄着拐杖来敲你的家门。
《过故人庄》:老朋友准备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田舍做客。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一脉青山在城郭外隐隐横斜。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共饮美酒,闲谈农务。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我还要来这里观赏菊花。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乙】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39.下列选项中对两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诗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欢悦喜庆的气氛。一个“足”字突出了农家待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B.甲诗全诗都是写实,无一“游”字,而处处扣合“游”字,游兴十足,游意不尽,又层次分明。
C.乙诗前二句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雨声不断,蛙声一片。
D.乙诗第三句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而“过夜半”则表现出诗人等待时间之久。
40.“闲”在古代诗文中常被赋予丰富的意蕴。甲乙两首诗都提到了“闲”,表达的心境却不尽相同。请分别说说这两首诗中的“闲”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41.从诗人所处时代的角度看,如果陆游要“约客”一起去“游山西村”,以下人物最有可能与其同游的一位是( )
A.陈子昂 B.李商隐 C.龚自珍 D.杨万里
【答案】39.B
40.示例:甲诗中的"闲”,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及和不舍弃,以及貌似闲适却仍心系国事的复杂情感。乙诗中的“闲”,则表现了一种长久未等到客人赴约的寂寞惆怅,以及因独享雨夜诗意而生发的一种闲情逸致。
41.D
【解析】
【分析】
39.
考查诗歌内容的正确理解。B.有误,全诗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情事,末写频来夜游。尾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意思是: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随时会拄着拐杖来敲你的家门。这是作者的美好愿望,不是写实。表明诗人已“游”了一整天,于是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从今以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把酒言欢,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故选B。
40.
考查诗歌情感的理解。甲诗是一首纪游抒情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闲居老家农村,陶醉在山西村人情美、风物美、民俗美中,有感于这样的民风民俗及太平景象,反映了他乡居闲散的思想感情,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情感。此外,诗人被弹劾罢归故里后,心中难免有抑郁不平之气。诗人虽貌似闲适,却仍心系国事。乙诗,“有约不来过夜半”,“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主人耐心地而又有几分焦急地等着,本来期待的是约客的叩门声,但听到的却只是一阵阵的雨声和蛙声,比照之下更显示出作者焦躁的心情。“闲敲棋子落灯花”,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渐渐快燃尽,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诗人独自静静地敲着棋子,看着满桌的灯花,友人久等不至,虽然使他不耐烦,但诗人的心绪却于这一刹那脱离了等待,陶醉于窗外之景并融入其中,寻到了独得之乐。另外,“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据此分析“闲”字表达的诗人情感。
41.
考查文学常识的灵活运用。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诗人生活的朝代,然后就可得出答案。陆游是南宋文学家,陈子昂是唐代文学家,李商隐是晚唐著名诗人,龚自珍是清代思想家、诗人,杨万里是南宋文学家,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由此分析,如果陆游要“约客”一起去“游山西村”, 杨万里最有可能与其同游。故选D。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2.诗句“阴阳割昏晓”中的“割”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43.诗歌的尾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答案】42.割是割裂的意思,写出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把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昏暗、明亮不同的景观,表现泰山高耸陡峭的特点。
43.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解析】
【分析】
42.
本题考查的是诗歌的炼字。“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使山有了阴、阳面,所以一个“割”字,把抽象的意境具体化,使整首诗变得灵动起来,“割”字突出泰山巍峨高大,遮天蔽日的形象。
43.
此题考查的是古诗的主旨,即诗人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由望岳而产生登岳的意愿,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4.本诗中“阴阳”的意思是_________。
45.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C.荡胸生曾云,决趾入归鸟。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答案】44.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
45.D
【解析】
【分析】
44.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在古文中,山南水北是阳,山北水南是阴。中国位于北半球,阳光一年之中大部分时间由南方照射中原大地,所以山的南面被阳光照射,是阳面,水则与之相反。有很多地区以此命名,如在衡山南的“衡阳”,长江南岸的“江阴”,华山北的“华阴”。
45.
A. 写泰山山脉绵延辽阔;
B.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C. 是仔细远望,见群峰云生,仿佛有归鸟入谷。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D.想象将来登山所见景象,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故选D。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6.本诗作者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__________,自号“_____________”,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他的诗被称为“_______________”
47.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造化钟神秀。___________ (2)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
48.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B.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可谓形神兼备。
C.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D.诗歌语言精炼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
49.有人评价此诗“‘割’字奇”,品析“割”这个字,指出奇在何处?
5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请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46. 子美 少陵野老 诗史
47. 指天地、大自然。 登上
48.C
49.①“阴阳”分别指山的南、北两面,山南向阳,天色明亮;山北背阴,天色晦暗。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同一时刻却是两个世界,②“割”字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高大形象。
50.写出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解析】
46.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47.
本题考查理解词义。(1)“造化钟神秀”的意思是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造化”指天地,大自然。
(2)“会当凌绝顶”的意思是:终要登上泰山的顶峰。“凌”,登上。
48.
C.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理解为“写出泰山的苍凉”“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有误。故选C。
49.
本题考查赏析词语。“割”是“割断”的意思,“割昏晓”意思是泰山高大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山南向阳,天色明亮;山北背阴,天色晦暗。“割”字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高大形象,使静止的泰山顿时充满了雄浑的力量。
50.
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含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思是终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在泰山面前显得渺小的群山。“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三、字词书写
5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怆然( ) 涕下( ) 青未了( )
岱宗( ) 绝眦( ) 凌绝顶( )
【答案】 chuàng tì liǎo dài zì líng
【解析】
【详解】
怆(chuàng)然:悲伤的样子。涕(tì):眼泪。青未了(liǎo):青色还没有结束。岱(dài)宗:泰山,又名岱宗。决眦(zì):睁裂眼角,形容张目极视的样子。凌(líng)绝顶:登上顶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
一、选择题
1.下列语段横线处填入四个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春日踏青,青芜如毯,____________;夏日听雨,雨声淅沥,____________;秋日看花,花叶相辉,____________;冬日观雪,雪意阑珊,____________。好诗如四季,岁岁不相同。
①诗是千缕缤纷下那一丝虚幻的朦胧 ②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份惊艳的洁白
③诗是绿茵遍野时那一抹久违的清新 ④诗是红叶清风里那一派无尽的潇洒
A.③④②① B.③①④② C.④③①② D.④②③①
2.下面对《望岳》《绝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绝 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A.《望岳》首联,写咋一望泰山时高兴的不知道如何形容才好的惊叹仰慕之情。
B.《绝句》前一句,黄、翠、白、青,色泽交错,展示了春天的明媚景色,也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茫然之情。
C.《望岳》最后两句,写诗人想象中登上山顶,表现了作者登临泰山的决心和豪情壮志。
D.《绝句》后一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情绪,寄托着诗人对失望的伤感,对期望可否成真的无着与彷徨。
3.选出下列对陆游《游山西村》一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A.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罢官退居山乡所写,诗中赞美了山西村山好、水好、人也好的动人情景。
B.诗的颔联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突出了曲径幽深的特点,后成为蕴含生活哲理的千古名句。
C.诗的颈联写民风民俗,箫鼓齐鸣,衣冠简朴,诗人在赞美中含蓄地批判了村民落后守旧的迷信思想。
D.最后两句抒发作者悠闲惬意之情。但愿从今而后,能不时拄杖,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4.选出下列《望岳》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全诗无一“望”字,却紧紧围绕“望”字着笔,可见诗人精妙的艺术构思。
B.“割”字描绘了泰山分割天色,山北山南昏晓分明的画面,突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
C.颈联对仗工整,描绘层云变幻,归鸟翱翔。表现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开阔。
D.本诗通篇写实,借景抒情,表现了泰山高峻磅礴、雄视一切的风姿和气势。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馆,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6.下面对这首古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首联以设问统领下文。以一望无际的青翠之色烘托泰山的绵延不尽、高耸入云。
B.颔联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上句用虚笔写泰山的神奇秀丽,下句实写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
C.尾联写企盼登山之情。“会当”意为“终要”,写诗人从望岳而产生了登岳的想法,似写登山,实为明志。
D.全诗紧扣“望”字来写,由近到远,热情赞美泰山的秀美景色和高大雄伟的气势,透露出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
7.下面对这首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开篇以设问的形式,抓住泰山特有的地理特点,“未了”表现山势绵延之广大,表明泰山的青色在齐鲁大地都能远望,以距离之远烘托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
B.第三、四句写静景,“钟神秀”用拟人手法,突出了泰山的神奇秀美;“阴阳割昏晓”,正面描写泰山的高耸挺拔;“割”字化静为动,写出了泰山的参天耸立的雄姿。
C.第五、六句写动景,山中云气涌动,诗人心胸为之荡漾;凝望“归鸟”翱翔,眼眶似要决裂;这种凝望时的全神贯注和浮想联翩,衬托出泰山的令人震撼的艺术力量。
D.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会当”“凌”表现出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气概,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8.下面对这首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A.这是一首登高抒怀的七言绝句,“浮云”指的是困难、挫折、障碍,诗中指阻碍变法的奸邪小人或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B.“飞来山上千寻塔”,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一说七尺)为一寻,用“千寻”既写出了峰上古塔之高,又写出了自己的立足点之高。
C.“闻说鸡鸣见日升”,诗人借神话传说侧面烘托飞来峰的高大,既表现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D.“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表明“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思考,与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
9.阅读《游山西村》,完成下面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对《游山西村》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全诗结构严谨,量无一“游"字,却处处切“说“字,游兴十足,游意不尽。
B.首句中的“笑"字,写出农家用腊月里酿的浊酒来款待客人时内心的喜悦,表现了农家待客情意的真诚。
C.颔联于写景中寓含哲理----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终究会出现豁然开朗的境界,世间事物是消长变化的。
D.这首诗描画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农村风光图, 诗中也表达了作者对古风犹存的乡村的热爱。
10.选出下列对《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 )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一二句从远望的角度,以设问的形式,表现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
B.三四句运用拟人和夸张,写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表现了泰山的巍峨高大。
C.五六句写细望之景,表现了诗人激荡的心情、远大的志向,及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D.七八句表现诗人登临泰山的决心和豪迈的气概,表达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抱负。
11.对下面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A.前两句抒情议论,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
B.“浩荡”一词将无形的离愁有形化、动态化,广阔无边的离愁,将画面无限放大,表现出诗人豪放洒脱的气概。
C.后两句展开联想,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移情于物,借“落花”自喻,表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宽广胸怀。
D.这首诗寓理于景,借物抒情,抒写诗人辞官南归时的离愁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诗人虽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
12.下面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首联采用设问手法引出诗歌,“未了”二字写泰山一望无际青翠绵延,写了泰山山系的大。
B.颔联用“钟”“割”两字,用词凝练,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大神奇秀丽。
C.颈联描写细望之景,描写了泰山云雾缭绕,倦鸟归林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开阔的眼界。
D.尾联写杜甫登上了泰山之巅,俯视群山而小天下,抒发了诗人勇攀人生顶峰的决心。
13.下面对《登幽州台歌》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A.诗人登上幽州台,俯仰古今,豪迈与乐观的情感跃然纸上。
B.前两句通过“前”“后”“古人”“来者”的对比,表明时间流逝,一去不返。
C.天地之“悠悠”与诗人之“独”影互为映照,衬托出诗人的“渺小”。
D.全诗语句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语言苍劲奔放,意境雄浑,极富感染力。
14.下面对王安石《登飞来峰》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A.诗的第一句,概括了峰和塔的高度。古代八尺为一寻,“千寻塔”,极言塔的高峻。
B.诗的第二句,写了登飞来峰的高塔,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
C.诗的第三句中的“浮云”就是指天空中飘浮的云彩,我们能够从中体会到“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
D.诗的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的抱负,以及大无畏的精神。
15.下面对《己亥杂诗(其五)》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A.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离别的忧伤和回归的愉悦交织在一起,表现了诗人的心境。
B.“吟鞭”是挥响马鞭的意思;“即天涯”诗人说自己一离京师,从此便如远隔天涯。
C.“落红”写出了诗人辞官归隐的目的,是为了给有才华的年轻人更多升迁机会。
D.这首诗寓理于景,借物抒情,表达了诗人不忘报国之志,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
16.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腊酒浑”和“足鸡豚”写出了出游到农家所见到的丰收之年的宁静与欢悦。
B.颔联“又”写出了诗人行走山间水色中迷茫之时豁然开朗的喜悦,同时巧妙寓理于景。
C.颈联写农村的风俗,诗人衣着古朴,参入其间,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赞美。
D.尾联“无时”写出了诗人游兴未尽盼再来的情态,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不舍。
17.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游山西村
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A.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并且盛赞了农民热情好客的淳厚品行。
B.颈联则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对当地农村封建迷信思想的不屑。
C.尾联表明诗人已“游”了一整天,却非常盼望从今以后,能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一位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D.陆游七律最工。这首七律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八句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字,游兴十足,游意不尽,又层次分明。
18.下面对古诗《登幽州台歌》理解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A.这首短诗,诗人通过抒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的感慨,抒发了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寂沉郁的思想感情。
B.“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文人。
C.“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D.全诗句式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具有韵律美。
19.选出对《望岳》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望岳
(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结尾一句写作者登临泰山极顶,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决心实现自己远大理想和抱负的雄心壮志。
B.诗中“钟”字为“聚焦”之意,借大自然对泰山偏爱有加表现作者喜爱之情;“割”字写泰山高耸入云、矗立挺拔的气势,表达诗人赞美之意。
C.“荡胸生曾云”写作者志随山高,“决眦”写作者细望之态,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D.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由远而近,最妙的是“处处无望处处望”足见杜诗之匠心。
20.下面对《望岳》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首联以问答的形式,表现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
B.颔联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C.颈联写细望所见,凸显出泰山雄伟壮丽及其令人震撼的力量。
D.尾联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21.全诗紧扣诗题中的“______”字,先写诗人出游到农家,再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情事,最后写诗人游兴未尽。
22.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表达的哲理最相近的一项是( )
[甲]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乙]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王安石《江上》)
[丙]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23.末句中“无时”是随时的意思。请结合这句诗的内容,说说你读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24.小明同学在疫情期间学习遇到了很多困难,几经努力收效甚微,他产生了放弃的想法。那么,作为好友的你,可以借用本诗中的哪两句诗及其衍生义或哲理去安慰他?请组织好语言写下安慰他的话。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25.请分别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山西村的人情美和风俗美。
人情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俗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引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论证下面哪个论点最合适?( )
A.隐藏越深的景致越美丽,“曲径通幽”更迷人。
B.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终究会出现豁然开朗的境界。
C.改革创新不可能一帆风顺,大胆尝试才有成功的机会。
D.写文章不能平铺直叙,跌宕起伏的情节才能引人入胜。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各题。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7.首句“浩荡离愁白日斜”是如何将“离愁”形象生动地描述出来的?
28.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流传,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9.用自己的话,描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所展示的画面。
30.自选角度赏析尾联。
阅读《游山西村》,完成下列各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31.全诗紧扣诗题中的“______”字,先写诗人出游到农家,再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情事,最后写诗人游兴未尽。
32.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表达的哲理最相近的一项是________
[甲]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乙]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王安石《江上》)
[丙]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33.末句中“无时”是随时的意思。请结合这句诗的内容,说说你读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阅读《望岳》,回答问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4.“齐鲁青未了”表现了泰山的________,“造化钟神秀”突出了泰山的________。
3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怀?
阅读《游山西村》和《过故人庄》,回答问题。
游山西村
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过故人庄
唐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36.两首诗都交代了农家主人盛情待客的情况,《游山西村》诗中农家“________”(填写原文诗句或短语),《过故人庄》诗中故人“______”(填写原文诗句或短语)。主人尽其所有,也正反映了他们________的品质。两首诗歌都流露出了作者_____之情。
37.《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请你解释这句诗在原诗中的意思,以及其蕴含的哲理。
38.对上面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游山西村》诗以明快、抒情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图。
B.《游山西村》诗颈联“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极力表现了农村生活的迷信和落后。
C.《过故人庄》诗颔联“绿树”是近景,“青山”是远景,使人感到幽静、平和,又不荒僻。
D.两首诗的尾联,都表现了主客之间的融洽气氛。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乙】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39.下列选项中对两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诗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欢悦喜庆的气氛。一个“足”字突出了农家待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B.甲诗全诗都是写实,无一“游”字,而处处扣合“游”字,游兴十足,游意不尽,又层次分明。
C.乙诗前二句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雨声不断,蛙声一片。
D.乙诗第三句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而“过夜半”则表现出诗人等待时间之久。
40.“闲”在古代诗文中常被赋予丰富的意蕴。甲乙两首诗都提到了“闲”,表达的心境却不尽相同。请分别说说这两首诗中的“闲”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41.从诗人所处时代的角度看,如果陆游要“约客”一起去“游山西村”,以下人物最有可能与其同游的一位是( )
A.陈子昂 B.李商隐 C.龚自珍 D.杨万里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2.诗句“阴阳割昏晓”中的“割”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43.诗歌的尾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4.本诗中“阴阳”的意思是_________。
45.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C.荡胸生曾云,决趾入归鸟。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6.本诗作者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__________,自号“_____________”,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他的诗被称为“_______________”
47.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造化钟神秀。___________ (2)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
48.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B.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可谓形神兼备。
C.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D.诗歌语言精炼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
49.有人评价此诗“‘割’字奇”,品析“割”这个字,指出奇在何处?
5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请说说你的理解。
三、字词书写
5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怆然( ) 涕下( ) 青未了( )
岱宗( ) 绝眦( ) 凌绝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