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5课 驿路梨花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荆棘(jí) 竹篾(miè) 修葺(qì) 火塘(táng)
B.晶莹(yíng) 喷香(pēn) 陡峭(dǒu) 露宿(sù)
C.麂子(jǐ) 暮色(mù) 撵走(niǎn) 驿路(yí)
D.菌子(jūn) 折损(zhé) 恍惚(huǎng) 简陋(lòu)
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简陋(lòu) 荆棘(jī) 麂子(jǐ)
B.着急(zháo) 喷香(pēn) 修葺(qì)
C.撵走(niǎn) 竹篾(miè) 驿路(yì)
D.恍惚(huǎnɡ) 菌子(jūn) 避风(bì)
3.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有一句话说得真好:“一个人走,走得快;但是一群人走,走得远。”________
①人生的旅途上少不了朋友,有了朋友就可以一起分享快乐、分担痛苦。
②的确,没有人弱到不能帮助别人,也没有人强到不需要别人的帮助。
③因为分享的快乐是加倍的快乐,而分担的痛苦却是一半的痛苦。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②③①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网络不仅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更关系着国家安全。
B.医生表示,戒烟是治疗和预防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有效手段之一。
C.这部电视剧,对我很熟悉,因为它反映了当代中学生的学习生活。
D.通过开展“校园书香节”,使同学们的阅读兴趣越来越浓。
5.选出下列说法中有错误的一项( )
A.课文刻画人物,有的是直接描写,有的是间接描写。对梨花姑娘采用的是间接描写。
B.文章开头对陡峭连绵的青山、茂密的树林进行描写,主要作用是表示事情发生的地点幽静美丽。
C.课文中“多好的梨花啊”一句中的“梨花”是指梨花姑娘,这句话赞美了梨花姑娘乐于助人的雷锋精神。
D.课文对小茅屋由外到内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其作用是正面写屋,侧面写人,写出了茅屋主人的热情好客、细心周到。
6.课文有一句表达全篇主旨的话,这句话是( )
A.山,好大的山啊! B.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
C.驿路梨花处处开。 D.她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
7.“驿路梨花”中的“梨花”指的是( )
A.漫山遍野盛开的洁白的梨花。
B.具有美好心灵的哈尼族小姑娘。
C.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的象征。
D.语意双关,既指漫山遍野盛开的洁白的梨花,又指心灵美好的哈尼族小姑娘,更是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的象征。
8.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晶莹 迁陡 茂密 花瓣 B.茸毛 竹篾 蔑视 歌谣
C.明枪 夜幕 恍忽 拆损 D.雷峰 作楫 陡峭 挺好
9.下面不全是同义词的一组是( )
A.简陋—简单 悠闲—安闲 B.延伸—延长 漫步—信步
C.修葺—修缮 茂密—茂盛 D.照料—照看 陡峭—倾斜
10.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过近二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
B.能否杜绝餐桌上的浪费,关键在于人们的正确认识和自觉行为。
C.“扶贫楷模”王新法同志的感人事迹被报道后,在全社会迅速引发了巨大反映。
D.由于连降大雨,近期到公园散步的人比以前减少了一倍。
11.下列对课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邓稼先》中将奥本海默与邓稼先在个性、品质等方面进行对比,表现出邓稼先身上那种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的奉献精神。
B.《驿路梨花》中作者对小茅屋由外到内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其作用是从侧面衬托茅屋主人的热情好客、细心周到。
C.《紫藤萝瀑布》由回想旧日的藤萝花,到赞美眼前的藤萝花,在比较中表现时代影响和社会变迁。
D.《伟大的悲剧》一文通过对英国探险家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伍在归途中悲壮覆没的描写,赞颂了人类勇于探索、为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1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悠闲地吐着烟,说:“我不是开玩笑。”
B.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
C.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
D.环卫工人的劳动也许是具体而微的,但又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我们的城市需要“美容师”,他们应受到尊重。
1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每一个节日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B.由于建成了公共自行车运行系统,为济宁市民“绿色出行”提供了便利条件。
C.国务院要求加快推进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速降费,加强服务水平。
D.如果将烟草税提高50%,可使烟民减少4900万,避免约1100万人不因吸烟死亡。
14.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B.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
C.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D.我正失望的时候,突然看到了这片梨花林和这小屋,屋里有柴、有米、有水,就是没有主人。
1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十分________________这座桥。
(2)王栋真是________________,制作出的航船模型与众不同,令人叫绝。
(3)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作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书法艺术之美表现得________________。
A.推崇 别有用心 淋漓尽致 B.崇拜 别出心裁 惟妙惟肖
C.崇拜 别有用心 惟妙惟肖 D.推崇 别出心裁 淋漓尽致
16.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小狗丢失后,他心急如焚,到处张贴“寻狗启示”。
B.金秋十月,玄武湖桂花盛放,芳香四溢醉游人。
C.为了纪念唐代书法大家欧阳询,“当代文人书法周”活动在望城区书堂山举行,为书法爱好者提供了一场叹为观止的文化盛宴。
D.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长沙磁浮快线的建设者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巨大努力,终于按时完成了建设任务。
17.依次填人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永远的丰碑”记录着革命先烈凭着―― 的信念,坚持斗争不动摇的光辉事迹。
②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完全―― 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
③今年在上海举行的第48届世乒赛上,我国运动健儿 ――,一举囊括五项冠军。
A.顽强 迎合 所向无敌 B.坚定 符合 所向无敌
C.顽强 符合 不可一世 D.坚定 迎合 不可一世
1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因为超采地下水,月牙泉水域面积缩小了两倍。
B.这项工作能够顺利完成的原因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C.中学生书写水平下降的问题,广泛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D.“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将“天宫”二号送上太空,“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
19.深山中的小茅屋的主人是 ( )
A.解放军是建造者,是小茅屋的主人。
B.梨花是小茅屋的照料者,是小茅屋的主人。
C.梨花出嫁后,梨花妹妹照料小茅屋,她才是主人。
D.建造者和梨花姐妹是主人,其他照料小茅屋的人,也是主人。
二、现代文阅读
课内现代文阅读
驿路梨花(节选)
彭荆风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哪晓得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老人很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啊?我们又傻了眼。”
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原来,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的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抬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你姐姐呢?”
“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洁白的梨花,不由得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20.选段插叙了一件什么事?插叙的作用是什么?
21.揣摩下列语句,分析加点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1)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
(2)“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22.作者引用陆游“驿路梨花处处开”结束全文的作用是什么?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驿路梨花
彭荆风
(1)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2)这是哀牢山南段的最高处。这么陡峭的山,这么密的树林,走上一天,路上也难得遇见几个人。夕阳西下,我们有点着急了,今夜要是赶不到山那边的太阳寨,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了。
(3)同行老余是在边境地区生活过多年的人。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
(4)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5)老余说:“这里有梨树,前边就会有人家。”
(6)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7)“快看,有人家了。”一座草顶、竹篾泥墙的小屋出现在梨树林边。屋里漆黑,没有灯也没有人声。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8)老余打着电筒走过去,发现门是从外扣着的。白木门板上用黑炭写着两个字:“请进
(9)我们推开门进去。火塘里的灰是冷的,显然,多天没人住过了。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尝了一口,水清凉可口。我们走累了,决定在这里过夜。
(10)老余用电筒在屋里上上下下扫射了一圈,又发现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
(11)我们开始烧火做饭。温暖的火、喷香的米饭和滚热的洗脚水,把我们身上的疲劳、饥饿都撵走了。我们躺在软软的干草铺上,对小茅屋的主人有说不尽的感激。我问老余:你猜这家主人是干什么的?”老余说:“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
(12)正说着,门被推开了。一个须眉花白的瑶族老人站在门前,手里提着一杆明火枪,肩上扛着一袋米。
(13)“主人”回来了。我和老余同时抓住老人的手,抢着说感谢的话;老人眼睛瞪得大大的,几次想说话插不上嘴。直到我们不作声了,老人才笑道:“我不是主人,也是过路人呢!”
(14)我们把老人请到火塘前坐下,看他也是又累又饿,赶紧给他端来了热水、热饭。老人笑了笑“多谢,多谢,说了半天还得多谢你们。”
(15)看来他是个很有穿山走林经验的人。吃完饭,他燃起一袋旱烟笑着说:“我是给主人家送粮食来的。”
(16)“主人家是谁?”“不晓得。”“粮食交给谁呢?”“挂在屋梁上。”
(17)“老人家,你真会开玩笑。”
(18)他悠闲地吐着烟,说:“我不是开玩笑。”停了一会儿,又接着说:“我是红河边上过山岩的瑶家,平常爱打猎。上个月,我追赶一群麂子,在老林里东转西转迷失了方向,不知怎么插到这个山头来了。那时候,人走累了,干粮也吃完了,想找个寨子歇歇,偏偏这一带没有人家。我正失望的时候,突然看到了这片梨花林和这小屋,屋里有柴,有米,有水,就是没有主人。吃了用了人家的东西,不说清楚还行?我只好撕了片头巾上的红布,插了根羽毛在门上,告诉主人,有个瑶家人来打扰了,过几天再来道谢……”
(19)说到这里,他用手指了指门背后:“你们看,那东西还在呢!”
(20)一根白羽毛钉在红布上,红白相衬很好看。老人家说到这里,停了一会,又接着说下去:“我到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好不容易才从一个赶马人那里知道个大概,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她说这大山坡上,前不着村后不挨寨,她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
(21)我们这才明白,屋里的米、水、干柴,以及那充满了热情的“请进”二字,都是出自那哈尼小姑娘的手。多好的梨花啊!
(22)瑶族老人又说:“过路人受到照料,都很感激,也都尽力把用了的柴、米补上,好让后来人方便。我这次是专门送粮食来的。”
(23)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24)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立即上路,老人也没有离开,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给屋顶加点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一个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真应该向她学习。
(25)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26)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27)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28)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29)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拾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30)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31)“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32)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33)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23.记叙文在顺叙中插叙往事,方法有很多,本文是借人物语言来实现的:
一是借___________之口讲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借___________之口讲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结合上下文,理解第(4)段划线语句,并分析其作用。
“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25.关于小茅屋的主人,同学们有争议,你认为谁是小茅屋的主人?请说明理由。
26.用“驿路梨花”做标题有什么妙处?
阅读彭荆风的《驿路梨花》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②这是哀牢山南段的最高处。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走上一天,路上也难得遇见几个人。夕阳西下,我们有点着急了,今夜要是赶不到山那边的太阳寨,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了。
③同行老余是在边境地区生活过多年的人。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
④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⑤老余说:“这里有梨树,前边就会有人家。”
⑥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⑦“快看,有人家了。”
⑧一座草顶、竹篾泥墙的小屋出现在梨树林边。屋里漆黑,没有灯也没有人声。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⑨老余打着电筒走过去,发现门是从外扣着的。白木门板上用黑炭写着两个字:“请进!”
⑩我们推开门进去。火塘里的灰是冷的,显然,好多天没人住过了。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我尝了一口,水清凉可口。我们走累了,决定在这里过夜。
老余用电筒在屋里上上下下扫射了一圈,又发现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
我们开始烧火做饭。温暖的火、喷香的米饭和滚热的洗脚水,把我们身上的疲劳、饥饿都撵走了。我们躺在软软的干草铺上,对小茅屋的主人有说不尽的感激。我问老余:“你猜这家主人是干什么的?”老余说:“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
……
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拾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27.选文中的“梨花”有几层含义?
28.结合语境,揣摩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作用。
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我尝了一口,水清凉可口。
29.试从修辞角度,赏析第 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30.文中第 段的画线语句,从记叙的顺序看,这段文字属于___________,从描写角度而言属于__________描写,表现了梨花和解放军叔叔__________。
31.文章引用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结尾,有何作用?
阅读下面的微型小说,完成下列小题。
一碗热汤
赵向辉
立冬的一场雨,让这个小城的路面变得更凉了。
傍晚,一个老婆婆蹒跚走在大街上,她遇到餐馆就往里看两眼,直到看见这家义连香饭店。老婆婆慢悠悠推门走了进去,里面客人很多,她在角落一张没人的桌子前坐了下来。
服务员上前问:“阿婆,吃点什么呀?”老婆婆哆嗦着说:“我有两块钱,能花一块钱喝碗热乎汤吗?”服务员怔了一下说:“能,等一下,我去端。”
服务员没有直接去服务台,而是先进了员工更衣室。
过了十来分钟,服务员端着一碗热腾腾的打卤面、一碗热汤,还有一个肉饼,送到了老婆婆的餐桌上。
“我只有两块钱,不要肉,也不要面条,只喝汤就行。”老婆婆依旧哆嗦着说,而且,说完就留下了两行泪水。“婆婆,没事的,今天店里有活动,只要就餐就可赠送肉饼和打卤面,放心吃吧。”服务员亲切地说。
老婆婆吃着面条,喝着汤,脸上挂着笑容。
一会儿,一位帅气的男士走到老婆婆身边问:“阿婆,怎么不吃肉饼啊?是不好吃吗?”老婆婆微微一笑:“拿回去,给瘫在床上的老伴吃,他很长时间没吃过肉了。”
“您今天这是出来做什么呀?”
“给老伴买药,就剩下了两块钱,实在冷得厉害,我怕自己感冒病倒,再也不能照顾老伴,所以想花一块钱喝碗热汤再往家走。”
“您家住哪儿?”
“住在税务局那块儿。”
男士离开老婆婆的餐桌,进了经理室。大约五分钟后,男士拿着一个纸箱子出来,和几个服务员私语了几句,然后喊道:“我是餐厅的经理,今天,餐厅搞活动,凡来就餐者,都有一次抽奖机会,抽中-二三等奖的当场兑现。”
有顾客嘀咕,这不年不节的,也不是开业周年庆典啥的,搞什么抽奖活动啊?
男士用左手拿着箱子走过三桌,三桌都没抽中。等到了老婆婆桌前,他说:“阿婆,吃好了吧,请您从里面抽一张奖券。”老婆婆茫然地望着男士。男士把箱子放低,示意老婆婆伸手进去拿出一张纸来。老婆婆还是茫然,但是她照做了,拿出来一小张粉色的方块纸。男士很利索地用右手拿过老婆婆手中的粉纸,把箱子倒了-下手,然后又倒回来,突然举起右手中的粉纸说:“阿婆中一等奖了!奖金两千元!”
大家鼓起掌来。男士从衣袋里拿出整整齐齐的一沓现金,递给老婆婆说:“阿婆,这是奖金,收好了啊。”老婆婆说:“我不能要你的钱,我家里有钱。”男士说:“这不是我白给您的,是您抽奖中奖了,放心拿着吧。”老婆婆像在和男士说话,又像是自言自语:“今天我的运气真好,吃了赠送的面,还中了这么大的奖,看来老天还是舍不得让我和老头子死的。”
一名男服务员拿着一串汽车钥匙走到老婆婆身边说:“阿婆,正好我下班,顺路送您回家吧。”老婆婆泪眼婆娑地上了一辆小轿车。
继续抽奖,有两桌客人抽中了二三等奖,粉纸上分别写着免单和半价。结账时,这两桌客人都按原价结清了饭钱。一人说:“我看出来了。”另一人说:“你们都是好人,我会常来这里吃饭的。”
客人都离开后,最先接待老婆婆的服务员问:“经理,你怎么想到这个点子的?太棒了!”经理说:“还得感谢你呢,我经过时正好听到了你和阿婆的对话,又看到你在前台拿出二十多元钱给阿婆买饭,决定帮老人家一把,匆忙中策划了抽奖活动,却被人看穿了。”
开车出去的男服务员回来后,把车钥匙交给经理后说:“车上和老婆婆聊天,她已经80多岁了,太可爱了,像我太奶奶。”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8年5期,有删改)
32.老婆婆走进义连香饭店只是想花一元钱喝碗热汤,却受到了特别的对待。请概括老婆婆受到的第一次特别对待。
第一次特别对待:______;
第二次特别对待:经理以中两千元“大奖”的方式给她帮助;
第三次特别对待:经理安排服务员以下班顺路带老婆婆为名专车送她回家
33.小说的开头写道:“立冬的一场雨,让这个小城的路面变得更凉了。”此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34.婆婆已“抽中”一等奖,达到了经理的目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安排“继续抽奖”这一情节?
35.文中划线句子用了人物描写的哪些手法?有什么作用?
36.依据全文,概括老婆婆的性格特点。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谢吾师
舒乙
一生中教过我的老师上百位,但有一位,他并不会说话,他是长在树上的小树叶,却使我难忘,我尊他为我的老师。
他曾伴我走过最艰难的日子,给我安慰,给我勇气。直到今天,一闭眼,他便回到我的眼前,真的。他仍在树梢上迎着寒风飞舞,表现了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大无畏精神。
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
我住的“牛棚”是两间大教室,外间住着看守我的人,总有五六位之多,里间就我一个。住进来之后,他们便向我宣布了纪律:不准回家,不准自由走动,完全隔离,写信要经过审查,去食堂吃饭时不得和任何人说话。每日三餐是放风时间,我在前面走,后面五六个人跟着,浩浩荡荡,面孔非常严肃。
审查并不是天天进行,甚至根本就没有几次像样子的审问。隔离本身仿佛才是目的。
越是没有变着花样的折腾,日子越是难以打发,孤独就成了最难受的事。孤独窒息了我,几乎把我掐死。
窗外有一棵大树,是加拿大杨树,长得很茁壮,树冠蹿得比楼顶还高。我住进去的时候,是夏天。满树的绿叶油亮油亮的,迎着微风舞动,因为叶柄长,摆动幅度很大,显得非常活泼。
我常常呆坐在窗前,瞧这棵大树,看树叶翻腾飞舞。树叶们成了我唯一的朋友,不说话的而充满了生机的朋友。我一看就是一天。
迎来了秋天,又送走了夏天。西伯利亚寒流既冻坏了绝大部分树叶,又刮走了大部分树叶,大树上差不多只剩下光光的枝干。这一切都发生在我眼前,连叶柄在狂风中由树枝上脱离的一刹那我都看得很清楚。朋友们随风而去,我感到凄凉,冷冷的,虽然窗户的亮度增加了,大树的枝干也清晰了,但一切都显得那么大而无当,单调枯燥和万分失落。
最后,全树只剩下一枚大叶子始终没有被风卷走,特别神奇。大风时,他大幅度摇摆,拼命飞舞,经受了惊心动魄的撕扯,却坚持在那里。于是。每天醒来,我的第一件事就是看这枚孤军奋战的叶子还在不在树上。
他在树上足足比别的树叶多呆了十天,多么艰难的十天,多么难忘的十天,多么伟大的十天。
在这十天里,我每天都在观察他,为他揪心,为他害怕,为他担忧,同时也为他骄傲,打心眼儿里敬佩他,把他当作最贴心的知己。他的状态有点儿和我相似,但他的处境比我更加险恶,比我更加孤单,他却像一面小旗,高高飘扬,挺得住,站得稳,生得牢,成为我无言的榜样,伴我走出困境。
我坐在封闭的禁室内,面对一枚小小的树叶,受着一堂生命的课。树叶是我的老师,我是树叶的学生。随着树叶的每一次翻飞,我思绪渐入正轨,完全镇定下来,像一只蜕壳的蝉,体验到一种心灵的新生。
我终于能把逆境当成一种锻炼自己身心的机会;我终于能把度日如年的日子尽我所能安排得满是节目,宛如给自己开办一所单人补习学校;我终于能修得一付心安理得、遇事不惊、吃得下睡得着的坦然心态;我终于能把只说真话不讲假话的原则坚持到底;我终于能把宽厚待人、善待他人,包括善待那些反对过自己的人当作自己的处世信条;我终于发现自己变得更爱我的长辈、妻子、孩子、朋友,变得更加热爱这个多事的世界。
所有这些变化只因我接受了那枚不会说话的挺立到最后的小树叶的启示。
多年以后,我又回到那棵大树的所在地,可惜,大树已被伐掉。
那枚孤单而可敬的叶子永远活在我的心里,我一闭眼,它便来到我的眼前,真真的,在狂风中上下翻腾,一点儿也不服输。
可爱的小树叶,我的老师,我谢谢你!
37.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 窒息
② 掐死
③ 一刹那
④ 处世
38.作者为什么要“谢吾师”——感谢一片树叶?请简要概括。
39.作者赞美了小树叶的什么精神?
40.请找出文中最能表现小树叶精神的一个拟人句和一个比喻句。
41.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对小树叶的什么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小题
我生命中的那簇野菊花
⑴成长本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历经岁月的不断锤炼打磨,才能由幼稚走向成熟,由怯弱走向勇敢。
⑵我是母亲的第四个孩子,出世没几天,便被送进医院。医生告知,孩子心脏发育不好,有肺炎、先天性气管炎,很难养活。而我的父母亲,始终不肯放弃我,一天天的打针吃药,细心的照管,使我终于幸存下来。
⑶我所能记起的是五六岁前后的事情。当别的孩子在村里像兔子一样欢快追逐时,我躲在医院的病床上或坐在家门口,看他们跳皮筋、打沙包,时常心生悲哀,我甚至自己一点也不喜欢自己。
⑷深秋的一天,我又发烧了。父亲迅速地给我穿戴好,用自行车带我去镇上的医院。镇医院离家并不远,很快就到了。听诊、化验、取药、打针……这一系列过程,小小的,我已是非常熟悉了……出了医院已是9点多了,小镇上早已热闹起来,父亲带着我往家赶。晴朗的天,阳光是金色的,照在一张张兴奋的脸上,我无力地靠在父亲的背上,什么也不想说,也不想看,我只觉得自己与这充满活力的景象格格不入,我像是被快乐遗弃的孩子,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长大。我无声地哭泣着,泪水将父亲的外套弄湿了一大片。他感到了什么,车子骑到前面一个转弯处忽然改变了方向,父亲对我说:“咱们抄小路能近点。”我从来不知道这条小路也能通向村子。说是一条小路,其实是灌溉渠的渠岸,这条水渠很深,也很宽,渠岸大约一米宽,并不是很平坦。我坐在后座上,觉得有点紧张,便坐直了身子,也没有了一丝困意。
⑸我的眼前忽然一亮,就在前方渠边斜坡上竟然有一大片一大片白色的花,在阳光的照耀下,开得那样鲜艳,那样精神。“爸爸,那是什么花?你放我下来吧。”我从自行车上跳了下来,父亲说:“这是白菊花,像是野生的。”我蹲在了路边兴奋地看着这些花,A一丛丛,一簇簇,紧密地挨着,矮矮的,却精神抖擞,一些小虫在上面跳跃飞舞,花朵不大,可开得那样灿烂,没有一丝倦怠之意。我已无法准确地描绘那个时刻小小的我的心境,我只记得那一刻有一幅画面深深地刻印在我脑海里:清凉的风,湛蓝的天,金闪闪的阳光,加上一大片白色野菊花明艳美丽,清香袭人,一个瘦弱的小女孩看得痴迷,看得绽放了久违的笑颜。而就在那一刻,她坚定地告诉自己,她要生长得像这花一样美丽……
⑹那一天回家后,我破天荒头一回吃药没有让父母催促,那一大碗药,我第一次面无惧色,一饮而尽。只有我知道,我饮下去的是希望,是力量,是渴望生命如花绽放的动力,那一刻一个六岁的小女孩觉得自己长大了。
⑺多年以后,我终于摆脱了疾病,健康地长大,并没有留下一丝疾病侵扰的痕迹。B如果说生命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那么在我生命的这幅画卷中,那路边的野菊花就该是神来之笔吧!
42.题目“我生命中的那簇野菊花”的含义是什么?请结合文意回答。
43.本文有不少精彩的语句,请将文中画线的A、B两处选择一处,并从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进行简要赏析。
44.文章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找出一处并加以分析。
45.阅读下面的材料,说说它与文章所表达的主旨相同吗?它们又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你的认识谈谈自己的看法。
材料:我们无法选择出生,无法选择父母,我们无法选择出生的历史时期与国家,以及成长的周遭环境。但是,在这些无法选择之中,我们的确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态度:是勇敢无畏还是胆小怯懦,是目标坚定还是随波逐流。不论世界对我们所做的选择和决定有多么漠不关心,这些选择和决定是我们自己做出的。总而言之,这些选择和决定最终将构筑我们自己的命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最暖心的事
(美国)鲍勃·布劳顿
①十年前,我从得克萨斯州的乡村来到纽约开出租车谋生。开的士会碰到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幽默诙谐,有的人失意忧郁,还有的人自命不凡。但让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一个老太太。
②那是今年5月份第2个星期日的深夜,我接到城郊的一个要车的电话。我想,也许是一些参加完晚会的人,或是某个刚赶到这个城市过母亲节的人。
③我到达目的地时是3点30分。一个破败的公寓楼黑黢黢地立在我的眼前,只有一楼有一个房间透出一点灯光。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司机顶多只会按一两声喇叭,稍等片刻,然后开车走人。因为这个时间和地点时常会出现治安问题。然而,我也知道这个时间在这样的地方打车不易,再说也许这个客人有点困难需要我帮一把手呢。于是,我走到亮灯的那户人家敲了敲门。
④“等一会儿。”回答我的是一个苍老虚弱的声音。我听到屋内有什么东西在地上拖动。隔了好久,门开了,一个80多岁的瘦小的老太太吃力地拖着一个萨斯包走了出来。她身穿一件印第安大花布上衣,头戴一顶圆桶形帽子,帽子上还罩了一条面纱,活脱脱是一个上世纪四十年代好莱坞电影里走出的人物。
⑤“你能帮我拎一下包吗?”她说。我先将她的包拎上车子,然后又回头搀扶着她。她走得很慢,边走边对我感谢不尽。
⑥“这没什么。”我说,“我这是为我的客人服务。再说,我希望我的妈妈在外面也能得到同样的服务。”
⑦“你真是一个好人。”她说。进了车子,她给了我一个地址,问:“能不能从城里走?我很想再看看这座城市……”
⑧“能,不过这就不是最近的路了。”我答道。
⑨“这不要紧。”她说,“我不着急。我是菲奥娜小姐,不过人们都叫我菲奥娜太太,是去圣洛安敬老院。”
⑩我从后视镜中看了她一眼。菲奥娜太太的眼窝里有一滴亮晶晶的东西。“我孤寡一人。”她继续说道,“医生说,我剩下的时间不多了。不然我不会去的。”
我悄悄地伸手关掉了计程表。经过城里的路程一刻钟就能走完,然而我们却花了足足有两个多小时,因为她一会儿让我慢行,一会儿让我停车,还不时地讲着话。菲奥娜太太指着一座大楼,告诉我她曾在这儿干过电梯操作员的工作。在经过一个居民区时,她说她和丈夫结婚的新房就是在这里。她要我将车子在一个商场前停了一会儿。她说这里曾是个舞厅,年轻时她在舞厅当过舞蹈指导老师。有时,她会让我在某一个地方放慢速度,然后默默凝视前方,一句话也不说。
当第一缕阳光露出地平线的时候,菲奥娜太太这才说:“我累了。走吧。”
车子来到了她要去的圣洛安敬老院前。敬老院的两个工作人员正在等着我们,工作人员说:“这位老太太一直不肯来敬老院,现在她患了肺癌,才同意来敬老院,而且必须在今年的母亲节来敬老院。”工作人员说着给她推来了轮椅。
“我应该付给你多少钱?”菲奥娜太太取出钱包问我。
“不要钱。”我答道。
“你也要养家。”菲奥娜说。
“还有其他客人呢。”我说,接着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弯下腰拥抱了她。她紧紧地抱住我。“你给了一个老太太一小会儿快乐的时光。”她说,“谢谢你。”
我最后握了一握她的手,然后走向暗淡的晨曦。我的身后响起了关门的声音。这是一个即将结束的生命发出的声音。一路上,我在想,如果今天带菲奥娜太太的是一个脾气急躁没有耐心的司机,如果我在公寓楼前按一二声喇叭后就把车开走,又会是怎样一种情形呢?
我做的这件事情似乎微不足道,但是现在想起来,却是我一生中最暖心的一件事情。
46.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请抓住关键要素,用一两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47.阅读第 段,仔细揣摩并分析菲奥娜太太经过城里这两个多小时的心理感受。
48.本文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方法,请从文中找出关于菲奥娜老太太的两处细节描写,简要分析这些细节的丰富内涵。
49.文章题目为“最暖心的事”,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暖心”的理解。
50.读罢此文,你在为人处世或者对人生的认识方面产生了哪些感悟?请用凝练的语言写出来。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萨拉的夏天
【美】朱利·布罗森·卡瓦奇
车子在白色灯塔脚下停了下来,车上的两个人看着眼前这个巨大的湖。波浪轻轻拍打着湖岸,仿佛在欢迎他们的到来。“就是这里了,萨拉。北风灯塔,我们的新家。”
那天晚上,萨拉和爸爸就在他们的新家住下了。爸爸领着她经过一个狭窄的、弯曲的楼梯,上到一个四面都是玻璃窗户的小屋。萨拉把手放在玻璃上,紧张地看着下面的湖。她数了一下,至少有20艘渔船在湖面上,但她看不到湖的对岸。
在屋子中间,萨拉看到了那个巨大的玻璃罩子,它看起来就像一个蜂房,几乎有她那么高。爸爸把手伸进去,给里面的一盏小灯注满煤油。“千万不能碰这盏灯。”爸爸说,“但你可以帮助我。因为这盏灯必须在日落时准时点亮,到时你可以给我发出指示。”
萨拉看着太阳慢慢沉入了湖里,湖面上镀上了一层金光。当她再也看不到一丝光亮的时候,她转过身说:“爸爸,点灯!”爸爸擦亮了火柴,当火柴点燃灯芯的一瞬间,整间屋子顿时亮如白昼。微弱的灯光经过放大镜瞬间变得巨大,透过窗户,向漆黑的水面蔓延。
萨拉认为爸爸的工作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作。每天黄昏,她跟着他来到灯塔,专注地看着太阳,在该点灯的那一刻给他发出指示。每天晚上,爸爸都守着灯光直到天亮,确保它不会熄灭。
一天早上醒来时,萨拉发现天阴沉沉的。那天,爸爸一整天都呆在悬崖上,一直盯着湖面上的那些渔船。“爸爸,你为什么不到屋里暖和暖和?”“我不喜欢这种天气。等所有渔船上岸后,我再休息。”爸爸答道。
下午,湖面开始变得波涛汹涌。雨点落在萨拉的额头上。波浪变得更高时,渔船相继回到了避风港。
突然,爸爸叫了起来。他跑到灯塔脚下,迅速解开救生艇的绳子。这时,远处响起了轰隆隆的雷鸣。萨拉焦急地问:“出什么事了?”“一个渔民遇到麻烦了。”爸爸说道。“但是,爸爸,你不能出去。暴风雨就要来了!”萨拉大喊。“我会没事的,萨拉。你在屋里等我。”说完,他把救生艇推进湖里,跳上去,开始划动双桨,朝湖的深处迅速划去。
萨拉恐惧极了。她跑上灯塔,通过望远镜,看到那艘渔船正在波涛中挣扎。爸爸的救生艇快要靠近它了,但巨大的波浪又把它们分开了。
萨拉的心在颤栗。暴风雨在屋外怒吼,而且天空很快暗下来了。萨拉几乎无法看到爸爸的救生艇以及那艘渔船了。
萨拉大惊,她意识到太阳已经完全躲到到雷雨云后面去了。爸爸不在家,无法亲自点灯。她紧张地盯着火柴盒。爸爸曾说过,千万不能碰那盏灯。
现在,萨拉几乎看不见任何东西了。爸爸在哪里?如果他的救生艇翻了怎么办?如果他无法游回岸边怎么办?如果他找不到回家的路怎么办?
萨拉抓起火柴。当亮光穿透黑暗时,萨拉的泪水涌了出来:“我必须让它整晚都亮着!”
接近黎明时,雷声停止了,雨也停了,灯火还在燃烧。
萨拉走下灯塔,来到湖边,爬上爸爸观察渔船的那个悬崖。
突然,远处的两个黑点引起了她的注意。是爸爸的救生艇和那艘渔船!
一个小时后,爸爸和那位渔民回到了岸边。萨拉扑进了爸爸的怀里:“爸爸,我害怕极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点亮了灯,我想你也许找不到回家的路。”
“我很高兴你点亮了灯,萨拉。我们整晚都跟着它。”
“爸爸,你还好吧?”
“没事。暴风雨把我们吹到了对岸,但我们最终回来了。”顿了顿,爸爸又说:“萨拉,我不得不承认,这个夏天你长大了许多。”
不知是因为激动,还是冷,萨拉的身体在轻轻发抖。爸爸把外套披在她的肩上,笑道:“我想我再也不需要向上级申请一个助手了!”
萨拉裹紧爸爸的外套,心里充满了自豪。
51.请按照故事发展的脉络,从萨拉的角度补全情节。
跟随爸爸来到北风灯塔安家(开端)→__________(发展)→__________(高潮)→得到爸爸的肯定和赞许(结局)
52.结合语境,揣摩句中加点词语所表现的人物心理。
(1)她紧张地盯着火柴盒。爸爸曾说过,千万不能碰那盏灯。
(2)萨拉扑进了爸爸的怀里:“爸爸,我害怕极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53.联系上下文,说说第二段画线句子在文中起到了哪些作用。
54.萨拉的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55.爸爸为什么认为萨拉能做自己的助手了?请分点作答。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5课 驿路梨花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荆棘(jí) 竹篾(miè) 修葺(qì) 火塘(táng)
B.晶莹(yíng) 喷香(pēn) 陡峭(dǒu) 露宿(sù)
C.麂子(jǐ) 暮色(mù) 撵走(niǎn) 驿路(yí)
D.菌子(jūn) 折损(zhé) 恍惚(huǎng) 简陋(lòu)
【答案】A
【解析】
【详解】
B.喷香pèn;
C.驿路yì;
D.菌子jùn;
故选A。
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简陋(lòu) 荆棘(jī) 麂子(jǐ)
B.着急(zháo) 喷香(pēn) 修葺(qì)
C.撵走(niǎn) 竹篾(miè) 驿路(yì)
D.恍惚(huǎnɡ) 菌子(jūn) 避风(bì)
【答案】C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选C。A项“棘”应读jí。B项“喷”应读pèn。D项“菌”应读jùn。
3.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有一句话说得真好:“一个人走,走得快;但是一群人走,走得远。”________
①人生的旅途上少不了朋友,有了朋友就可以一起分享快乐、分担痛苦。
②的确,没有人弱到不能帮助别人,也没有人强到不需要别人的帮助。
③因为分享的快乐是加倍的快乐,而分担的痛苦却是一半的痛苦。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②③①
【答案】B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排列句序的能力。解答语句排序型试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每一个语句,把握语句特点,明确体裁。其次,明确材料的中心。思考语句是围绕什么中心展开的。抓住了中心,就抓住了要害。然后我们可以根据“中心句”或“总领句”来确定首句或尾句。然后再依据各句之间的关系,注意其中的关联词、衔接语。依次排序即可。本题要先阅读这几个句子,找出衔接首句恰当的一项,首句强调了“一群人”,所以衔接“的确”,表明作者的看法是相同的,即②句,排除A、C;①句中“分享快乐、分担痛苦”正好衔接③句的分享快乐和分担痛苦,因此顺序为:②①③。故答案为B
点睛:排序题最主要的是要先找到首句或者是尾句,确定首句或尾句后再去找语句中相关(上下句中出现相同的词语),依据内容再进行排列顺序。排序完成后再仔细认真的阅读,看各句之间的关系排列是否合理,语意表达是否正确。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网络不仅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更关系着国家安全。
B.医生表示,戒烟是治疗和预防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有效手段之一。
C.这部电视剧,对我很熟悉,因为它反映了当代中学生的学习生活。
D.通过开展“校园书香节”,使同学们的阅读兴趣越来越浓。
【答案】A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B项语序不当,应将“治疗”和“预防”调换位置;C项主客体颠倒,应是“我对这部电视剧很熟悉”;D项缺主语,删掉“通过”或“使”。故答案为A。
5.选出下列说法中有错误的一项( )
A.课文刻画人物,有的是直接描写,有的是间接描写。对梨花姑娘采用的是间接描写。
B.文章开头对陡峭连绵的青山、茂密的树林进行描写,主要作用是表示事情发生的地点幽静美丽。
C.课文中“多好的梨花啊”一句中的“梨花”是指梨花姑娘,这句话赞美了梨花姑娘乐于助人的雷锋精神。
D.课文对小茅屋由外到内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其作用是正面写屋,侧面写人,写出了茅屋主人的热情好客、细心周到。
【答案】B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准确把握能力。作答时要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B项有误,开头的景物描写突出了山高、山大,是为了反映出当时人物焦急的心情。
6.课文有一句表达全篇主旨的话,这句话是( )
A.山,好大的山啊! B.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
C.驿路梨花处处开。 D.她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
【答案】C
【解析】
【详解】
本题是对文章主旨的考查。文章的主旨句一般在文中多次出现,还多出现在首段与末段,寻找对题目的解释与深化,议论抒情性的词语、句子,进行整理组合即可。“驿路梨花处处开” 形象地写出雷锋精神不断传递、处处发扬这一深意,点明了主题。故选C。
7.“驿路梨花”中的“梨花”指的是( )
A.漫山遍野盛开的洁白的梨花。
B.具有美好心灵的哈尼族小姑娘。
C.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的象征。
D.语意双关,既指漫山遍野盛开的洁白的梨花,又指心灵美好的哈尼族小姑娘,更是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的象征。
【答案】D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标题含义的理解。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的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更深刻的内涵,要深入思考,把主旨挖掘出来。这里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既指自然界的梨花,也指具有美好心灵的人。故选D。
8.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晶莹 迁陡 茂密 花瓣 B.茸毛 竹篾 蔑视 歌谣
C.明枪 夜幕 恍忽 拆损 D.雷峰 作楫 陡峭 挺好
【答案】B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A项应为“迁徙”;C项应为“恍惚”“折损”;D项应为“雷锋”“作揖”。故选B。
9.下面不全是同义词的一组是( )
A.简陋—简单 悠闲—安闲 B.延伸—延长 漫步—信步
C.修葺—修缮 茂密—茂盛 D.照料—照看 陡峭—倾斜
【答案】D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同义词的辨析能力。同义词指的是词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有许多意思相近或相同的词语。在不同的场合使用时,有着细微的差别。D项中“陡峭”与 “倾斜”不是同义词。“陡峭”指山势等坡度很大,直上直下的。“倾斜”指的是(物体)向一边偏斜。故选D。
10.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过近二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
B.能否杜绝餐桌上的浪费,关键在于人们的正确认识和自觉行为。
C.“扶贫楷模”王新法同志的感人事迹被报道后,在全社会迅速引发了巨大反映。
D.由于连降大雨,近期到公园散步的人比以前减少了一倍。
【答案】A
【解析】
【详解】
B.两面对一面。把“能否”去掉。
C.搭配不当、把“反映”改为“反响”。
D.减少不能用倍数,把“一倍”改为“一半”。
故选A。
11.下列对课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邓稼先》中将奥本海默与邓稼先在个性、品质等方面进行对比,表现出邓稼先身上那种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的奉献精神。
B.《驿路梨花》中作者对小茅屋由外到内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其作用是从侧面衬托茅屋主人的热情好客、细心周到。
C.《紫藤萝瀑布》由回想旧日的藤萝花,到赞美眼前的藤萝花,在比较中表现时代影响和社会变迁。
D.《伟大的悲剧》一文通过对英国探险家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伍在归途中悲壮覆没的描写,赞颂了人类勇于探索、为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答案】C
【解析】
【详解】
C.《紫藤萝瀑布》由赞美眼前的藤萝花,到回想旧日的藤萝花。故选C。
1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悠闲地吐着烟,说:“我不是开玩笑。”
B.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
C.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
D.环卫工人的劳动也许是具体而微的,但又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我们的城市需要“美容师”,他们应受到尊重。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学生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使用的正确与否。词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彩相一致
A.悠闲:闲适自得。与对应的语境相符。B.修长:细长。与对应的语境相符。C.简陋:(房屋、设备等)简单粗陋,不完备。与对应的语境相符。D.具体而微:内容大体具备而形状或规模较小。与对应的语境不符。
故答案为:D
1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每一个节日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B.由于建成了公共自行车运行系统,为济宁市民“绿色出行”提供了便利条件。
C.国务院要求加快推进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速降费,加强服务水平。
D.如果将烟草税提高50%,可使烟民减少4900万,避免约1100万人不因吸烟死亡。
【答案】A
【解析】
【详解】
B.成分残缺,删掉“由于”;
C.搭配不当,把“加强”改为“提高”;
D.否定错误,删掉“不”;
故选A。
14.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B.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
C.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D.我正失望的时候,突然看到了这片梨花林和这小屋,屋里有柴、有米、有水,就是没有主人。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B.引号内的句子是感叹句,应在句末用叹号,改为“看,梨花!”;
C.两个分句之间不是并列关系,应将分号改为逗号;
D.并列的词组之间用顿号,应将“有柴、有米、有水”改为“有柴,有米,有水”;
故选A。
1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十分________________这座桥。
(2)王栋真是________________,制作出的航船模型与众不同,令人叫绝。
(3)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作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书法艺术之美表现得________________。
A.推崇 别有用心 淋漓尽致 B.崇拜 别出心裁 惟妙惟肖
C.崇拜 别有用心 惟妙惟肖 D.推崇 别出心裁 淋漓尽致
【答案】D
【解析】
【详解】
D.“崇拜”指尊敬佩服。“推崇”是推重崇敬的意思。这里用“推崇”表达了马可波罗对“桥”的感情;“别有用心”指言论或行动另有不可告人的企图,是一个贬义词。“别出心裁”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这里用“别出心裁”体现了王东思维的独特。“惟妙惟肖”指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淋漓尽致”形容把事物的一切情态充分地刻画出来,表现出来。这里用“淋漓尽致”表明并非是对其他艺术作品的简单模仿。故选D。
16.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小狗丢失后,他心急如焚,到处张贴“寻狗启示”。
B.金秋十月,玄武湖桂花盛放,芳香四溢醉游人。
C.为了纪念唐代书法大家欧阳询,“当代文人书法周”活动在望城区书堂山举行,为书法爱好者提供了一场叹为观止的文化盛宴。
D.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长沙磁浮快线的建设者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巨大努力,终于按时完成了建设任务。
【答案】A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选A。启示,指启发提示,使有所领悟或指通过启发提示而领悟的道理。启事,指为了说明某事而登载在媒体上或张贴在墙壁上的文字。这里的“寻狗启示”应为“寻狗启事”。
17.依次填人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永远的丰碑”记录着革命先烈凭着―― 的信念,坚持斗争不动摇的光辉事迹。
②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完全―― 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
③今年在上海举行的第48届世乒赛上,我国运动健儿 ――,一举囊括五项冠军。
A.顽强 迎合 所向无敌 B.坚定 符合 所向无敌
C.顽强 符合 不可一世 D.坚定 迎合 不可一世
【答案】B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选词填空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的角度来辨析。“坚定”形容稳定坚强,毫不动摇,用来修饰“信念”比较恰当;“坚强”指不可动摇或摧毁,用在这里不恰当。故排除A、C。“不可一世”形容目空一切、狂妄自大到了极点。这个词语是贬义词,不能用来形容运动健儿。“所向无敌”形容力量强大,无往不胜,用在这里比较贴切。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含义的辨析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注意近义词的辨析。要培养自己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就要重视日常积累;要在平时的阅读中认真体会词语的含义、用法及表达作用,掌握词语的规范用法。
1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因为超采地下水,月牙泉水域面积缩小了两倍。
B.这项工作能够顺利完成的原因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C.中学生书写水平下降的问题,广泛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D.“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将“天宫”二号送上太空,“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
【答案】D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选D。A项不合逻辑。“缩小”不能用倍数。B项句式杂糅。可改为“能够顺利完成这项工作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C项状语位置不当。应把“广泛”放在“关注”前。
点睛:病句有不同的类型,常见的有词语选用不当、语义失当、句法错误这几大类。词语选用不当造成的病句比较单一;语义问题包括语义不精练、歧义问题、语义颠倒、语义不周密、语义前后照应不周;句法问题包括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句式杂糅、残缺和多余。做题时要仔细分辨类型,有助于找到错误的地方。
19.深山中的小茅屋的主人是 ( )
A.解放军是建造者,是小茅屋的主人。
B.梨花是小茅屋的照料者,是小茅屋的主人。
C.梨花出嫁后,梨花妹妹照料小茅屋,她才是主人。
D.建造者和梨花姐妹是主人,其他照料小茅屋的人,也是主人。
【答案】D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选D。建造者、梨花姐妹和其他照料这小茅屋的人都有助人为乐的精神,他们都是小茅屋的主人。
二、现代文阅读
课内现代文阅读
驿路梨花(节选)
彭荆风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哪晓得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老人很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啊?我们又傻了眼。”
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原来,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的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抬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你姐姐呢?”
“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洁白的梨花,不由得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20.选段插叙了一件什么事?插叙的作用是什么?
21.揣摩下列语句,分析加点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1)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
(2)“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22.作者引用陆游“驿路梨花处处开”结束全文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20.十多年前,解放军行军在树林里淋了雨,他们想到并且为过路人盖了一座小茅屋。解放军走了,为了继续方便过路人,梨花姑娘常常照料这小茅屋。插叙的作用是,交代了小茅屋的搭建者、照料者,以及这样做的原因,歌颂了发扬雷锋精神的人。
21.(1) 动作描写,表现出老人对小姑娘们诚挚的感谢之情。
(2) “很受感动”表明了她对发扬雷锋精神的解放军的敬仰,也是她日后照管小茅屋的原因。“常常”,说明她发扬雷锋精神助人为乐成为自觉行动。
22.引用陆游“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结尾,既照应题目,更表明“处处”都有这样美如梨花、助人为乐的小姑娘,学习雷锋之花开遍了神州大地,大大开拓了作品的境界,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解析】
【分析】
20.
考查赏析插叙的作用。“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一段是插叙部分。记叙的是十多年前一队解放军在树林里过夜淋了雨,于是他们第二天就盖了一座茅屋,供路人避风雨。解放军走了以后,梨花姑娘常常来照料这间小茅屋。本段交代了这间小茅屋的来历:是过路的解放军建造的。小茅屋的照料者:梨花姑娘。他这样做的原因:被解放军的行为所感动。表达了作者对解放军和梨花姑娘这样有着无私为他人的雷锋精神的赞美之情。
21.
考查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1)“深深弯下腰”是对瑶族老人动作描写。联系语境可知,他认为这间小草房是这些小姑娘们为了方便路人而建造的。这一弯腰鞠躬的动作,表现了他内心诚挚的感激之情。
(2)“很受感动”表明了梨花姑娘在听了解放军战士话语之后的心理反应,表达了他对解放军战士的敬仰与钦佩之情。也正是因为她很受感动,所以才会主动照料这间小茅屋。“常常”的意思是经常,说明梨花姑娘照料这间小茅屋的次数很多,很频繁。也说明了她受了解放军战士乐于助人行为的感染,照料小茅屋已经是她自发的行为。
22.
考查分析语段作用。从结构上来看,末段以“驿路梨花处处开”,与本文的题目相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从内容上来看,“处处”一词既指在路上梨花繁盛,美丽无比,也指具有雷锋精神,助人为乐的人越来越多,到处都有。雷锋精神就像这驿路上的梨花一样,开遍了祖国大地。从而升华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作者对雷锋精神的赞美与歌颂之情。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驿路梨花
彭荆风
(1)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2)这是哀牢山南段的最高处。这么陡峭的山,这么密的树林,走上一天,路上也难得遇见几个人。夕阳西下,我们有点着急了,今夜要是赶不到山那边的太阳寨,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了。
(3)同行老余是在边境地区生活过多年的人。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
(4)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5)老余说:“这里有梨树,前边就会有人家。”
(6)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7)“快看,有人家了。”一座草顶、竹篾泥墙的小屋出现在梨树林边。屋里漆黑,没有灯也没有人声。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8)老余打着电筒走过去,发现门是从外扣着的。白木门板上用黑炭写着两个字:“请进
(9)我们推开门进去。火塘里的灰是冷的,显然,多天没人住过了。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尝了一口,水清凉可口。我们走累了,决定在这里过夜。
(10)老余用电筒在屋里上上下下扫射了一圈,又发现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
(11)我们开始烧火做饭。温暖的火、喷香的米饭和滚热的洗脚水,把我们身上的疲劳、饥饿都撵走了。我们躺在软软的干草铺上,对小茅屋的主人有说不尽的感激。我问老余:你猜这家主人是干什么的?”老余说:“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
(12)正说着,门被推开了。一个须眉花白的瑶族老人站在门前,手里提着一杆明火枪,肩上扛着一袋米。
(13)“主人”回来了。我和老余同时抓住老人的手,抢着说感谢的话;老人眼睛瞪得大大的,几次想说话插不上嘴。直到我们不作声了,老人才笑道:“我不是主人,也是过路人呢!”
(14)我们把老人请到火塘前坐下,看他也是又累又饿,赶紧给他端来了热水、热饭。老人笑了笑“多谢,多谢,说了半天还得多谢你们。”
(15)看来他是个很有穿山走林经验的人。吃完饭,他燃起一袋旱烟笑着说:“我是给主人家送粮食来的。”
(16)“主人家是谁?”“不晓得。”“粮食交给谁呢?”“挂在屋梁上。”
(17)“老人家,你真会开玩笑。”
(18)他悠闲地吐着烟,说:“我不是开玩笑。”停了一会儿,又接着说:“我是红河边上过山岩的瑶家,平常爱打猎。上个月,我追赶一群麂子,在老林里东转西转迷失了方向,不知怎么插到这个山头来了。那时候,人走累了,干粮也吃完了,想找个寨子歇歇,偏偏这一带没有人家。我正失望的时候,突然看到了这片梨花林和这小屋,屋里有柴,有米,有水,就是没有主人。吃了用了人家的东西,不说清楚还行?我只好撕了片头巾上的红布,插了根羽毛在门上,告诉主人,有个瑶家人来打扰了,过几天再来道谢……”
(19)说到这里,他用手指了指门背后:“你们看,那东西还在呢!”
(20)一根白羽毛钉在红布上,红白相衬很好看。老人家说到这里,停了一会,又接着说下去:“我到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好不容易才从一个赶马人那里知道个大概,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她说这大山坡上,前不着村后不挨寨,她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
(21)我们这才明白,屋里的米、水、干柴,以及那充满了热情的“请进”二字,都是出自那哈尼小姑娘的手。多好的梨花啊!
(22)瑶族老人又说:“过路人受到照料,都很感激,也都尽力把用了的柴、米补上,好让后来人方便。我这次是专门送粮食来的。”
(23)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24)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立即上路,老人也没有离开,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给屋顶加点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一个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真应该向她学习。
(25)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26)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27)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28)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29)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拾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30)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31)“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32)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33)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23.记叙文在顺叙中插叙往事,方法有很多,本文是借人物语言来实现的:
一是借___________之口讲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借___________之口讲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结合上下文,理解第(4)段划线语句,并分析其作用。
“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25.关于小茅屋的主人,同学们有争议,你认为谁是小茅屋的主人?请说明理由。
26.用“驿路梨花”做标题有什么妙处?
【答案】23. 瑶族老人 哈尼族姑娘梨花帮助过路人。 梨花妹妹 解放军造茅屋及姐姐梨花照料小茅屋。
24.(1)洁白美丽的梨树林,给我们带去了“有人家”的欣喜和希望。(2)点题并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做铺垫。
25.示例1:“我”和老余。在大山深处的梨树林边,发现了小茅屋;在小茅屋中受到照料,得到了食宿帮助第二天和瑶族老人一起为小茅屋房顶加草,挖排水沟。
示例2:瑶族老人。打猎迷路,在小茅屋中得到照料,很感激专门到小茅屋送粮食,方便路人;和“我”、老余一起修葺小茅屋。
示例3:一群哈尼小姑娘。照料小茅屋。
示例4:解放军战士。为方便过路人,建造小茅屋。
示例5:梨花。被解放军战士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感动,照料小茅屋。
示例6:文中所有人物。他们都为小茅屋做出了贡献。
26.(1)“驿路梨花”是盛开在边疆驿路上的梨花,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2)“驿路梨花”又指具有助人为乐精神的人。将梨花的自然美和人物的心灵美,巧妙结合。(3)驿路梨花语出陆游的诗,这也为文章增添了文学的韵味。
【解析】
【详解】
1.考查对插叙写法的理解。文中的“解放军”和“梨花”都没有出场,他们的故事是通过插叙的方式展示的。在“我们”投宿于小屋的所见所闻中,通过瑶族老人的讲述交代了他在山中迷路,路遇小屋的经过,“我们才明白,屋里的米、水、干柴,以及那充满了热情的‘请进’二字,都是出自那哈尼小姑娘的手”;通过哈尼族姑娘(梨花妹妹)的讲述,揭示了小茅屋的来历和小茅屋主人是谁的谜底,解放军为方便过路人建造茅屋,梨花很受感动,照料小茅屋。
2.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以自然环境美烘托出不平常的小屋。把读者带入优美的意境之中,并着意于以自然美衬托人物美。“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老余在山区生活多年,经验丰富。所以当他发现梨花时,第一反应是有了梨花就有了人家,有了人家我们今晚就有宿营的地方了,所以我们迫不及待的沿着梨树林继续前进。梨花是希望的象征。这处的梨花是自然界美丽洁白的梨花,起到点题的作用,同时景物描写还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3.考查对小茅屋主人的看法。文中出现的人物有“我”和老余,一群哈尼小姑娘,解放军战士,梨花。先确认谁是主人,然后围绕观点,阐述其理由,理由要充分。如:
①解放军战士。解放军战士为了让过路人避风雨,建造了小茅屋。
②梨花。梨花被解放军的精神感动,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③梨花妹妹、瑶族老人。爱护小茅屋而留下柴、米的过路人。
4.考查标题的妙处。文中的“驿路”,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它是作者“我”和老余在边疆行走的道路,是雷锋助人为乐精神长盛不衰的地域见证。“梨花”是盛开在边疆驿路上的梨花;在作者笔下,“驿路梨花”既是哀牢山瑶族地区自然界的梨花,又是解放军、梨花姑娘等美丽精神的象征,梨花的自然美和人物的心灵美,巧妙联系在一起,和谐一体;“驿路梨花”出自陆游的诗,为文章增添了文化韵味,吸引了读者;“梨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使得文章一线贯穿,文脉清晰。
阅读彭荆风的《驿路梨花》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②这是哀牢山南段的最高处。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走上一天,路上也难得遇见几个人。夕阳西下,我们有点着急了,今夜要是赶不到山那边的太阳寨,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了。
③同行老余是在边境地区生活过多年的人。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
④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⑤老余说:“这里有梨树,前边就会有人家。”
⑥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⑦“快看,有人家了。”
⑧一座草顶、竹篾泥墙的小屋出现在梨树林边。屋里漆黑,没有灯也没有人声。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⑨老余打着电筒走过去,发现门是从外扣着的。白木门板上用黑炭写着两个字:“请进!”
⑩我们推开门进去。火塘里的灰是冷的,显然,好多天没人住过了。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我尝了一口,水清凉可口。我们走累了,决定在这里过夜。
老余用电筒在屋里上上下下扫射了一圈,又发现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
我们开始烧火做饭。温暖的火、喷香的米饭和滚热的洗脚水,把我们身上的疲劳、饥饿都撵走了。我们躺在软软的干草铺上,对小茅屋的主人有说不尽的感激。我问老余:“你猜这家主人是干什么的?”老余说:“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
……
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拾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27.选文中的“梨花”有几层含义?
28.结合语境,揣摩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作用。
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我尝了一口,水清凉可口。
29.试从修辞角度,赏析第 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30.文中第 段的画线语句,从记叙的顺序看,这段文字属于___________,从描写角度而言属于__________描写,表现了梨花和解放军叔叔__________。
31.文章引用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结尾,有何作用?
【答案】27.文中的“梨花”既指自然界的梨花,又是梨花姑娘,还是雷锋同志助人为乐精神的象征,也是边疆民族优良民风的体现。
28.“厚厚的稻草”“装满了水”“清凉可口”等词语,突出了主人的细心、周到和热情,表现了小茅屋主人助人为乐的精神。
29.“撵”字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我们”此时的惬意和心中的感激。
30. 插叙 侧面描写 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31.引用诗句点题,使“梨花”语义双关。不仅指梨花处处盛开,又以花喻人,喻雷锋精神,赞美雷锋精神相互传递,发扬光大。内容上深化了中心,结构上照应题目。
【解析】
【详解】
1.考查对“梨花”含义的理解。结合文中描写“梨花”的语句来分析。“我和老余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白色梨花开满了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可知这里的“梨花”是写自然界的梨花;“我们这才明白,屋里的米、水、干柴,以及那充满了热情的‘请进’二字,都是出自那哈尼小姑娘的手。多好的梨花啊!”“好不容易才从一个赶马人那里知道个大概,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她说这大山坡上,前不着村后不挨寨,她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可知“梨花”指的是梨花姑娘;“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可知借“梨花”赞扬西南少数民族人民学习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就像洁白的梨花,开遍神州大地。
2.考查对词语的分析理解。“厚厚的稻草”“装满了水”“清凉可口”等词语,写出屋内的景象,突出小茅屋主人为了解除过路人的饥饿疲劳,准备了齐全的物品,可见主人想的周到细致,更能表现出小茅屋主人细心、热情,暗含对小茅屋主人助人为乐雷锋精神的赞美。
3.考查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温暖的火、喷香的米饭和滚热的洗脚水,把我们身上的疲劳、饥饿都撵走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撵”字将火、米饭和洗脚水,当做人来写,赋予它们以人的动作,搭配“温暖、米饭和滚热”几个形容词进行了具体描绘,更能表现出小茅屋主人的热情,带给“我们”温暖,表达“我们”对小茅屋主人的感激。
4.考查对插叙和描写方法的理解。记叙的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等。插叙,是在记叙的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另一个或几个与中心事件有关的情节的叙述方式。侧面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段划线句子,写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年前,解放军行军在树林里淋了雨,他们想道并且为过路人盖了一座小茅屋。解放军走了,为了继续方便过路人,梨花姑娘常常照料这小茅屋。”明显是运用了插叙写法,交代了小茅屋的搭建者、照料者,以及这样做的原因。通过小姑娘之口,从侧面歌颂了发扬雷锋助人为乐精神的人。
5.考查对文章结尾引用诗句作用的理解。结尾“驿路梨花处处开”,引用陆游的诗句,将“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活白的梨花”并举,相互辉映。寓意双关,以梨花衬托小姑娘,以花喻人,喻示雷锋精神就像洁白的梨花,在祖国大地处处开放,表达了对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的赞美之情。结构上,照应题目和开头,内容上深化了主题,以花写人,人花相映,完成了主题的升华。
阅读下面的微型小说,完成下列小题。
一碗热汤
赵向辉
立冬的一场雨,让这个小城的路面变得更凉了。
傍晚,一个老婆婆蹒跚走在大街上,她遇到餐馆就往里看两眼,直到看见这家义连香饭店。老婆婆慢悠悠推门走了进去,里面客人很多,她在角落一张没人的桌子前坐了下来。
服务员上前问:“阿婆,吃点什么呀?”老婆婆哆嗦着说:“我有两块钱,能花一块钱喝碗热乎汤吗?”服务员怔了一下说:“能,等一下,我去端。”
服务员没有直接去服务台,而是先进了员工更衣室。
过了十来分钟,服务员端着一碗热腾腾的打卤面、一碗热汤,还有一个肉饼,送到了老婆婆的餐桌上。
“我只有两块钱,不要肉,也不要面条,只喝汤就行。”老婆婆依旧哆嗦着说,而且,说完就留下了两行泪水。“婆婆,没事的,今天店里有活动,只要就餐就可赠送肉饼和打卤面,放心吃吧。”服务员亲切地说。
老婆婆吃着面条,喝着汤,脸上挂着笑容。
一会儿,一位帅气的男士走到老婆婆身边问:“阿婆,怎么不吃肉饼啊?是不好吃吗?”老婆婆微微一笑:“拿回去,给瘫在床上的老伴吃,他很长时间没吃过肉了。”
“您今天这是出来做什么呀?”
“给老伴买药,就剩下了两块钱,实在冷得厉害,我怕自己感冒病倒,再也不能照顾老伴,所以想花一块钱喝碗热汤再往家走。”
“您家住哪儿?”
“住在税务局那块儿。”
男士离开老婆婆的餐桌,进了经理室。大约五分钟后,男士拿着一个纸箱子出来,和几个服务员私语了几句,然后喊道:“我是餐厅的经理,今天,餐厅搞活动,凡来就餐者,都有一次抽奖机会,抽中-二三等奖的当场兑现。”
有顾客嘀咕,这不年不节的,也不是开业周年庆典啥的,搞什么抽奖活动啊?
男士用左手拿着箱子走过三桌,三桌都没抽中。等到了老婆婆桌前,他说:“阿婆,吃好了吧,请您从里面抽一张奖券。”老婆婆茫然地望着男士。男士把箱子放低,示意老婆婆伸手进去拿出一张纸来。老婆婆还是茫然,但是她照做了,拿出来一小张粉色的方块纸。男士很利索地用右手拿过老婆婆手中的粉纸,把箱子倒了-下手,然后又倒回来,突然举起右手中的粉纸说:“阿婆中一等奖了!奖金两千元!”
大家鼓起掌来。男士从衣袋里拿出整整齐齐的一沓现金,递给老婆婆说:“阿婆,这是奖金,收好了啊。”老婆婆说:“我不能要你的钱,我家里有钱。”男士说:“这不是我白给您的,是您抽奖中奖了,放心拿着吧。”老婆婆像在和男士说话,又像是自言自语:“今天我的运气真好,吃了赠送的面,还中了这么大的奖,看来老天还是舍不得让我和老头子死的。”
一名男服务员拿着一串汽车钥匙走到老婆婆身边说:“阿婆,正好我下班,顺路送您回家吧。”老婆婆泪眼婆娑地上了一辆小轿车。
继续抽奖,有两桌客人抽中了二三等奖,粉纸上分别写着免单和半价。结账时,这两桌客人都按原价结清了饭钱。一人说:“我看出来了。”另一人说:“你们都是好人,我会常来这里吃饭的。”
客人都离开后,最先接待老婆婆的服务员问:“经理,你怎么想到这个点子的?太棒了!”经理说:“还得感谢你呢,我经过时正好听到了你和阿婆的对话,又看到你在前台拿出二十多元钱给阿婆买饭,决定帮老人家一把,匆忙中策划了抽奖活动,却被人看穿了。”
开车出去的男服务员回来后,把车钥匙交给经理后说:“车上和老婆婆聊天,她已经80多岁了,太可爱了,像我太奶奶。”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8年5期,有删改)
32.老婆婆走进义连香饭店只是想花一元钱喝碗热汤,却受到了特别的对待。请概括老婆婆受到的第一次特别对待。
第一次特别对待:______;
第二次特别对待:经理以中两千元“大奖”的方式给她帮助;
第三次特别对待:经理安排服务员以下班顺路带老婆婆为名专车送她回家
33.小说的开头写道:“立冬的一场雨,让这个小城的路面变得更凉了。”此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34.婆婆已“抽中”一等奖,达到了经理的目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安排“继续抽奖”这一情节?
35.文中划线句子用了人物描写的哪些手法?有什么作用?
36.依据全文,概括老婆婆的性格特点。
【答案】32.服务员背着老婆婆给她买了一碗打卤面,一个肉饼。
33.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推动情节的发展。因为天冷,老婆婆才会想要喝一碗热汤。环境的寒冷和服务员,经理的热心形成了对比,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34.二三等奖还未抽出,如果不继续的话,经理就食言了。写继续抽奖才能引出顾客看穿这一活动并放弃领奖的内容。表明顾客受到经理善心的感染,突出了善心的传递,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35.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突出经理不想让客人看穿他刻画安排这次抽奖活动为帮助老婆婆的心理,表现了经理的善良和机智
36.为人实诚,本分。关爱老伴,有责任心。坚强乐观。要求不高,容易满足。
【解析】
32.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概括。认真阅读相关段落,概括内容即可。根据第四、五段中的“服务员没有直接去服务台,而是先进了员工更衣室。过了十来分钟,服务员端着一碗热腾腾的打卤面、一碗热汤,还有一个肉饼,送到了老婆婆的餐桌上”可知第一次特殊的对待是服务员背着老婆婆给她买了一碗打卤面,一个肉饼。
33.此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其作用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了环境气氛;烘托人物情感;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主题。“立冬的一场雨,让这个小城的路面变得更凉了”中“立冬”“这个小城”交代故事了发生的时间,地点。正是因为天气寒冷,所以老婆婆才会想起喝一碗热汤,才会有下文的故事发生。同时寒冷的天气也和酒店工作人员的热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了人性的善良。
34.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需要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来分析。细读文本可知,经理之所以安排继续抽奖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因为这是经理的承诺,不能食言;一个是正是因为抽奖继续,所以顾客们才会看出抽奖的真相,并放弃的领奖。表现了本文传递善心的主题。
35.本题考查描写方法的判断与作用分析。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细读画线句可知,这个句子中有经理的语言,还有他的动作,所以描写方法是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根据全文内容可知,经理的这些动作和语言都是假装出来,是为了让老婆婆相信,这次抽奖是真的,表现了经理的善良和聪明。
36.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应做到通观全文,筛选重要信息,从人物的言行中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老婆婆在这么冷的天气里为老伴出门买药,可知她是一个关心老伴,有责任心的人;从她只想喝一碗热汤,可知她是一个容易满足,要求不高的人。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谢吾师
舒乙
一生中教过我的老师上百位,但有一位,他并不会说话,他是长在树上的小树叶,却使我难忘,我尊他为我的老师。
他曾伴我走过最艰难的日子,给我安慰,给我勇气。直到今天,一闭眼,他便回到我的眼前,真的。他仍在树梢上迎着寒风飞舞,表现了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大无畏精神。
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
我住的“牛棚”是两间大教室,外间住着看守我的人,总有五六位之多,里间就我一个。住进来之后,他们便向我宣布了纪律:不准回家,不准自由走动,完全隔离,写信要经过审查,去食堂吃饭时不得和任何人说话。每日三餐是放风时间,我在前面走,后面五六个人跟着,浩浩荡荡,面孔非常严肃。
审查并不是天天进行,甚至根本就没有几次像样子的审问。隔离本身仿佛才是目的。
越是没有变着花样的折腾,日子越是难以打发,孤独就成了最难受的事。孤独窒息了我,几乎把我掐死。
窗外有一棵大树,是加拿大杨树,长得很茁壮,树冠蹿得比楼顶还高。我住进去的时候,是夏天。满树的绿叶油亮油亮的,迎着微风舞动,因为叶柄长,摆动幅度很大,显得非常活泼。
我常常呆坐在窗前,瞧这棵大树,看树叶翻腾飞舞。树叶们成了我唯一的朋友,不说话的而充满了生机的朋友。我一看就是一天。
迎来了秋天,又送走了夏天。西伯利亚寒流既冻坏了绝大部分树叶,又刮走了大部分树叶,大树上差不多只剩下光光的枝干。这一切都发生在我眼前,连叶柄在狂风中由树枝上脱离的一刹那我都看得很清楚。朋友们随风而去,我感到凄凉,冷冷的,虽然窗户的亮度增加了,大树的枝干也清晰了,但一切都显得那么大而无当,单调枯燥和万分失落。
最后,全树只剩下一枚大叶子始终没有被风卷走,特别神奇。大风时,他大幅度摇摆,拼命飞舞,经受了惊心动魄的撕扯,却坚持在那里。于是。每天醒来,我的第一件事就是看这枚孤军奋战的叶子还在不在树上。
他在树上足足比别的树叶多呆了十天,多么艰难的十天,多么难忘的十天,多么伟大的十天。
在这十天里,我每天都在观察他,为他揪心,为他害怕,为他担忧,同时也为他骄傲,打心眼儿里敬佩他,把他当作最贴心的知己。他的状态有点儿和我相似,但他的处境比我更加险恶,比我更加孤单,他却像一面小旗,高高飘扬,挺得住,站得稳,生得牢,成为我无言的榜样,伴我走出困境。
我坐在封闭的禁室内,面对一枚小小的树叶,受着一堂生命的课。树叶是我的老师,我是树叶的学生。随着树叶的每一次翻飞,我思绪渐入正轨,完全镇定下来,像一只蜕壳的蝉,体验到一种心灵的新生。
我终于能把逆境当成一种锻炼自己身心的机会;我终于能把度日如年的日子尽我所能安排得满是节目,宛如给自己开办一所单人补习学校;我终于能修得一付心安理得、遇事不惊、吃得下睡得着的坦然心态;我终于能把只说真话不讲假话的原则坚持到底;我终于能把宽厚待人、善待他人,包括善待那些反对过自己的人当作自己的处世信条;我终于发现自己变得更爱我的长辈、妻子、孩子、朋友,变得更加热爱这个多事的世界。
所有这些变化只因我接受了那枚不会说话的挺立到最后的小树叶的启示。
多年以后,我又回到那棵大树的所在地,可惜,大树已被伐掉。
那枚孤单而可敬的叶子永远活在我的心里,我一闭眼,它便来到我的眼前,真真的,在狂风中上下翻腾,一点儿也不服输。
可爱的小树叶,我的老师,我谢谢你!
37.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 窒息
② 掐死
③ 一刹那
④ 处世
38.作者为什么要“谢吾师”——感谢一片树叶?请简要概括。
39.作者赞美了小树叶的什么精神?
40.请找出文中最能表现小树叶精神的一个拟人句和一个比喻句。
41.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对小树叶的什么思想感情?
【答案】37.① zhì② qì③ chà④ chǔ
38.因为在逆境中,它给“我”以鼓舞。
39.顽强、坚韧、乐观。
40.拟人句:大风时,他大幅度摇摆,拼命飞舞,经受了惊心动魄的撕扯,却坚持在那里。 比喻句:他却像一面小旗,高高飘扬。
41.崇敬、热爱、感谢
【解析】
37.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需要在熟悉汉语拼音方案的基础上作答,要注意区分多音字的读音。“刹”应该读chà,不要误读作shà。“处”是一个多音字,“处世”的意思是“待人接物,应付世情”,在这里应该读三声。
38.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理解和分析”此类题的方法步骤是:先弄清全文的内容;再读懂各自然段的内容,在正确理解句与句、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区别主次;最后用明确、完整、简要的语句表述。从“他的处境比我更加险恶,比我更加孤单,他却像一面小旗,高高飘扬,挺得住,站得稳,生得牢,成为我无言的榜样,伴我走出困境”可知这片树叶的精神鼓舞了“我”。
39.此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从“大风时,他大幅度摇摆,拼命飞舞,经受了惊心动魄的撕扯,却坚持在那里”可知树叶的顽强;从“像一面小旗,高高飘扬”可知树叶的乐观;从“挺得住,站得稳,生得牢”可知树叶的坚韧。
40.此题考查学生修辞手法的掌握和语言的赏析能力。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如“大幅度摇摆,拼命飞舞”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如“他却像一面小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41.此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要结合字里行间和文章的中心思想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这篇文章通过叙述小树叶的精神鼓舞了“我”,使“我”改变了人生观以及价值观,表达了对小树叶的感激之情。
点睛:此题考查对选文主旨的把握。回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理解全文的意思,其次是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展开。题目、文章结尾、文中关键词语及抒情议论的句子往往与中心有密切的关系,可根据这些词句来领会和概括文章主旨。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小题
我生命中的那簇野菊花
⑴成长本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历经岁月的不断锤炼打磨,才能由幼稚走向成熟,由怯弱走向勇敢。
⑵我是母亲的第四个孩子,出世没几天,便被送进医院。医生告知,孩子心脏发育不好,有肺炎、先天性气管炎,很难养活。而我的父母亲,始终不肯放弃我,一天天的打针吃药,细心的照管,使我终于幸存下来。
⑶我所能记起的是五六岁前后的事情。当别的孩子在村里像兔子一样欢快追逐时,我躲在医院的病床上或坐在家门口,看他们跳皮筋、打沙包,时常心生悲哀,我甚至自己一点也不喜欢自己。
⑷深秋的一天,我又发烧了。父亲迅速地给我穿戴好,用自行车带我去镇上的医院。镇医院离家并不远,很快就到了。听诊、化验、取药、打针……这一系列过程,小小的,我已是非常熟悉了……出了医院已是9点多了,小镇上早已热闹起来,父亲带着我往家赶。晴朗的天,阳光是金色的,照在一张张兴奋的脸上,我无力地靠在父亲的背上,什么也不想说,也不想看,我只觉得自己与这充满活力的景象格格不入,我像是被快乐遗弃的孩子,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长大。我无声地哭泣着,泪水将父亲的外套弄湿了一大片。他感到了什么,车子骑到前面一个转弯处忽然改变了方向,父亲对我说:“咱们抄小路能近点。”我从来不知道这条小路也能通向村子。说是一条小路,其实是灌溉渠的渠岸,这条水渠很深,也很宽,渠岸大约一米宽,并不是很平坦。我坐在后座上,觉得有点紧张,便坐直了身子,也没有了一丝困意。
⑸我的眼前忽然一亮,就在前方渠边斜坡上竟然有一大片一大片白色的花,在阳光的照耀下,开得那样鲜艳,那样精神。“爸爸,那是什么花?你放我下来吧。”我从自行车上跳了下来,父亲说:“这是白菊花,像是野生的。”我蹲在了路边兴奋地看着这些花,A一丛丛,一簇簇,紧密地挨着,矮矮的,却精神抖擞,一些小虫在上面跳跃飞舞,花朵不大,可开得那样灿烂,没有一丝倦怠之意。我已无法准确地描绘那个时刻小小的我的心境,我只记得那一刻有一幅画面深深地刻印在我脑海里:清凉的风,湛蓝的天,金闪闪的阳光,加上一大片白色野菊花明艳美丽,清香袭人,一个瘦弱的小女孩看得痴迷,看得绽放了久违的笑颜。而就在那一刻,她坚定地告诉自己,她要生长得像这花一样美丽……
⑹那一天回家后,我破天荒头一回吃药没有让父母催促,那一大碗药,我第一次面无惧色,一饮而尽。只有我知道,我饮下去的是希望,是力量,是渴望生命如花绽放的动力,那一刻一个六岁的小女孩觉得自己长大了。
⑺多年以后,我终于摆脱了疾病,健康地长大,并没有留下一丝疾病侵扰的痕迹。B如果说生命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那么在我生命的这幅画卷中,那路边的野菊花就该是神来之笔吧!
42.题目“我生命中的那簇野菊花”的含义是什么?请结合文意回答。
43.本文有不少精彩的语句,请将文中画线的A、B两处选择一处,并从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进行简要赏析。
44.文章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找出一处并加以分析。
45.阅读下面的材料,说说它与文章所表达的主旨相同吗?它们又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你的认识谈谈自己的看法。
材料:我们无法选择出生,无法选择父母,我们无法选择出生的历史时期与国家,以及成长的周遭环境。但是,在这些无法选择之中,我们的确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态度:是勇敢无畏还是胆小怯懦,是目标坚定还是随波逐流。不论世界对我们所做的选择和决定有多么漠不关心,这些选择和决定是我们自己做出的。总而言之,这些选择和决定最终将构筑我们自己的命运。
【答案】42.我从野菊花身上获得一种启迪,改变了“我”的生活态度,在“我”的生命成长过程中有着重要意义。
43.示例:A处运用拟人手法,将野菊花人格化,形象生动地写出野菊花灿烂开放的状态,突出了野菊花蓬勃的生命力。
B.比喻。形象地表现出野菊花在我生命成长中的特殊意义,点明题意,升华中心。
44.对比。第③段中,将我在家中呆着与小伙伴在外面玩耍形成对比,突出了我的孤独、寂寞。第⑤段中,将我对生命的懈怠与野菊花绽放的美丽形成对比,突出野菊花顽强的生命力。
45.告诉我们成长过程中客观存在的条件往往无法选择,但我们可以选择态度。从中明白:我们无论身处逆境,无论遭遇什么磨难,只要选择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我们的生命就充满活力和朝气。
【解析】
42.本题是对题目含义的理解和文章主旨的概括。结合文章内容,在首段与末段,寻找对题目的解释与深化,议论抒情性的句子,同时注意题目的双关含义,概括出表面含义和深层含义即可。“我生命中的那簇野菊花”的含义看到野菊花绽放的美丽,让我渴望自己像这花一样美丽,让我的生命如花绽放,野菊花对我有重要的意义。
43.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A句“精神抖擞”“没有一丝倦怠之意”运用拟人,突出了野菊花的生机。B句“如果说生命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那么在我生命的这幅画卷中,那路边的野菊花就该是神来之笔吧”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生命比作画卷,将野菊花比作神来之笔,形象生动地野菊花在我生命中的重要意义,巧妙点题,升华中心。
点睛: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
44.此题考查学生对“对比”手法的辨析以及其作用的分析。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如:第五段运用对比,将我的态度与野菊花绽放的蓬勃生机形成对比,表现出野菊花给我的震撼之大,表现了作者对野菊花的赞美之情。
45.本题是对比异同阅读的考查,难点较大。需要熟知两文内容,并且能归纳文章主旨,明确写作方法,才能知道异同点。通过关键句子对比“我们无法选择出生的历史时期与国家,以及成长的周遭环境.但是,在这些无法选择之中,我们的确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态度:是勇敢无畏还是胆小怯懦,是目标坚定还是随波逐流”从而明确两文主旨相同。它们都告诉我们勇于面对挫折,积极乐观对待生活,生命就会很精彩。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最暖心的事
(美国)鲍勃·布劳顿
①十年前,我从得克萨斯州的乡村来到纽约开出租车谋生。开的士会碰到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幽默诙谐,有的人失意忧郁,还有的人自命不凡。但让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一个老太太。
②那是今年5月份第2个星期日的深夜,我接到城郊的一个要车的电话。我想,也许是一些参加完晚会的人,或是某个刚赶到这个城市过母亲节的人。
③我到达目的地时是3点30分。一个破败的公寓楼黑黢黢地立在我的眼前,只有一楼有一个房间透出一点灯光。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司机顶多只会按一两声喇叭,稍等片刻,然后开车走人。因为这个时间和地点时常会出现治安问题。然而,我也知道这个时间在这样的地方打车不易,再说也许这个客人有点困难需要我帮一把手呢。于是,我走到亮灯的那户人家敲了敲门。
④“等一会儿。”回答我的是一个苍老虚弱的声音。我听到屋内有什么东西在地上拖动。隔了好久,门开了,一个80多岁的瘦小的老太太吃力地拖着一个萨斯包走了出来。她身穿一件印第安大花布上衣,头戴一顶圆桶形帽子,帽子上还罩了一条面纱,活脱脱是一个上世纪四十年代好莱坞电影里走出的人物。
⑤“你能帮我拎一下包吗?”她说。我先将她的包拎上车子,然后又回头搀扶着她。她走得很慢,边走边对我感谢不尽。
⑥“这没什么。”我说,“我这是为我的客人服务。再说,我希望我的妈妈在外面也能得到同样的服务。”
⑦“你真是一个好人。”她说。进了车子,她给了我一个地址,问:“能不能从城里走?我很想再看看这座城市……”
⑧“能,不过这就不是最近的路了。”我答道。
⑨“这不要紧。”她说,“我不着急。我是菲奥娜小姐,不过人们都叫我菲奥娜太太,是去圣洛安敬老院。”
⑩我从后视镜中看了她一眼。菲奥娜太太的眼窝里有一滴亮晶晶的东西。“我孤寡一人。”她继续说道,“医生说,我剩下的时间不多了。不然我不会去的。”
我悄悄地伸手关掉了计程表。经过城里的路程一刻钟就能走完,然而我们却花了足足有两个多小时,因为她一会儿让我慢行,一会儿让我停车,还不时地讲着话。菲奥娜太太指着一座大楼,告诉我她曾在这儿干过电梯操作员的工作。在经过一个居民区时,她说她和丈夫结婚的新房就是在这里。她要我将车子在一个商场前停了一会儿。她说这里曾是个舞厅,年轻时她在舞厅当过舞蹈指导老师。有时,她会让我在某一个地方放慢速度,然后默默凝视前方,一句话也不说。
当第一缕阳光露出地平线的时候,菲奥娜太太这才说:“我累了。走吧。”
车子来到了她要去的圣洛安敬老院前。敬老院的两个工作人员正在等着我们,工作人员说:“这位老太太一直不肯来敬老院,现在她患了肺癌,才同意来敬老院,而且必须在今年的母亲节来敬老院。”工作人员说着给她推来了轮椅。
“我应该付给你多少钱?”菲奥娜太太取出钱包问我。
“不要钱。”我答道。
“你也要养家。”菲奥娜说。
“还有其他客人呢。”我说,接着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弯下腰拥抱了她。她紧紧地抱住我。“你给了一个老太太一小会儿快乐的时光。”她说,“谢谢你。”
我最后握了一握她的手,然后走向暗淡的晨曦。我的身后响起了关门的声音。这是一个即将结束的生命发出的声音。一路上,我在想,如果今天带菲奥娜太太的是一个脾气急躁没有耐心的司机,如果我在公寓楼前按一二声喇叭后就把车开走,又会是怎样一种情形呢?
我做的这件事情似乎微不足道,但是现在想起来,却是我一生中最暖心的一件事情。
46.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请抓住关键要素,用一两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47.阅读第 段,仔细揣摩并分析菲奥娜太太经过城里这两个多小时的心理感受。
48.本文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方法,请从文中找出关于菲奥娜老太太的两处细节描写,简要分析这些细节的丰富内涵。
49.文章题目为“最暖心的事”,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暖心”的理解。
50.读罢此文,你在为人处世或者对人生的认识方面产生了哪些感悟?请用凝练的语言写出来。
【答案】46.“我”在母亲节深夜送一个即将告别生命的老人到敬老院时,满足她的每一个愿望(或送她到她想去的任何地方),最后到达目的地,不收她的出租车费,还给了她一个拥抱,她感到很快乐,“我”也感到很温暖。(或者:我送一个即将告别人生的孤寡老人到敬老院时,满足她的每一个愿望并不收费,使她感受到了生命最后时刻的温暖。)
47.对过去美好生活的眷念和对生命的不舍。
48.作者对老太太的外貌(肖像)、神态作了细致描写,写老太太穿戴过于花哨,以及沉浸在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的神态(或“默默凝视”的神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老太太热爱生活(或爱美),对年轻时代美好生活的眷念(或怀念),表达了作者对老太太的怜悯、欣赏和爱心。
49.暖心:菲奥娜太太在生命结束前得到了一个出租车司机的关怀和帮助,她感到快乐和温暖;“我”帮助了一个生命即将结束的老太太,“我”感到温暖。
50.示例:①对待弱势群体要友善、有耐心;②在生活中多做一些“微不足道的能帮助人的小事”,也许会给别人带去很大的温暖。
【解析】
46.试题分析:情节概括题。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来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组织语言时,最好以“我”为陈述的主体。概括“我”与老人之间发生的中心事件。
47.试题分析:揣摩人物心理。这要对11段进行仔细阅读,找到描写老人的语言,并进行分析。如“告诉我她曾在这儿干过电梯操作员的工作”“她说她和丈夫结婚的新房就是在这里”“她说这里曾是个舞厅,年轻时她在舞厅当过舞蹈指导老师”等句,可看出她对过去美好生活的眷念和对生命的不舍。答题时一定要进入到对人物的描写中去。
48.试题分析:考查各种细节描写的作用。本文有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首先要指出描写的内容,然后再谈这种描写的作用。答作用时,不能离开对具体语境的分析,还要答出人物的情感乃至文章的中心。
49.试题分析:考查文章题目的含意。“最暖心的事”中“暖心”是标题最为关键的字眼。要把这个“暖心”的引申义答出来,还要答出“暖心”的各个方面。
点睛: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字面和深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字面的意思较为浅显,不难理解,深层含义要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注意是对某事物的赞美,或是对某种人的鞭挞等。从作用是注意结合内容和形式作答,内容上就答上面的含义,形式上主要回答是否为文章的线索,或是运用什么特殊的手法等。
50.试题分析:阅读中加入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拓展性的题目,就是为了让同学们充分展示才能。这是新课标重在从多方面展示同学各种素质的要求,也是近几年中考热点题型之一。从解题方法来看学生探讨文中为人处世或者对人生的认识,并能联系实际写出如何做一个好人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萨拉的夏天
【美】朱利·布罗森·卡瓦奇
车子在白色灯塔脚下停了下来,车上的两个人看着眼前这个巨大的湖。波浪轻轻拍打着湖岸,仿佛在欢迎他们的到来。“就是这里了,萨拉。北风灯塔,我们的新家。”
那天晚上,萨拉和爸爸就在他们的新家住下了。爸爸领着她经过一个狭窄的、弯曲的楼梯,上到一个四面都是玻璃窗户的小屋。萨拉把手放在玻璃上,紧张地看着下面的湖。她数了一下,至少有20艘渔船在湖面上,但她看不到湖的对岸。
在屋子中间,萨拉看到了那个巨大的玻璃罩子,它看起来就像一个蜂房,几乎有她那么高。爸爸把手伸进去,给里面的一盏小灯注满煤油。“千万不能碰这盏灯。”爸爸说,“但你可以帮助我。因为这盏灯必须在日落时准时点亮,到时你可以给我发出指示。”
萨拉看着太阳慢慢沉入了湖里,湖面上镀上了一层金光。当她再也看不到一丝光亮的时候,她转过身说:“爸爸,点灯!”爸爸擦亮了火柴,当火柴点燃灯芯的一瞬间,整间屋子顿时亮如白昼。微弱的灯光经过放大镜瞬间变得巨大,透过窗户,向漆黑的水面蔓延。
萨拉认为爸爸的工作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作。每天黄昏,她跟着他来到灯塔,专注地看着太阳,在该点灯的那一刻给他发出指示。每天晚上,爸爸都守着灯光直到天亮,确保它不会熄灭。
一天早上醒来时,萨拉发现天阴沉沉的。那天,爸爸一整天都呆在悬崖上,一直盯着湖面上的那些渔船。“爸爸,你为什么不到屋里暖和暖和?”“我不喜欢这种天气。等所有渔船上岸后,我再休息。”爸爸答道。
下午,湖面开始变得波涛汹涌。雨点落在萨拉的额头上。波浪变得更高时,渔船相继回到了避风港。
突然,爸爸叫了起来。他跑到灯塔脚下,迅速解开救生艇的绳子。这时,远处响起了轰隆隆的雷鸣。萨拉焦急地问:“出什么事了?”“一个渔民遇到麻烦了。”爸爸说道。“但是,爸爸,你不能出去。暴风雨就要来了!”萨拉大喊。“我会没事的,萨拉。你在屋里等我。”说完,他把救生艇推进湖里,跳上去,开始划动双桨,朝湖的深处迅速划去。
萨拉恐惧极了。她跑上灯塔,通过望远镜,看到那艘渔船正在波涛中挣扎。爸爸的救生艇快要靠近它了,但巨大的波浪又把它们分开了。
萨拉的心在颤栗。暴风雨在屋外怒吼,而且天空很快暗下来了。萨拉几乎无法看到爸爸的救生艇以及那艘渔船了。
萨拉大惊,她意识到太阳已经完全躲到到雷雨云后面去了。爸爸不在家,无法亲自点灯。她紧张地盯着火柴盒。爸爸曾说过,千万不能碰那盏灯。
现在,萨拉几乎看不见任何东西了。爸爸在哪里?如果他的救生艇翻了怎么办?如果他无法游回岸边怎么办?如果他找不到回家的路怎么办?
萨拉抓起火柴。当亮光穿透黑暗时,萨拉的泪水涌了出来:“我必须让它整晚都亮着!”
接近黎明时,雷声停止了,雨也停了,灯火还在燃烧。
萨拉走下灯塔,来到湖边,爬上爸爸观察渔船的那个悬崖。
突然,远处的两个黑点引起了她的注意。是爸爸的救生艇和那艘渔船!
一个小时后,爸爸和那位渔民回到了岸边。萨拉扑进了爸爸的怀里:“爸爸,我害怕极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点亮了灯,我想你也许找不到回家的路。”
“我很高兴你点亮了灯,萨拉。我们整晚都跟着它。”
“爸爸,你还好吧?”
“没事。暴风雨把我们吹到了对岸,但我们最终回来了。”顿了顿,爸爸又说:“萨拉,我不得不承认,这个夏天你长大了许多。”
不知是因为激动,还是冷,萨拉的身体在轻轻发抖。爸爸把外套披在她的肩上,笑道:“我想我再也不需要向上级申请一个助手了!”
萨拉裹紧爸爸的外套,心里充满了自豪。
51.请按照故事发展的脉络,从萨拉的角度补全情节。
跟随爸爸来到北风灯塔安家(开端)→__________(发展)→__________(高潮)→得到爸爸的肯定和赞许(结局)
52.结合语境,揣摩句中加点词语所表现的人物心理。
(1)她紧张地盯着火柴盒。爸爸曾说过,千万不能碰那盏灯。
(2)萨拉扑进了爸爸的怀里:“爸爸,我害怕极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53.联系上下文,说说第二段画线句子在文中起到了哪些作用。
54.萨拉的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55.爸爸为什么认为萨拉能做自己的助手了?请分点作答。
【答案】51. 观察日落准时指示爸爸点灯 点亮灯塔指引爸爸和渔船返回
52.(1)写出了萨拉想要点亮灯塔又记起爸爸的叮嘱时,内心的焦急、犹豫和矛盾。
(2)写出了萨拉看见爸爸安全返回时兴奋、激动的心情。
53.①间接地写出了爸爸守护灯塔、指引渔船这项工作的重要性;②点出渔船多,为下文写爸爸救遇险渔船埋下伏笔;③交代湖巨大,为写爸爸和遇险渔船在灯塔指引下安全返回做了铺垫。
54.①萨拉的爸爸是一个对工作认真负责、恪尽职守的人。他每天准时点亮、守护灯塔,为渔船指引方向;他认真观察天气,冒着生命危险营救遇险渔船。②萨拉的爸爸是一个爱孩子、教导有方的人。他让女儿每天指示自己准时点亮灯塔,有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他得知萨拉独自点亮灯塔整夜守护时,能及时肯定孩子的表现和成长。
55.①对待爸爸交代的事情,萨拉能专注地做好,并能持之以恒;②她既能遵守爸爸的叮嘱,又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决定,勇敢,有主见;③在孤立无援的处境下,她能承担起爸爸的工作,经历了磨难,变得坚强、独立。
【解析】
51.
本题考查提取文章关键事件的能力。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从萨拉的角度”。故事的开端是:萨拉跟随爸爸来到北风灯塔安家。故事的发展是:每天黄昏,萨拉跟着爸爸来到灯塔,专注地看着太阳,在该点灯的那一刻给他发出指示。故事的高潮是:一个渔民遇到麻烦了,爸爸下海去救,萨拉抓起火柴,勇敢点亮了灯塔,指引爸爸和渔船返回。故事的结局是萨拉得到爸爸的肯定和赞许:“萨拉,我不得不承认,这个夏天你长大了许多。”
52.
本题考查人物心理的体会。解答此题结合语境,根据加点词的表达效果来分析人物情感。
①句的“盯”是对萨拉的动作描写,她专注的看着“火柴盒”,是因为她想要点亮灯塔,但想起爸爸的叮嘱又不敢点,表现了她内容的矛盾、焦急和犹豫。
②句的“扑”是萨拉看到安全归来的爸爸时的动作,表现了在焦急等待一夜的萨拉此时内心的兴奋。
53.
本题考查句子在文中作用的分析。解答此题一般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从内容上看,“20艘渔船在湖面上”这句话交代了湖上的渔船很多,间接表现了爸爸守护灯塔这一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也为下文写爸爸救遇险渔船这一情节埋下伏笔;从结构上看,“但她看不到湖的对岸”这句话交代湖大,为下文萨拉勇敢点亮灯塔,才得以使爸爸他们归来的情节做铺垫。
54.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根据“每天晚上,爸爸都守着灯光直到天亮,确保它不会熄灭” “我不喜欢这种天气。等所有渔船上岸后,我再休息”“说完,他把救生艇推进湖里,跳上去,开始划动双桨,朝湖的深处迅速划去”等内容可知,萨拉的爸爸是一个对工作认真负责、恪尽职守的人。根据“你可以帮助我。因为这盏灯必须在日落时准时点亮,到时你可以给我发出指示”“萨拉,我不得不承认,这个夏天你长大了许多”等内容可知,萨拉的爸爸是一个爱孩子、教导有方的人。
55.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通过找出萨拉在文中的表现作答。从故事的发展阶段“每天黄昏,她跟着他来到灯塔,专注地看着太阳,在该点灯的那一刻给他发出指示”可以看出,对待爸爸交代的事情,萨拉能专注地做好,并能持之以恒;从故事的高潮阶段“爸爸曾说过,千万不能碰那盏灯”可以看出,她既能遵守爸爸的叮嘱,又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决定,勇敢,有主见;从故事的高潮阶段“萨拉抓起火柴。当亮光穿透黑暗时,萨拉的泪水涌了出来:‘我必须让它整晚都亮着!’”可以看出,在孤立无援的处境下,她能承担起爸爸的工作,经历了磨难,变得坚强、独立。据此作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