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7课 短文两篇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德馨(xīn) 鸿儒(hóng) 陋室铭(míng)
B.案牍(dú) 甚蕃(fān) 濯清涟(zhuó)
C.亵玩(xiè) 不蔓(wàn) 调素琴(tiáo)
D.隐逸(yì) 淤泥(yū) 鲜有闻(xiān)
2.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陋室(lòu) 噫(yī) 苔痕(tāi)
B.鸿儒(hóng) 濯(zhuó) 鲜有闻(xiān)
C.蕃(fān) 清涟(lián) 亵玩(xiè)
D.案牍(dú) 淤泥(yū) 德馨(xīn)
3.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棹,zhào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鸿,hóng
C.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xiān
D.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柝,tuò
4.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陶后鲜有闻(xiǎn) 惟吾德馨(xīn) 溯流逆上矣(sù)
B.愿为市鞍马(wèi) 赏赐百千强(qiáng) 可爱者甚蕃(fān)
C.可汗大点兵(hán) 啮沙为坎穴(niè) 僧募金重修(mù)
D.湮于沙上(yān) 康肃忿然曰(fèn)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xiè)
5.下列句中的“之”与“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花之君子者也 B.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何陋之有 D.菊之爱
6.文中写菊花和牡丹的用意是什么?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通过对菊花、牡丹、莲花三种花的德行品格的描写,以牡丹作反衬,用菊花作陪衬,突出了莲花的美好形象。
B.文章通过菊花,牡丹与莲花的对比描述,突出它们各自的德行品格。
C.这两种花,人们都很熟悉,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
D.这两种花,一直为前人所钟爱,由前人所爱说到自己的所爱,有强烈的比较效果。
7.下列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除了驾驶员要有熟练的驾驶技术、丰富的驾驶经验之外,汽车本身的状况,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
B.帮助家境不好的孩子上大学,是我们应该做的,况且这孩子各方面都很优秀,我们一定要帮助她圆大学梦。
C.说到人才培养,人们往往想到要学好各门课程的基础理论,而对与这些理论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训练却常常被忽视。
D.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身患重病的工人的女儿自强不息、与命运抗争的故事,对青少年观众很有教育意义。
9.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北京申奥成功后,全国人民沸腾了,一个接一个争先恐后地走上街头举行庆祝活动。
B.黄山的青松怪石。千姿百态,巧夺天工。
C.本文的描写十分精彩,人物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
D.这些人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对广大群众的疾苦却漫不经心。
10.下列语句中加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可爱者甚蕃(多)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
C.不蔓不枝(长枝) D.亭亭净植(种植)
11.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陋室铭》的作者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刘禹锡。《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是宋代著名的哲学家。
B.“铭”是指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C.“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
D.在我国,不同的植物往往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如“菊花”象征高洁,“莲花”象征隐逸,“牡丹”象征富贵。
12.下列对课文内容和写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为陪笔,引入下题,烘托自己对莲花的喜爱,借景抒情;“借花自以为写照”。
B.文章品评菊花牡丹、莲花,意在慨叹真隐者少,有德者寡,而贪爱富贵者居多。以“君子”喻莲,表明了作者志在君子的道德情感。
C.文章用“噫”字引领三个排比句,在排比句中,句式同中见异,变化有致,感情起伏,其中反问句“同予者何人”情感色彩最为强烈。
D.文章结尾没有按照之前的菊、牡丹、莲的顺序来写,而是将牡丹衬在莲后,是对追名逐利者进行暗讽,意味深长,耐人寻昧。
13.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
A.刘禹锡,唐代文学家,有“诗豪”之称。著有《刘梦得文集》,代表作有《竹枝词》《乌衣巷》等。
B.周敦颐,人称“濂溪先生”,北宋哲学家,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著有《太极图说》等。
C.《陋室铭》中的“铭”,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陋室铭"就是说写陋室的文章。
D.《爱莲说》中的“说”,是古代的一种抒情文体,抒发的是作者对于莲的赞美之情。
14.下列句子中的“之”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 B.莲,花之君子者也
C.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5.下列对文章《爱莲说》第一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莲花的超凡脱俗,赋予莲君子般的美好品格。
B.“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但又不以孤高自许。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D.“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仪态庄重,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表现了作者对莲的爱慕之情。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何陋之有 B.自李唐来/怡然自得
C.濯清涟而不妖/人不知而不愠 D.可爱者甚蕃/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7.下列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有仙则名 B.不蔓不枝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苔痕上阶绿
二、对比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
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级绿波;(2)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迨③至菡萏④成花,娇姿欲滴;及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⑤,避暑而暑为之退。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是芙蕖⑥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④追:等到。④菡萏:未开的荷花。⑤异馥:异香。④芙蕖:荷花,即莲。
18.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晋陶渊明独爱菊 (2)香远益清 (3)乃复蒂下生蓬
1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水陆草木之花 以我酌油知之(《卖油翁》)
B.予谓菊 初,权谓吕蒙曰(《孙权劝学》)
C.而能事不已 转转不已(《河中石兽》)
D.避暑而暑为之退 众服为确论(《河中石兽》)
20.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颗者也。
B.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烦者也。
C.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D.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两段选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22.甲、乙两个文段都表达了作者对莲的赞美之协。除了共同赞美莲外形美丽、香气宜人外,原因仍各有不同,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分析。
比较阅读文言文《陋室铭》与《项脊轩志》,完成下列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陋室铭》)
(乙)项脊轩①旧②南阁子也室仅方丈③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④,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⑤,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⑥,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选自《项脊轩志》)
【注】①轩:小的房室。②旧:旧日的,原来的。③方丈:一丈见方。④渗漉:shèn lù,渗透漏下。⑤葺:qì,修理房屋。⑥楯:shǔn,栏杆。
23.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无案牍之劳形 (2)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24.用“/”标注下面句子的句读(标点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B.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C.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D.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25.用现代汉语翻译: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26.从写法上看,甲文划线句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27.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对这种人生态度,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谈谈。
请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28.读准字音,是学好古诗文的第一步。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
(1)自缘身在最高层 (2)可以调素琴
29.一词多义是汉语中的常见现象。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有仙则名 莫名其妙 B.有龙则灵 心灵手巧
C.谈笑有鸿儒 鸿篇巨制 D.无案牍之劳形 喜形于色
30.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翻译:______________
(2)孔子云:何陋之有?
翻译:孔子说,_______________
31.比较阅读是学习古诗文的好方法。请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选文 登飞来峰 陋室铭
写作手法 寓情于景 ①
内容分析 ② 本文由实到虚,从具体到抽象,借写“陋室不陋”来阐明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三、课内阅读
3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加点的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香远益清_____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_____
③陶后鲜有闻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下列对选文的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这是为下文将要写的“菊之爱”“牡丹之爱”“莲之爱”张本。
B.文章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了莲花的洁净、单纯、雅致,语言精练而一气呵成,渗透作者对莲的无限赞美之情。
C.作者在文中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进行对比,使“爱莲”的主题更加鲜明;再通过“菊之爱”“牡丹之爱”进一步衬托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D.文章结尾运用了感叹的方式含蓄地表明了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而是在污浊的世间孤芳自赏,永远保持自己高洁的品格。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中通外直/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B.香远益清/自以为大有所益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D.濯清涟而不妖/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34.下列句子停顿不合理的一项是( )(限断一处)
A.世人/甚爱牡丹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C.晋陶渊明/独爱菊 D.陶后/鲜有闻
3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爱莲说》中的“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既可说明记叙事物,也可发表议论,但都是为了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B.文章以“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为陪笔,引入下题,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菊花、莲花以及牡丹的喜爱。
C.爱菊代表的人生态度是避世隐居;爱莲代表的人生态度是洁身自好,保持高洁品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慕名利;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功名利禄和荣华富贵。
D.文章结尾没有按照之前的菊、牡丹、莲的顺序来写,而是将牡丹衬在莲后,是对追名逐利者进行暗讽,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36.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阅读文言文《爱莲说》,按要求完成后面小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7.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可爱者甚蕃 蕃:多 B.宜乎众矣 宜:应当
C.陶后鲜有闻 鲜:少 D.亭亭净植 植:高洁
38.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9.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爱莲说》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B.选文第一段描绘莲的高洁形象,第二段揭示莲的喻义,抒发作者内心真实的感受。
C.《爱莲说》中,莲具有丰富的象征意味,如“中通外直”象征君子的正直不苟。
D.作者借写爱莲,直接表明自己愿如莲花一般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40.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链接】
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李盛仙《夏日赏荷》
周敦颐称“莲”为“花之君子”,《夏日赏荷》里赞“荷”为“花中仙子”。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4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4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有龙则灵/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B.可以调素琴/以我酌油知之
C.无丝竹之乱耳/花之富贵者也 D.有仙则名/卷卷有爷名
4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通过对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并以此表现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B.“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四句,简洁有力,类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说明陋室也可借高尚之士散发芬芳。
C.“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分别是古代贤者诸葛亮、杨子云的居室,作者以此反衬,表明自己也有他们一样的德操和才能。
D.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铭文,本文言简义丰、讲究修辞。文章骈散结合,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
44.把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45.本文作者是______________(朝代)的文学家___________(人名)。
4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有仙则名( ) (2)斯是陋室( )
(3)惟吾德馨( ) (4)无案牍之劳形( )
47.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陋室不陋的?
48.说说“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一句中“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
49.本文中作者持有的是怎样的生活态度?
四、字词书写
50.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德馨( ) 苔痕( ) 案牍( ) 蕃( ) 淤泥( ) 西蜀( ) 濯( ) 清涟( ) 蔓( ) 亵玩( ) 噫( )
51.给字注音:甚蕃( )淤泥( )濯( )清涟( )
52.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鸿rú( ) 陋室铭( )
yū泥( ) 不màn不枝( )
xiè玩( ) 濯清涟( )
隐yì( ) 鲜有闻( )
53.给加点的字注音。
淤泥( ) 濯( ) 案牍( )
亵玩( ) 鲜有闻( )
54.字词积累——给加点字注音。
甚蕃( ) 淤泥( ) 濯( )
清涟( ) 蔓( ) 亵玩(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7课 短文两篇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德馨(xīn) 鸿儒(hóng) 陋室铭(míng)
B.案牍(dú) 甚蕃(fān) 濯清涟(zhuó)
C.亵玩(xiè) 不蔓(wàn) 调素琴(tiáo)
D.隐逸(yì) 淤泥(yū) 鲜有闻(xiān)
【答案】A
【解析】
【详解】
B.“蕃”应读fán;
C.“蔓”应读màn;
D.“鲜”应读xiǎn;
故选A。
2.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陋室(lòu) 噫(yī) 苔痕(tāi)
B.鸿儒(hóng) 濯(zhuó) 鲜有闻(xiān)
C.蕃(fān) 清涟(lián) 亵玩(xiè)
D.案牍(dú) 淤泥(yū) 德馨(xīn)
【答案】D
【解析】
【详解】
A. 苔tāi——tái;
B. 鲜xiān——xiǎn;
C. 蕃fān——fán;
故选D。
3.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棹,zhào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鸿,hóng
C.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xiān
D.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柝,tuò
【答案】C
【解析】
【详解】
C.“鲜”应读“xiǎn”,故选C。
4.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陶后鲜有闻(xiǎn) 惟吾德馨(xīn) 溯流逆上矣(sù)
B.愿为市鞍马(wèi) 赏赐百千强(qiáng) 可爱者甚蕃(fān)
C.可汗大点兵(hán) 啮沙为坎穴(niè) 僧募金重修(mù)
D.湮于沙上(yān) 康肃忿然曰(fèn)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xiè)
【答案】B
【解析】
【详解】
B. 愿为市鞍马(wéi)、可爱者甚蕃(fán)。故选B。
5.下列句中的“之”与“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花之君子者也 B.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何陋之有 D.菊之爱
【答案】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重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要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经常积累、对比,从而掌握虚词的用法。例句“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连接主谓,取消句子独立性。
A.之:结构助词,的;
B.之:连接主谓,取消句子独立性;
C.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D.之,结构助词,的;
故选B。
6.文中写菊花和牡丹的用意是什么?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通过对菊花、牡丹、莲花三种花的德行品格的描写,以牡丹作反衬,用菊花作陪衬,突出了莲花的美好形象。
B.文章通过菊花,牡丹与莲花的对比描述,突出它们各自的德行品格。
C.这两种花,人们都很熟悉,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
D.这两种花,一直为前人所钟爱,由前人所爱说到自己的所爱,有强烈的比较效果。
【答案】A
【解析】
【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这是运用了衬托的手法,菊是正面衬托,牡丹是反面衬托。衬托,就是为了使某事物的特色更加突出,用别的东西来陪衬和对照的手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突出了莲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质。
故选A。
7.下列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方法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方法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方法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故答案为:D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除了驾驶员要有熟练的驾驶技术、丰富的驾驶经验之外,汽车本身的状况,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
B.帮助家境不好的孩子上大学,是我们应该做的,况且这孩子各方面都很优秀,我们一定要帮助她圆大学梦。
C.说到人才培养,人们往往想到要学好各门课程的基础理论,而对与这些理论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训练却常常被忽视。
D.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身患重病的工人的女儿自强不息、与命运抗争的故事,对青少年观众很有教育意义。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项设置了不合逻辑类语病,“汽车本身的状况”可能好也可能坏,属于两方面情况,而“保证行车安全”是一方面情况,二者不能呼应。C项属于结构混乱类语病,前半部分的主语是“人们”,最后一个分句出现了“被”字,反客为主,主语被偷换成了“与这些理论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训练”,去掉“被”,应是“人们对训练忽视”;。D项设置了表意不明类语病,一个身患重病的工人的女儿”有歧义。而利用多重定语和数字生出歧义,也是表意不明类语病常用设题手法。故选B。
9.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北京申奥成功后,全国人民沸腾了,一个接一个争先恐后地走上街头举行庆祝活动。
B.黄山的青松怪石。千姿百态,巧夺天工。
C.本文的描写十分精彩,人物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
D.这些人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对广大群众的疾苦却漫不经心。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争先恐后”比喻争着向前,唯恐落后。“巧夺天工”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斤斤计较”指对无关紧要的事过分计较。以上三个词语都不符合语境。指故选C。
10.下列语句中加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可爱者甚蕃(多)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
C.不蔓不枝(长枝) D.亭亭净植(种植)
【答案】D
【解析】
【详解】
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D.句意: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植:立。
故选D。
11.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陋室铭》的作者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刘禹锡。《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是宋代著名的哲学家。
B.“铭”是指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C.“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
D.在我国,不同的植物往往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如“菊花”象征高洁,“莲花”象征隐逸,“牡丹”象征富贵。
【答案】D
【解析】
【详解】
D.应为“菊花”象征隐逸,“莲花”象征高洁。故选D。
12.下列对课文内容和写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为陪笔,引入下题,烘托自己对莲花的喜爱,借景抒情;“借花自以为写照”。
B.文章品评菊花牡丹、莲花,意在慨叹真隐者少,有德者寡,而贪爱富贵者居多。以“君子”喻莲,表明了作者志在君子的道德情感。
C.文章用“噫”字引领三个排比句,在排比句中,句式同中见异,变化有致,感情起伏,其中反问句“同予者何人”情感色彩最为强烈。
D.文章结尾没有按照之前的菊、牡丹、莲的顺序来写,而是将牡丹衬在莲后,是对追名逐利者进行暗讽,意味深长,耐人寻昧。
【答案】A
【解析】
【详解】
A.“借景抒情”应为“托物言志”。故选A。
13.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
A.刘禹锡,唐代文学家,有“诗豪”之称。著有《刘梦得文集》,代表作有《竹枝词》《乌衣巷》等。
B.周敦颐,人称“濂溪先生”,北宋哲学家,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著有《太极图说》等。
C.《陋室铭》中的“铭”,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陋室铭"就是说写陋室的文章。
D.《爱莲说》中的“说”,是古代的一种抒情文体,抒发的是作者对于莲的赞美之情。
【答案】D
【解析】
【详解】
D.“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是论说喜爱莲花的道理。故选D。
14.下列句子中的“之”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 B.莲,花之君子者也
C.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答案】D
【解析】
【详解】
A.B.C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的;
D项中的“之”没有实在意义,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故选D。
15.下列对文章《爱莲说》第一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莲花的超凡脱俗,赋予莲君子般的美好品格。
B.“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但又不以孤高自许。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D.“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仪态庄重,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表现了作者对莲的爱慕之情。
【答案】C
【解析】
【详解】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美名远扬的品质,前两者与后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故选C。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何陋之有 B.自李唐来/怡然自得
C.濯清涟而不妖/人不知而不愠 D.可爱者甚蕃/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结构助词,的/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B.从/自己;
C.都是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却”;
D.值得/可以;
故选C。
17.下列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有仙则名 B.不蔓不枝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苔痕上阶绿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名:名词活用动词,出名;
B.蔓、枝:名词用作动词,“生蔓”“长枝”;
C.观:观看;
D.上:方位名词作动词,蔓上。绿:形容词作动词,变绿;
故选C。
二、对比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
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级绿波;(2)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迨③至菡萏④成花,娇姿欲滴;及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⑤,避暑而暑为之退。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是芙蕖⑥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④追:等到。④菡萏:未开的荷花。⑤异馥:异香。④芙蕖:荷花,即莲。
18.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晋陶渊明独爱菊 (2)香远益清 (3)乃复蒂下生蓬
1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水陆草木之花 以我酌油知之(《卖油翁》)
B.予谓菊 初,权谓吕蒙曰(《孙权劝学》)
C.而能事不已 转转不已(《河中石兽》)
D.避暑而暑为之退 众服为确论(《河中石兽》)
20.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颗者也。
B.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烦者也。
C.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D.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两段选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22.甲、乙两个文段都表达了作者对莲的赞美之协。除了共同赞美莲外形美丽、香气宜人外,原因仍各有不同,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分析。
【答案】18.(1)唯独(2)更加(3)就
19.C
20.B
21.(1)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2)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就一天比一天高,一天比一天艳丽。
22.甲文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是赞美莲花不同流合污、庄重质朴、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等的品格。乙文作者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可吃”“可用”,有实用价值。
【解析】
【分析】
18.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课内重点文言实词需要平时的积累识记,并且活学活用,学会从课内到课外的迁移。作答时,可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再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
(1)晋陶渊明独爱菊: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独:唯独;
(2)香远益清: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芬。益:更加;
(3)乃复蒂下生蓬:就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乃:就。
19.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之:助词,的/代词,这个道理;
B.谓:认为/告诉;
C.已:都是停止的意思;
D.为:被/认为;
故选C。
20.
本题考查断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读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朗读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这句话的意思是:至于它可口的地方,就是莲籽与藕,都可以放入盘中,一齐摆上餐桌,使人满口香味芬芳。“至其可人之口者”在句中作状语,其中“者”表明语音上的停顿,应与后面断开;“莲实与藕”是主语,应与后面断开;“而”为连词,应与前面内容断开。根据意思可以断句为: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烦者也。故选B。
21.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
(1)重点词语:鲜,少;闻,听说;
(2)重点词语:及,等到;既,已经;妍,艳丽。
22.
本题考查比较分析能力。两文的文体不同,写作目的不同。甲文“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意在赞美莲花不同流合污、庄重质朴、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等的品格。乙文“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是芙蕖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可知,作者喜爱荷花是因为其有实用价值:“可吃”“可用”。
【点睛】
译文(甲):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长枝。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译文(乙):
自从荷叶出水那一天,它就能为一池碧水做点缀;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一天比一天高,每天往上长,每天越来越艳丽。等到花蕊绽开,荷花顶出水面,风姿娇美,晶莹欲滴,等到花朵凋谢,它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蓬中结了果实,还像未开的花一样,和翠绿的叶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霜降,它也不会收场。这些都说的是它适于观赏的方面。鼻子可以享受的,还有荷叶的清香和荷花特异的香气;避暑,让人感到暑气消退。至于它可口的地方,就是莲籽与藕,都可以放入盘中,一齐摆上餐桌,使人满口香味芬芳。只有霜打枯萎的叶子,似乎成了被遗弃的废物;但是把它摘下贮藏起来,又能常年用来裹东西。这样看来,芙蕖这种植物,没有一时一刻不适于观赏,没有一丝一毫不能备作家常日用。
比较阅读文言文《陋室铭》与《项脊轩志》,完成下列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陋室铭》)
(乙)项脊轩①旧②南阁子也室仅方丈③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④,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⑤,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⑥,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选自《项脊轩志》)
【注】①轩:小的房室。②旧:旧日的,原来的。③方丈:一丈见方。④渗漉:shèn lù,渗透漏下。⑤葺:qì,修理房屋。⑥楯:shǔn,栏杆。
23.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无案牍之劳形 (2)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24.用“/”标注下面句子的句读(标点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B.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C.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D.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25.用现代汉语翻译: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26.从写法上看,甲文划线句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27.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对这种人生态度,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谈谈。
【答案】23.(1)指官府文书 (2)在
24.B
25.我稍稍修理了一下,使它(或:房屋)不从上面漏土漏雨。
26.用了类比手法,连举三位古人,证明了“陋室”不陋。
27.示例一:我很欣赏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生活中人们往往面临种种诱惑,但只要能保持淡泊的心境,就一定能提高自身修养,完善自身人格。示例二:我不赞成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哪来的精神享受?何况人生在世,就应该干一番事业,为社会做贡献。(谈出自己的看法即可)
【解析】
23.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案牍,官府的公文;于,介词,在。
24.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这句话的意思是:项脊轩,是过去的南阁楼。室内面积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纳一个人居住。停顿节奏为: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故选B。
25.
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重点词语:余,我;修葺,修缮,修理;上,从上面。
26.
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及其作用。类比是基于两种不同事物或道理间的类似,借助喻体的特征,通过联想来对本体加以修饰描摹的一种手法。类比的作用是借助类似事物的特征突出本体事物特征,更浅显、更形象地加深对本体事物的理解,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了类比的手法,用诸葛庐、子云亭类比“陋室”,突出作者的陋室与诸葛庐、子云亭一样简陋,意在以古代明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代明贤的志趣与抱负,与他们一样,品德高尚,安贫乐道、高洁傲岸;“孔子云:何陋之有”是画龙点睛之笔,运用反问,再次强调陋室不陋,从而突出文章的主旨。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27.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同时也是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解答此类题,要在通晓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梳理内容,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要注意:写出感悟最深的一点,绝不能脱离文章内容,语言通顺、有条理。无论欣赏与否,都要言之有据。可以选择欣赏,从“保持淡泊心境,就一定提高自身的修养”方面来阐述;选择不欣赏,从“要有物质基础,才能有更好的精神享受”方面来阐述即可。
【点睛】
参考译文:
(甲文)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成为有灵力的水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觉得简陋了)。苔藓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说说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可以弹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它好比)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乙文)项脊轩,是过去的南阁楼。室内面积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纳一个人居住。这座百年老屋,(屋顶墙上的)泥土从上边漏下来,雨水也一直往下流;我每次动书桌,环视四周都没有可以安置桌案的地方。又屋子方位朝北,不能被阳光照到,一过了中午(屋内)就已昏暗。我稍稍修理了一下,使它不从上面漏土漏雨。在前面开了四扇窗子,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面射来的日光,日光反射照耀,室内才明亮起来。又在庭院里随意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草木,往日的栏杆,也增加了新的光彩。家中的书摆满了书架,我仰头高声吟诵诗歌,有时又静静地独自端坐,听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声音;庭院、台阶前静悄悄的,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走到它跟前也不离开。农历十五的夜晚,明月高悬,照亮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微风吹过影子摇动,可爱极了。
请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28.读准字音,是学好古诗文的第一步。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
(1)自缘身在最高层 (2)可以调素琴
29.一词多义是汉语中的常见现象。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有仙则名 莫名其妙 B.有龙则灵 心灵手巧
C.谈笑有鸿儒 鸿篇巨制 D.无案牍之劳形 喜形于色
30.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翻译:______________
(2)孔子云:何陋之有?
翻译:孔子说,_______________
31.比较阅读是学习古诗文的好方法。请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选文 登飞来峰 陋室铭
写作手法 寓情于景 ①
内容分析 ② 本文由实到虚,从具体到抽象,借写“陋室不陋”来阐明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答案】28.(1)yuán (2)tiáo
29.C
30. 这是简陋的屋含,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有什么简陋的呢?
31.①托物言志
②这首诗借写诗人身在高处纵情远眺的体会,表现了诗人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
【解析】
28.
考查汉字字音的识记。根据平时的积累和词语的意思识记。缘:因为。读作:yuán。调:多音字。表示调弄,这里指弹(琴)。读作:tiáo。
29.
考查一词多义。
A.出名,著名/说出;
B.名词作动词,显得有灵气/灵敏;
C.同“洪”,大/同“洪”,大;
D.形体、身体/表露;
故选C。
30.
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注意重点词的解释:
(1)斯,指示代词,此,这。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惟,只。吾,我。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2)云,说。何陋之有:即“有何陋”,属于宾语前置。之,助词,表示强烈的反问,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31.
考查古诗文内容和主旨的理解。《陋室铭》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的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中心,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登飞来峰》诗的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诗的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彩的基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表现了诗人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据此分析概括即可。
【点睛】
参考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来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三、课内阅读
3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加点的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香远益清_____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_____
③陶后鲜有闻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下列对选文的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这是为下文将要写的“菊之爱”“牡丹之爱”“莲之爱”张本。
B.文章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了莲花的洁净、单纯、雅致,语言精练而一气呵成,渗透作者对莲的无限赞美之情。
C.作者在文中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进行对比,使“爱莲”的主题更加鲜明;再通过“菊之爱”“牡丹之爱”进一步衬托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D.文章结尾运用了感叹的方式含蓄地表明了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而是在污浊的世间孤芳自赏,永远保持自己高洁的品格。
【答案】(1) 更加 玩弄 很少
(2)①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②对于牡丹的喜爱,应该有很多人了。
(3)C
【解析】
【分析】
(1)
本题考查字词意思。解答此题需结合句子的意思来分析。
①句意思为: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益:更加;
②句意思为: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玩弄它啊。亵:玩弄;
③句意思为: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鲜:很少。
(2)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解答此题需结合重点字词的意思,字字落到实处,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重点词有:
①予:我;独:只,仅仅;濯:洗涤;妖:妖艳;
②牡丹之爱:对于牡丹的喜爱;宜:应该;矣:了。
(3)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C.“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意思是: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联系“晋陶渊明独爱菊”,可知作者认为菊花是像陶渊明一样,愿意归隐田园,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隐士形象;而在作者看来莲花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称得上为人正直,品行高洁的“君子”,本文将菊花与莲花进行类比,凸显出作者对莲花的喜爱;并未将菊花的隐逸与莲花的高洁进行对比;
故选C。
【点睛】
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中通外直/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B.香远益清/自以为大有所益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D.濯清涟而不妖/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34.下列句子停顿不合理的一项是( )(限断一处)
A.世人/甚爱牡丹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C.晋陶渊明/独爱菊 D.陶后/鲜有闻
3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爱莲说》中的“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既可说明记叙事物,也可发表议论,但都是为了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B.文章以“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为陪笔,引入下题,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菊花、莲花以及牡丹的喜爱。
C.爱菊代表的人生态度是避世隐居;爱莲代表的人生态度是洁身自好,保持高洁品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慕名利;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功名利禄和荣华富贵。
D.文章结尾没有按照之前的菊、牡丹、莲的顺序来写,而是将牡丹衬在莲后,是对追名逐利者进行暗讽,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36.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答案】33.C
34.B
35.B
36.(1)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应当人很多了! (2) 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荒唐;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
【解析】
【分析】
33.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
A.中间/射中;
B.更加/好处;
C.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D.连词,表示转折/连词,表示承接。
故选C。
34.
本题考查给语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再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仔细分析各个选项,得出答案即可。
B有误,句意为: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而”字后面发生转折,故断句为: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故选B。
35.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B有误,应该是托物言志,表达了对莲花的喜爱。故选B。
36.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重点词语:(1)之,的。宜,应当。(2)求,寻找。固,固然。颠,颠倒,错乱。
【点睛】
译文:水中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以喜爱的有很多。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该是很多了。
阅读文言文《爱莲说》,按要求完成后面小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7.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可爱者甚蕃 蕃:多 B.宜乎众矣 宜:应当
C.陶后鲜有闻 鲜:少 D.亭亭净植 植:高洁
38.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9.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爱莲说》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B.选文第一段描绘莲的高洁形象,第二段揭示莲的喻义,抒发作者内心真实的感受。
C.《爱莲说》中,莲具有丰富的象征意味,如“中通外直”象征君子的正直不苟。
D.作者借写爱莲,直接表明自己愿如莲花一般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40.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链接】
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李盛仙《夏日赏荷》
周敦颐称“莲”为“花之君子”,《夏日赏荷》里赞“荷”为“花中仙子”。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37.D
38.我只喜爱莲花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39.D
40.例一: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因为莲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点,这与君子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是相通的。例二:我喜欢称荷为“花中仙子”,因为被雨洗涤过的荷花,更显得鲜妍明媚、清新脱俗,如仙子般美丽动人。例三:莲为“花之君子”和“花中仙子”我都喜欢。因为它们分别从高贵品格和美丽外貌方面形象地说出了莲的特点。
【解析】
37.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D.“亭亭净植”意思是:它洁净地挺立在那里。植,竖立;
故选D。
38.
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重点词语: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染,沾染(污秽);濯,洗;清涟,清水;妖,过分艳丽。
39.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D.本文通过对莲花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以托物言志的手法寄托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当时追名逐利、贪慕富贵的社会风气的厌恶。“直接表明自己愿如莲花一般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理解错误;
故选D。
40.
本题考查阐述观点看法。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结合文中对莲花的赞誉,来阐述观点看法即可,做到言之有理。阅读《爱莲说》,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知莲花具有高洁、质朴、庄重、特立独行、端庄高雅等品格,据此回答即可。阅读链接材料,从“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可知被雨洗涤过的荷花,更显得鲜妍明媚、清新脱俗,如仙子般美丽动人,据此回答即可。
【点睛】
参考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4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4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有龙则灵/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B.可以调素琴/以我酌油知之
C.无丝竹之乱耳/花之富贵者也 D.有仙则名/卷卷有爷名
4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通过对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并以此表现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B.“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四句,简洁有力,类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说明陋室也可借高尚之士散发芬芳。
C.“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分别是古代贤者诸葛亮、杨子云的居室,作者以此反衬,表明自己也有他们一样的德操和才能。
D.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铭文,本文言简义丰、讲究修辞。文章骈散结合,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
44.把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答案】41.B
42.A
43.C
44.(1)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
【解析】
41.本题考查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有停顿,句领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结构时,一方面是考虑句子的意思,一方面是分析句子的结构。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意思是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苔痕”“草色”为主语,应断句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故选B。
4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
A.则:均是“就”的意思;
B.以:可以/凭,靠;
C.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助词,的;
D.名:出名,有名/名字;
故选A。
4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C.“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分别是古代贤者诸葛亮、杨子云的居室,是运用类比,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选项“以此反衬”表述错误;
故选C。
4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翻译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1)句中,“斯”是“这”,“陋室”是“简陋的屋舍”,“惟”是“只”的意思,“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2)句中,“鸿儒”是“博学的人”的意思,“白丁”是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点睛】
参考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成为有灵力的水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觉得简陋了)。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说说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可以弹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45.本文作者是______________(朝代)的文学家___________(人名)。
4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有仙则名( ) (2)斯是陋室( )
(3)惟吾德馨( ) (4)无案牍之劳形( )
47.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陋室不陋的?
48.说说“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一句中“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
49.本文中作者持有的是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案】45. 唐代 刘禹锡
46. 出名,有名 这 只,只是 使……劳累
47.围绕“从居住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个方面来描写陋室不陋的”回答即可。
48.围绕“‘上’和‘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人的情态,把苔痕和草色写活了”回答即可。
49.围绕“作者持有不慕名利,保持高尚节操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回答即可。
【解析】
【分析】
45.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积累。《陋室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作品。《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两袖清风的情怀。文章运用了对比,白描,隐寓,用典等手法,而且押韵,韵律感极强,读来金石掷地又自然流畅,一曲既终,犹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46.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
(1)句意:有了仙人就出名。名:出名。
(2)句意:这是简陋的屋子。斯:这。
(3)句意: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觉得简陋了)。惟:只。
(4)句意: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劳:使……劳累。
47.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由“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这三个句子,可以概括出作者分别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极力形容“陋室不陋”的。
48.
本题考查词语赏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上”和“入”这两个字把“苔痕”、“草色”拟人化,“上”字生动地写出苔痕漫上台阶的状态,而“入” 字生动地写“草色”有情,映入帘中的可爱形象,同时与“绿”、“青”色彩搭配,显得陋室环境生意盎然而又与世隔绝,衬托出主人情趣高雅而安贫乐道独善其身的独特形象。据此理解作答。
49.
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本文托物言志,由“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可知,作者借助居室环境的清幽雅致,交往人物的儒雅博学,日常生活的高雅脱俗,结合“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可知,表现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点睛】
【参考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成为有灵力的水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觉得简陋了)。苔藓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说说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可以弹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四、字词书写
50.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德馨( ) 苔痕( ) 案牍( ) 蕃( ) 淤泥( ) 西蜀( ) 濯( ) 清涟( ) 蔓( ) 亵玩( ) 噫( )
【答案】 xīn tái dú fán yū shǔ zhuó lián màn xiè yī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不要读错,例如“蕃”应读作“fán”,不要误拼为“fān”;“噫”应读作“yī”,不要误拼为“yì”。
51.给字注音:甚蕃( )淤泥( )濯( )清涟( )
【答案】 fán ní zhuó lián
【解析】
【详解】
“甚藩”中的“藩”读作fán,注意不要读成fān或pān;“淤泥”中的“泥”读作ní,注意不要读成nì;“濯”读音zhuó,注意不要读成zhào;“清涟”中的“涟”读作lián。
52.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鸿rú( ) 陋室铭( )
yū泥( ) 不màn不枝( )
xiè玩( ) 濯清涟( )
隐yì( ) 鲜有闻( )
【答案】 儒 míng 淤 蔓 亵 zhuó 逸 xiǎn
【解析】
【详解】
“rú”写作“儒”,读书人。“铭”读作“míng”,古代的一种文体。“yū”写作“淤”,河沟中沉积的泥沙 。“màn”写作“蔓”,生枝蔓。“xiè”写作“亵”,亲近却不庄重。“濯”读作“zhuó”,洗涤。“yì”写作“逸”,安闲、安乐。“鲜”读作“xiǎn”,很少。
53.给加点的字注音。
淤泥( ) 濯( ) 案牍( )
亵玩( ) 鲜有闻( )
【答案】 yū zhuó dú xiè xiǎn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在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注意“濯”不能拼成“dí”;“鲜有闻”不能拼成“xiān”。
54.字词积累——给加点字注音。
甚蕃( ) 淤泥( ) 濯( )
清涟( ) 蔓( ) 亵玩( )
【答案】 (fán) (yū) (zhuó) (lián) (màn) (xiè)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在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此题中应该注意“蕃”应该读二声,“淤”应该读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