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7课 短文两篇
一、选择题
1.下边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答案】B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B项朗读节奏停顿有错误。改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此题要注意把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划开。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
2.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的“陋室 ”,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即自己也有向古名贤学习的愿望和决心。
B.刘禹锡诸葛亮和扬雄,他们都具有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君子之风,高雅脱俗而才华横溢。
住在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草堂中的杜甫,也可以说是他们的同类。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象征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志洁行廉,仪态端庄,美名远扬。
D.《爱莲说》写菊、写牡丹是为了衬莲,在映衬中突出了莲花的形象和品格,同时又针砭了时俗。
【答案】A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A“自己也有向古名贤学习愿望和决心”对课文理解不正确。明显拔高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3.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陋室”不陋的原因在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故选D。
4.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晋陶渊明独爱菊/无独有偶
B.香远益清/精益求精
C.陶后鲜有闻/屡见不鲜
D.宜乎众矣/因地制宜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仅仅,只;单,一个。B更加。C少;稀奇。D应当;合适。
故答案为:B
5.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B.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这道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D.正确的节奏应为: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故选D。
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有仙则名(形容词用作动词,出名)
B.无丝竹之乱耳(使动用法,使……乱)
C.无案牍之劳形(使动用法,使……劳累)
D.香远益清(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这道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
A.“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故选A。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无丝竹之乱耳
A.孔子云:何陋之有? B.无案牍之劳形
C.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D.以我酌油知之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这道题考查对文言文一词多义的理解。
例句: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A.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B.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助词,的;
D.代词,代射箭是凭手熟的道理;
故选B。
8.加点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调素琴(弹)/无丝竹之乱耳(奏乐的声音)/有仙则名(著名,出名)
B.无案犊之劳形(劳累)/山不在高(在于)/往来无白丁(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C.孔子云(说)/谈笑有鸿儒(大)/惟吾德馨(香气)
D.有龙则灵(灵验,神奇)/斯是陋室(这)/阅金经(佛经)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这道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B.“劳”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解释为:使……劳累;
C.“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D.“是”为判断动词;
故选A。
9.下列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赞扬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厚,律己严的高贵品德。
B.《驿路梨花》以梨花为喻,为线索,在寻找小茅屋主人的过程中,讴歌了年青一代的优秀品质。
C.《最苦与最乐》作者是梁启超,号饮冰室主人,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戊戌变法领袖之一。
D.《爱莲说》的作者是刘禹锡,说是一种文体,写法自由,大多是借一事一物抒发作者的感想。
【答案】D
【解析】
【详解】
D.《爱莲说》的作者是周敦颐。故选D。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①夸父与日逐走(跑)。(《夸父逐日》)
②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立)。(《爱莲说》)
B.①虽乘奔(飞奔的马)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②肉食者鄙(目光短浅),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C.①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和)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②余立侍左右,援(引、提出)疑质理。(《送东阳马生序》)
D.①下车引(拉)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
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繁茂)而繁阴。(《醉翁亭记》)
【答案】C
【解析】
【详解】
C.解释有误,与:参与,这里指欣赏。故选C。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答案】A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 A.有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采用类比的方法,以“山”“水”起兴作比,引出文章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2.选出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 )
A.有仙则名
B.不蔓不枝
C.苔痕上阶绿
D.无丝竹之乱耳
【答案】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重点考查词类的活用。学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来认真分析。A.“名”是名词用作动词,“出名”;B.“蔓”和“枝”都是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长枝节”的意思;C.“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长到”的意思;D.“乱”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扰乱”。故应选D。
1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斯是陋室/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无案牍之劳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有龙则灵/学而不思则罔
D.可以调素琴/徐喷以烟
【答案】C
【解析】
【详解】
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词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词语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C项中的“则”都是“就”的意思;A项中的“是”分别是“表判断”“这样”的意思;B项中的“之”分别是“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到,往”的意思;D中的“以”分别是“来,用来”“用”的意思。
14.下列语句中的“之”与“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一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无丝竹之乱耳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何陋之有
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答案】D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一词多义。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例句中的“之”和D项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的”的意思;A、B两项中的“之”都是“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的意思;C项中的“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的意思。故选D。
15.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答案】A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朗读节奏的掌握能力。朗读节奏的划分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要考虑到意义上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划“破”。总之,要灵活掌握,具体分析。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意思是“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灵异了”,根据句意应划分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故A项不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二、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③菡萏:未开的荷花。④异馥:异香。⑤芙渠:荷花。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不蔓不枝 _______ ②世人甚爱牡丹_______
③迨至菡萏成花 _____ ④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______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18.【甲】【乙】两文都是写荷花的,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赞美与喜爱之情,但赞美与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
19.【乙】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荷花的?
【答案】16. 生藤蔓 十分、非常 等待 停止
17.①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
②避暑,暑气就因它而减退;纳凉,凉气就因它而产生。
18.【甲】文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主要是基于荷花洁身自好又不孤高自诩的品格。【乙】文作者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有实用价值。
19.从荷花的“可目”“可鼻”“可口”“可用”四个方面介绍荷花。
【解析】
16.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1)句意为:不生枝蔓,不长枝节。蔓,长藤蔓。
(2)句意为:世上人非常爱牡丹。甚,十分、非常。
(3)句意为:等到花蕊绽开,荷花顶出水面。迨,等待。
(4)句意为:不到白露霜降,它也不会收场。已,停止。
17.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可,可以;而,却;亵玩,靠近玩弄;(2)为,因为;之,指荷花。
18.
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甲文赞美和喜爱的原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了它空管挺直、不牵扯攀附的高尚品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写出了莲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样,凛然不可侵犯。
乙文作者喜爱荷花的原因:“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是写可看;“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是写可鼻;“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是写可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是可用。也就是说荷花有实用价值。
19.
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根据文本中的“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至其可人之口者”“又备经年裹物之用”等句可知,本文是从荷花的“可目”“可鼻”“可口”“可用”四个方面介绍荷花的。
【点睛】
译文:
甲: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以喜爱的有很多。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感叹词,在此作助词,以加重语气。)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乙:自从荷叶出水那一天,它就能为一池碧水做点缀;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一天比一天高,每天往上长,每天越来越艳丽。有风时就呈现出飘动摇摆的情态,无风时也有轻盈柔美的风姿。等到花蕊绽开,荷花顶出水面,风姿娇美,晶莹欲滴,你先我后,相继开放,等到花朵凋谢,它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蓬中结了果实,一枝枝独自挺立,还像未开的花一样,和翠绿的叶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霜降,它也不会收场。这些都说的是它适于观赏的方面。鼻子可以享受的,还有荷叶的清香和荷花特异的香气;避暑,让人感到暑气消退;纳凉,使人觉得凉气随人生出。至于它可口的地方,就是莲籽与藕,都可以放入盘中,一齐摆上餐桌,使人满口香味芬芳。只有霜打枯萎的叶子,七零八落很不好看,似乎成了被遗弃的废物;但是把它摘下贮藏起来,又能常年用来裹东西。
这样看来,芙蕖这种植物,没有一时一刻不适于观赏,没有一丝一毫不能备作家常日用。
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④处,赐好说⑤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⑥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⑦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⑧,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选自王肃《孔子家语》)
[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②益:长进。③损:减损。④贤己者:比自己贤良的人。⑤说:谈论。⑥视:看,比照。⑦化:融和。⑧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斯是陋室( )
⑵无案牍之劳形( )
⑶不知其子,视其父( )
⑷赐好说不若己者( )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⑵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22.用“/”为【乙】文中的划横线句子断句(断两处)
吾 死 之 后 则 商 也 日 益 赐 也 日 损
23.下列各项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如入芝兰之室 B.何陋之有
C.水陆草木之花 D.其反激之力
24.【乙】文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甲】文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
25.【甲】文“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与【乙】文“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友”的话题,在这方面你有怎样的感悟?请联系文段内容和自己的生活感受谈谈看法。
【答案】20. 这 形体、躯体 了解 不如、比不上
21.⑴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⑵因此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必须慎重地选择和他相处的人。
22.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
23.B
24. 诸葛庐 子云亭
25.示例一:我认为交友对象的选择是需要慎之又慎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选择那些可以给予我们帮助的朋友,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
示例二:要保持君子本色,除了自身修养之外,朋友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所谓“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着黑”,多与“善人”“鸿儒”交往,有助于修身养性。
【解析】
【分析】
20.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为:这是简陋的屋舍。斯:这。
②句意为: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形:形体、躯体。
③句意为:不了解孩子如何,看看孩子的父亲就知道了。知:了解。
④句意为:子贡喜欢谈论才能比不上自己的人。不若:不如、比不上。
21.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本题重点词:
①上:名词作动词,蔓延到……上。
②是以:因此。处:相处。者:……的人。
22.
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本句的意思是:我死之后,子夏会比以前更有进步,而子贡会比以前有所退步。“吾死之后”状语前置,其后可断开;“商”和“赐”皆为孔子弟子,分别说了两人的情况,“赐”前可断开。故根据句意和题干要求断两处,即可断句为: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
23.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
A.之:助词,的;
B.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可不译;
C.之:助词,的;
D.之:助词,的;
故选B。
24.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可知诸葛庐(南阳诸葛庐)和子云亭(西蜀子云亭)称得上“芝兰之室”。
25.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感悟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在内容上要扣住交友的话题,从正反面谈皆可,同时要结合文段内容。语言须表达清楚流畅,内容与语言要紧密衔接,切忌脱离文段泛泛而谈。
示例一:他们的交友方式均可取,我们应该与那些有知识、有道德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示例二:第二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应该与那些有道德的人(好人、善良的人等)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而第一种交友方式中的“往来无白丁”有看不起平民之意,这样的交友方式不可取。
【点睛】
参考译文:
【甲】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出名。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神异了。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无功名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浏览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是君子住在这里)有什么简陋的呢?
【乙】孔子说:“我死之后,子夏会比以前更有进步,而子贡会比以前有所退步。”曾子问:“为什么这么说呢?”孔子说:“子夏喜爱同比自己贤明的人相处,子贡喜欢谈论才能比不上自己的人。不了解孩子如何,看看孩子的父亲就知道了;不了解一个人,看看他周围的朋友就可以了。不了解君主,看他派遣的使者就可以了;不了解本地的情况,看本地的草木就可以了。”所以说:“常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沐浴在种植芝兰(弥漫香气)的屋子里一样,时间长了便闻不到香味,但本身已经充满香气了;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到了卖咸鱼的店铺标,时间长了也闻不到臭味了,也是融入环境里了。藏丹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红,藏漆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黑。因此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必须慎重地选择和他相处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竹似贤,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②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③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④焉。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注解 ①本:根。②体:体悟。③虚受:虚心接受。④实:充实,充满。
2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可爱者甚蕃( )
(2)陶后鲜有闻( )
(3)贞以立志( )
(4)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
2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8.【甲】文从莲的生长环境、_________、_________、品性等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由竹的本固、__________、__________、节贞等特点联想到君子之德。
【答案】26. 蕃:多 鲜:少 贞:坚贞 故:所以
27.(1)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
(2)我只喜欢莲花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媚。
28. 外形 香气 性直 心空
【解析】
26.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意思。
(1)句意:值得喜爱的非常多。蕃,多;
(2)句意: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鲜,少;
(3)句意:坚贞有利于树立志向。贞,坚贞;
(4)句意:所以有修养的人大多喜欢种植它来充实庭院。故,所以。
27.
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
(1)“爱(喜爱)”“鲜(少)”“闻(听说)”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2)“染(沾染污秽)”“濯(洗)”“涟(水波)”“妖(艳丽)”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28.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得出答案。
甲文从四个方面写出了莲花的高贵品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的可贵精神,这是从生长环境的角度说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正直不苟,豁达大度,这是从外形的角度说的;“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的美好姿态,这是从香气的角度说的;“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是从品性角度说的。由此可知,此题的答案应为“外形”“香气”。
乙文,从“竹本固,固以树德”“竹性直,直以立身”“竹心空,空以体道”“竹节贞,贞以立志”可知,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如同君子的美德。由此可知,此题的答案应为“性直”“心空”。
【点睛】
参考译文:
甲: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
乙:
竹子像贤能的人,为什么呢 竹根深固,根本深固有利于培养德操;有修养的人看到它的根,就会想到善于树立德操坚贞不拔的人。竹身刚直,刚直不阿有利于立身;有修养的人看到竹身,就会想到立身刚正不偏倚的人。竹心虚空,内心虚空有利于体察天地之道;有修养的人看到竹心,就会想到谦冲虚静处世的人。竹节坚贞,坚贞有利于树立志向;有修养的人看到竹节,就会想到磨砺自身名节在顺境逆境中都保持一致的人。像这样,所以有修养的人大多喜欢种植它来充实庭院。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
爱兰说
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②无所,故称瑞③耳。体兼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②氲(yūn)氲:弥漫飘忽。③瑞:祥瑞。
29.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陶后鲜有闻 (3)氲氲无所
3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水陆草木之花 何陋之有(《陋室铭》)
B.香远益清 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
C.纯以情韵胜 以为顺流下矣(《河中石兽》)
D.不可得而亲 吾穿井得一人(《穿井得一人》)
31.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体兼/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
B.体兼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
C.体兼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
D.体兼/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
32.用现代汉语翻译两段选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33.请从(甲)(乙)两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空。
莲 兰
香味 ① ③
气质 ② ④
【答案】29.(1)只 (2)少 (3)地方
30.D
31.B
32.(1)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人很多了。(2)它的香气在似有似无,时断时续中。
33.①香远益清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③氲氲无所④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解析】
【分析】
29.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1)句意为: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独:只。
(2)句意为: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鲜:少。
(3)句意为: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所:地方。
30.
A.之:的/宾语前置的标志;
B.益:更加/好处;
C.以:凭借/以为;
D.得:都是“得到”的意思;
故选D。
31.
本题考查断句。
根据句意“兰花兼有各种颜色,却不是艳丽眩目的,使人能够得到无穷的视觉愉悦,却又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和句中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而”处要作停顿的规律,可断句为:体兼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
故选B。
32.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要准确。
(1)宜:应当。众:多。
(2)盖:大概是。续断:断断续续。
33.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筛选。
从甲文描写莲的句子“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中,提取出表现其香气和气质的句子:香远益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从乙文中“氲氲无所,故称瑞耳”可找到写兰的香气的句子是:氲氲无所;从“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中可找到表现兰的气质的句子是: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点睛】
译文:
甲: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
乙:兰花的香气,不是逼近了就可以闻嗅品赏的。她的香气在似有似无,忽远忽近,时断时续之间,纯粹以情致韵味胜出。兰花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所以称她是吉祥的芳草。兰花兼有各种颜色,却不是艳丽眩目的,使人能够得到无穷的视觉愉悦,却又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兰花的形态意趣,即使是善于绘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体会来描绘,不能完全表现。兰花恐怕就是周文王、孔夫子、屈原大夫的同类,不可以亵玩吧。
阅读《爱莲说》和《咏菊》,完成下面小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蓬,花之君子者也。前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子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咏菊·白居易
一夜新霜著①瓦轻,芭蕉新折败荷②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③初开晓更清。
【注】①著附着。②荷:也称作莲。③金粟;金粟一般的花蕊,这里指菊花。
3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濯清涟而不妖 妖:___________
(2)金粟初开晓更清初:___________
35.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6.《爱莲说》中,菊是__________的象征;《咏菊》中,菊有__________的特点。(用原文词语填空)
37.《爱莲说》《咏菊》对莲(荷)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其原因是什么?
【答案】34. 艳丽 开始,刚刚
35.(1)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2)(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36. 隐逸(者) 耐寒
37.示例:情感:《爱莲说》喜爱(赞美)莲,《咏菊》不喜爱(鄙弃)荷。
原因:《爱莲说》中,莲具有坚贞高洁、正直不阿的品格;《咏菊》中,荷不耐寒,缺乏坚忍无畏的品格。
【解析】
34.
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含义。
理解句意,推断文言文实词含义。
(1)句意: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妖:艳丽;
(2)句意:菊花花蕊刚刚开放,让早晨多了一份清香。初:开始,刚刚。
35.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
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之:助词,的;可:值得;蕃:多;
(2)通:空;直:挺立;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36.
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
根据《爱莲说》中“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可知,菊是隐逸者的象征;
根据《咏菊》“耐寒唯有东篱菊(耐寒的只有东边篱笆旁的菊花)”可知,菊有耐寒的特点。
37.
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
根据《爱莲说》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知:作者从莲的生长环境、生长姿态、香气远播、拒绝赏玩等角度,对莲花的描写与赞美,歌颂它坚贞不渝,正直不阿,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以莲喻人,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现了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与赞美,表现自身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咏菊》中写初降的霜轻轻的附着在瓦上,芭蕉和荷花无法耐住严寒,或折断,或歪斜,惟有那东边篱笆附近的菊花,在寒冷中傲然而立,金粟般的花蕊初开让清晨更多了一丝清香。夜里寒霜袭来,本来就残破的芭蕉和残荷看起来更加不堪。只有篱笆边的菊花,金黄色的花朵在清晨的阳光下看起来更加艳丽。用霜降之时,芭蕉的新折和荷叶的残败来反衬东篱菊的清绝耐寒,此诗赞赏菊花凌寒的品格,表现作者鄙弃荷花娇弱、不耐寒,缺乏坚忍无畏的品格,表现了作者对荷花厌弃。
【点睛】
《爱莲说》原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
《咏菊》译文;
一夜过后,初降的寒霜轻轻地附在瓦上,使得芭蕉折断,荷叶倾倒。耐寒的只有东边篱笆旁的菊花,它花蕊初开,让早晨多了一份清香。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
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③菡萏:未开的荷花。④异馥:异香。⑤芙渠:荷花。
3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 何陋之有 B.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公亦以此自矜
C.濯清涟而不妖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D.及其茎叶既生 及鲁肃过寻阳
3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0.翻译下列句子。
(1)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2)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
41.甲、乙两个文段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
【答案】38.A
39.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0.(1)无时无刻不适合人观赏。
(2)自从荷叶出水那一天,它就能为一池碧水做点缀(它便能点缀一池碧波)。
41.甲文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是基于莲花洁身自好又不孤高自诩的品格。
乙文作者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可看”“可闻”“可吃”“可用”,有实用价值。
【解析】
【分析】
38.
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
A.结构助词,的/宾语前置的标志,不同;
B.这/这,相同;
C.表转折/表转折,相同;
D.等到/等到,相同;
故选A。
39.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根据句意可知,首先应在主语“予”的后面停顿;“爱”是谓语中心语,“出淤泥而不染”写的是作者喜爱莲的具体原因,应该在“之”的后面停顿,所以,正确的停顿应为: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0.
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
(1)“适(适合)”“观(观赏)”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2)“自(自从)”“荷钱(荷叶)”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41.
此题考查比较阅读。从甲文“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知,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是基于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好,不孤高自诩的品格。乙文“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是写可看,“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是写可闻;“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是写可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是写可用。从乙文中概括性的句子“是芙蕖者也,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可知,作者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可看”“可闻”“可吃”“可用”,有实用价值。
参考译文:
甲:
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以喜爱的有很多。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乙:
自从荷叶出水那一天,它就能为一池碧水做点缀;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一天比一天高,每天往上长,每天越来越艳丽,有风时就呈现出飘动摇摆的情态,无风时也有轻盈柔美的风姿;等到花蕊绽开,荷花顶出水面,风姿娇美,晶莹欲滴,你先我后,相继开放;等到花朵凋谢,它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蓬中结了果实,一枝枝独自挺立,还像未开的花一样,和翠绿的叶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霜降,它也不会收场。这些都说的是它适于观赏的方面。鼻子可以享受的,还有荷叶的清香,荷花特异的香气,避暑让人感到暑气消退,纳凉使人觉得凉气随人生出。至于它可口的地方,就是莲籽与藕,都可以放入盘中,一齐摆上餐桌,使人满口香味芬芳。只有霜打枯萎的叶子,七零八落很不好看,似乎成了被遗弃的废物,但是把它摘下贮藏起来,又能常年用来裹东西。这样看来,芙蕖这种植物,没有一时一刻不适于观赏;没有一丝一毫不能备作家常日用。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②日广。每履之,足苦踬③焉。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④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室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刘蓉《习惯说》)
[注释]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②浸淫:逐渐蔓延。③踬:跌倒,绊倒。④习之中(zhòng)人: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
4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植: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
(3)语之,顾而笑曰 顾:
(4)至使久而即乎其故 故:
43.与“水陆草木之花”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
C.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D.孔子曰:“何陋之有?”
44.请用“/”断句。(划2处)
俯 而 读 仰 而 思 思 有 弗 得
4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2)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46.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的填空。
甲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除了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外,还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乙文通过记叙、议论的表达方式,说明了_______的重要性,最后提醒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42.(1)竖立(2)少(3)回头看(或:看)(4)原来
43.B
44.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
45.(1)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2)一间屋子都治理不好,凭什么能治理好国家呢?
46. 对比 衬托 习惯 要在学习初期养成良好的习惯
【解析】
【分析】
42.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能力。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植:竖立;
(2)句意: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鲜:少;
(3)句意:回头看看那处洼坑笑着说。顾:回头看;
(4)句意:以至于把长久以来的坑填平,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故:原来。
43.
A.之:助词,处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B.之:助词,的,与“水陆草木之花”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
C.之:代词,它,指石兽;
D.之: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故选B。
44.
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本题可根据句意来句读。句意是:他低下头读书,遇到不懂地方就仰头思索,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内踱来踱去。“俯而读”“仰而思”是并列句,正确的句读应是: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
45.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能力。解答时一定要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1)是判断句,“之(的),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2)“室(屋子),治(治理),何……为(哪里还谈得上……)”是句中重点词,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
46.
本题考查对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能力。要抓住关键语句分析概括。甲文作者在文中要赞颂的是莲,但他不是作孤立静止的描写,而是在对比描写中显示它的高超不凡。如“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把莲花的高洁从牡丹的反衬中突现了出来。而对牡丹的追慕者甚多,爱莲者甚少,则又在对比中显示出不良风尚之盛。菊花和莲花虽然都不满现实,但前者采取逃避态度,后者则敢于面对现实,在污浊生活中保持它高洁的情操。因此,莲花比菊花显得更加可贵,作者通过对菊、牡丹、莲三种花的德性品格的描写,以牡丹作反衬,用菊花作陪衬,就自然而然树立了莲花的美好形象。乙文通过自己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而写的一篇文章,运用记叙、议论的表达方式,说明了习惯的重要性,文章最后的结论是:“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意即治学一开始就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有了良好的习惯,就有了良好的开端。这一体会,不仅对育才树人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做好一切事情,都有着普遍的借鉴作用。
【点睛】
[甲]参考译文:
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
[乙]参考译文:
刘蓉年少时,在养晦堂西侧一间屋子里读书。他低下头读书,遇到不懂地方就仰头思索,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内踱来踱去。这屋有处洼坑,直径一尺,逐渐越来越大。每次经过,刘蓉都要被绊一下。起初,刘蓉感到很别扭,时间一长也就习惯了。
一天,父亲来到屋子里坐下,回头看看那处洼坑笑着说:“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凭什么能治理好国家呢?”随后叫仆童将洼坑填平。父亲走后,刘蓉读书思索问题又在屋里踱起步来,走到原来洼坑处,感觉地面突然凸起一块,心里一惊,觉得这块地方似乎突然高起来了,低头看,地面却是平平整整。以后踏这块地,仍旧还有这样的感觉。又过了好些日子,才慢慢习惯。
唉!习惯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厉害的啊!脚踏在平地上,便不能适应坑洼;时间久了,洼地就仿佛平了;以至于把长久以来的坑填平,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却认为是阻碍而不能适应。所以说君子做学问,最重要的就是开始时需谨慎。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各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47.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2)惟吾德馨__________
(3)可爱者甚蕃______________(4)香远益清__________
48.下列句子中“之”字相当于助词“的”的一项是( )
A.何陋之有
B.水陆草木之花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纪昀(河中石兽》)
49.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
C.世人甚/爱牡丹 D.晋陶渊明独/爱菊
5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文: _
(2)濯清涟而不妖。
译文:_ _
51.文章的写法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两篇短文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请结合一篇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分析这种手法。
【答案】47. 这 只,只是 多 更加
48.B
49.A
50.(1)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
(2)(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51.示例1:《陋室铭》借助陋室,表达作者甘于淡泊、不为物役的高尚情操。
或: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示例2:《爱莲说》通过对莲花的描写与赞美,歌颂它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表现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解析】
【分析】
47.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1)句意为:这是一间简陋的屋子。斯,这。
(2)句意为: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高尚。惟,只,只是。
(3)句意为:值得喜爱得有很多。蕃,多。
(4)句意为:香气飘散得很远,更加的清香。益,更加。
48.
考查“之”字的用法。
A.宾语提前的标志,不译;
B.助词,的;
C.用在主谓之间,不译;
D.代词,这件事;
故选B。
49.
B.“苔痕”为主语,“上阶绿”为谓语,应划分为:苔痕/上阶绿;
C.“世人”为主语,“甚爱牡丹”为谓语,应划分为:世人/甚爱牡丹;
D.“晋陶渊明”为主语,“独爱菊”为谓语,应划分为:晋陶渊明/独爱菊;
故选A。
50.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 鸿儒,博学的人。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2) 濯,洗。涟,水波。妖,过分艳丽。
51.
考查写作手法。所谓托物言志,就是借描写某物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或志向。
甲:甲文所写之物为陋室。描写了陋室的环境、陋室主人的交往、陋室主人的活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点明了文章主旨,虽然居室简陋,但主人的品德高尚,也就不觉得简陋了。“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作者以古代先贤自比,又引用孔子名言,表达了自己安贫乐道的高尚节操。
乙:乙文所写之物是莲花,运用衬托手法,以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表现了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以莲花喻指自己,借写莲花的高洁来表现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点睛】
译文:
甲: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乙: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
【乙】竹似贤①,何哉?竹本②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建善不拔③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④者。竹心空,空以体⑤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⑥者。竹节贞⑦,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多树之为庭实⑧焉。
【注释】①贤:贤者。②本:根。③建善不拔:意志坚定不移。④中立不倚:处事正直,不偏不倚。⑤体:体悟。⑥虚受:虚心接受。⑦贞:坚贞,坚定不变。⑧实:充实。
52.选出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 )
A.君 子 见 其 心 则 思 / 应 用 虚 受 者
B.君 子 见 其 心 则 思 应 用 / 虚 受 者
C.君 子 见 其 心 / 则 思 应 用 虚 受 者
D.君 子 见 其 / 心 则 思 应 用 虚 受 者
53.下列选项中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亲近而不庄重。
B.宜乎众矣 宜:合适。
C.固以树德 固:牢固,坚固。
D.贞以立志 立:建立,树立。
54.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或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故君子多树之为庭实焉
C.康肃笑而遣之 (《卖油翁》)
D.当求之于上流 (《河中石兽》)
5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从莲的生长环境、外形、香气、品性四个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
B.【甲】、【乙】两文在表现手法上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C.【甲】文中“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旨在表现莲的清冷、孤僻的特征。
D.【乙】文是由竹的本固、性直、心空、节贞四个方面联想到君子之德。
56.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①濯清涟而不妖。
②竹性直,直以立身。
【答案】52.C
53.B
54.A
55.C
56.①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②竹子的秉性直,凭着挺直的本性可以立身。
【解析】
【分析】
52.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看见它的空心,就会想到虚心求学的人。由此可知,正确的停顿应为: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故选C。
53.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
B.有误,“宜”在这里的意思是“应当”。故选B。
54.
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
A.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意义;
B.代词,它,代竹子;
C.代词,他,指卖油翁;
D.代词,代石兽;
故选A。
55.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得出答案。
C.有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旨在表现君子志洁行廉,又有端庄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故选C。
56.
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
(1)“濯(洗)”“涟(水波)”“妖(艳丽)”是此句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2)“直(正直)”“以(凭借)”是此句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点睛】
参考译文:
甲: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以喜爱的有很多。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乙:竹子像贤人,为什么呢?竹子的根很牢固,凭着牢固的根可以树立品德;君子看见它的根,就会想到意志坚定不移的人。竹本性正直,凭着正直的本性可立身;君子看见它正直的本性,就会想到处事正直、不偏不倚的人。竹子的内心是空的,凭着心空可以体验道的存在;君子看见它的空心,就会想到虚心求学的人。竹子的节很坚贞,凭着坚贞的节可以立志;君子看见它的节,就会想到砥砺名节、无论危险还是平安都始终如一的人。正因为如此,所以君子大多都会种上竹子作为他们庭院的充实物。
阅读下面古诗文,回答问题。
【甲】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释】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乙】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丙】
惠子相梁①,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手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yuān chú)②,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③不食,非醴(lǐ)④泉不饮。于是鸱(chī)⑤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hè)⑥!’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庄子《惠子相梁》)
【注释】①梁:国名。②鹓雏:古代传说中像凤凰一类的鸟,习性高洁。③练实:竹实④醴(1ǐ):甜美的泉水⑤鸱(chī):猫头鹰。⑥吓(hè):模仿鹞鹰发怒的声音。
57.解释下面加点字意思
①惟吾德馨( )
②无案牍之劳形( )
③或谓惠子( )
④欲代子相( )
58.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是( )
A.发于南海/飞于北海 B.非练实不食/一食或进粟一石
C.无丝竹之乱耳/庄子往见之 D.有仙则名/其名为鹓雏
59.翻译下列句子。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60.结合【甲】【乙】两文,概括刘禹锡“开颜”的原因。
61.阅读【乙】【丙】两文,说说两篇文章中刘禹锡和庄子在思想上有什么异同?
【答案】57. 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有人 取代
58.B
59.①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②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
60.朋友新居落成;周围景色优美;自己心情闲适;主人品位高雅;宾主志同道合。
61.相同点:他们均有不慕名利的思想。
不同点:庄子表达了自己高洁的志向;刘禹锡则流露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解析】
【分析】
57.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只是因为我品德高尚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②句意为: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③句意为:有人告诉惠施说。或:有人。
④句意为:是想取代你做宰相。代:取代。
58.
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的把握能力。
A.从/到;
B.都是吃的意思;
C.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
D.出名/名字;
故选B。
59.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解题时,注意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有:
(1)上:长到;入:映入。
(2)非:不是;止:停歇;练实:竹子的果实;醴泉:甜美的泉水。
60.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能力。根据标题“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可概括出朋友新居落成,让刘禹锡“开颜”;“长爱街西风景闲”意思是一直喜爱街西悠闲的风景,据此可概括出刘禹锡自己心情闲适;根据颔联“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可概括出周围景色优美;颈联“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意思是几颗松树稀稀疏疏只为朗朗月光能照射进庭院,院子里栽种的许多芍药正等待春天归来,可概括出主人品位高雅,生活闲适愉悦;根据“认得诗人在此间”可知,诗人和窦员外“在此间”相识,成为志趣相投的好朋友,可概括出宾主志同道合(都喜欢诗歌,都喜欢闲适)。综上分析即可作答。
61.
本题考查文言文比较阅读的能力。首先仔细阅读两篇文章,在正确理解字词的基础上通译全文,理解文章的大意,比较分析作答。阅读乙文,由文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孔子云:‘何陋之有’”等内容可知,作者重在表现陋室不陋室的原因在于主人的“德馨”表现作者对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思想。由乙文中“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等内容可知,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雏,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表明自己鄙弃功名利禄的立场和志趣,讽刺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丑态。据此可得出二人在思想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综上分析即可作答。
【点睛】
译文:
甲:秋日的一天,诗人非常喜爱街西悠闲的风景,来到窦员外新居之处突然喜笑颜开。清光门外,有一溪渠水缭绕着院子,从墙头望出去,可以看到远山的点点秋色。院子里种植着几棵松树,晚上可以欣赏明月松间照的美景,院子里还栽种了很多芍药,等到春天就可以欣赏芍药花开满园的美丽景色。不要说室内案牍堆积满地,我在此和你相识成为志趣相投的好朋友。
乙: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
丙:惠施在梁国做国相,庄子前去见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是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它吗?那鹓鶵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喝!’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吗?”
三、字词书写
62.给下面的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德馨( ) 案牍( )
【答案】 (xīn) (dú)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是对字音的考查。注意易错字音的积累,掌握汉语拼写规则,规范书写拼音,不要把拼音写成英语字母。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等,学习和识记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分类整理。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7课 短文两篇
一、选择题
1.下边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的“陋室 ”,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即自己也有向古名贤学习的愿望和决心。
B.刘禹锡诸葛亮和扬雄,他们都具有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君子之风,高雅脱俗而才华横溢。
住在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草堂中的杜甫,也可以说是他们的同类。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象征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志洁行廉,仪态端庄,美名远扬。
D.《爱莲说》写菊、写牡丹是为了衬莲,在映衬中突出了莲花的形象和品格,同时又针砭了时俗。
3.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4.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晋陶渊明独爱菊/无独有偶
B.香远益清/精益求精
C.陶后鲜有闻/屡见不鲜
D.宜乎众矣/因地制宜
5.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B.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有仙则名(形容词用作动词,出名)
B.无丝竹之乱耳(使动用法,使……乱)
C.无案牍之劳形(使动用法,使……劳累)
D.香远益清(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无丝竹之乱耳
A.孔子云:何陋之有? B.无案牍之劳形
C.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D.以我酌油知之
8.加点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调素琴(弹)/无丝竹之乱耳(奏乐的声音)/有仙则名(著名,出名)
B.无案犊之劳形(劳累)/山不在高(在于)/往来无白丁(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C.孔子云(说)/谈笑有鸿儒(大)/惟吾德馨(香气)
D.有龙则灵(灵验,神奇)/斯是陋室(这)/阅金经(佛经)
9.下列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赞扬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厚,律己严的高贵品德。
B.《驿路梨花》以梨花为喻,为线索,在寻找小茅屋主人的过程中,讴歌了年青一代的优秀品质。
C.《最苦与最乐》作者是梁启超,号饮冰室主人,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戊戌变法领袖之一。
D.《爱莲说》的作者是刘禹锡,说是一种文体,写法自由,大多是借一事一物抒发作者的感想。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①夸父与日逐走(跑)。(《夸父逐日》)
②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立)。(《爱莲说》)
B.①虽乘奔(飞奔的马)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②肉食者鄙(目光短浅),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C.①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和)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②余立侍左右,援(引、提出)疑质理。(《送东阳马生序》)
D.①下车引(拉)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
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繁茂)而繁阴。(《醉翁亭记》)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12.选出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 )
A.有仙则名
B.不蔓不枝
C.苔痕上阶绿
D.无丝竹之乱耳
1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斯是陋室/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无案牍之劳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有龙则灵/学而不思则罔
D.可以调素琴/徐喷以烟
14.下列语句中的“之”与“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一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无丝竹之乱耳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何陋之有
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15.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二、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③菡萏:未开的荷花。④异馥:异香。⑤芙渠:荷花。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不蔓不枝 _______ ②世人甚爱牡丹_______
③迨至菡萏成花 _____ ④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______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18.【甲】【乙】两文都是写荷花的,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赞美与喜爱之情,但赞美与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
19.【乙】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荷花的?
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④处,赐好说⑤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⑥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⑦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⑧,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选自王肃《孔子家语》)
[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②益:长进。③损:减损。④贤己者:比自己贤良的人。⑤说:谈论。⑥视:看,比照。⑦化:融和。⑧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斯是陋室( )
⑵无案牍之劳形( )
⑶不知其子,视其父( )
⑷赐好说不若己者( )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⑵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22.用“/”为【乙】文中的划横线句子断句(断两处)
吾 死 之 后 则 商 也 日 益 赐 也 日 损
23.下列各项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如入芝兰之室 B.何陋之有
C.水陆草木之花 D.其反激之力
24.【乙】文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甲】文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
25.【甲】文“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与【乙】文“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友”的话题,在这方面你有怎样的感悟?请联系文段内容和自己的生活感受谈谈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竹似贤,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②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③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④焉。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注解 ①本:根。②体:体悟。③虚受:虚心接受。④实:充实,充满。
2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可爱者甚蕃( )
(2)陶后鲜有闻( )
(3)贞以立志( )
(4)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
2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8.【甲】文从莲的生长环境、_________、_________、品性等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由竹的本固、__________、__________、节贞等特点联想到君子之德。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
爱兰说
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②无所,故称瑞③耳。体兼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②氲(yūn)氲:弥漫飘忽。③瑞:祥瑞。
29.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陶后鲜有闻 (3)氲氲无所
3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水陆草木之花 何陋之有(《陋室铭》)
B.香远益清 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
C.纯以情韵胜 以为顺流下矣(《河中石兽》)
D.不可得而亲 吾穿井得一人(《穿井得一人》)
31.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体兼/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
B.体兼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
C.体兼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
D.体兼/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
32.用现代汉语翻译两段选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33.请从(甲)(乙)两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空。
莲 兰
香味 ① ③
气质 ② ④
阅读《爱莲说》和《咏菊》,完成下面小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蓬,花之君子者也。前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子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咏菊·白居易
一夜新霜著①瓦轻,芭蕉新折败荷②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③初开晓更清。
【注】①著附着。②荷:也称作莲。③金粟;金粟一般的花蕊,这里指菊花。
3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濯清涟而不妖 妖:___________
(2)金粟初开晓更清初:___________
35.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6.《爱莲说》中,菊是__________的象征;《咏菊》中,菊有__________的特点。(用原文词语填空)
37.《爱莲说》《咏菊》对莲(荷)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其原因是什么?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
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③菡萏:未开的荷花。④异馥:异香。⑤芙渠:荷花。
3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 何陋之有 B.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公亦以此自矜
C.濯清涟而不妖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D.及其茎叶既生 及鲁肃过寻阳
3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0.翻译下列句子。
(1)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2)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
41.甲、乙两个文段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②日广。每履之,足苦踬③焉。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④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室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刘蓉《习惯说》)
[注释]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②浸淫:逐渐蔓延。③踬:跌倒,绊倒。④习之中(zhòng)人: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
4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植: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
(3)语之,顾而笑曰 顾:
(4)至使久而即乎其故 故:
43.与“水陆草木之花”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
C.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D.孔子曰:“何陋之有?”
44.请用“/”断句。(划2处)
俯 而 读 仰 而 思 思 有 弗 得
4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2)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46.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的填空。
甲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除了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外,还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乙文通过记叙、议论的表达方式,说明了_______的重要性,最后提醒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各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47.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2)惟吾德馨__________
(3)可爱者甚蕃______________(4)香远益清__________
48.下列句子中“之”字相当于助词“的”的一项是( )
A.何陋之有
B.水陆草木之花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纪昀(河中石兽》)
49.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
C.世人甚/爱牡丹 D.晋陶渊明独/爱菊
5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文: _
(2)濯清涟而不妖。
译文:_ _
51.文章的写法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两篇短文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请结合一篇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分析这种手法。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
【乙】竹似贤①,何哉?竹本②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建善不拔③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④者。竹心空,空以体⑤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⑥者。竹节贞⑦,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多树之为庭实⑧焉。
【注释】①贤:贤者。②本:根。③建善不拔:意志坚定不移。④中立不倚:处事正直,不偏不倚。⑤体:体悟。⑥虚受:虚心接受。⑦贞:坚贞,坚定不变。⑧实:充实。
52.选出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 )
A.君 子 见 其 心 则 思 / 应 用 虚 受 者
B.君 子 见 其 心 则 思 应 用 / 虚 受 者
C.君 子 见 其 心 / 则 思 应 用 虚 受 者
D.君 子 见 其 / 心 则 思 应 用 虚 受 者
53.下列选项中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亲近而不庄重。
B.宜乎众矣 宜:合适。
C.固以树德 固:牢固,坚固。
D.贞以立志 立:建立,树立。
54.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或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故君子多树之为庭实焉
C.康肃笑而遣之 (《卖油翁》)
D.当求之于上流 (《河中石兽》)
5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从莲的生长环境、外形、香气、品性四个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
B.【甲】、【乙】两文在表现手法上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C.【甲】文中“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旨在表现莲的清冷、孤僻的特征。
D.【乙】文是由竹的本固、性直、心空、节贞四个方面联想到君子之德。
56.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①濯清涟而不妖。
②竹性直,直以立身。
阅读下面古诗文,回答问题。
【甲】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释】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乙】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丙】
惠子相梁①,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手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yuān chú)②,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③不食,非醴(lǐ)④泉不饮。于是鸱(chī)⑤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hè)⑥!’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庄子《惠子相梁》)
【注释】①梁:国名。②鹓雏:古代传说中像凤凰一类的鸟,习性高洁。③练实:竹实④醴(1ǐ):甜美的泉水⑤鸱(chī):猫头鹰。⑥吓(hè):模仿鹞鹰发怒的声音。
57.解释下面加点字意思
①惟吾德馨( )
②无案牍之劳形( )
③或谓惠子( )
④欲代子相( )
58.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是( )
A.发于南海/飞于北海 B.非练实不食/一食或进粟一石
C.无丝竹之乱耳/庄子往见之 D.有仙则名/其名为鹓雏
59.翻译下列句子。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60.结合【甲】【乙】两文,概括刘禹锡“开颜”的原因。
61.阅读【乙】【丙】两文,说说两篇文章中刘禹锡和庄子在思想上有什么异同?
三、字词书写
62.给下面的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德馨( ) 案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