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基础训练)(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基础训练)(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9.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19 18:45:2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选择题
1.下列对古诗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A.这是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时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B.全诗用字造句、写景写人都十分平淡自然,仿佛信手拈来。
C.这首诗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孤单落寞的心情。
D.“明月来相照”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又独到的想象力。
2.古诗词鉴赏
晚春(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对下面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写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便各施解数,吐艳争芳,争芳斗菲;三四句,写连那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飞舞
B.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寥寥几笔,便给人以满眼风光 耳目一新的印象
C.此诗透过景物描写让读者领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
D.诗中拟人化手法的奇妙运用,糅人与花于一体 “无才思”三字,是作者谐谑之笔,讽喻那些无真才实学之人。
3.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A.第一句中的“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忧思。
B.第二句中的“满”字运用拟人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
C.第三句诗中的“闻折柳”是指《折杨柳》笛曲,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
D.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4.对诗句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竹里馆》是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时创作的一首五绝,全诗用字造景,写景写人物都平淡自然,写出了清幽的氛围与淡泊的心态,达到“诗中有画”的高超境界。
B.《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诗人被悠扬的笛声勾起了无尽的乡思,全诗清新流畅,抑扬错落。
C.《逢入京使》抓住一闪而过的生活片段,以平实的语言,抒写祖国与亲情难以两全。
D.《晚春》是唐代诗人韩愈的作品,这是一首写暮春的诗。这首诗以比喻的手法,轻灵的语言,从花草树木的角度写对春天的留恋。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相关题。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5.下面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时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B.深林,指茂密幽深的树林;相照,相互关照,意为明月与我相互陪伴。
C.诗中写到景物,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幽篁”“深林”“明月”。
D.诗中写人物活动,也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独坐”“弹琴”“长啸”。
6.下面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写隐者孤独寂寞生活的诗,充满了凄清无奈之情。
B.这首小诗总共四句,四句诗的用字造语都是新颖奇丽的。
C.本诗的诗眼是“独”。虽然景色美丽却是“人不知”的。
D.作者完全沉浸在与自然对话,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惬意中。
阅读《春夜洛城闻笛》,按要求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7.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人因闻笛声而感发。“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
B.诗中“折柳”是指一种代表风俗的行为,是作者借柳枝表达思乡以及依依不舍之情。
C.“何人不起故园情”,好像是说别人,说大家,但第一个激起思乡之情的,不正是诗人自己吗?此句以反问出现,正反映了这种怀乡感情的强烈。
D.本诗着重以听众的感情变化来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的艺术魅力。
8.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赏析诗中“满”的表达效果。
古诗赏析
晚 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9.全诗写出了怎样的晚春景致 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
10.有人认为本诗的主旨是劝人珍惜光阴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为什么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1.“双袖龙钟泪不干”描绘了诗人怎样的神态
12.“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历来为人们所传颂,你知道这两句妙在哪里吗
阅读古诗文,回答下列小题。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3.本诗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体裁是五言____(填“律诗”或“绝句”)。
14.诵读这首诗,我们可以想象到,诗人在竹林里“独坐”“____”“____”,内心的淡定与自然的幽静融合在一起。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面小题。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5.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请简要赏析诗中“斗”的表达效果。
16.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7.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所展现的画面。
1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复杂情感?
19.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以下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
唐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折柳”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
B.“飞”字写出了笛声出乎听众的意料,使无形的声音形象化。
C.作者详写笛声表现吹笛人技艺高超,烘托笛声的艺术魅力。
D.“何人不起故园情”运用了反问语气,由己及人,情真意切。
(2)请从修辞方法角度赏析“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句。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20.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21.作者用什么修辞手法写自己“龙钟泪不干”?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竹里馆
王维〔唐代〕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2.幽树林中的幽深渲染了怎样的境界?
23.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比较阅读《竹里馆》和《书事》,完成下列各题。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书事
唐·王维
轻阴阁①小雨,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注释:①阁:同“搁”,阻止,延滞,停下来。
24.下列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从体裁上看,两首诗都是五言绝句,从题材上看,两首诗都是写幽居之情趣。
B.《竹里馆》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叹惋惆怅的心境。
C.《书事》中的“阁”字别有趣味,仿佛是轻阴迫使小雨停止。淡淡两句,把读者带到一片宁静的小天地中,流露出诗人好静的个性和疏懒的情调。
D.《书事》中青苔本是静景,诗人化静为动,表现出色彩奇妙的运动,写出仿佛流动于整个空间的苍苔翠色,让人感受到深院的幽静。
25.两首诗歌表达的情感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完成下面两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新年作①
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②,从今又几年。
【注】①本诗为作者被贬谪南巴时所作。②长沙傅:贾谊,他曾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
26.中国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国度,有时候,你只需说起一个意象,我便知晓你的心意。请你在以上诗歌中找出两个这样的意象,并简要概括这些意象传递出的情绪。
27.“借人言己”是诗人创作时常用的一种方法,请你比较《春夜洛城闻笛》和《新年作》两首诗歌,结合诗歌内容和背景资料分析一下两位诗人这样做的目的。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两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新年作①
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②,从今又几年。
【注】①本诗为作者被贬请南巴时所作。②长沙傅:贾谊,他曾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
28.中国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国度,有时候,你只需说起一个意象,我便知晓你的心意。请你在以上诗歌中找出两个这样的意象,并简要分析其情感。
29.“借人言己”是诗人创作时常用的一种方法,请你比较《春夜洛城闻笛》和《新年作》两首诗歌,结合诗歌内容和背景资料分析两位诗人的创作目的。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30.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双袖龙钟泪不干”。
31.作者为什么不作家书,仅“凭君传语”?“凭君传语报平安”一句又蕴含哪些复杂情感?
32.诗词鉴赏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①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①杨花,诗中指柳絮。
(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2)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杨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3)诗人借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过去,便展示出浑身解数,来告诉我们什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3.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离别常折柳相赠,表达依依不舍之意。汉乐府古曲《折杨柳》抒发的也正是旅人伤别之情。
B.这首诗全篇扣紧一个“夜”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这笛声不期然而然地打动了许许多多的听众。
C.“散入春风满洛城”,是艺术的拟人,在诗人的想象中,这优美的笛声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
D.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全在于描写音乐之美,笛声之婉转。
34.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所描写的情景?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晚春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35.诗的前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晚春景致?
36.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阅读以下甲、乙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乙】
春夜闻笛
李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37.《春夜闻笛》借“________”抒发了思乡的情感。
38.两首诗都写到了“闻笛”,在写作的角度上有什么异同?
39.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题。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诗歌后两句。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40.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散入春风满洛城”中“满”的表达效果。
阅读古诗词《竹里馆》,完成下面小题。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42.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隐居时创作的一首五绝。一个“独”字贯穿全诗,刻画了一个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
B.全是用字造句、写景写人都平淡自然,仿佛信手拈来,就写出了清幽的氛围与淡泊的心态,达到了“诗中有画”的高超境界。
C.“明月来相照”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作心心相印的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D.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竹林中弹琴、长啸之状,表达了诗人因仕途坎坷而内心落寞无限惆怅之情。
43.这首诗具体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4.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①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①杨花,诗中指柳絮。
(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2)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杨花榆荚”“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45.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的“东望”点明家园的位置,“路漫漫”体现路途遥远,暗含回家不易。
B.第二句采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诗人对故园的眷恋之意。
C.从“马上相逢”一词描绘出行色匆匆的军旅生活,既合情理,又给人新鲜之感。
D.这首诗语言典雅,抒写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46.“凭君传语报平安”一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复杂心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47.全诗扣紧一个“______”字抒写自己的感受。诗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48.“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中“满”字用得极为精妙。请赏析其表达效果。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选择题
1.下列对古诗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A.这是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时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B.全诗用字造句、写景写人都十分平淡自然,仿佛信手拈来。
C.这首诗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孤单落寞的心情。
D.“明月来相照”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又独到的想象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
C.错误,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并无表达孤单落寞的心情。故选C。
2.古诗词鉴赏
晚春(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对下面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写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便各施解数,吐艳争芳,争芳斗菲;三四句,写连那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飞舞
B.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寥寥几笔,便给人以满眼风光 耳目一新的印象
C.此诗透过景物描写让读者领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
D.诗中拟人化手法的奇妙运用,糅人与花于一体 “无才思”三字,是作者谐谑之笔,讽喻那些无真才实学之人。
【答案】D
【解析】
【详解】
D. “讽喻那些无真才实学之人”错误,诗中拟人化手法的奇妙运用,糅人与花于一体。“草木”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解”还能“斗”,而且还有“才思”高下有无之分。赞赏杨花虽无芳华,却有情趣和勇气。故选D。
3.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A.第一句中的“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忧思。
B.第二句中的“满”字运用拟人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
C.第三句诗中的“闻折柳”是指《折杨柳》笛曲,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
D.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答案】B
【解析】
【详解】
B. “‘满’字运用拟人的艺术手法”错误,应是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故选B。
4.对诗句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竹里馆》是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时创作的一首五绝,全诗用字造景,写景写人物都平淡自然,写出了清幽的氛围与淡泊的心态,达到“诗中有画”的高超境界。
B.《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诗人被悠扬的笛声勾起了无尽的乡思,全诗清新流畅,抑扬错落。
C.《逢入京使》抓住一闪而过的生活片段,以平实的语言,抒写祖国与亲情难以两全。
D.《晚春》是唐代诗人韩愈的作品,这是一首写暮春的诗。这首诗以比喻的手法,轻灵的语言,从花草树木的角度写对春天的留恋。
【答案】D
【解析】
【详解】
D.“这首诗以比喻的手法”赏析不当。在诗人笔下,花草树木仿佛都有情思,有个性,成了精灵。连那些“无才思”的杨花榆荚,也都纷纷飘落,如雪花般尽情飞舞。这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故选D。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相关题。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5.下面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时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B.深林,指茂密幽深的树林;相照,相互关照,意为明月与我相互陪伴。
C.诗中写到景物,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幽篁”“深林”“明月”。
D.诗中写人物活动,也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独坐”“弹琴”“长啸”。
6.下面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写隐者孤独寂寞生活的诗,充满了凄清无奈之情。
B.这首小诗总共四句,四句诗的用字造语都是新颖奇丽的。
C.本诗的诗眼是“独”。虽然景色美丽却是“人不知”的。
D.作者完全沉浸在与自然对话,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惬意中。
【答案】5.B
6.D
【解析】
【分析】
5.
B.“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相照”是指明月的映照;在此是赋予明月以人的情感,写诗人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相照,相互关照,意为明月与我相互陪伴”表述有误;
故选B。
6.
A.“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写诗人独自在幽静的竹林中弹琴高歌;“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写诗人隐居此地,只有明月静静陪伴;表现了诗人悠闲的生活,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写隐者孤独寂寞生活的诗,充满了凄清无奈之情”表述有误;
B.本诗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平淡中富有新意,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其实却是独具匠心;“四句诗的用字造语都是新颖奇丽的”表述有误;
C.“独坐”暗示此地环境幽静,只有诗人独自在此;“弹琴复长啸”中以诗人的弹琴声、高歌声,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深林”与“幽篁”表现此地环境幽静;“明月”是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全诗围绕“幽”字展开,本诗的诗眼是“幽”;并非“独”;
故选D。
阅读《春夜洛城闻笛》,按要求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7.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人因闻笛声而感发。“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
B.诗中“折柳”是指一种代表风俗的行为,是作者借柳枝表达思乡以及依依不舍之情。
C.“何人不起故园情”,好像是说别人,说大家,但第一个激起思乡之情的,不正是诗人自己吗?此句以反问出现,正反映了这种怀乡感情的强烈。
D.本诗着重以听众的感情变化来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的艺术魅力。
8.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赏析诗中“满”的表达效果。
【答案】7.B
8.“满”字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解析】
【分析】
7.
B.古人离别时,有折柳枝相赠之风俗。“折柳”一词寓含“惜别怀远”之意,不是思乡;
故选B。
8.
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散入春风满洛城”一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同时“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衬出笛声的动人、夜的安静。惟其如此,才会在诗人的听觉与想象中飘满洛城,似乎其他的声音都不存在了,似乎全城人都在凝神静听。反衬出诗人乡思的情怀和孤寂的心情。
古诗赏析
晚 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9.全诗写出了怎样的晚春景致 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
10.有人认为本诗的主旨是劝人珍惜光阴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为什么
【答案】9.草木留春,万紫千红,柳絮朵朵,轻若白雪,漫天飞舞。
10.示例一:同意,因为作者是以“百般红紫”“斗芳菲”反衬“杨花榆荚”的白首无成;示例二:不同意,因为作者在诗中是在嘲笑杨花榆荚没有红的花,不能为春天增光彩。示例三:不同意,本诗是在歌颂杨花榆荚尽管无才思还是敢于与红紫争鸣争放,为晚春增色。
【解析】
9.
本题考查学生描述诗句画面的能力。描绘画面,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和意境。为了增添语言的描写性,一、可以运用修辞,如比喻、拟人等,使语言更形象、生动;二、可以添加联想与想象,把古诗因为追求简练而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注意不能翻译诗句。诗中“杨花”指的是柳絮。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说草木亦知春将不久,因而花木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本色。凑热闹的还有朴实无华的柳絮,也都在纷纷飘落,如雪花般尽情飞舞。据此分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即可。
10.
本题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与把握。题干已列出其他人对本诗主旨的一种看法,答题时首先要表明自己的态度,即“同意”还是“不同意”,再具体说明原因。如:同意。此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通过描写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归去,于是争芳斗艳,欲将春天留住,就连那本来“无才思”的柳絮、榆荚也不甘示弱,纷纷飘落,好像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从这个角度来看,全诗表达了诗人的惜春之情,同时也蕴含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与劝人珍惜光阴的看法相近。如:不同意。“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自惭形秽,终凭自己的一技之长“作飞雪”,积极参加到挽留春光的队伍之中,这种勇气实在值得钦佩。也可以从其他角度理解,最终只要有理有据,自圆其说即可。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1.“双袖龙钟泪不干”描绘了诗人怎样的神态
12.“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历来为人们所传颂,你知道这两句妙在哪里吗
【答案】11.因思念亲人而伤心落泪的情态。
12.示例:这两句直率真切,自然天成,脱口而出,字浅意深,以一颗急切的赤子之心表达了诗人出门在外对家园的强烈思念,意境沉郁,含蓄悠远。
【解析】
11.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感悟能力。“龙钟”是沾湿的意思,这句诗的意思是揩眼泪巳经揩湿了双袖,可是脸上的泪水仍旧不干,形象的描绘了诗人对亲人无限眷恋而情不自禁流泪的神态。
12.
本题考查赏析诗句。赏析诗句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品味富于表现力的关键词;二、剖析诗词的思想内容;三、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四、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五、揭示其蕴含的哲理。“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自然天成,脱口而出,写得十分传神。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阅读古诗文,回答下列小题。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3.本诗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体裁是五言____(填“律诗”或“绝句”)。
14.诵读这首诗,我们可以想象到,诗人在竹林里“独坐”“____”“____”,内心的淡定与自然的幽静融合在一起。
【答案】13. 王维 绝句
14. 弹琴 长啸
【解析】
13.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1)这首诗是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
(2).诗共四句,每句五字,可以看出,五言绝句。
14.本题考查诗的内容及情感。
这是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时创作的一首五绝。诗人在竹林里“独坐”、“弹琴”、“长啸”,内心的谈定与自然的幽静融合在一起。在这样一个清净的世界,虽然“人不知”,却有明月相伴,并不感到孤独。月华如水,涤荡胸怀,诗人在与自然对话、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的惬意中充分感悟隐居生活的美好情趣。全诗用字造句,写景写人都平淡自然,写出了清幽的氛围与淡泊的心态,达到了“诗中有画”的高超境界。据分析可得答案。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面小题。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5.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请简要赏析诗中“斗”的表达效果。
16.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5.一个“斗”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把花朵人格化,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使无情的草树能知、能解还能斗,且彼此还有高下之分,使描绘的晚春景致生动而有奇趣。(意对即可)
16.表达了诗人感叹时光易逝,劝喻人们珍惜时光,勤奋努力的思想感情。或者:表达了诗人鼓励人们不甘落后,敢于创造的思想感情。(赞美春天的蓬勃生机,也对)。(意对即可)
【解析】
【分析】
15.
考查诗歌的炼字。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虽然诗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常景,但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
“百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一句中的“斗”有争奇斗艳之意,此处用于形容草树,可知“斗”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草木”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解”还能“斗”,而且还有“才思”高下有无之分。想象之奇,实为诗中所罕见。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表现了晚春的喜爱。
16.
考查对作者情感的把握。
这是一首写晚春景物的诗,百花盛开,万紫干红,它们像是知道春天不久就要归去,所以特别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各逞姿色,争芳斗艳,全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作者是以“百般红紫斗芳菲”反衬“杨花榆荚”的白首无成,告诉我们: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展示自己的个性,昂扬进取,积极发挥自身潜能,有所作为,在人生的舞台上亮出自己的风采,活出自己的价值。作者意在劝人要勤学,不要像杨花一样白首无成。只有惜春惜时,抓住时机,乘时而进,才能创造美好未来。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7.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所展现的画面。
1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复杂情感?
【答案】17.示例:诗人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意思对即可)
18.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意思对即可)
【解析】
【分析】
17.
本题考查描绘诗歌的画面。解答时,首先理解诗句大意,然后抓住主要对象或景物,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绘。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思乡的泪沾湿双袖模糊面容。
画面示例:离开长安很久了,碰到入京使以后,诗人久久不语,只是默默凝视着东方。步步西去,家乡越来越远,只觉得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揩眼泪巳经揩湿了双袖,可是脸上的泪水仍旧不干。
18.
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能力。此诗首联塑造西行途中的旅人形象在碰到入京使以后, 作者久久不语,只是默默凝视着东方,步步西去,家乡越来越远,首句只叙事,不言情,但情感自生。第二句中的“龙钟”是沾湿的意思,掩面抽泣眼泪已经沾湿了双袖,可是脸上的泪水仍旧不干。这种写法虽夸张,却极朴素、真切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中“逢”字点出了题目,作者在赶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的,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柔情与豪情交织相融,感人至深。
19.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以下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
唐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折柳”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
B.“飞”字写出了笛声出乎听众的意料,使无形的声音形象化。
C.作者详写笛声表现吹笛人技艺高超,烘托笛声的艺术魅力。
D.“何人不起故园情”运用了反问语气,由己及人,情真意切。
(2)请从修辞方法角度赏析“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句。
【答案】(1)C
(2)[示例一]运用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赋予玉笛人的情态,表现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浪漫主义情怀。
[示例二]听觉描写和触觉描写相结合,写出了笛声随春风时隐时现的特点。
[示例三]以声音反衬夜晚的安静,写出诗人此时百无聊赖,思念家人。
【解析】
(1)
C. 此诗抒发了诗人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没写吹笛人技艺高超的意思。选项错误;
故选C。
(2)
本题考查赏析重点诗句的能力。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谁家玉笛暗飞声”是猜测性的问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而打动了许许多多听众,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散入春风满洛城”说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这两句诗运用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浪漫情怀。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20.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21.作者用什么修辞手法写自己“龙钟泪不干”?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20.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21.夸张。“龙钟”形容泪流纵横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本诗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解析】
【分析】
20.
本题考查描绘诗歌的画面。解答时,首先理解诗句大意,然后抓住主要对象或景物,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绘。“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思乡的泪沾湿双袖模糊面容。故园,指长安和长安的家;路漫漫,路途十分遥远。
画面示例:离开长安很久了,碰到入京使以后,诗人久久不语,只是默默凝视着东方。步步西去,家乡越来越远,只觉得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揩眼泪巳经揩湿了双袖,可是脸上的泪水仍旧不干。
21.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和情感分析。“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文中指作者哭得泪流满面、情难自已、沾湿衣袖的样子,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诗人第一次从军西征,辞别了居于长安的妻子,越马踏上了漫漫征途,充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幕府书记,西出阳关,奔赴安西。在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了入京使者的故人,两人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也不顾上写信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简洁的语言中寄寓着诗人远涉边塞的一片思乡怀亲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竹里馆
王维〔唐代〕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2.幽树林中的幽深渲染了怎样的境界?
23.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案】22.幽深等字的运用,渲染了一种幽静、雅致的境界。
23.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的生活,时而独坐冥想,时而弹弹琴,时而长啸,无人来扰,到了夜晚,自有明月相伴,展现出如诗如画的美景,表现了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高雅的生活情趣。
【解析】
【分析】
22.
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深林人不知”意思是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与上句“独坐幽篁里”对应,幽深的竹林,没有人来打扰,给诗人提供了幽深茂密、清幽的陶冶性情的环境。
23.
本题考查诗人的情感的分析。结合诗句来体会作者的心情即可。诗歌的前两句写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后两句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构成了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洁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比较阅读《竹里馆》和《书事》,完成下列各题。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书事
唐·王维
轻阴阁①小雨,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注释:①阁:同“搁”,阻止,延滞,停下来。
24.下列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从体裁上看,两首诗都是五言绝句,从题材上看,两首诗都是写幽居之情趣。
B.《竹里馆》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叹惋惆怅的心境。
C.《书事》中的“阁”字别有趣味,仿佛是轻阴迫使小雨停止。淡淡两句,把读者带到一片宁静的小天地中,流露出诗人好静的个性和疏懒的情调。
D.《书事》中青苔本是静景,诗人化静为动,表现出色彩奇妙的运动,写出仿佛流动于整个空间的苍苔翠色,让人感受到深院的幽静。
25.两首诗歌表达的情感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案】24.B
25.相同之处:表现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对幽居生活的热爱与陶醉,以及高雅绝俗的追求。《竹》诗中诗人身处竹林,弹琴、放歌自娱自乐,与月相伴,悠然自得;《书》诗中诗人在院中坐看青苔,享受满院翠绿,闲静疏懒。
【解析】
【分析】
24.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B.“体现出诗人叹惋惆怅的心境”表述错误。《竹里馆》一二句,用“幽篁”、“深林”、“明月”三个词写景,以“独坐”、“弹琴”、“长啸”三个词写人物活动,写弹琴、长啸,则是以声响托出静境。这两句写出了竹林的清幽和诗人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故选B。
25.
本题考查对古诗情感的理解。解答此题要结合相关诗句分析。《竹里馆》诗前两句中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安闲自得之情。“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抒发了诗人置身于大自然的淡泊情志和闲适的胸怀。《书事》前两句前两句中“阁”字别有趣味,仿佛是轻阴迫使小雨停止,虽是白昼,诗人也懒得去开那院门,表达诗人喜欢静谧的个性和雨后闲适的情调。“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作者运用移情和拟人手法,化无情之景为有情之物。诗中透露出对清幽恬静生活的陶醉之情。所以,两首诗的相同之处都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对清幽高雅的隐居生活的喜爱及淡泊宁静的情怀。
古往今来,家乡一直是文人骚客们不变的谈论话题。树高千尺,落叶归根,在他们看来,家乡是他们心灵的依靠、感情的寄托。他们借诗言志,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恋。
阅读下面两首,完成下面两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新年作①
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②,从今又几年。
【注】①本诗为作者被贬谪南巴时所作。②长沙傅:贾谊,他曾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
26.中国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国度,有时候,你只需说起一个意象,我便知晓你的心意。请你在以上诗歌中找出两个这样的意象,并简要概括这些意象传递出的情绪。
27.“借人言己”是诗人创作时常用的一种方法,请你比较《春夜洛城闻笛》和《新年作》两首诗歌,结合诗歌内容和背景资料分析一下两位诗人这样做的目的。
【答案】26.示例一:《春夜洛城闻笛》中春风徐徐,笛声飘散在风中,风又吹送笛声,飘满了洛阳城。“春风”交代诗人情感生发(思乡之情)的原因;《新年作》中的“岭猿”,渲染了哀伤凄婉的氛围,诗人与之“旦暮”相处,写出了诗人独自谪居异乡,内心的孤独无依、惆怅迷茫。
示例二:《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听闻折柳曲,谁人不起思乡之情呢!“折柳”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新年作》中“江柳共风烟”写出了诗人与江边杨柳共同领受风烟侵吹,“风烟”,渲染了伤感氛围,写出了诗人在异乡孤苦无依,内心凄苦惆怅。
27.《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偶然听到笛声,而这笛声未点明是谁吹奏,可能是乐师,可能是和诗人一样客居他乡的游子,而不管是谁,这都不重要,“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思乡之情是天下所有游子所共有的,所以在此夜听到词曲,诗人和众多游子一样触发思乡之情;《新年作》作者被贬谪南巴时所作,“已似长沙傅”借用贾谊的典故,贾谊汉代名士,有匡扶国家之志,遭人诋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诗人联系与贾谊遭贬的共同的遭遇,心里更是充满凄凉寥落之情。“老至居人下”满含年老失时的辛酸和仕途失意的悲愤:刚正到老,却落了个受人陷害、寄人篱下的下场!
【解析】
【分析】
26.
本题考查诗歌意象及情感把握。题干要求找出两个意象,并分析这些意象所传递出的情绪。
《春夜洛城闻笛》中意象有“玉笛”、“春风”、“折柳曲”等,“谁家玉笛暗飞声”,谁家的玉笛,在静夜里悄悄地响起?诗人或许正在读书、闲坐,或做着其他的事,一曲笛声不期然响起,夜深人静,笛声清远而动听。他被吸引住了,循声望去,却辨不清笛声来自哪里。“散入春风满洛城”,春风徐徐,笛声飘散在风中,风又吹送笛声,飘满了洛阳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今夜,缥缈的笛乐中,我听到了思乡怀亲的《折杨柳》。这里的意象既表明写诗的时令,交代诗人情感生发的原因,也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新年作》中意象有“岭猿”、“江柳”、“风烟”等,根据“乡心新岁切”可知,新年来临,诗人思乡的心情格外迫切,“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意思是年老了反而被贬谪他处居于人下,连春天也脚步匆匆走在我的前头。由前面两联的铺垫叙述,接着分析颈联中的意象,“岭猿”岭南山间的猿猴,猿啼积淀着哀伤的诗歌意象。“旦暮”从早到晚,“风烟”,晨风暮霭,以及边的柳树,这里的意象写尽了诗人孤独无告、迷惘无依的凄苦情状:谪居异乡,只能同无情的动物为伍,只能与无感的植物结伴,岭猿声哀,江柳意迷,纵有万般心事,又何处得说?自身遭遇的凄苦,前途未卜的迷惘,全在景中。
27.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这里借用贾谊的典故,洛阳才子贾谊,有济世匡国之志,脱颖初露,而为权贵宿老谗毁,疏放为长沙太傅。诗人这次遭贬,也是以功蒙过,心中哀怨,时有流露。所以借贾谊的典故,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已似”之感。而自忤权门,担心滞此难返,不免生出“从今又几年”的忧虑。至此诗人引颈遥望长安,归心不已,步履迟迟的徘徊背影已如在眼前;似可听见深深的长吁短叹。
“何人不起故园情”,听到这笛声的,谁不会动思乡之情呢?联系第一句看,这种游子怀念故园的感情,最初可能是隐藏的、莫可名状的,因偶然听到的笛声突然明朗、强烈起来了。笛声来自何处,何人在吹,是和自己一般的游子?是乐工?是歌妓?这些都让诗人和读者去猜测。而这些又都无须一一去分别,因为思乡之情对游子来说,都是共有的。它绵绵不绝,弥漫在夜空中,缠绕在游子心头,抹不去化不开。“何人”一词概括性极强,实则是突出诗人思乡之情。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两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新年作①
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②,从今又几年。
【注】①本诗为作者被贬请南巴时所作。②长沙傅:贾谊,他曾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
28.中国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国度,有时候,你只需说起一个意象,我便知晓你的心意。请你在以上诗歌中找出两个这样的意象,并简要分析其情感。
29.“借人言己”是诗人创作时常用的一种方法,请你比较《春夜洛城闻笛》和《新年作》两首诗歌,结合诗歌内容和背景资料分析两位诗人的创作目的。
【答案】28.诗中的意象有玉笛、春风、折柳曲等,春风表明写诗时的节令,玉笛点明诗人感情生发的原因,而折柳曲,有两个意思,一是送别时依依惜别,二是盼望亲人归来,诗中是由折柳曲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29.《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中“折柳”运用了典故,指曲子《折杨柳》,此时远离家乡的诗人还没入睡,倚窗独立,眼望明月,耳听笛声,便是《折柳》曲,陷入了沉思,点染了诗人浓浓的客愁乡思。末句“何人不起故园情”就自然而然了,诗人触景生情,在寂寞的洛阳城,一个人慢慢品尝游子思乡之苦。
《新年作》尾联用典。诗人以贾谊自况,表明自己遭到了像贾谊一样的冤情,寄托了被贬之意;贾谊被贬之后,又被征召入朝,这里表现了诗人希望朝廷再次启用自己的愿望。
【解析】
【分析】
28.
考查对诗歌意象的理解。首先理解诗歌内容:一个春风骀荡的夜晚,万家灯火渐渐熄灭,白天的喧嚣热闹也已平静下来,忽然传来一阵嘹亮悦耳的笛声,这凄清婉转的曲调随风飞扬,飘飘洒洒,铺天盖地,笼罩整个洛城。这时,有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还没入睡,他倚窗独立,举头望明月,张耳闻笛声,陷入了沉思。笛子吹奏的不是欢快明朗的《欢乐颂》,而是饱含离愁别绪的《折杨柳》曲。然后根据意象来表明情感;本来,古人离别就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杨柳依依,暗含恋恋难舍的心情。现在,在这样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以这样一种飘泊不定的身份,听这样一支哀怨痛楚的曲子,谁能不起思乡之情呢?夜深人静,春风吹拂,笛声飞扬,溢满洛城,一个“飞”字,一个“满”字,很容易引发人们的联想,似乎万千游子也耳听笛音,心盛乡思,随风飞扬,魂归故里,这是怎样一种急不可待,归心似箭的情思啊,非有饱受离别之苦者不能体会。
29.
《春夜洛城闻笛》:“何人不起故园情”,听到这笛声的,谁不会动思乡之情呢?联系第一句看,这种游子怀念故园的感情,最初可能是隐藏的、莫可名状的,因偶然听到的笛声突然明朗、强烈起来了。笛声来自何处,何人在吹,是和自己一般的游子?是乐工?是歌妓?这些都让诗人和读者去猜测。而这些又都无须--去分别,因为思乡之情对游子来说,都是共有的。它绵绵不绝,弥漫在夜空中,缠绕在游子心头,抹不去化不开。“何人”一词概括性极强,实则是突出诗人思乡之情。
《新作年》:“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这里借用贾谊的典故,洛阳才子贾谊,有济世匡国之志,脱颖初露,而为权贵宿老谗毁,疏放为长沙太傅。诗人这次遭贬,也是以功蒙过,快快哀怨,时有流露:“地远明君弃,天高酷吏欺”故引贾谊为同调,而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已似”之感。而自忤权门,担心滞此难返,不免生出“从今又几年”的忧虑。至此诗人引颈遥望长安,归心不已,步履迟迟的徘徊背影已如在眼前;似可听见深深的长吁短叹。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30.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双袖龙钟泪不干”。
31.作者为什么不作家书,仅“凭君传语”?“凭君传语报平安”一句又蕴含哪些复杂情感?
【答案】30.这句诗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也为下文捎口信回家报平安做了铺垫。
31.因为是在马上相逢,没有纸和笔。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解析】
【分析】
30.
本题考查诗句赏析,赏析题可从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表现手法方面进行赏析。
“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意为“热泪打湿双袖还不断流淌”,将自己难过的事实夸大到泪水不断流淌,可见是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回看上一句“故园东望路漫漫”意为东望家乡路程又远又长,说明作者“泪不干”是因为要远离家乡,表达了作者对故乡亲人的极度思念之情。结合“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可知,也是为“传语报平安”做了铺垫。
31.
本题考查对古诗中心情感体会。
作者在诗中说“马上相逢无纸笔”,说明是在途中偶然遇见,没有纸笔作家书,但是又害怕家里人担心,所以只能让“入京使”给家里人捎句口信说自己一切都好。表现出了诗人在离京途中牵挂家里但是有无可寄托,又怕家人担心自己的复杂心情。
32.诗词鉴赏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①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①杨花,诗中指柳絮。
(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2)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杨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3)诗人借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过去,便展示出浑身解数,来告诉我们什么?
【答案】(1)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2)示例: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
(3)时光易逝,要珍惜时光、勤奋努力。
【解析】
【分析】
(1)
本题考查炼字。“百般红紫斗芳菲”,这句话的意思是:想方设法竟相争妍斗艳。所以一个“斗”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把花朵人格化,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2)
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本题要抓住诗中主要景物“杨花”,运用联想,使用形容词词和修辞手法描绘杨花漫天飞舞的景象,突出画面感。
(3)
本题考查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表达了诗人感叹时光易逝,劝喻人们珍惜时光,勤奋努力的思想感情。或者:表达了诗人鼓励人们不甘落后,敢于创造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3.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离别常折柳相赠,表达依依不舍之意。汉乐府古曲《折杨柳》抒发的也正是旅人伤别之情。
B.这首诗全篇扣紧一个“夜”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这笛声不期然而然地打动了许许多多的听众。
C.“散入春风满洛城”,是艺术的拟人,在诗人的想象中,这优美的笛声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
D.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全在于描写音乐之美,笛声之婉转。
34.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所描写的情景?
【答案】33.A
34.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解析】
【分析】
33.
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正确赏析。
B.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不是紧扣“夜”字。
C.“散入春风满洛城”,是艺术的夸张,运用的不是拟人。
D.《春夜洛城闻笛》是借笛声来抒发思乡之情,“它的意义全在于描写音乐之美,笛声之婉转”,理解是错误的。
故选A。
34.
考查描绘画面能力。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的画面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与联想,用生动的语言再现画面即可。“谁家玉笛暗飞声”,谁家的玉笛,在静夜里悄悄地响起?他被吸引住了,循声望去,却辨不清笛声来自哪里。“散入春风满洛城”,春风徐徐,笛声飘散在风中,风又吹送笛声,飘满了洛阳城。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晚春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35.诗的前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晚春景致?
36.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35.草木留春、万紫千红或花草树木竞相开放、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意思对即可)
3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春光的珍惜,对春天的留恋、喜爱之情。(意思对即可)
【解析】
【分析】
35.
考查赏析诗中画面。本诗前两句写景,选取暮春时节的草树为切入点,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离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竞相吐艳争芳,霎时万紫千红,繁花似锦。既表现了暮春景色的美好,也表现了作者的惜春之意。
36.
考查赏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诗人全用拟人手法,不说人之惜春,而说草树亦知春将不久,因而百花争艳,各呈芳菲。凑热闹的还有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像飞雪一般漫天遍野地飘舞。从而表达了自己对于暮春美好景色的喜爱与赞美和留春惜春之意。
阅读以下甲、乙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乙】
春夜闻笛
李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37.《春夜闻笛》借“________”抒发了思乡的情感。
38.两首诗都写到了“闻笛”,在写作的角度上有什么异同?
【答案】37.大雁北飞
38.相同:两首诗都写到了因为听到笛声引起的情感变化(引发思乡之情)。
不同:《春夜洛城闻笛》写到了笛子吹奏的具体曲调是《折柳曲》,并由此曲而引发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春夜闻笛》只写到了听笛后迁客的感情变化,没有写具体的笛曲。
【解析】
【分析】
37.
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结合诗歌内容加以理解。
乙诗中“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意思是晚上洞庭湖畔停宿的无数大雁,还没等到天亮就都急切地往北飞。作者借“大雁北飞”这一自然现象,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38.
甲诗“谁家玉笛暗飞声”,乙诗“寒山吹笛唤春归”可知相同点是:两首诗都写到了因为听到笛声引起的情感变化,引发思乡之情。
不同:甲诗“此夜曲中闻折柳”,写到了笛子吹奏的具体曲调是《折柳曲》,“柳”与“留”谐音,借此曲而引发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乙诗“迁客相看泪满衣”只写到了听笛后迁客因思乡而伤心落泪的表现,没有写具体的笛曲。
39.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题。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诗歌后两句。
【答案】这里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这里诗人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意近即可)。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题目要求从修辞角度赏析诗歌后两句,诗歌后两句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天上一轮明月写得有情有义,它看到诗人无人陪伴,于是来到这竹林里洒下皎洁的光辉照耀着、陪伴着诗人。把明月当做知己,这是诗人独到的想象,而虽然独坐在这深山竹林,诗人也并没有感到孤独,就是因为,还有天上这一轮明月的陪伴。拟人手法的运用,使得孤寂的氛围立刻有了温馨的情谊。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40.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散入春风满洛城”中“满”的表达效果。
【答案】40.本诗抒发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意思对即可)
41.“满”字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解析】
40.
本题考查诗文情感理解。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诗的第一句是猜测性的问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而打动了许许多多听众,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第二句说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第三句说明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于是紧接一句说,哪个能不被引发思念故乡家园的情感呢!此诗抒发了诗人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令人回味无穷。
41.
本题考查诗文赏析。
含义:悠扬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理解: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同时写出其城中之寂静,笛声之悠扬,写出作者内心的孤寂感伤,表达诗人的思乡心切。
阅读古诗词《竹里馆》,完成下面小题。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42.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隐居时创作的一首五绝。一个“独”字贯穿全诗,刻画了一个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
B.全是用字造句、写景写人都平淡自然,仿佛信手拈来,就写出了清幽的氛围与淡泊的心态,达到了“诗中有画”的高超境界。
C.“明月来相照”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作心心相印的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D.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竹林中弹琴、长啸之状,表达了诗人因仕途坎坷而内心落寞无限惆怅之情。
43.这首诗具体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案】42.D
4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雅致、悠然自得的月夜独坐图:诗人独自坐在茂密而幽深的竹林里,优雅的弹着琴,自在的长啸,周围静无一人,唯有月光心有领会的照耀着、陪伴着诗人。
【解析】
42.
D.“表达了诗人因仕途坎坷而内心落寞无限惆怅之情”有误,这首诗描写了清幽宁静的美景,高雅绝俗的雅趣,抒发了诗人宁静、淡泊、闲适的情怀,而不是落寞、无限惆怅之情。故选D。
43.
考查对诗歌画面意境的分析理解。诗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述了诗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生活的画面: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会弹着琴弦,一会又发出长长的啸声。无人来扰,到了夜晚,自有明月相伴。表现了一种清幽宁静、高雅绝俗、悠然自得的境界。
44.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①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①杨花,诗中指柳絮。
(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2)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杨花榆荚”“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答案】(1)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2)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
【解析】
【分析】
(1)
本题考查炼字。“百般红紫斗芳菲”的意思是花草树木的花朵便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 色彩缤纷,繁花似锦"。所以一个“斗”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把“花朵”人格化,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
(2)
本题考查描写诗中画面。开放类试题,在尊重原意的基础上,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即可。如: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45.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的“东望”点明家园的位置,“路漫漫”体现路途遥远,暗含回家不易。
B.第二句采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诗人对故园的眷恋之意。
C.从“马上相逢”一词描绘出行色匆匆的军旅生活,既合情理,又给人新鲜之感。
D.这首诗语言典雅,抒写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46.“凭君传语报平安”一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复杂心理?
【答案】45.A
46.抒发诗人挂念亲人又无处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解析】
【分析】
45.
A.“故园东望路漫漫”,在碰到入京使以后,作者久久不语,只是默默凝视着东方,思乡的主题一上来便得到提示,还塑造了西行途中的旅人形象。步步西去,家乡越来越远,“路漫漫”三字不仅指出这种事实,而且很容易勾起“思乡之情”。首句只叙事,不言情,但情感自生,并没有暗含回家不易,故选A。
46.
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理解。全诗描写了在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行色匆匆,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彼此行色匆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收束得干净利落,但简单之中寄寓着诗人思念亲人的一片深情,颇有韵味。同时“报平安”体现诗人希望入京使把自己平安的消息告诉家人,不希望他们对自己担心,让家人放心,不要牵挂自己。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47.全诗扣紧一个“______”字抒写自己的感受。诗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48.“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中“满”字用得极为精妙。请赏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47. 闻 何人不起故园情。
48.“满”充满、弥漫,形象地描绘出笛声随风飘荡充满整个洛阳城的情景,引发了阳笛人的孤寂和思乡之情。
【解析】
【分析】
47.
本题考查诗歌的鉴赏、理解。《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七言绝句。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何人不起故园情”的意思是:哪个人的思乡之情不会因此而油然而生呢?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揭示了诗歌主旨。
48.
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意思是: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中,飘满洛阳古城。“满”充满、弥漫,“满洛城”,笛声随着春风进入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听到笛声以后,自然引发阳笛人思乡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