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同步训练
一、积累运用
1.阅读下面诗歌节选,对汉字书写及加点字注音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xūn)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wō)行摸索;我是干瘪(bié)的稻穗(shuì);是失修的路基;是淤(yū)摊上的驳船/把纤(qiàn)绳深深/勒进你的肩博;——祖国啊!
A.字形有两个错误,注音有两个错误。
B.字形有三个错误,注音有一个错误。
C.字形有四个错误,注音有三个错误。
D.字形有一个错误,注音有四个错误。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疲惫 戈壁滩 严惩不贷 转瞬既逝
B.隧洞 口头禅 入不敷出 祖祖辈辈
C.干瘪 笑吟吟 苍海桑田 伤痕累累
D.淤滩 文绉绉 不可名状 眼花瞭乱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关心祖国的命运,为之 为之牺牲;赞美祖国的山河,为之 为之歌咏;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历史文化,为之 为之感动……
A.沉醉 奋斗 描画 B.奋斗 沉醉 描画
C.奋斗 描画 沉醉 D.沉醉 描画 奋斗
3.对下列诗句中加点部分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指祖国曾有过的漫长而黑暗的历史)
B.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比喻没能变成现实的美好理想)
C.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比喻虚幻的空想像蛛网一样,可以被轻易抹去)
D.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喻指祖国的前程蒸蒸日上,灿烂辉煌)
4.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然界中许多美好的事物常常被赋予特定的情感,根据下面的情境,在横线上各填上一种事物的名称。
初秋,好朋友要离开家乡到国外求学,送行路上,晓依顺手折下路边的 ,以表达惜别之意。过了一个月,朋友给晓依发来一封邮件,邮件里画了 ,表达了她的思乡之情。
5.请仿照画线句的写法,将诗句补充完整,使它们尽可能与原诗句和谐一致。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我是干瘪的稻穗, ;是失修的路基, 。
6、对本诗中的意象,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A.诗的第一节选取了一些富于象征意味的意象,如“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等表现祖国的贫困与落后。
B.第二节中“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紧承“痛苦的希望”,表现希望从未降临中国。
C.第三节中以“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比喻思想解放的艰难,以“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比喻希望就在现在。
D.第四节中“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既是写自己,又是写一代充满希望的青年。
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完成下面问题。
7.在第一节诗中,诗人都写了哪些意象?通过这些意象写出了祖国怎样的历史面貌?
8.诗中的“我”仅仅指诗人自己吗 “我”与祖国是一种什么关系
9、前两节诗都写祖国的历史,侧重点有何不同?
三、拓展阅读。
炉中煤
——眷恋祖国的情绪(郭沫若)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要我这黑奴的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11、“啊,我年青的女郎!”这句话反复出现造成了什么效果?首尾两节的呼应又有何作用?
12、怎样理解“炉中煤”的前身、过去和今朝?“炉中煤”今朝的心理如何?
13、如何理解“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答案
A (“瘪”应读biě,“穗”应读suì,“淤摊”应为“淤滩”,“肩博”应为“肩膊”)
C(由“为之牺牲”可推测第一空应为“奋斗”,由“为之歌咏”可推测第二空应填“描画”,由“为之感动”可推测第三空应填“沉醉”。
3.C C项,“神话的蛛网”喻指“文化大革命”对人们精神的禁锢。
4.本题考查意象及其运用的环境,第一空应该选择代表惜别的意象,如“柳枝”等,第二空应该选择代表思乡的意象,如“月亮”“鸿雁”等。5.B 第2节中“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紧承“痛苦的希望”,表现的是中国人民屡受挫折却从不泯灭希望。
5、滋养你被劳作压弯的身躯;托起你坎坷前行的脚步
6、B(第二节中“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紧承“痛苦的希望”,表现的是中国人民屡受挫折却从不泯灭希望。)
7.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这些意象形象地展示了祖国饱经沧桑的苦难历史。
8.不是仅仅指诗人自己。这个“我”代表着与祖国有着共同命运的一代人。“我”和祖国生死相依、血肉相连,“我”的形象是和祖国的形象熔铸在一起的,“我”和祖国一起从苦难中走过,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我”担起了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
9、第一节从物质上写祖国的贫穷与沧桑,第二节从精神上写人民的祈愿。
10、诗人以“炉中煤”自喻,表达了对祖国强烈的热爱之情,抒发了甘愿为祖国献身的愿望。
11、这句话反复出现,造成了一种反复咏叹的效果,使情感渐趋热烈深沉,同时也显示了因果的脉络。首尾两节呼应,表达了“我”对祖国的苦恋与奉献。
12、第三节中后三行诗分别写了“我”的前身、过去和今朝。煤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过去“活埋在地底多年”,今朝“才得重见天光”。从字面上看,讲的是煤的形成过程,其深层含义是说自己原本是国家有用之才,但在过去黑暗现实的压迫下,爱国之情深埋心中,不得抒发,空怀报国之志,却无报国之门。今朝,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祖国焕发出新的青春,诗人的爱国情感不可抑制地喷发而出,报效祖国的时机终于来了。
13、直抒对祖国的眷念和热爱思念之情,表现“我”正向亲爱的祖国诉说着那颗燃烧的赤子忠心,即使化为灰烬也绝不后悔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