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同步训练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色字注音
所恶( ) 一箪食( ) 一豆羹( )
蹴( ) 苟得( ) 不屑(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色的字词。
①二者不可得兼( )
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
③此之谓失其本心( )
④贤者能勿丧耳( )
⑤故患有所不辟也( )
⑥呼尔而与之( )
3、(1)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古: 今:
(2)一箪食,一豆羮 古: 今: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古: 今:
(4)万钟于我何加焉 古: 今:
4、解释剧中的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也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5)乡为身死而不受
5、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1)鱼我所欲也。 (2)二者不可得兼。
(3)故不为苟得。 (4)是亦不可以已乎。
6、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⒈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
⒉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读课文回答问题
课文中哪句话可以概括全篇的大意?
2、文中两次提到“心”,在第一节中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在文章最后又说:“此之谓失其本心。”句中“是心”、“本心”各指什么 请依据原文回答。
3、文中说得了“万钟”是为了什么?
4、作者列举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赞扬了什么样的人,斥责了什么样的人
5、读“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一句,列举生活中的“一个贤者”并写出他具有怎样的“心“?
一、
略;
2、同时获得;假使,假如;天性、本性;丧失、丢掉;祸患、突难
;助词
3、(1)古:能够用来;今:能够 ;
古:盛羹汤或其他食物的器具;今:豆子(一种粮食 类作物)。
古:古代的量器;今:计时器具
古:益处,好处;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
(1)“辟”通“避”,躲避;(2)“辩”通“辨”,辨别;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4)“与”通“欤”,语气词。
“乡”通“向”,从前。
5、(1)想要;(2)兼得,同时得到(3)苟且偷生(4)停止、放弃
6、(1)如果人们厌恶的事情没有比死亡更严重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采用的呢?
(2)见了万钟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那么,这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二、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本心”就是能够做到“舍生取义”的心;“是心”就是“这样的思想”。其义与“本心”相同。 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
3、为了“宫室之美”,为了“妻妾之奉”,为了“所识穷乏者得我”。
4、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
5、1)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3)朱自清--病危之际拒绝吃美国救济粮。4) 李向群--抗洪英雄,为保一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誓斗洪魔,以身殉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