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盐检测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京改版(2013)下册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碳及碳的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是因为它们由不同的原子构成
B.煤炉上放一盆水就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C.碳酸钙在医疗上可用作补钙剂
D.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可形成酸雨
2.只用水一种试剂不能将下列各组固体物质鉴别出来的是( )
A.CuSO4和MgSO4 B.CaCO3和CaCl2
C.NH4NO3和NaC1 D.K2SO4和Na2SO4
3.只用C、CO、O2、CuO、CaCO3、稀盐酸六种物质,进行单一或两两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有(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4.下列有关NaCl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溶于水 B.溶液呈中性
C.是食盐的主要成分 D.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
5.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氦气 B.水 C.氯化钠 D.金刚石
6.将珍珠加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珍珠中含有下列离子中的( )
A.氯离子 B.硫酸根离子 C.碳酸根离子 D.氢氧根离子
7.进行下列对比实验,不需要控制变量的是
A.用红磷和白磷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B.用铁钉探究钢铁生锈的条件
C.用足量稀盐酸区分氯化钾溶液和碳酸钾溶液
D.用镁、锌与稀硫酸反应,比较镁、锌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8.下列叙述及相应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和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A.酸雨形成的原因: 化合反应
B.证明金属铁的活泼性比镁强: 置换反应
C.工业用纯碱制取火碱: 复分解反应
D.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 中和反应
9.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的操作或方法都正确的是
A.Fe 粉(Cu):用足量稀硫酸浸泡,过滤
B.CO2(HCl):通过盛有足量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后收集
C.MnO2(KCl):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NaCl 溶液(Na2CO3):加入过量的 BaCl2溶液,过滤
10.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核心素养。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B.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3:16
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生成丙丁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
11.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渐加入碳酸钠粉末(不考虑溶液体积变化),直至过量。如图横坐标表示加入碳酸钠粉末的质量,根据图像判断,纵坐标可能表示
A.生成沉淀的质量 B.溶液中溶剂的质量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D.溶液的pH
二、简答题
12.食盐的主要成分是NaCl,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1)食盐在生活中的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构成氯化钠的微粒是Cl-和___________________(填微粒符号)。
13.炎热的夏天,在家中可以自制汽水来解暑消热。
准备材料:1.5g小苏打、1.5g柠檬酸、蔗糖、果汁、凉开水、500mL饮料瓶。
(1)制汽水时,为什么要用凉开水制汽水________
(2)为什么打开制好的汽水瓶盖,汽水会自动喷出来________
(3)制汽水时,小苏打中的HCO3-与柠檬酸溶液中的H+反应后生成的气体是________。为证明柠檬酸溶液中有H+,可以选择下列物质中的进行验证________(填字母,符合题意的选项都选)。
a.镁带 b.铜片 c.食盐 d.鸡蛋壳 e.石蕊溶液
14.某同学在验证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时,从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取出少量滴入硝酸钡溶液中,结果发现溶液中出现了白色沉淀。请帮他分析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_____试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三、推断题
15.抗击疫情,我们众志成城,万众一心,便能马到成功。小万用化学物质七巧板拼成的小马如图所示,拼图的规则是有一条边相互接触(包括部分接触)的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所涉及反应均为初中常见化学反应)。A~G分别是盐酸、碳酸钙、氢氧化钠、二氧化碳、氧化铜、硫酸铜、氢气中的一种,A是单质,G常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F的化学式为_______。
(2)A与B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
(3)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E与G反应的现象是有蓝色沉淀生成,能够代替E的物质是_______。
16.某化学小组用一定量AgNO3和Al(NO3)3的混合溶液进行了下图实验,已知溶液甲呈蓝色。
(1)向固体乙上滴加盐酸时__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气泡产生。
(2)溶液甲中一定含有哪些溶质?(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该实验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17.除去NaCl溶液中CaCl2、MgCl2、Na2SO4杂质的操作有:①加过量的NaOH溶液;②加过量的BaCl2溶液;③加过量的Na2CO3溶液;④过滤;⑤加适量的盐酸。
(1)以上操作中所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共有_____个。
(2)上述试剂中Na2CO3不能用K2CO3代替,请说明原因_____。
(3)最后制得氯化钠的质量_____(填“小于”或“大于”)粗盐中氯化钠的质量,写出一个可使氯化钠质量变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
18.抗击疫情线上学习期间,老师指导同学们开展居家小实验。
(1)小红同学将紫甘蓝叶子在不锈钢锅里煮沸几分钟,冷却后过滤得一种紫色滤液。这种滤液滴入白醋(溶质是醋酸)中显红色,滴入苏打水(溶质是碳酸钠)显浅黄色,滴入蒸馏水中仍显紫色。小红又将它滴入淘米水中,发现变成红色。据此你推断淘米水的PH值________(填“>”、“<”或“=”)7。
(2)为了验证洗涤剂的去污效果,小明同学居家做了下面一个实验。在两个瓷碗中各加入少许等量食用油,再向其中一个瓷碗中滴入4-5滴洗洁精。然后用水冲洗瓷碗,观察去除油污的效果。请问他在设计实验中运用了__________研究方法。
(3)老师布置同学们在家中利用反应Na2CO3+ Ca (OH)2= CaCO3↓+2NaOH制取氢氧化钠溶液,用来完成探究碱的化学性质实验。小刚进行了如下操作:他从厨房中找来纯碱面,将其溶解得到Na2CO3溶液A,又把生石灰干燥剂放入水中搅拌后取上层清液得澄清石灰水B。然后,他将B加入A中并不断搅拌,静置后过滤得到滤液C。
①你推断滤液C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写出化学式);
②若用稀盐酸(可用白醋代替)检测该滤液中是否含有未充分反应的Na2CO3。实验方案为(写出操作、预测现象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烧杯A中盛有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是__________。
(2)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步骤③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五、计算题
20.现有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样品12.5g,将其放入干净的烧杯中,加100g水,使其完全溶解。向所得溶液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样品中,含碳酸钠的质量为______(结果精确至 0.1g)
(2)A点时,求此温度下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______(写出具体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至0.1%)。
21.实验室里有一瓶固体烧碱因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部分变质。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测定这瓶烧碱的纯度,称取该样品5g溶于水配成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氯化钡溶液至沉淀完全。反应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用氯化钡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该烧碱样品中:
(1)生成沉淀的实质是______。
(2)求这瓶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22.某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氯化镁(MgCl2),学习小组为测定其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在50.0g该溶液中加入50.0g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经测定生成沉淀的质量为2.9g。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 g。
(2)求原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3.早在西汉时期的《淮南万毕术》中就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成为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现有含1、6kg硫酸铜的工业废液,加入铁粉回收铜,请计算:
(1)硫酸铜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2)理论上与硫酸铜反应消耗铁粉的质量。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D
3.D
4.A
5.C
6.C
7.C
8.C
9.C
10.D
11.C
12. 可以作为调味品(答案不唯一) Na+
13. 凉开水温度低,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 打开瓶盖,瓶内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减少,二氧化碳从汽水中逸出; 二氧化碳 a,d,e
14. NaOH溶液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了Na2CO3,Na2CO3溶液与Ba(NO3)2溶液反应生成了BaCO3白色沉淀 ,
15. CO2 置换反应 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钾、氢氧化钡)
16. 没有 Al( NO3) 3、Zn( NO3)2、Cu(NO3 ) 2 Cu + 2 AgNO3 = Cu (NO3) 2 + 2 Ag Zn +2AgNO3 = Zn(NO3)2 +2Ag[或 Zn + Cu(NO3)2= Zn(NO3)2 +Cu]
17. 6 若用K2CO3,会引入新杂质KCl 大于 Na2CO3+CaCl2═CaCO3↓+2NaCl
18. < 对比 NaOH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产生气泡,说明滤液中含有碳酸钠;没有气泡则没有碳酸钠
19. B中溶液显红色 有气泡产生、液体由红色变为无色、沉淀消失
20.(1)10.6g(2)6.5
21.(1)钡离子与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碳酸钡沉淀
(2)78.8%
解:由图可知,生成碳酸钡沉淀质量为1.97g,设这瓶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则有
这瓶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00%=78.8%;
答:这瓶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78.8%。
22.(1)97.1
(2)解:设原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为x
得x=9.5%
答:原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为9.5%。
23.40% 0.56kg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