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化学人教版(五四学制)全一册蜡烛燃烧再探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化学人教版(五四学制)全一册蜡烛燃烧再探究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0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3-18 22:3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蜡烛燃烧再探究》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1.能力基础:已经初步对蜡烛的物理、化学性质有了浅显的学习;对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也进行了学习;并且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2.认知水平:学生对化学现象的认识停留在定性层面,缺乏定量认识;对生活中的现象比较感兴趣,但缺乏理性认识。
3.心理特征:对化学实验、化学现象兴趣浓厚,更加渴望通过自主探究来获取知识。
二、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研究,深入了解蜡烛燃烧的状态,对蜡烛各层火焰的温度有新的认识,对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有更深刻的理解。
2.体会科学探究的整体过程,会自行设计实验验证提出的猜想,并熟练运用控制变量法。
3.通过小组合作实验,讨论汇报实验方案和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提高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4.学会用化学视角关注身边的事物,感受化学、现代科技给科研带来的新变化。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呼吸方式不同时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的不同。
难点:1.呼吸方式不同时呼出气体中气体含量不同的原因。
2.学会用化学视角深入认识“人工呼吸”和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四、教法学法
教法:1.科学探究法 2.传统实验与数字化实验技术相融合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学法:1.自主探究法 2.合作交流法 3.充分讨论法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数字化实验仪器(氧气传感器)、“子母火焰”视频
酒精灯、火柴、小烧杯(固体废弃)等。
六、教学流程图
→ → →
→ → →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节目模仿”导入 播放《星光大道》片头视频。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央视《星光大道》栏目今天来到现场,为大家录制一期节目,大家欢迎吗?我是合肥市海顿学校的武老师(刚转行为主持)。今天节目由三关组成:闪亮登场、才艺大比拼、超越梦想。 观看、欢呼 由模仿录制电视节目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究欲望
PPT展示一支燃烧的小蜡烛 大家探究过吗?开心吗?还想继续探究吗?今天节目的主题就是“蜡烛燃烧再探究”。
第一关、闪亮登场:神奇的母子火焰
播放视频 播放老师做的“母子火焰”视频 学生观察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操作提示 同学们想试试吗?提示:1.用试管夹前端夹住玻璃管中部;2.点燃蜡烛烧一会;3.玻璃管口斜罩在烛芯上方一点;4.等产生较多白烟时点燃它 学生观察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进行实验 温馨提示:加热后玻璃管很烫,注意安全 分组实验 培养小组合作能力、实验操作探究能力
交流讨论 1.神奇的“子火焰”的“白烟”是怎么形成的?2.蜡烛在燃烧时是什么状态? 学生思考,回答 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第二关、才艺大比拼:火焰温度猜猜看
提出问题 1.蜡烛燃烧时,外焰、内焰、焰心,哪层温度最高?2.你能设计方案证明吗? 思考,回答 回顾以前所学知识
分组实验 巡视指导 学生用小木棍进行火焰温度测试 锻炼动手能力
分析启发 小木棍两边烧焦,中间部分未烧焦,说明焰心温度最低,那么,木棍两边烧焦,外焰和内焰的温度到底哪层高,你们能准确的分清吗? 学生实验成果展示学生思考问题 积极评价学生实验成果,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追问:蜡烛燃烧时,外焰与内焰比,外焰温度真的最高?我们来给它准确测定一下,怎么检测温度? 学生回答:真的(根据已学内容推断)学生思考:温度计
问:大家知道蜡烛火焰温度吗? 思考:不知道
PPT展示蜡烛火焰温度和部分温度计量程 BaiDu百度一下:1.蜡烛火焰温度一般在250度至850度之间,蜡烛不同,火焰温度也不同。2.常用的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的量程是-30℃~110℃之间不等。 资料学习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
问:有没有合适量程又能准确测定蜡烛火焰温度的仪器呢? 思考
数字化实验测含量 展示高温热电偶传感器(-200~1400℃),简单介绍数字化实验技术 倾听、惊奇
师生合作实验:用高温热电偶传感器自外焰到内焰,分别测25s左右 观察实验现象、根据图像得出结论 感受科技的力量、激发学习的动力
大家有什么新发现吗? 回答:焰心温度最低,内焰温度略高于外焰
我们得到了新的结论。1.为什么会这样呢?2.它启发我们给物质加热时应靠近火焰的什么部位? 学生思考 培养应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关、超越梦想:蜡炬成灰氧气可知
PPT展示 问:利用蜡烛燃烧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吗?为什么? 思考,回答:不可以,因为蜡烛燃烧产生CO2,虽然消耗了瓶中的氧气,但集气瓶内气压基本不变 旧知比较复习
问:真的不可以吗? 学生思考:把生成的CO2除去应该可以
问:怎么除去CO2呢?以前学过什么物质能与CO2反应呢? 回忆复习 复习旧知
BaiDu百度一下:浓氢氧化钠溶液是吸收二氧化碳效果最好的溶液之一。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
想开始实验了吗?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仪器、药品,学习一下使用方法,以便大家准确快速完成实验 仪器药品学习
介绍实验步骤:1.向集气瓶倒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到刻度“0”;2.关闭止水夹;3.点燃蜡烛,立即放入集气瓶,塞紧瓶塞;4.蜡烛熄灭后,稍稍摇晃集气瓶。5.等集气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记录实验现象。温馨提示:氢氧化钠溶液有腐蚀性,请小心使用,注意安全 学生分组实验 锻炼动手能力
问:请同学们汇报实验成果 烧杯中水仍然只进入集气瓶一点,远达不到瓶容积的1/5 让学生对已有知识分析产生差异
问:生成的CO2已经被浓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为什么还是这样的结果呢?<启发>大家注意,以前我们用红磷做实验时,红磷在瓶中燃烧的时间较长,今天的蜡烛放入集气瓶中很快就熄灭了 思考:可能蜡烛熄灭氧气没有消耗完
问:现在要将瓶中的氧气含量测出来就好了?可以吗?
师生合作实验:用氧气传感器测蜡烛燃烧后集气瓶中氧气的含量 展示氧气传感器。用传感器测蜡烛燃烧后集气瓶中氧气含量 学生观察,思考 利用手持技术,准确测定,解决问题
问:同学们,找到蜡烛不能测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主要原因了吗? 思考、回答 知识的应用与迁移,培养应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回溯经典 200多年前,拉瓦锡给汞连续加热12天消耗氧气研究空气成分,由于汞与氧的结合效果最好,导致实验效果很好,只是这个实验不适合用来课堂演示 理解历史,尊重历史,反思现在
交流与分享 请简要谈谈今天参加节目的收获和体会。 说自己的收获与感悟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学习反思能力
课后作业 1.整理本节课的学案。 2.大胆猜想蜡烛燃烧的产物,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证明,整理成报告准备参加包河区第八届科学探究大赛(周末在家完成)。
八、板书设计
蜡烛燃烧再探究
第一关:神奇的“子母火焰”
第二关:火焰温度猜猜看
第三关:“蜡炬成灰”氧气可否知
九、教学反思
1.语言表达!语言表达!仍是我当前亟需加强学习训练的主要任务,怎么抛出问题,抛什么问题最准确、最恰当,何时抛出问题,怎么评价问题,用怎样的语言导课,用什么样的语言结课,都是我需要抓紧思考学习解决的。
2.数字化实验等信息技术的使用也是我需要学习和训练的。上个月在省优质课观摩中,见到许多比赛老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和运用驾轻就熟,我“羡慕嫉妒”,我勇于尝试,但还不熟练。
3.教材深度、宽度挖掘要进一步长期研究,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要不断加强。
4.把握课堂的生成需要教师有厚实的知识储备和极高的教学智慧,我仍然在积累中,仍然在学习中。
附:学案
蜡烛燃烧再探究(学案)
组长: 组员:
姓名: 班级: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研究,深入了解蜡烛燃烧的状态,对蜡烛各层火焰的温度有新的认识,对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有更深刻的理解。
2.体会科学探究的整体过程,会自行设计实验验证提出的猜想,并熟练运用控制变量法。
3.通过小组合作实验,讨论汇报实验方案和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提高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4.学会用化学视角关注身边的事物,感受化学、现代科技给科研带来的新变化。
二、学习过程
1.你对蜡烛燃烧探究有什么收获请说说看。你还想继续探究吗?
第一关 闪亮登场 :神奇的“母子火焰”
2.神奇的“子火焰”是怎么产生的?
第二关 才艺大比拼:“火焰温度”猜猜看
3.蜡烛燃烧时,外焰、内焰、焰心,哪层温度最高?请你设计方案证明。
问题 猜想 设计方案
蜡烛火焰,哪层温度最高?
4.用高温传感器分别测蜡烛燃烧时三层火焰的温度,观察记录。
外焰温度(20S) 内焰温度(20S) 焰心温度(20S)
结论: 。
生活应用:

第三关 超越梦想:蜡炬成灰氧气可知
5.利用蜡烛燃烧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吗?为什么?
6.什么物质易吸收蜡烛燃烧生成的CO2?
7.蜡烛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步骤:
步骤 1.2.3.4.
8.蜡烛熄灭后,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
9.蜡烛燃烧不能测定氧气含量的主要原因:

发表获奖感言:
10.简要谈谈今天参加节目的收获和体会。

11.参加节目感:
a.整理本节课的学案。
b.大胆猜想蜡烛燃烧的产物,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证明,整理报告准备参加包河区第八届科学探究大赛(周末在家完成)。
第一关、闪亮登场:神奇的母子火焰
第二关、才艺大比拼:火焰温度猜猜看
生活情景:星光大道
数字化实验测蜡烛燃烧后集气瓶中氧气的含量
第三关、超越梦想:蜡炬成灰氧气可知式
数字化实验测出的蜡烛火焰温度
回溯经典
PAGE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