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化学变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什么叫做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2)会判断两种变化。
2.能力目标:
初步学会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学生对实验操作的好奇心,激发了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2)树立化学的能量关、物质变化观,化学研究的价值观。
二.教材分析:
本节是鲁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化学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通过本节的学习,首先让学生体验
到化学的奇妙,产生热爱化学、喜爱化学之情,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通过亲身体验神
奇的化学变化,认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与基本特征,进一步领会到化学的奇妙,在奇妙
的愉悦感受中,初步形成化学科学的价值观、物质的变化观、化学的能量关。知道“为什么学习
化学”。
学情分析:
学生对化学学习充满了憧憬,已体验到化学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感受到了化学的奇妙;本
节教学内容的设计注重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结合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他
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基本特征,逐步树立化学的能量关、物质
变化观、化学研究的价值观。
重点难点:
重点是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基本特征,难点是会判断两种变化。
五.教学教具选择:
学生分组实验常规仪器、多媒体。
试管(4支)、酒精灯、火柴、石棉网、坩埚钳、纸、粉笔、镁带、大理石、稀盐酸、氢氧化钠、
澄清石灰水、吸管(2支)、酚酞试液。
教学流程设计:
明确目标——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组内交流——实际操作——点拨升华——当堂检测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看过于谦的魔术吗?于谦的魔术虽然精彩,但终究是障眼法,其实,真正的魔术是
化学,同学们想不想看?课前小魔术:纸花变色实验。
(设计意图:用小实验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一位学
生读学习目标,老师点明重难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确保高效学习。)
〖板书〗:1.2 神奇的化学变化
3.观察分析:
观察三个小实验:(1)纸张撕碎
(2)粉笔折断
(3)水结成冰
生:在这三种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吗?
学生归纳总结:
物理变化:(1)概念: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特征: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物质的外形和状态(气、液、固)的改变。
5.交流讨论:
生:寻找你身边的物理变化
6.〖板书〗:一、物理变化
1、概念:
2、特征:
7.观察分析:
观察三个小实验:(1)火柴燃烧
(2)镁带燃烧
(3)大理石中加入稀盐酸
生:(1)请分别描述三种变化的现象
(2)在这三种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吗?
8.归纳总结:
化学变化:(1)概念: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2)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9.〖板书〗:二、化学变化
1、概念:
2、特征:
10.交流讨论:
生:寻找你身边的化学变化。
11.介绍方法:
观察法
实际操作:
小组合作完成三个小实验:(1)“白酒”变“红酒”
(2)吹出“牛奶”
(3)让镁带消失
展示实验成果,描述实验现象。
归纳总结:
通过以上实验可以知道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伴随发光发热,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思考讨论:
生:(1)有这些现象的一定是化学变化吗?例如?
(2)灯泡通电发光发热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点拨升华: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1)二者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2)二者的联系: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当堂检测: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发光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 )
②不需要加热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 ( )
③固体受热变成气体一定是化学变化。 ( )
(2)(2014·河南)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蒸馏 B 升华 C 爆炸 D 燃烧
(3)(2014·南宁)下列食品或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
A 牛奶变酸奶 B 用水果榨成果汁
C 粮食酿白酒 D用面粉发酵做馒头
(4)(中考变式题)下列著名诗句中隐含着化学变化的是( )
A 白玉为床,金做马
B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7.畅谈收获:
今天我学到了.....
18.课后作业:搜集生活中神奇的化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