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学制)初中化学八年级全册6.2化石燃料的利用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五四学制)初中化学八年级全册6.2化石燃料的利用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2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3-18 23:39: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化石燃料的利用》是鲁教版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第二节,是“化学与社会发展”主题下的一节重要内容,也是体现化学学科及其价值的重要内容之一。化石燃料是生产和生活中常用的燃料,应当说,学生对煤、石油、天然气以及有关燃料方面的知识并不陌生,他们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能亲自观察煤、天然气等燃料的燃烧,而且在生物和地理等学科的学习中已多次接触过与化石燃料有关的内容,另外,还能经常从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中获得化石燃料的有关信息和知识。本节课教学的主要思路如下:一是通过广泛联系生产、生活和社会实际,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通过动画模拟、视频播放、图片及图表展示等,丰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三是通过社会调查、资料查阅、阅读课本、交流讨论等,丰富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强化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总之,本节课教学的宗旨是既保证学生有实实在在的学科收获,又力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一是化石燃料与环境污染,包括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及其燃料的选用和新能源的开发;三是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包括化石燃料作为能源的加工方式以及作为化工原料的重要应用等。该教学内容的特点是:学科知识难度不大,但综合性较强,其中有关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不同化石燃料的热值大小分别涉及到生物、地理等多学科知识,而化石燃料的燃烧与污染物的产生、煤的干馏、石油的分馏以及化石燃料的精加工等则涉及了化学学科中不同方面的知识。同时课本对相关知识的介绍相对简单,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应防止教学内容科普化和教学形式简单化的倾向,要重视学科联系,加强不同学科间以及化学学科内知识的有机融合和相互渗透,要引导学生从化学视角认识和研究化石燃料的利用,使学生在学习和应用化学知识和方法的同时,深刻体会学习化学的意义和价值,另一方面,采用拓展延伸资料的方式给学生适当补充一些相关知识但应防止教学内容的扩大化,既要避免脱离教学目标,补充、堆砌过多的学习材料,又要避免随意拔高学习要求,对学习内容作过深的拓展。
【教育价值分析】
通过本节的教学主要从化石燃料利用的目的、依据、方式等角度帮助学生整理本节的大思路,,而不是简单的常识性介绍。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明确自然界中的各种混合物我们应该采用不同的利用方式来发挥其最大的利用价值,帮助学生总结出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利用方式,而直接法又分为直接应用和分离后再应用;间接法主要是先进行物种转化再应用。同时在教学中注意及时分析提升,帮助学生形成“资源都是物质,物质都与多样化的属性,并能发生多种方式的变化,因此有多重应用价值”的基本认识。要注意以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作为范例,教会学生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等方面去思考对物质的应用思路。并联系实际找出日常生活中我们对物质利用方式与本节课密切相关的内容。
【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煤、石油和天然气是重要的化石燃料,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2)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污染,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3)认识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和可开发利用的新能源。
2.过程与方法
(1)从化石燃料的元素组成及其变化角度,分析化石燃料燃烧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
(2)通过对燃料的选用和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学习,培养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信息加工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化石燃料的利用为载体,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感受化学对改善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2)体会化石燃料的宝贵性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树立节约能源和保护资源的意识。
知识点(重点、难点):
1.化石燃料燃烧的利与弊,
2.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方法。
3.认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教学策略
探究的动因在于产生疑问,探究的功效在于教师恰当的引导,本节课教师从日常常见的现象雾霾入手通过视频、动画、图片等直观模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获得结论。
通过动画演示三态化石燃料燃烧的微观模拟,加强学生宏观和微观的联系 ,引导学生从微观视角认识宏观事物的观点。
本节课根据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学情采用讲授式、探究式、启发式等多种方式交叉进行使学生思维、能力都得到锻炼。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收集资料制作成《拓展延伸学习资料》印发给学生,让他们提前联系课本阅读资料,预习本节知识,收集短片,制作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出示小组学习量化评价表并讲明规则和奖惩规则组长检查预习课本和学习《拓展延伸学习资料》的情况[导入]出示图片,让学生看图片回答这是什么现象?[提问]1.雾霾是什么?为什么让人“谈虎色变” 2.雾霾是怎样产生的?产生的根源在哪? 3.除了雾霾还有其他环境问题吗?[播放]PM2.5侵入人体的过程[汇总]:知识树:环境恶化之树结出了雾霾、温室效应、酸雨等恶果,其根源在于化石燃料的燃烧。[提问]怎样减轻或消除这些环境问题?[出示] 本节主要课题《化石燃料的利用》出示学习目标[讲解]社会要进步,经济要发展,我们离不开化石燃料,但是化石燃料又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的环境问题,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对待化石燃料呢?如何做能减轻或消除这些环境问题?首先进入第一站:一、化石燃料的燃烧[投影]结合同学们课前自学情况请回答1.煤、石油、天然气为什么被称为是化石燃料呢? [小组讨论]2.以天然气为例,结合已有知识设计实验说明化石燃料的组成元素?完成煤、石油、天然气主要成分及所含主要杂质的表格。[提问]为什么化石燃料燃烧会带来这么严重的后果?[提供]表格和动画演示(用微观的角度来描述化石燃料的燃烧)让学生结合资料和课本思考自学提纲3题[师生总结]本质原理——元素守恒。[过渡]投影展示我国化石燃料的使用现状是怎样的呢?同时思考在下列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并体会混合物的利用方式。[追问]汽油、柴油是化石燃料吗?它们怎么来的? [提问]石油分馏的目的、原理、产物、用途。[联系生活]请你说出生活中直接利用和分离后利用混合物的例子。[过渡]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化石燃料的燃烧一方面可以给我们提供不同形式的能量,促进我们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化石燃料的燃烧又会给我们带来一定的环境问题,不同的燃料,成分不尽相同,性质存在差异。没有任何一种燃料是最理想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根据不同的需要,我们选择燃料时应该考虑哪几方面的因素?[总结]是否易于点燃使用是否安全是否产生污染是否易于储存和运输 [投影][活动天地]请同学们结合前面所学和课本及资料完成活动天地:选择合适的燃料。[温馨提示]1.从燃烧有无火焰、携带是否方便、着火点高低、烧烤食品时是否有异味、对环境是否有不良影响等方面考虑。2.(1)取决于当地的资源情况 (2)主要是煤(当地资源情况) (3)天然气[过渡]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我们知道化石燃料的燃烧,可以获得能量。因而是很好的能源。但是化石燃料的燃烧还会产生那么多的环境问题。[提问]我们如何做能既合理的利用化石燃料又减轻或消除哪些环境问题?[总结]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及生物、地理等学科知识回答减轻或消除环境问题的措施植树造林严禁滥砍乱伐使用清洁能源提高燃料的利用率改进燃料燃烧设备和技术,使燃料充分燃烧使用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开展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过渡]同学们,化石燃料的燃烧对我们既有有利的一面,给我们提供能量和动力;也有不利的一面,给我们带来了环境污染,但是只要我们做到前面学习提到的几点我们就可以做到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既利用了化石燃料的能量也让我们的环境是“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承转]刚才提到了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为什么要进行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如何开展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那么进入学习第二站: 二、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为了预防或减少煤燃料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的危害,也为了对化石燃料进行更合理的利用发挥更多的价值。近二三十年来,世界各国大力开展了对煤利用新技术的研究,其中主要包括对煤的液化和汽化技术。煤的汽化和液化就是使煤变成清洁能源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煤的燃烧效率等也得到提高
[投影]自学提纲1.为什么要综合利用化石燃料?2.石油的综合利用技术有哪些?产品有哪些?用途呢?3.煤的综合利用技术有哪些?产品有哪些?用途呢?4.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是直接利用混合物吗?【总结】煤的综合利用措施:煤的焦化、液化、气化 石油的综合利用措施:大分子破裂为小分子重新 组合成大分子[强调]把石油转化为塑料、橡胶、合成纤维、医药、农药等多种化工产品,把煤进行气化、焦化、液化后转化为其他化工原料或燃料,是先进行物种转化再应用的。【联系生活】请你说出生活中对混合物进行物种转化再应用混合物的例子。 [总结与提升]资源——物质——多样化的属性——发生多种方式的变化——多重应用价值混合物直接应用或分离后再应用混合物间接应用(先转化成其他物种后再应用) 观看完毕学生一起回答“雾霾”学生抢答:可吸入颗粒物,PM2.5等等学生观看,震惊学生讨论抢答:煤燃烧、汽车尾气、建筑扬尘。。。学生答“不用化石燃料”学生带着问题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延伸资料和课本进入本节课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完成老师的问题1小组汇报学生设计方案:用燃烧法,检验燃烧产物分别是水和二氧化碳。小组合作实验:检验方案的合理性。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通过小组讨论能设计实验说明天然气的元素组成。完成老师的问题2学生通过观看动画和讨论填表得出结论煤、石油燃烧产生的有害物质比天然气多学生边看边思考分析讨论得出:化学能-热能-动能-电能思考、讨论、回答学生讨论交流用水洗衣服(直接利用)将水进行净化后饮用或是将水蒸馏提纯后配制药品(分离后再利用)学生分析讨论交流学生观看图片,阅读课文,分析,讨论,回答。 分组讨论、交流学生利用课本知识结合地理、生物等学科知识及平时生活经验讨论、交流回答学生看书结合老师提供的学习资料,总结,回答讨论,分析,分组, 阅读分析,讨论交流学生讨论、交流、回答石灰石可以烧制成生石灰,再转化成熟石灰用来抹墙把树枝烧制成碳制作墨水把枯枝做成白纸、沙子制成玻璃、提炼硅做芯片等等教师补充,扩展 采用了具体可执行的量化评价规则与综合素质评价分结合刺激学生主动预习、学习,主动讨论,主动回答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积极学习本课的欲望用时事和生活常识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主动学习,有目标有动力。老师提供的资料有效的解答了学生心中的疑惑。让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进行了一次小型的科学研究,增强孩子的自豪感实证化石燃料的成分,并渗透元素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认识化石燃料的价值体会图中所提示的几种能量转化过程。体会混合物的应用方式:直接利用和分离后再利用。认识到化学化学反应的对人类的双重影响。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能力,增加孩子们的日常生活经验,体现化学来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的宗旨。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重新审视燃料燃烧,培养利用所学知识趋利避害的意识。体会通过综合利用这种化学工艺的创新,实现功效巨大增值,充分体现了化学的价值和魅力。渗透资源观。帮助学生形成“资源都是物质,物质都有多样化的属性,并能发生多种方式的变化,因此有多重应用价值”的基本认识。
[盘点收获]请同学们对照学习目标把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概括化并进行小结。 巩固课本内容,交流本节课的收获(自主建构知识体系)。 进行知识、观念双建构。
[课后作业]1. 动手动脑将本节知识点设计成思维导图或知识树2. 社区调查:哪些因素会影响我们居住环境(特别是对空气的影响),到自己所在的社区进行调查,结合我们学习的有关知识制作一期关注空气的海报,在社区内寻找合适位置张贴,使人们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
【学习评价量表】
课前预习完成度 小组讨论参与度 回答问题准确度 总分
一组
二组
三组
四组
五组
六组
七组
八组
一、量化规则
(1)课前预习完成度:能够认真学习课本内容及老师发放的《拓展延伸学习资料》每人加一分(组长负责检查并加分)
(2)小组讨论参与度:能够认真参加小组的问题讨论,积极发言,不说笑、走神;不干与讨论无关的事。发现一人扣一分(相邻组组长互查)
(3)回答问题完整度:评价分三个等级:完全正确加4分;基本正确加2分;不正确不加(等级由老师评判,组长负责给回答问题的组员加分)
二、奖惩情况
课后核算总分前三名的小组每人加综合素质评价分5分;四至六名加2名;后两名不加分。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化石燃料的利用
化石燃料的燃烧
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教学反思】
通过影像和动画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让同学们能够形象生动的了解煤的干馏过程,石油的分馏过程,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以及化石燃料的燃烧与环境污染等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并且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本及老师提供的拓展延伸学习资料并利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资料,等到上课时由他们亲自说出来,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但由于课堂时间比较紧张,我还是在课上没有让学生的资料全部表现出来,这一点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自已少讲一点,让学生多说一点。
对于什么是化石燃料以及它们的组成和用途大多数学生都能很好的掌握。学生对于信息的获取和加工能力还有待提高,对于环境保护意识还要有所加强。以及对新能源的认识不够。对学生偶然出现的错误,老师分析的有点急,没等学生思考老师就分析出结论,还有学生回答问题之后,老师又重复,语言不精炼等都是我今后应该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