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水的组成
教材内容分析
水是地球上最多的物质,本节课通过知识向初三学生传达了水作为一种宝贵资源深层的含义;本课题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和分析介绍了水的组成,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结合前一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从它们组成上的区别归纳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在课题之后还提供了稍详细些的资料; 水的组成揭秘,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系统知识。同时对于通过电解水的实验,探究水的组成和构成,隐藏了质量守恒定律的思想,是今后开展质量守恒定律学习很好的铺垫。
学习者特征分析
水虽然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但怎样以化学的眼光认识水,学生是陌生和不习惯的。所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的一些现象出发,缩小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距离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成了本课题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
1.知识与技能⑴ 认识水的组成。⑵ 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⑶ 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2.过程与方法⑴ 结合资料,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的方法,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⑵ 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 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态度;⑵ 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⑶ 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 学 重 难 点 分 析 及 确立依据
教学重点:1.水的组成2.单质、化合物的区别。教学难点:1.水的组成2.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教学策略选择
1.以学生已知的有关水的知识作为切入点,由此引申出书本介绍的有关水特性的知识。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复习巩固氧气的检验方法,掌握氢气的性质。3.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水的电解现象与水的组成和构成之间的联系。
教学资源准备
电解水实验的仪器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在前面的化学学习中,同学们已经体会到了科学探究式学习的乐趣,今天,我们依然要试着做一次小科学家,自己来探究水的组成,有没有信心? 有! 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 由水资源分布引入课题。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哪些方面呢?学习氧气时,涉及了物质的哪些方面?那么,物质的组成的基本成分又是什么呢?……那么,水是否与氧气、氮气一样,也由一种元素组成呢?拉瓦锡发现水的组成的故事(书本资料) [问题1]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是怎样研究混合物的组成的(如: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感受水的存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回忆旧知,过度到水的组成。阅读教材第一段,体验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回答问题1,并自我评价。 由创设情景,认识水的重要性,激发求知欲。对元素的提出有个大体认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引出研究混合物组成的一般方法。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问题2]那么,我们今天又该怎样来推断一种纯净–––水的组成呢?首先,让我们来想想研究的方式与方法。 思考问题2,根据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即元素种类不变,得出先使其发生分解反应,然后由其生成物的元素组成来确定水的元素组成的研究方式与方法。 引出水的组成的研究方式与方法,喻示着研究纯净物组成的普遍方法。
实验探究水的组成 [小资料]不同条件下的水的分解,让学生自主选择。 选择常温下给水通直流电使水分解的方法,制定电解水的计划。 通过自主式学习使学生有更多成就感。
[演示实验]水电解器的介绍,引导学生观察现象。请预习好的学生拿出自己的实验方案的实物或草图。1.今天,我们来探究水的组成。那如何来证明一种物质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提供资料:氧化汞→汞+氧气[演示实验]水电解的实验提示学生注意以下几点:1.水会不会变少?2.正负极产生气泡的速度在不同的时间段里会不会相同?3.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大约为多少?提问:1.请描述两极产生气体的物理性质2.我们前面学过的那些气体有这样的物理性质3.如何鉴别它们介绍检验氢气的方法。 讨论展示自己预习后的智慧成果。得出结论:要证明一种物质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可以把该物质分解,通过证明产物的方法来判断。认真观察、记录实验的现象。并思考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现象:水会变少 两极产生气泡的速度从慢变为快,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学生讨论、交流、发言。回答:无色气体,难溶于水氧气、氮气。带火星的木条回忆旧知;思考讨论。 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养成从多个角度,认真仔细地观察实验现象的好习惯。记住实验中的重要现象及初步结论,为水的组成的探究收集证据。学生讨论、交流、发言。得出结论:要证明一种物质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可以把该物质分解,通过证明产物的方法来判断。
链接实验 链接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1.电解水2.检验氧气3.检验氢气 观察:用点燃的木条检验正、负极产生的气体气泡、气体体积、检验氧气、氢气等现象。 培养观察能力和体会实验探究的辛苦与成功的喜悦。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的现象,从而得出: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分析归纳 探讨教材中的“讨论”栏通过以上实验说明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 分析、讨论、交流、发言书写文字表达式 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
过渡迁移 [板书]一.电解水实验现象二.结论 [学生板演]水 氧气 + 氢气(H2O) (O2) (H2) 激发兴趣,加深记忆。
提问:水是由水元素组成的吗?(提示学生观察P50页图3-12) 看图思考:水分解后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氧分子由氧原子构成,氢分子由氢原子构成,因此,水分子也应该有氧原子和氢原子。所以,水应该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探。 引导学生自已来分析水的组成。从而对水的组成由宏观到微观得出正确的解释与结论。
形成概念 思考:水,氧气,氢气三种物质在元素组成上有何不同?指导学生自学学生阅读教材P81内容 思考,回答:多种元素:一种元素学生阅读教材段内容,让学生对这段内容进行理解提出质疑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体验感悟形成概念 写出下面几种物质的化学式并思考它们的元素组成有何特点 氮气,氯气,铁,铜,,硫,氦气.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 讨论、发言、归纳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回答:一类物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一类物质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 引出化合物,单质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归纳的能力
总结: 单质: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完成练习:空气中有多种元素,是一种化合物吗?写出下列物质化学式并归类:氯气,五氧化二磷,氦气,氧化铁,高锰酸钾,氮气,过氧化氢一个水分子可以表示为: ,请你用相似的方法表示出氧气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并分析单质和化合物在分子的结构上有何不同 强化对单质化合物概念的理解
巩固知识,小结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体会? 讨论、交流、发言 知使知识形成脉络,让学生巩固识。
学用结合 指定学生学案上的练习作反馈;最后总结。 反馈矫正,强化认识本课学习的重点。 由水的组成的个别研究推广到纯净物的组成的普遍研究。
【布置作业】课后习题1、2、3。
板书设计
课题3 水的组成一、水的组成1.电解水的实验:(1)现象:两极出现气泡,V正极︰V负极=1︰2(2)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水 通电 氢气+氧气 (H2O) (H2)(O2)2.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二、单质和化合物1.单质:O2、H2、N22.化合物:H2O、CO2、Fe3O4、Al2O3、P2O5 KCl HCl KMnO4 KClO3 3、氧化物:H2O、CO2、Fe3O4、Al2O3、P2O5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充分引导学生,让各小组合作完成后分组展示,教师在进行纠错和讲评,对完成较好的小组给予表扬,对完成一般的小组给予鼓励和辅导。
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从课堂气氛来看很活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师生的互动及小组生生互动进行的很好。教师演示实验都很成功。采用多媒体,纸片模拟微观世界中水的分解与合成有效突破了本节教学的重难点。本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实验探究,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等得到了培养提高。因为本节教学内容涉及面广,教师在处理教材时把握的尺度不够好,尤其是在第一课时中,从多角度分析电解水实验,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情况分析不到位,设计问题缺乏一定的艺术性,就会造成学生回答困难。 从整体教学过程及学生的练习反馈来看,要注意一下几点: 1、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感觉最难的就是要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中原子与元素种类都没有变。2、由于本课属于物质课,,所以对学生来说虽不抽象,但要学生懂得通过电解水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真正的不变,也不是容易的,如何激发他们的兴趣是我在进行这堂课之前必须好好思量的。当然经过实际教学,仍有一部分同学还是难能理解水由氢氧元素组成的结论。提示他们去看教材中的图,可以帮助他们较快地,较直观理解水的元素组成.同时,帮助他们学会从微观的角度去分析问题.3.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是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薄弱环节,困此要加强培养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实验的结论不能直接,牵强地告诉学生,而是要引导他们自已根据实验的现象去分析总结. 在教授本课时,我觉得还应加大实验力度,让同学们通过实验大胆猜想。例如让学生亲自动手做电解水的实验,是学生理解水的组成。4、学生明白水电解的生成物是氧气和氢气后, 还要注意单质和化合概念的理解,有个前提,都必须是纯净物,不少同学会以为空气是一种化合物,因此,要加强在这方面的练习.5、讲课的过程中加入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实物练习,可以加深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理解. 在本课的教学中,还应该化难为易,让学生们热爱化学,懂得如何学习化学。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