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册第六单元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复习教案(表格型)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册第六单元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复习教案(表格型)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3-19 08:21: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在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学会组装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学会检验、收集和验满二氧化碳。2、通过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探索意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探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让学生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假设,实验探究,获得结论)和方法,体验化学实验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2、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探究成功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持续不断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制取方法的学习。
教学难点 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出发,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仪器药品 仪器:注射器、锥形瓶、平底烧瓶、烧杯、试管、集气瓶、长颈漏斗、双孔(单孔)带直导管(弯导管)的导管、水槽、酒精灯、铁架台。药品:大理石、石灰石、稀盐酸、稀硫酸、澄清的石灰水、碳酸钠、碳酸钙。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今天我们要在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基础上,研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倾听、思考 激发学生思考,激起求知欲。
(提问)再请同学们思考,我们学过哪些反应可生成 二氧化碳气体? 思考,回答:木炭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木炭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铜木炭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铁;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反应。 复习旧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归纳学生的答案,出示幻灯片。(幻灯片)已学和另外两个可生成 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方程式:1. C+O2点燃CO22. C+2CuO高温2Cu+CO23. 3C+2Fe2O3高温4Fe+3CO24.Na2CO3+2HCl=2NaCl+H2O+CO25. CaCO3+2HCl=CaCl2+H2O+CO26.CaCO3+H2SO4=CaSO4+H2O+CO2 整理知识。看幻灯片。 帮助学生复习旧知识。
(假设)请同学们思考在上述六个化学反应中,哪个反应适合在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气体?提示反应物廉价易得、反应易控制,条件容易达到、反应速率适中。 思考分析前3个反应不适合,后三个反应适合在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气体。 指导学生学习假设方法。
(探究实验)提供给学生碳酸钠粉末、碳酸钙粉末、大理石;稀盐酸和稀硫酸溶液,进行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特别要注意反应的快慢。 分组实验、记录实验现象。 指导学生学习实验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观察方法。
(分析)指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选择出适合在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应。(得出结论)归纳小结学生的回答,指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填写表格。总结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药品和反应原理。 分析、讨论:碳酸钠粉末与酸溶液反应,可制得二氧化碳气体,但速度太快,不便于收集;碳酸钙粉末与酸溶液反应,可制得二氧化碳气体,但速度太快,不便于收集;块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可制得二氧化碳气体,速度适中。与稀硫酸反应,可制得二氧化碳气体,但反应速度越来越慢。得出结论、填写表格 指导学生学习分析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比较方法。
(提问)用提供的仪器,根据反应原理和反应物、生成物的一些性质,如何组装气体发生装置?如何收集、检验和验满二氧化碳气体。(讨论)各装置的优缺点。幻灯片给出一套装置。 分组组装仪器,讨论,进行实验。 指导学生学习实验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比较方法。
(全课总结)在学生小结的基础上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实验室可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装置和检验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科学方法的掌握 回忆、 整理小结。 巩固知识,点拨科学方法。
巩固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性是化学最基本的特征,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通过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的对比实验,让学生通过操作,更直观的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理想药品,初步认识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理想药品的选择依据。通过让学生在巩固旧知的基础上分析、推理、引发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设计思路,达到轻松突破难点的学习效果。从提供的仪器选择适当的仪器进行搭配。在小组内或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评价每套装置的优缺点,并从中选择一套最佳的设计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易将检验和验满混淆,制取二氧化碳中没有注意长颈漏斗下端管口进行液封,使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从长颈漏斗逸出。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时体现开放性,多给学生准备些仪器,合理来组装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鼓励学生创新。通过实验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发散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是在分组实验中出现的一些操作的失误,有时难以及时纠正。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更要注意以下两方面:
一、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是学生的强烈希望和要求,也是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需要。在教学时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寻找心得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增强学习兴趣,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以获得心得知识和经验,加深对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二、把握已有经验是激发学生创新潜能、提高实践能力的关键。从教学过程中发现,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逐步提高、不断进步的过程。教学时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和潜能,根据其形象思维、感性思维和经验型的逻辑思维为主的特点,设计必要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自我发现其原由认识中的不科学和片面的成分,主动构建抽象的概念和结论,理解化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点评:本课通过学生与教师共同探究二氧化碳的制法,学生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认知条件下,很容易由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生成气体的密度与溶解性来确定本课的重点知识。学习愿意去尝试、去探究、通过亲自的实验,最终确定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反应原理及实验装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开心的,因为是发自肺腑的想学,这样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得很好。
教师在启发学生确定反应原理时,更加尊重学生的情感活动,使学生们感觉:老师是带着深深地爱、浓浓的情去和他们交流、去探讨、去共同学习。更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自信能力。
相信这是一节活动性、基础性很强的好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