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装》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皇帝的新装》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1-04 18:37: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我自信 我成功:敢读敢说 善思善听 能写能用
学习目标
1. 了解童话的特点,学习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反映社会生活。
2. 理解这篇童话的讽喻意义,培养学生感悟文章主旨的能力。
3. 认识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培养孩子们敢说真话的优秀品质。
学习重点、难点
1. 学习通过人物言行、神态、心理活动的具体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2. 理解这篇文章的讽喻意义,认识封建统治着虚伪、愚蠢的本质。
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学习想象和夸张的表现手法。

第 一 课 时
学 习 导 航
知文先知人
安徒生(1805---1875),丹麦著名童话作家。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困。
安徒生一生写了160多篇童话作品创作出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夜莺》等大量的童话作品。
知文先知史
这篇童话写于1837年。
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欧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而处于北欧边陲的丹麦却还是君主立宪国家,拿破仑战争最激烈的时候,丹麦统治阶级利用英法矛盾,以中立地位大搞海上粮食贸易,引起英国不满。英国要求丹麦交出从事贸易的舰队和商船成为英国的附庸国,丹麦拒绝了这一要求。英国于1807年炮击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摧毁了丹麦的舰队,丹麦便由中立倒向拿破仑一边,成为交战国。8年后,拿破仑战败,丹麦也成为战败国而失去了广大领土,耗尽了钱财。银行倒闭,农村萧条,刚刚兴起的小型工业也全部破产,丹麦最终成了英国的附庸国。
丹麦人民身受本国封建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压迫,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而封建统治阶级穷奢极欲,挥霍无度。
知文先知体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他们人格化。
**相关链接*** 夸张 在客观现实基础上,运用语言技巧,借助于想象,将所描绘对象的某些特点作“言过其实”的扩大或缩小,以便鲜明而又突出地反映事物的某些特征(性质、状态、数量或程度等),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夸张一般分为三类:
① 扩大夸张: 例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② 缩小夸张: 例 他的心眼儿比针鼻儿还小。
③ 超前夸张: 例 张大夫的药方还没开,病就好了三分。
酒杯还没端,人就醉了。
知 新 必 备
一 准确识记音、形、义。
1. 据提示写汉字或注音。
滑稽() 赏赐() 钦差( ) 妥当( )( )
裙子() 呈报() bì()下 愚chǔn ( )
Xūn( )章 kuǎn( )待 yù pìn( )( )
2.形近字注音并组词。
衔----( ) 辩----( ) 骗----( )
街----( ) 辨----( ) 偏----( )
衍----( ) 辫----( ) 翩----( )
3.理解划线词语在下列语句中的含义。
(1)任何不称职的或愚蠢的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2)这大概是我不配有我现在这样好的官职吧。这也真是滑稽。
(3)“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每个人都随声附和着。
二.准确理解景物、语言、动作描写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4. 把最恰当的词填在横线上。
(1)仍然觉得先派一个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比较-----。
A 适当 B 合适 C妥当 D稳当
(2)大家都渴望借这个机会--------一下,他们的邻人究竟有多么笨,或者多么傻。
A 考验 B 检验 C 测验 D 了解
(3)皇帝亲自带着一群最-------的骑士们来了。
A 高贵 B 高雅 C 富贵 D 富有
(4)这些衣服------得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什么东西似的。
A 轻软 B 轻盈 C 柔软 D 轻柔
三.识记相关文学常识。
5. 文学常识填空。
(1)本文作者是-----------(国籍)--------作家-------,他创作了《 》、《 》、《 》等优秀的童话作品。
(2)本文是一篇----------(体裁),是----------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和--------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又往往采用---------的手法。给无生命无感情的事物注入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第 二 课 时
重点知识点回顾
给黑体字注音或按拼音写汉字。
滑稽( ) 赏赐( )妥当( )yù pìn ( )( )
二、文学常识填空。
1.本文作者是--------(国籍)著名----------作家---------。
他的代表作有《 》、《 》、《 》等
2. 童话是---------的一种,这种文学作品通过-------和-------
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又往往运用--------的手法,使
文中事物人格化。
三. 写出三个夸张句(不限出处,也可自编)。

展 示 交 流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梳理线索,把握情节
据提示,复述故事
-----学海导航-----根据以下问题接龙复述课文。
皇帝有何嗜好?-------------------------------------------
两个骗子怎样设的圈套?------------------------------------------------------------
面对新装,老大臣有何心理活动?他回去如何对皇帝汇报的?
-----------------------------------------------------------------------------------
-------------------------------------------------------------。
官员有何心理活动?他回去又是如何对皇帝汇报的?--------------
- -----------------------------------------------------------------------------------
---------------------------------------------------------------------------------
(5)皇帝面对新装,想了什么,又说了什么?------------------------------
-----------------------------------------------------------------------------------
-----------------------------------------------------------------------。
(6)为新装举行的大典上,老百姓看到了什么,又是如何想如何说的?
----------------------------------------------------------------------------------
-----------------------------------------------------------------------------------
------------------------------------------------------------------。
当的拼音易错
从音形义角度区分。
上节课重难点、易错点。
多媒体呈现
回顾:复述故事时是否需要注意情节及线索。
(7)最后谁说出了真话?------------------------------------------------。
(8)最后结果如何?-------------------------------------------------------
------------------------------------------------------------------------------。
2. 把握故事情节,梳理文章线索
-------学海导航----故事情节一般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开头有引子,结尾有尾声。
线索:线索就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就是贯穿于全文的脉络。
梳理文章层次,并用小标题加以概括。
引子: 皇 帝 ( )新装 (1——1段)
开端: 骗 子 ( )新装 (2——4段)
发展:大臣、皇帝骗子( )新装 (5——22段)
高潮: 皇 帝 ( )新装 (23——32段)
结局: 小 孩 ( )新装 (33——36段)
文章以“--------------------” 为线索。全文各色人物均围绕“---------”尽情表演,丑态百出。
整个故事中涉及到的相关人物有哪些?试着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并用如下句式品系童话中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学海导航-------( a.)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均为刻画人物品质或性格服务。
( b )概括人物形象的常用词语:平凡、朴实、纯真、善良、可爱、沉着、冷静、乐观、稳重、害羞、谨慎、洒脱、狡猾、泼辣、昏庸、愚蠢、胆小、老实、圆滑、贪婪、寡言少语、循规蹈矩、郁郁寡欢、勤俭敬业、目光短浅、前倨后恭、天真无邪、大公无私。
一个-----------的皇帝 两个------------的骗子
一个----------的大臣 一个-----------的官员
一群---------的老百姓 一个------------的小孩
3.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或课本剧表演。
--------学海导航--------注意把握语调的抑扬顿挫、神态、动作等以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4. 探求文章核心,把握文章中心及主旨。
***学海导航***主旨指主要意义、用意或目的。要了解主旨,往往还需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 通过------------等等。
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了---------,抒发了------,歌颂了------,揭露了---------,鞭挞了--------,讽刺了------,说明了--------,揭示了--------,反映了---------。
据图示,用一个字概括文章内容。
骗子

皇帝 老百姓
被 传
助 揭
大臣、官员 孩子
概括本文中心思想
5问题探究,句子欣赏。
***学海导航***
A 修辞句赏析答题思路。
a 比喻拟人: 具体形象地表现了--------------。
b 夸张 :突出事物的---------特征。
c 对比:突出了--------------,给人以-鲜明印象。
d 反语:显得幽默风趣,讽刺了--------------。
e 排比句:层层深入,显得气势磅礴;抒发了----------强烈感情或使------观点更鲜明。
f.对偶:句式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
g引用:引经据典,增添文章的文学素养。
B xx描写赏析思路: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表现了------(人物)的---------(特点、品质、性格等)
C 句子作用赏析思路:
总领全文 引起下文
结构作用 打下伏笔 巧做铺垫
承上启下 前后照应
点明题旨 推动情节发展
句子作用
渲染气氛 烘托人物形象(感情)
内容作用 点明中心 揭示主旨
突出主题 深化中心
一篇优秀的童话故事,不仅要有完整巧妙的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还要有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以及传神、生辉的语言。请将你认为描写最精彩的地方圈点勾画出来,分析理解其妙处。

可用“我读-------------,我品出--------------”或“我喜欢----------,因为-----------”的句式来分析

学 习 评 价
一.基础积累。
1. 给划线字注音。
炫耀( ) 滑稽( ) 称职( )
赏赐( ) 陛下( ) 头衔( )
骇人听闻( ) 随声附和( )
2. 下列句子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指出并改正。
(1)“这布是华丽的!精至的!无双的!” ( )改为( )
(2)这两个家伙正在以全副精力织布,但是一根丝的影子也看不见。
( )改为( )
(3)他们装作从织布机上取下布料用两把大剪刀在空中栽了一通。
( )改为( )
(4)因此他摆出一副更娇傲的神气。 ( )改为( )
3.选择适当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
(1)他们急迫地--------发给他们一些最细的生丝和最好的金子。
A 要求 B 请求 C 需求 D 恳求
(2)他相信自己是无须害怕的,但仍然觉得先派一个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比较---------。
A 恰当 B 适当 C 妥当 D 稳当
(3)他就把它完全没看见的布---------了一番。
A 称赞 B 歌颂 C 夸奖 D 赞美
(4)这篇童话反映生活的主要方式是-----------。
A 拟人和想象 B 比喻和夸张
C 想象和象征 D 想象和夸张
二.课内阅读。
阅读文章末段。
4. 本段对皇帝进行了哪些描写?
5.老百姓一开始为什么也不敢说真话,而去赞美这根本不存在的新衣?他们最终说出了真话又说明了什么?请简要回答。
三.语言运用。
6. 众目睽睽之下,皇帝竟然光着身子在街上游行,然而竟没有人敢指出来,最后还是一个孩子说出了真相。如果当时你也在旁边观看游行,你会怎么说?
-------------------------------------------------------------------------------
--------------------------------------------------------------------------------
-------------------------------------------------------------------------------。
教(学)后反思:对学生的观摩情况下的适应能力估计不足。面对众多老师及录像,学生明显紧张,不敢发挥,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水平。以后要与其他老师配合共同培养学生勇敢方面的素质。

本节课我的发言次数是-------次。
我自信,我快乐,我展示,我成功
-
并非选择填空,而是参考与了解常用词汇。
揣摩具体语境。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本文重点是夸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