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优训练】2022年春统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提优训练】2022年春统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18 20:53: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提优训练】2022年春统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3分)
肩胛(jiá jiǎ) 萦绕(yínɡ yín) 不知所措(chuò cuò)
急遽(jù jū) 缥缈(piǎo piāo) 一摞碗(luó luò)
2.根据语境写词语。(9分)
(1)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wéi fēnɡ( )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zhēnɡ rónɡ( )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hé cénɡ( )留着像yóu sī( )样的痕迹呢?
(2)我看着盆里róu dònɡ( )的衣服和zhàn kāi( )的泡沫,听着母亲咔嚓咔嚓cuō yī fu( )的声音,那声音永无xiū zhǐ( )就像shí ɡuānɡ( )的脚步。
3.将下列选项的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10分)
(1)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凝然 遮挽 伶利 轻轻悄悄
B.明媚 漂亮 停顿 胡思乱想
C.念叨 消逝 磁味 全神贯注
D.鼓厉 热烈 溅起 哪吒闹海
(2)下列词语与意思不对应的一项是( )。
A.物体留下的印儿;残存的迹象。(足迹)
B.蜘蛛等所吐的飘荡在空中的丝。(游丝)
C.形容彻底地翻检、搜查。(翻箱倒柜)
D.指沉默不语,一句话也不说。(一言不发)
(3)下列不是珍惜时间的名句的一项是( )
A.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B.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C.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匆匆》和《那个星期天》都表达了作者真实的感情,下列有一项说法是错误的( )。
A.两篇作品都是情景交融,在写景时融入自己的感情。
B.两篇作品情感抒发都很真切、自然。
C.两篇作品都运用了心理描写,直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D.两篇作品都表现了作者在时间中等待的无奈情感。
(5)下列每项①②两句句子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①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②在叹息里,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闪过了。
B.①那个星期天母亲答应带我出去。
②母亲那个星期天答应带我出去。
C.①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
②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我不知道。
D.①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
②时间的流滴在我的日子里。
4.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5分)
(1)《匆匆》一文中“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实际上是告诉我们春天到了。 ( )
(2)“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中“罢了”的意思是“仅此而已”。 ( )
(3)《别了,语文课》作者选择了老师留言和同学送书这两件事情来表现出“我”对国语课的依依不舍。 ( )
(4)“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这一句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 )
(5)《那个星期天》是史铁生的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第四章《童年之门》中的一部分。 ( )
5.品读句子,回答问题。(11分)
(1)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①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自己 比喻成针尖上的水滴,把 比喻成大海。
②这句话表现出作者 的愁绪。
(2)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①这句话运用 描写,表示动作的词语有 等,写出了我的委屈、失望与沮丧。
②这句话还运用了环境描写,环境描写的句子是: 。句中“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暗示 ,“我”的盼望变成 ,流露出对 的无奈。
③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描写了孩子看到天要黑了,就依偎在母亲怀里的情景。
B.这句话通过描写光线荒凉的特点,衬托男孩盼望无法实现的悲伤心情。
C.这句话描写了男孩闭上眼睛依偎在母亲的怀里睡着了的情景。
6.按要求写句子。(10分)
(1)仿写句子。(4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
.
(2)从下面的情境中选择一两个,就心情“好”与“不好”两种状态,分别写几句,把当时的情感自然地表达出来。(6分)
走在小巷里 奔跑在田野中 弹琴 钓鱼
心情好的状态: .
.
心情不好的状态: .
.
二、阅读理解。(22分)
(一)课内阅读。(10分)
还去吗 去。走吧 洗完衣服。这一次不能原谅。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要洗多久,可母亲应该知道。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记不得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1.说说“我”为什么对“第一次盼望”记忆犹新。(4分)
                           
                           
                           
2.文中的画线句是怎样既交代了时间变化,又写出了“我”的心理感受  (3分)                         
                           
                           
                           
3.文章以孩子的视角,刻画了母亲的形象。你如何评价这位母亲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3分)                         
                           
                           
                           
(二)课外阅读。(12分)
父亲与儿子
因公因私,我已经好几年没回故乡了。忙忙乱乱地行走在城市的街头巷尾,几乎忘记了独自生活在故乡老屋里的老父。
前不久,家乡的表哥写信告诉我,父亲蹲在村口路边守望的身躯像一块坚硬的石头……看到这里,我的泪水马上滚落出来,连忙推去所有事务,追风赶月,一刻不敢停留地往家赶。在村口的路边,父亲终于看到他风尘仆仆的儿子出现在回家的路上,他站起来,搓着那双大手嘿嘿地笑着。
吃过简简单单的晚饭,叨过一阵子平平常常的家长里短,窗外夜风起处,虫鸣渐深,我打了个呵欠说:“爸,咱睡吧。”
父亲的眼中露出难色,他说:“嗯,睡吧。”随后又站起身往外走,“爸爸打鼾,怕吵你睡觉,我找人搭铺去。”
我拦住他笑说:“爸,我是你的崽,像你,也打鼾,你不是不知道。两只喇叭一块儿吹,热闹。”
父亲不好意思地笑了一声,开始脱鞋宽衣。于是,我跳上了那张自己睡了十几年的破旧、宽大而又温暖的床。跟以前一样,父亲睡那头,我睡这头,彼此枕着一双臭脚。
月亮在窗外移,树梢乱动,筛下一床碎银,但听不到那熟悉的鼾声。
父亲在那头说:“不早了,睡吧。”
我在这头应道:“睡吧”
月亮从窗口消失,鸡啼在村庄远远近近的地方响起。床头仍寂静一片。
记得以前与父亲同寝,在田头地尾劳累了一天的父亲头一沾枕
头就睡去,鼾声惊天动地,吵得我无法入睡,就常用脚把他踹醒,任他熬着等我睡去他再睡。想到这里我的心好痛,就装着打鼾,打得既重又急,仿佛睡得极香极沉。
父亲在那头轻轻地侧了侧身,并欣慰地舒了一口气。随后,我发现父亲轻轻地起来,轻轻地给我掖被角,最后,父亲竟用手轻轻地摸我的脸,当那粗糙而又温情的手在我脸上划过时,我的鼻子一酸,泪水便滚出了眼眶,父亲的手一抖,替我抹去泪水,叹了一声说:“鸡都叫了,睡吧。”
我哽咽着说:“睡吧。”
1.文章第2段写父亲蹲在村口路旁守望时,身躯“像一块坚硬的石头……”,这个比喻生动地刻画出父亲守望神态的 而 ,说明父亲守望时间的 。第12段中写道:“父亲竟用手轻轻地摸我的脸”,这里的“轻轻”表明了 ;“摸”表现了 。(4分)
2.文中“我”先后两次落泪。第一次落泪的原因是 ,第二次落泪的原因是 。(2分)
3.找出文中最能体现父亲关心儿子、儿子也体贴父亲的事例各一例,归纳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分)
A、父亲关心儿子: .
B、儿子关心父亲: .
4.文中三次写到夜色、月色,这些景物描写有何作用?结合全文加以解释。(2分)
                           
                           
5.从文中找出让你感动的两三处细节描写,将相关语句摘录下来,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谈你的看法和感受。(2分)
                           
                           
                           
三、习作展示。(30分)
以《难忘那一刻》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生活中有很多时候、很多人或事会触动你的心灵,把最难忘的那一刻写下来,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参考答案】
【提优训练】2022年春统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3分)
肩胛(jiá jiǎ√) 萦绕(yíng√ yín) 不知所措(chuò cuò√)
急遽(jù√ jū) 缥缈(piǎo piāo√) 一摞碗(luó luò√)
2.根据语境写词语。(9分)
(1)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wéi fēnɡ(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zhēnɡ rónɡ(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hé cénɡ(何曾)留着像yóu sī(游丝)样的痕迹呢?
(2)我看着盆里róu dònɡ(揉动)的衣服和zhàn kāi(绽开)的泡沫,听着母亲咔嚓咔嚓cuō yī fu(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xiū zhǐ(休止)就像shí ɡuānɡ(时光)的脚步。
3.将下列选项的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10分)
(1)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B )。
A.凝然 遮挽 伶利 轻轻悄悄
B.明媚 漂亮 停顿 胡思乱想
C.念叨 消逝 磁味 全神贯注
D.鼓厉 热烈 溅起 哪吒闹海
(2)下列词语与意思不对应的一项是( A )。
A.物体留下的印儿;残存的迹象。(足迹)
B.蜘蛛等所吐的飘荡在空中的丝。(游丝)
C.形容彻底地翻检、搜查。(翻箱倒柜)
D.指沉默不语,一句话也不说。(一言不发)
(3)下列不是珍惜时间的名句的一项是( D )。
A.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B.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C.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匆匆》和《那个星期天》都表达了作者真实的感情,下列有一项说法是错误的( D )。
A.两篇作品都是情景交融,在写景时融入自己的感情。
B.两篇作品情感抒发都很真切、自然。
C.两篇作品都运用了心理描写,直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D.两篇作品都表现了作者在时间中等待的无奈情感。
(5)下列每项①②两句句子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D )。
A.①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②在叹息里,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闪过了。
B.①那个星期天母亲答应带我出去。
②母亲那个星期天答应带我出去。
C.①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
②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我不知道。
D.①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
②时间的流滴在我的日子里。
4.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5分)
(1)《匆匆》一文中“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实际上是告诉我们春天到了。 (×)
(2)“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中“罢了”的意思是“仅此而已”。 (√)
(3)《别了,语文课》作者选择了老师留言和同学送书这两件事情来表现出“我”对国语课的依依不舍。 (√)
(4)“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这一句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
(5)《那个星期天》是史铁生的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第四章《童年之门》中的一部分。 (√)
5.品读句子,回答问题。(11分)
(1)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①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大海。
②这句话表现出作者对时光逝去十分无奈的愁绪。
(2)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①这句话运用动作描写,表示动作的词语有蹲、依偎、闭上、不再看等,写出了我的委屈、失望与沮丧。
②这句话还运用了环境描写,环境描写的句子是: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句中“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暗示太阳将要落山,“我”的盼望变成绝望,流露出对太阳落山的无奈。
③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 )
A.这句话描写了孩子看到天要黑了,就依偎在母亲怀里的情景。
B.这句话通过描写光线荒凉的特点,衬托男孩盼望无法实现的悲伤心情。
C.这句话描写了男孩闭上眼睛依偎在母亲的怀里睡着了的情景。
6.按要求写句子。(10分)
(1)仿写句子。(4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潮水退了,有再涨的时候;月亮缺了,有再圆的时候;太阳落了,有再升的时候。
(2)从下面的情境中选择一两个,就心情“好”与“不好”两种状态,分别写几句,把当时的情感自然地表达出来。(6分)
走在小巷里 奔跑在田野中 弹琴 钓鱼
心情好的状态:我在田野中奔跑,田野中的空气带着泥土和青草的芳香沁人心脾,和煦的风,温暖的阳光,碧绿的田野,湿润的小路,一切都让人心旷神怡。
心情不好的状态:我在田野中奔跑,任凭委屈的泪水不停地流淌,路边的野花儿低垂着脑袋,树叶在风中无精打采地摆动着,小鸟也在树上无声地望着我,我只能对着茫茫的田野大声喊叫着。
二、阅读理解。(22分)
(一)课内阅读。(10分)
还去吗 去。走吧 洗完衣服。这一次不能原谅。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要洗多久,可母亲应该知道。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记不得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1.说说“我”为什么对“第一次盼望”记忆犹新。(4分)
①第一次盼望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②盼望中兴奋期待、焦急无奈、失望委屈等心理感受,今我“印象深刻”;③每亲没有兑现承诺,给我幼小的心灵带来的痛苦,令“我”以忘怀;④母亲忙碌辛劳的身影,也在“我”的记忆中挥之不去。
2.文中的画线句是怎样既交代了时间变化,又写出了“我”的心理感受  (3分)                         
①“光线渐渐暗下去”交代了天色渐晚;②“凉下去”“沉郁下去”写出了随着希望一点点破灭。“我”的内心越来惆怅。“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更表现了“我”完全沉浸在伤心失望之中。
3.文章以孩子的视角,刻画了母亲的形象。你如何评价这位母亲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3分)                         
示例:这是一位真实感人的母亲,她像大多数母亲一样,为生活而操劳,难免疏忽了孩子的感受,她答应了带孩子去玩,但又被生活项事牵绊,不能兑现对孩子的承诺。但即使忙得不可开交,她也没有用呵斥和直接拒绝的方式去伤害孩子,而且对孩子满怀歉意。她的无奈令人心酸,她对孩子的爱又令人感动。
(二)课外阅读。(12分)
父亲与儿子
因公因私,我已经好几年没回故乡了。忙忙乱乱地行走在城市的街头巷尾,几乎忘记了独自生活在故乡老屋里的老父。
前不久,家乡的表哥写信告诉我,父亲蹲在村口路边守望的身躯像一块坚硬的石头……看到这里,我的泪水马上滚落出来,连忙推去所有事务,追风赶月,一刻不敢停留地往家赶。在村口的路边,父亲终于看到他风尘仆仆的儿子出现在回家的路上,他站起来,搓着那双大手嘿嘿地笑着。
吃过简简单单的晚饭,叨过一阵子平平常常的家长里短,窗外夜风起处,虫鸣渐深,我打了个呵欠说:“爸,咱睡吧。”
父亲的眼中露出难色,他说:“嗯,睡吧。”随后又站起身往外走,“爸爸打鼾,怕吵你睡觉,我找人搭铺去。”
我拦住他笑说:“爸,我是你的崽,像你,也打鼾,你不是不知道。两只喇叭一块儿吹,热闹。”
父亲不好意思地笑了一声,开始脱鞋宽衣。于是,我跳上了那张自己睡了十几年的破旧、宽大而又温暖的床。跟以前一样,父亲睡那头,我睡这头,彼此枕着一双臭脚。
月亮在窗外移,树梢乱动,筛下一床碎银,但听不到那熟悉的鼾声。
父亲在那头说:“不早了,睡吧。”
我在这头应道:“睡吧”
月亮从窗口消失,鸡啼在村庄远远近近的地方响起。床头仍寂静一片。
记得以前与父亲同寝,在田头地尾劳累了一天的父亲头一沾枕
头就睡去,鼾声惊天动地,吵得我无法入睡,就常用脚把他踹醒,任他熬着等我睡去他再睡。想到这里我的心好痛,就装着打鼾,打得既重又急,仿佛睡得极香极沉。
父亲在那头轻轻地侧了侧身,并欣慰地舒了一口气。随后,我发现父亲轻轻地起来,轻轻地给我掖被角,最后,父亲竟用手轻轻地摸我的脸,当那粗糙而又温情的手在我脸上划过时,我的鼻子一酸,泪水便滚出了眼眶,父亲的手一抖,替我抹去泪水,叹了一声说:“鸡都叫了,睡吧。”
我哽咽着说:“睡吧。”
1.文章第2段写父亲蹲在村口路旁守望时,身躯“像一块坚硬的石头……”,这个比喻生动地刻画出父亲守望神态的专注而疑止,说明父亲守望时间的长久。第12段中写道:“父亲竟用手轻轻地摸我的脸”,这里的“轻轻”表明了父亲怕惊醒“我”;“摸”表现了父亲的爱子深情。(4分)
2.文中“我”先后两次落泪。第一次落泪的原因是读表哥写给“我”的信引起的,第二次落泪的原因是父亲粗糙而温情的手在“我”脸上划过时的感动。(2分)
3.找出文中最能体现父亲关心儿子、儿子也体贴父亲的事例各一例,归纳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分)
A、父亲关心儿子:父亲怕自己打鼾影响儿子睡觉,要找人搭铺去。
B、儿子关心父亲:儿子为了让父亲早点入睡,自己便打鼾装睡。
4.文中三次写到夜色、月色,这些景物描写有何作用?结合全文加以解释。(2分)
交代夜色渐深的过程,以夜之宁静反衬人心里的不平静,彻夜未眠;也为父子深情的充分体现提供了广阔的背景。
5.从文中找出让你感动的两三处细节描写,将相关语句摘录下来,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谈你的看法和感受。(2分)
细节描写:只要能细致入微地体现父子之间相互体贴的相关句子即可,如“我”“装着打鼾,打得既重又急,仿佛睡得极香极沉”;“父亲在那头轻轻地侧了侧身,并欣慰地舒了一口气”。然后与自己的相关经历比较,体味亲情之美。
三、习作展示。
以《难忘那一刻》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生活中有很多时候、很多人或事会触动你的心灵,把最难忘的那一刻写下来,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