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北京)五年级下册美术-第7课 色彩明度练习(一)教案 (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美版(北京)五年级下册美术-第7课 色彩明度练习(一)教案 (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03-21 16:03: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美版五年级下第7课
《色彩明度练习(一)》
基本信息
姓 名 学 校
学 科 美术 联系电话及邮箱
年 级 五年级 教科书版本及章节 人美版 五年级上
学习领域/模块 设计·应用
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学习主题 生活中的明度
单元教学设计说明(依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简述本单元学习对学生学科素养发展的价值;简要说明教学设计与实践的理论基础。学习单元可以按教材内容组织,也可以按学科学业发展和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进阶来组织,还可以按真实情境下的学习任务跨学科组织。)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美术的学习不再是单纯的以知识技能的传授为目的,而是应贴近学生年龄发展特点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通过各种美术媒材、运用色彩等造型元素及表现过程的探索及实验,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发展学生的美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色相、明度、纯度是色彩的三要素。本单元围绕色彩的明度展开,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提高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述自己想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力。在观察、分析、讨论中实现从学科教学到学科育人的转变。在学习《色彩明度练习(一)》时,学生通过探究掌握明度渐变的技巧,通过观察、思考、体验,总结通过运用明度的变化使画面产生不同节奏感和韵律感的方法,通过运用水粉媒材,创造性的表现出明度变化的画面,学生在表现中提升运用美术语言表达情感的兴趣。在《色彩明度练习(二)》时,学生通过对比,区分高明度或低明度色调,通过运用水粉媒材,提升学生运用色彩使画面产生不同节奏感,从而表达情感的能力。教师力图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科育人真正落实到课堂上,体验美术学科的人文价值,推动学科素养的全面落实。 本单元教学围绕色彩明度展开,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帮助学生建构图像识读、审美判断, 本单元运用发现式的学习方式,启发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多角度思考设计思路,运用小组合作、交往式等学习方式表述自己的设计意图,并进行完善。
2.单元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思想方法、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设计单元学习目标,明确重点和难点) 单元目标: 通过探究、体验,能够运用加白、加黑改变颜色的明度。 通过实践、观察示范,能够归纳绘制要领。 通过对比、观察,能够用语言描述以及绘画表达明度变化带给人不同视觉感受。
3.单元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介绍单元整体教学实施的思路,包括课时安排、教与学活动规划,以结构图等形式整体呈现单元内的课时安排及课时之间的关联。) 生活中的明度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色彩明度练习(一)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分析,在单元中的位置,核心内容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功能价值分析,蕴含的正确价值观念,已学内容与本课内容的关联。可用结构图示呈现)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学生学习明度渐变的基本知识和调色方法,体味其产生的节奏感和空间感。 是本单元的开启课,与之后第8课《色彩明度练习(二)》同为生活中的明度单元,为下节课做铺垫。 明度作为色彩三要素之一,有着重要的地位,学生了解明度变化的方法,运用此变化创作完成作品,提升学生美术表现能力;感悟明度变化产生的不同美感,提升学生审美判断能力和图像识读能力。人们从自然光照对事物造成色彩变化的现象中总结出明度的知识,然后在运用美术作品及生活中,体现了艺术从生活中来,最终美化生活的理念。学生感悟自然的美好,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色彩明度渐变的创作,是色彩调色练习的内容,对于本学段的学生来说,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有关的色彩知识。教材涉及到三原色与三间色、暖色、邻近色、同类色知识。如果从明度作为色彩三要素角度来讲,教材四年下涉及色相知识,形成对本课学习的铺垫。
2.学习者分析 学生了解原色与间色的概念,理解两种原色相混合的变化规律。初步尝试水粉静物写生的方法,感受色彩无穷变化以及色彩变化的美。能够运用线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学生对使用水粉进行创作有浓厚的兴趣。但是通过对画面以及前测学习的分析发现学生能用线条表现物象立体与空间感,其次调色易显脏。归纳原因:1.学生之前没有涉及运用色彩表现空间感的学习内容。2.水粉课时相对较少,所以孩子缺乏调色经验。
3.学习目标确定 (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对比、体验,分析明度产生的原因;通过探究、观察示范、实践,掌握明度渐变的调色方法,能够运用明度的变化组织表现一幅作品。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体验,归纳色彩明度渐变的方法;通过欣赏、对比观察,感受明度变化产生的空间与节奏美感;将明度的变化运用与实践创作中。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比、观察,能够感受并用语言描述明度变化所产生的节奏与空间的美感。
4.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学生能够运用色彩明度知识,独立完成一幅富有节奏感和空间的作品。 学习难点:掌握明度渐变的调色技巧,能创作出有层次感与结构美感的色彩明度作品。
5.学习评价设计 1. 任务描述: 运用色彩明度知识,独立完成一幅富有节奏感和空间感的作品。 2.任务导向: (1)说出明度变化的具体体现。 (2)归纳、掌握明度渐变的调色方法。 (3)感受并用语言描述明度渐变所产生的节奏感与秩序美感。 (4)独立完成一幅富有节奏感和空间感的作品。 3.评价准则 评价准则优秀合格待提高思维能够用语言描述颜色深浅变化使画面产生空间感与节奏感的方法。能够用语言概括改变颜色深浅变化的方法。了解一种颜色能够通过加白加黑改变深浅。方法能够掌握让画面产生节奏感与空间感的方法。能够运用明度渐变的方法,完成作品。能够尝试通过加白,加黑改变色彩明度。表现能够运用明度的变化,表现出有韵律感有空间感的作品。画面中能够体现出或跳跃和细腻的色彩明度变化。能够运用明度的变化,独立完成一幅作品。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环节一:初识明度概念 明确学习内容教师活动1 活动:考眼力 提问: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出示变化图片。 提问:你通过什么变化发现它是玫瑰的。 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称为明度。 今天我们走进色彩明度的世界。揭示课题。学生活动1 发现明度 学生观察,猜测幻灯图片中出示的内容。 学生与以往经验进行链接,思考、回答通过什么的变化让图片中玫瑰显现的。 活动意图说明: 此环节运用情境教学法,将明度的知识概念与图片与以往知识经验相连,开启此课。环节二:探究明度教师活动2 活动一: 提问:我们身边有明度的变化吗? 让我们走出教室,感受明度的美。 提问:哪幅照片吸引你? 活动二: 明度给人这么多美好的感受,艺术家还用明度的变化来创作作品。 出示有明度变化的图片。 提问:东山魁夷《森林﹒白马》给你什么感受。 林老师创作了作品《雨滴的联想》 幻灯出示作品。 提问:这两幅作品给你的感受一样吗? 提问:那这幅呢! 总结:看来不同的分割形式,不同的色彩排列,还会给人带来不同的美感体验。 活动三: 其实明度的作品还有很多,我们今天要用水粉颜料来创作,但是我们手中的颜料有这么多变化吗?怎么办? 小组讨论,请你打开iPad,观察作品资料,猜一猜,试一试,如何改变一种颜色的明度,完成学习单,时间4分钟。 研究交流、总结。 教师示范。学生活动2 感受明度 学生观察教室周围环境,思考哪些地方体现明度的变化,感受明度的变化。 学生欣赏生活中明度照片,发现,尝试用语言描述感受。 分析明度 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图片,发现明度的运用,让画面产生的不同的美感。 学生对比作品,感受画面分割产生的不同视觉效果。 探究明度的表现 学生利用iPad中的资料,尝试调出3个不同层次的明度变化。 研究重点:1.添加什么改变明度而不改变色相。2.如何添加。 活动意图说明: 通过体验、观察,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明度变化。通过对比观察,分析明度在艺术作品中的运用方法,学生尝试用语言描述色彩深浅变化带给人的不同的感受,感受造型活动的乐趣。通过学生的体验,发现色彩调和的方法。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知识,成为课堂的主体。环节三:艺术实践教的活动3 今天我们也来创作一幅具有明度变化的作品。 创作要求: 用你喜欢的一种颜色,逐渐加白加黑,创作出一幅具象或抽象的明度练习。 学生创作。学的活动3 学生倾听,明确创作要求。 运用水粉进行创作。活动意图说明 运用欣赏、鉴赏他人作品的方式,明确概念及创作内容要求。通过创作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精神、创作能力、审美能力及对美的表现力。提升学生创意实践和美术表现素养。环节四:展示欣赏与拓展教师活动4 说一说你喜欢哪幅作品,给你怎样的联想? 明度的变化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看看生活中的明度。学生活动4 评价作品 学生欣赏作品,对自己、他人作品进行评价。 感受生活中的明度运用 学生欣赏幻灯、感受生活中明度的运用。 活动意图说明 培养学生反思学习的能力,开阔思路,获得可持续发展。
7.板书设计 色彩的明度练习(一) 色彩的明暗(深浅)的程度
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美术实践: 创作内容: 运用明度的变化完成一幅作品。 创作要求: 用你喜欢的一种颜色,逐渐加白加黑,创作出一幅具象或抽象的明度练习。 (2)小组学习单
9.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 (1)创设情境,达成教学评一致性。 将明度的知识融入情境,学生在寻找、发现中感受明度的变化,将知识融入生活情境。在观察艺术作品如何表现的过程中,感受艺术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魅力。最后,进行自我创作,感受造型活动的乐趣。此课紧紧围绕色彩明度的表现方式,色彩明度的运用方式不断推进推进,将束之高阁的美术知识,变成学生要通过已有知识进行分析、归纳、实践的现象、方法、美术表现形式。从头至尾围绕目标的达成,实践教学评的一致性。 (2)美术德育渗透 一件衣服,一幅美景,是需要人去发现的,从而感受到生活的美。就像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所说的,“世界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分析、理解,发现、欣赏生活中的美景,鉴赏生活中物品运用明度进行设计的方式,提升审美水平,形成审美判断的能力。
10.教学反思与改进 通过课前与学生互动,发现学生对于造型与固有色非常重视,惯于用具象的造型或是遮挡关系来表现空间关系、节奏感。基于课前调查与目标,教学设计围绕以下几个环节进行设计:发现明度-感受明度-分析明度-探究明度表现-展示评价-感受生活中明度的运用,几个环节展开学习。学生通过发现图片变化受色彩明度的影响,进而明确明度概念。寻找教室中的明度,将概念进行理解。走出教室,感受生活中的明度变化,进一步感受明度,感悟美。欣赏艺术作品中的明度,了解明度的运用。利用iPad观察作品,分析运用水粉颜料进行表现的方式。整堂课教师更多的在于推进学习、提供资源。学生在欣赏、分析、探究中掌握本课内容。通过作品发现学生能够达成学习目标、效果良好。但通过此课,也发现一些问题,例如:及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如何对学生的话进行适时总结、提升等。 部分学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