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北京)五年级下册美术-第13课 急救包设计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美版(北京)五年级下册美术-第13课 急救包设计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03-21 16:11: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基本信息
课名 《急救包设计》
是否属于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否
学科 美术 学段 三 年级 五 授课时间
教材 书名:《美术》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年12月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急救包设计》一课是小学人美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的第13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的内容,“设计·应用”课程以形成学生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为目的。课标中,针对第三学段学生提出如下具体目标:“从形态与功能的关系,认识设计和工艺的造型、色彩、媒材。通过设计和装饰各种图形与物品,改善环境与生活,并与他人交流设计意图。”依据以上指导思想的内容,在《急救包设计》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当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发现急救包在使用时所存在的问题,并通过课程学习,了解急救包形态与功能的关系以及设计创意和工艺制作的基本方法,尝试进行设计实践,思考并解决急救包设计中的问题,最终通过自己的设计改善生活,形成居安思危的安全意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另外,教学过程中不能无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主动建构新的知识。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究,并在探究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在建构意义理论的支撑下,教师在课堂当中创设生活情境,将学习与情境化的活动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意识到急救包对于生活的重要作用,进而引导学生发现急救包设计过程中的重点问题,将学生已有的设计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经过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探究,学生与学习伙伴之间协作活动的方式不断完善并建构新的知识经验,从而将知识点与能力点进行内化,体现建构的意义。
教学内容分析
急救包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各种灾害时最需要的急救物品。它能够帮助人们维持生命、自救逃生。根据环境和使用对象的不同,急救包在设计时要考虑的因素较多。本课的教学内容以围绕探究人、环境、急救包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密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设计问题,并展开探讨,最终解决问题,并通过这样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设计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让生活更加美好。《急救包设计》在单元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即在五年级上册《我设计的鞋》、《各式各样的椅子》以及五年级下册《台灯设计》、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进一步的关注生活,学习产品设计的基本方法,用美术语言表达学生对设计的思考,为今后学习设计、表达创意做了铺垫。
教学背景分析
学生情况: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我设计了如下四个问题对学生进行课前调研。参加调研的对象是我校五年级(1-7)班的部分学生,共35人。问题1:你的家中有急救包吗?在你的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急救包?只有20%的学生家中备有急救包。另外,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描述了可能会在家庭、学校、户外等场所使用到急救包。该问题反映出了目前学生家庭的安全意识较为薄弱,也体现了通过设计改善生活的重要性,从生活的不同需求中需找设计点,强调设计服务于人的特性。问题2:不同种类的急救包所装备的急救物品并不相同,急救包中应该配备哪些物品?(请根据你了解的一种急救包举例说明)多数学生以普通的医用急救包为例,例举了常用的医护用品,如:纱布、碘酒、创可贴等。学生们对于急救包的概念十分局限,急救包有救死扶伤、紧急施救的作用,无论是急、慢性病,还是突发情况,或者自然灾害等,需要学生对疾病、药品、应急工具等知识有所了解之后,才能更加科学合理地针对不同功能的急救包进行设计。问题3:你认为急救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点?90%的学生认为急救包应当具备轻便、结实的特点。学生们在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知识经验,但考虑的内容不够全面,没有深入地对急救包的特性进行具体分析。问题4:不同形式的急救包适用于不同场合,下面两个急救包中哪一个更适合户外出行时携带?为什么?大多数学生选择了腰包样式的急救包,理由是小巧轻便,适用于户外出行。可以看出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设计意识,考虑到产品与人、环境的关系。根据上述前测性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学习困难:1.学生对于急救包的认知较为狭义,认为急救包广泛用于医疗救治,限制了学生的设计想法,造成设计出来的作品种类单一,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探究不同功能与类型的急救包,拓宽设计思路。2.学生在艺术实践时,可能会侧重于急救包的造型设计,而忽视其使用功能等方面的设计,造成设计出来的急救包“华而不实”,教师可以利用实物,让学生观察、归纳、总结设计重点,使学生考虑的问题更加全面,科学合理的进行设计。教学方式及手段:从人们的生活需求出发进行设计,结合生活中的急救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活动,能够更好地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因此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教师围绕现实情境引导学生展开设计思考,以任务驱动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情境式教学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通过自制教具展示与设计图表现相结合的形式,演示设计方法,发展学生的图像识读和创意实践的能力,最终在学生发现、提问、质疑、解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技术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师范画、自制急救包演示教具、PAD投屏设备。学生:自制急救用品学具。教学重点:通过对各类急救包的分析,发现急救包在使用过程中的设计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实践。教学难点:在急救包设计中,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能够科学合理地考虑急救包的尺寸、材质、布局等设计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识:初步认识急救包,依据不同的救助需要,了解急救包的设计要点。技能:绘制表现不同用途、清晰实用的急救包设计图。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发现生活中的设计问题,根据产生的问题,利用实物探究、教具演示、师生合作等方式,认识急救包并了解其设计过程。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不断探讨并提出质疑,在师生互动探究与生生合作学习中,尝试解决设计中所产生的问题,学会设计急救包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在设计体验过程中、加深对 “以人为本”理念的理解,逐步养成勤于观察、敏于发现、善于解决问题的行为习惯,并形成居安思危的安全意识。
问题框架
1.急救包的作用是什么?2.结合教材上的各类急救包,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可能会在哪些场所用到急救包?3.根据环境的不同,急救包中需要配备哪些物品?4.通过实物介绍,在设计急救包时,有哪些重点内容值得我们关注? 5.关于急救包设计中的重点内容,你们能够提出哪些设计问题?(学生提出设计问题)学生提出的设计问题:(1)什么样的色彩适用于急救包?(2)急救包的尺寸应该根据什么去设计?(3)急救包的材质具有什么特点?(4)急救包的内部布局具有什么特点?
教学流程图
板书设计
急救包设计一、重点:色彩、标志、尺寸、材质、打开方式、布局二、方法:列举法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创设情境(1分钟) 教师:请同学们观看照片(救援队抢救伤员的情景)。思考:照片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教师:急救包的作用是什么?教师:急救包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去设计一款适用于我们日常使用的急救包。板书:急救包设计 学生:观察图片,叙述情景中所发生的事情。学生A:在滑雪场里一个人受伤了,几位医护人员正在为她救治,在医护人员的身边携带着一个急救包。学生B:急救包是医护人员随身携带的物品,用来救治伤员,里面装有各种急救用品。 利用生活中的救援情境作为导入,急救包起到了救死扶伤的重要作用,学生意识到它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习的愿望。
探究新知(9分钟) 教师:结合教科书上的各类急救包并思考: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可能会在哪些场所用到急救包?(学校、家庭、户外)在课前,请学生准备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急救用品(以手绘的形式画出来并剪成相应的形状)。教师:根据环境的不同,请同学们在小组中选择一种进行研究,思考这些急救包中需要配备哪些急救物品?教师:同学们已经准备好了急救物品,下面就要考虑如何为这些物品设计急救包了,首先让我们回忆之前设计课程中提到的设计要素有哪些?教师:我们从美观与实用两方面,来探究一下设计急救包时应当注意哪些重点问题?请一位同学展示并介绍急救包实物,了解急救包的设计要点。(学生介绍急救包,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设计要点)板书:重点:色彩、标志、尺寸、材质、打开方式、布局。教师:请同学们根据总结的设计重点,在小组中进行讨论,提出相关的设计问题。教师:你们组是如何解决急救包色彩问题的呢?教师:还有哪些设计问题吗?教师:请大家继续提出设计问题。教师:还有其他问题吗?教师:同学们提出了很多设计问题,对我们将要设计的急救包起到了重要作用。 学生:观看教材并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思考并总结自己可能会在什么样的场合用到急救包,并对急救包的用途进行定位。学生A:因为一些意外受伤,我们可能会在学校里用到急救包,帮助我们处理伤口。学生B:我认为汽车上可能需要配备急救包,汽车出现问题时,急救包可以帮助我们应对困难。学生:在小组中把课前制作的各类急救物品整理分类,并讨论和挑选一些适用于本组研究主题的急救用品,为后续设计急救包做准备。学生A:我们组针对户外使用的急救包挑选了如下急救物品:指南针、手电筒、望远镜、应急食物和水。学生:回忆之前设计课中的要素并回答。学生A:美观性与实用性。学生:一位学生到讲台前介绍自己带来的急救包,内容如下:学生介绍:1.它是一个家用外伤急救包,外表是红色的,上面有一个红十字的标志。2.这个急救包的大小是我的两只手掌那么大(长宽尺寸约20cm和15cm)。3.外表是用布材料做的,十分结实。4.打开急救包,里面有一些急救用品如纱布、碘酒、创可贴等,像口罩这种轻薄的物品放在了急救包的盖子上,其他物品放在了包里。A组学生:我们组提出的问题是:什么样的色彩更适用于急救包呢? A组学生:急救包的色彩应该十分鲜明、醒目,可以运用红色,或者一些对比色进行设计,这样的色彩在紧急时刻更易于人们识别。B组学生:我们想到的问题是:急救包的尺寸不是随意设计的,应当根据里面的急救物品大小进行设计,并做到合理安排空间布局。C组学生:我们组思考并提出了:急救包的材质应该具有什么特点?C组学生: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急救包的材质应该能够防水、清洁、并且十分坚固。D组学生:我们组思考了急救包里面的布局,考虑到危急时刻能够快速找到需要的急救物品,所以布局应该一目了然,简单合理。 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提出设计需求,产生设计问题。通过课前学生自制学具并在小组中讨论探究,辅助学生解决急救包的设计问题,并为课堂实践做铺垫。将新、旧知识建立联系,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生成新的知识。借助急救包实物展示和介绍,让学生更加清晰的了解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为课堂实践做铺垫。引导学生根据急救包的设计重点提出设计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并尝试自主解决,锻炼学生解决设计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示范(7分钟)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款亲手制作的急救箱,但是它的尺寸过大,并不适合我们外出时携带,同学们能不能帮老师出谋划策,设计一款适用于户外出行的急救包。利用教具示范:展示其他种类的急救包设计图:总结设计方法:通过提出需求并列举解决方案的方式完善设计。板书:方法:列举法 学生从实际需求出发,确定其用途,在设计中思考解决方案。1.根据使用环境、人群等因素,绘制出急救包的外形;2.考虑急救用品在急救包中的布局,合理摆放急救用品;3.考虑急救物品的固定方式;4.添加适合人们使用的附加功能。学生参与急救包设计过程图: 改变以往教师画学生看的示范模式,让学生参与到示范中来,教师有意为学生做辅助。学生将之前的设计思考进行迁移,在表现急救包效果图的过程中,继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艺术实践(18分钟) 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张急救包设计图,其中包含急救包的内部布局图和外观色彩图,并标注尺寸、设计特点、设计说明。辅导要点:1.设计科学合理,具备应用性。2.手绘急救包体现审美性,具有自己的创意与思考。 学生:俩人为一组,合作完成一张急救包的设计图,通过在小组中讨论、探究,自主解决绘制效果图中的问题,最终将本组的设计思路,以手绘效果图的形式表现出来。 明确艺术实践内容及要求,分工明确,增强实践的时效性,培养学生的创意实践能力。
作品展示(1分钟) 教师:利用pad拍摄学生作品,投射到大屏幕,逐一展示各组的设计成果。 学生:欣赏自己和他人的作品,在对比欣赏的过程中取长补短。 使用pad拍摄学生作品进行投屏展示,便于学生直观地欣赏自己的作品,体验收获的喜悦。
作品评价(3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互评急救包设计,教师总评。教师评价:我认为A组同学考虑到了急救包功能和形态的关系,物品的布局方法较为合理,充分利用了急救包的内部空间,但对于尺寸把握方面还有值得思考的地方,如果能更加精准、考究,相信你们设计的急救包会更加科学合理。教师评价:C组同学设计的急救包体现了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考虑到了人与急救包的关系,具有一定创意,但内部空间布局还可以继续推敲,做得更加合理,希望你们课后继续思考,解决急救包的布局问题。教师:课后组织学生填写《急救包设计》课后评价表,对本组设计成果进行评价。 学生:每组学生选一名代表,运用设计语言介绍本组作品,其他学生倾听并提出建议。A组学生:我们设计的是一个迷你急救包,用于受轻伤时伤口的处理,它小巧轻便,里面放有常见的外伤医药品。B组学生评价:我认为A组同学设计的急救包布局合理,里面配备的医护用品能够处理日常擦伤,并且方便存放。C组学生:为了便于人们户外出行,我们设计了腿部急救包,急救包可以绑在腿上,里面配有一些常见药品。D组学生评价:你们设计的急救包十分有创意,方便人们户外使用,但是我认为你们的设计对于急救用品的考虑还不够全面。其他各组学生作品: 结合艺术实践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以及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已解决的问题,运用学科语言,即时评价学生作品中存在的优点与不足,在评价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参与活动评价的积极态度。
课后拓展(1分钟) 教师:今天我们学会了如何设计一款急救包,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安全保障。同学们,你们在公共场所们见过这些标志吗?银河绿色十字公众应急救援组织标志:红新月组织标志:红十字组织标志:急救组织标志:教师:同学们,当你身处困境,如果看到这些标志便有得到救助的可能。 学生:观看急救标志并思考。了解各类救援组织标志。学生A:我见过红十字标志,它是全世界最广泛使用的救助标志。学生B:我见过急救组织标志,急救车上就有这个图案。 认识生活中急救标志的含义和作用,学生意识到急救知识在危急时刻对于拯救生命的重要意义,形成居安思危的安全意识,升华课堂。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结合本节课中学生所产生的设计问题,以及在探究学习过程后已解决的问题,运用学科语言,即时评价学生。采用生生互评、教师总评、完成“《急救包设计》课后评价表”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量规《急救包设计》课后评价表小组成员:评价项目评价指标体系评分5分3分1分急救物品是否适用于该急救包?匹配基本匹配不匹配急救包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科学合理,便于人们使用。较为合理,基本满足人们使用。不合理,不便于人们使用。急救包设计是否具有创新?设计中存在2处以上创新。设计中存在1处创新。设计中没有创新。设计效果图表现效果是否完善且美观?设计效果图表现清晰、完善,体现设计美感。设计效果图基本完善,能够表现设计意图。设计效果图不够完善,表现效果较差。总分: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设计,设计为我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本课正是以生活中的设计问题为出发点。学生通过生活情境获取信息、形成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学生依据不同的救助需要,利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思考急救包的设计方法并在创意实践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环节紧密相扣、前后联系,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本课基于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与以往课程相比主要有如下两方面特点: 一、关注学生日常生活,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设计问题。教学设计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在课堂当中创设情境,将学习与情境化的活动联系在一起,在情境中获取信息,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设计问题。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布置探究任务,引发学生针对不同种类急救包进行设计思考并提出质疑,让学生具有针对性的设计急救包。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自制教具展示与教师示范有机结合。 兴趣是获取知识的出发点,精致有趣的自制教具往往能给学生带来强烈的学习欲望。与以往不同的是,教具在本课中不再作为单一的展示对象,而是与教师示范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巧妙地设计,给学生带来了与以往不同的示范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中即能收获快乐,又能学到知识。
教学资源的应用
关注生活,定位用途
挑选物品,联系实际
师生合作,学习方法
分工合作,完善设计
投屏展示,取长补短
急救知识,升华课堂
导入
新课
情境思考,导入新课
课前制作学具,课上辅助学生探讨设计问题,为艺术实践作铺垫。
探究
新知
利用急救包实物,探究设计过程中的重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解决设计实际问题。
实物探究,解决问题
自制教具与设计表现相结合,学生提出需求,教师辅助学生进行设计,完成示范效果图。
教师
示范
课堂
实践
PAD展示各组学生作品,方便快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展示评价相结合
拓展
提升
范画2
范画1
范画3
PAG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