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20 16:03: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第4课
富强之旅
1.掌握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和成就,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意义;
2.知道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基本知识;
3.认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学生通读教材P18-P22,完成自主预习部分,并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标注。
建立人民政府 (1949)
统一大陆,民族团结(1951)
保家卫国 (1950.10-1953.7)
满足人民需要 (1950-1952)
建国初期的任务
召开新政协,
成立新中国
西藏和平解放
抗美援朝
土地改革
一五计划
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年表 产品 1952年产量 比1949年增加 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
粮 1.639亿吨 49% 9.3%
棉 130.4万吨 193% 53%
钢 135万吨 754% 46.2%
煤 6.649万吨 105% 7.4%
发电 72.6亿千瓦时 68.1% 21.9%
原油 44万吨 272%
①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背景
钢产量
(人均)
发电量
(人均)
2.37公斤
2.76千瓦时
中国
钢产量
(人均)
发电量
(人均)
4公斤
10.9千瓦时
印度
钢产量
(人均)
发电量
(人均)
538.3公斤
2949千瓦时
美国
一五计划
背景
②我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门类不全。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毛泽东
如何解决中国工业极为落后的局面?
内容
1
2
目的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时间
1953年—1957年底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基本任务
一五计划
原因:帝国主义的包围、国防建设的需要、苏联的经验借鉴等
材料一:从1949年10月3日到1950年10月28日,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只有苏联、罗马尼亚、朝鲜、匈牙利、瑞士、芬兰等17个国家,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大国对中国采取孤立、包围、封锁的外交政策。
材料二:斯大林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
思考:新中国制定的一五计划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呢?
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1956年,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在沈阳试制成功
1956年,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
一五计划
成就
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
鹰厦铁路(1957年通车)
宝成铁路(1956年通车)
一五计划
成就
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
新藏公路
川藏公路
青藏公路
一五计划
成就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一五计划
成就
1953年,第一座大型露天煤矿—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
1955年,第一套六千千瓦火力发电机组
1955年,天津诞生第一块国产手表
一五计划
成就
武汉长江大桥
鞍钢无缝钢管厂
机床厂 飞机制造厂
长春一汽
三公
二铁
四厂
武汉长江大桥
一桥
宝成铁路 鹰厦铁路
川藏公路
新藏公路
青藏公路
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机床厂
沈阳飞机制造厂
一五计划
成就
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一五计划
结果&意义
结合教材和材料,谈谈一五计划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材料一:1953年9月25日,《人民日报》正式公布了由毛泽东提出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要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二: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鼓足干劲、以百倍的信心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当中去。
材料三:西藏的和平解放、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土地改革的稳步完成,极大地巩固了我们的新生政权,为新中国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
材料四:一五计划期间苏联对新中国工业领域援助156个项目。这一系列的项目曾帮助了中国的工业经济发展,奠定了新中国的工业基础。
1.党的正确决策,制定了正确的方针(过渡时期总路线)
2.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3.相对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
4.苏联的帮助和支持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时间:
2.地点:
1954年9月
北京
①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3.内容:
①性质: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③以根本大法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是一部什么类型的宪法
第一章总纲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一一1954年宪法节选
宪法明确规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民主原则,从法律上规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方向,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纪念邮票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4.意义:
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目的:
基本任务
发展重工业、
工业化、国防现代化
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商业
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一桥
二铁
三公
四厂
成就
意义:
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工业化迈进







(经济)
第一部宪法
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时间:1954年9月
性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