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天外来客
一、教材分析
无边无际的宇宙太空,深藏着无数的奥秘。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有无数的科学家对浩瀚宇宙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研究,他们猜测在宇宙中的其他星球上,也有同地球类似的气候条件,相信在其他的星球上肯定有生命的存在。随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中国人对航空航天事业关注的热情也与日俱增,科学家们正在以各种方式向其他的星球传送着信息,期待“外星人”能与我们取得联系……
孩子由于生活经验不足,在知觉、感受和想法上同成年人相比存在着许多的差异,对于未知的事物,他们在思索和表达时往往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愿意,可以打破常规,创造出符合自我个性的作品。孩子们幻想出的形象有可能是荒诞可笑的,有可能是离奇古怪的,还有可能是不符合常理的。《天外来客》一课旨在培养学生奇异的想像力,它为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创设了一个展示的舞台,体现了美术与生活、美术与科学的相互融合,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科学精神的形成。本课就美术基础造型而言,难度并不高,但怎样引导学生体现出作业中的“新”、“奇”、“怪”是本课教学的难点。若在教学中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引导正确的创作方法,问题便可迎刃而解。带领学生欣赏有新奇构思和创新意义的作品,启发他们大胆地想像、创造,鼓励他们自由地组合和“安装”,尝试各种新鲜体验带来的成功感和愉悦感。
(1)教学目标
①认知领域:欣赏影视或绘画作品中的天外来客,了解运用想像、大胆组合的造型方法。
②操作领域:尝试用各种工具和材料,,表现奇思妙想的外星朋友,挖掘创造潜能。 .
③情感领域:培养学生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2)学习内容
通过对宇宙、天文知识的介绍和多种教学手法的运用,让学生学会通过大胆幻想表现出天外来客的新颖造型。
教学重点:对学生进行各种外星生命创造性设计构思的思维训练。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人、动物、植物等原型启发,能够根据事物的造型、材质、功能,大胆组合,完成作品。
课 时:1课时
二、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
播放《奥特曼》的影片或欣赏图书,师生共同欣赏、辨认,说说片(书)中人物和怪兽给你的感觉。
2、相互讨论、分析《奥特曼》中各种怪兽造型结构的特点。
3、揭示课题:天外来客。
想一想外星朋友会是什么样?和地球上的生命一样吗?
出示宇宙、星空和不同星球的图片、文字资料,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补充。
4、游戏:改头换面。
a.出示若干人物、动物、植物拼版,学生共同辨认。
b.动动手移动拼版,重新排列组合图片,看看他们会变成啥模样?
c.小结:有打破陈规的胆量,就可以创造出新奇、有趣、不可思议的新形象。
5、欣赏毕加索、米罗、克利的绘画、雕塑作品,感受新奇的表达方式。
6、出示学生的范画、范作,共同欣赏
四人一小组讨论,说说你设计的外星朋友是什么样的?它是美丽的,可怕的?还是可爱的?
7、教师示范。
a.讲解过程并板书。
b.指导着色。
8、学生活动(作业)。
运用手边的绘画、制作工具,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外星朋友的想像练习。
a.可以表现对单个外星朋友,也可以进行多个外星朋友的组合练习。 .
b.辅导重点:启发联想,合理选材,表达构思。
9、展示与评价
注意对外星朋友面部表情的表现,给他们每人取个名字,赋予他们生命吧!
a.学生自评:带上自己的作品,参加“太空家园” (作业展示区)里的狂欢舞会。
b.学生互评:选出优秀作品,说明理由,颁发“证书”。
c.教师总评:巩固联想创作的方法,提出优缺点,指出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10、课后拓展
本课以绘画、泥塑的形式表现想像中的外星朋友,在此基础上可鼓励学生用各种手法、材料制作(如剪纸、泥塑,各种废旧材料如植物、文具、羽毛、贝壳、电池等),把平面的作品变成立体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