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语文版必修3夯基达标练习7 元曲五首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语文版必修3夯基达标练习7 元曲五首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12-23 14:20:0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我夯基 我达标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
A.馄饨(dǔn)     憔悴(cuì)
醉醺醺(xūn) 纵横捭阖(bǎi)
B.衔泥(xián) 咆哮(páo)
密匝匝(zā) 飞扬跋扈(hù)
C.寒蛩(qióng) 紫蟹(xiè)
急攘攘(rǎng) 未雨绸缪(móu)
D.鞋履(lǚ) 命窘(jiǒng)21世纪教育网
水粼粼(lín) 风驰电掣(chè)
解析:A项中的“饨”应读tún。
答案:A[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门庭改做迷魂阵,清廉贬入睡馄饨。(睡得昏昏沉沉,比喻好吃懒睡,不务正业。)
B.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指思念很深,像丢了魂似的)
C.断肠人忆断肠人。(指明双方的相思之苦)
D.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指世俗)
解析:A项,“睡馄饨”指不懂世事。
答案:A
3.依次填入下列语段中空缺处的标点最恰当的一项为(  )
[庆宣和]投至狐踪与兔穴,多少豪杰① 鼎足虽坚半腰里折,魏耶② 晋耶?
[落梅风]天教你富,莫太奢,没多时好天良夜③ 富家儿更做道你心似铁,争辜负了锦堂风月④
A.①, ②。  ③,  ④。
B.①! ②? ③。 ④。
C.①。 ②。 ③。 ④?
D.①! ②? ③, ④。
解析:“多少豪杰”与“争辜负了锦堂风月”之后应用句号,加强疑问语气。
答案:B
4.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今日春来,明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灭。
B.百岁光阴一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
C.富家儿更做道你心似铁,争辜负了锦堂风月。
D.祖国是一座花园,祖国的北方就是园中的腊梅。21世纪教育网
解析:A、B、D三项都是比喻:“夜阑”“梦蝶”“花园”“园中的腊梅”都是喻体,分别喻指“人已垂暮”“人生短暂”“祖国的美丽”“祖国北方人民坚韧执著的品质”。C项是借代,“锦堂风月”借代富人家的美好生活。
答案:C
5.对下面语句的解说和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21世纪教育网
A.元曲无论是散曲还是杂剧,都是配合乐谱演唱的文辞,一定要符合音乐格律的要求,受到宫调和曲牌的限制。
B.散曲与词一样,是长、短句形式,但是能在正字之外加衬字,更灵活,更适合使用口语。衬字一般加在句首或句中,不能加在句尾。
C.“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这两句属于纯细节描写,寄托深沉婉转之情。
D.“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共写了六个图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而其中任何一个图景,都代表着秋日秋景的萧瑟气氛。
解析:C项“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这两句是景中蕴情,寄托深沉婉转之情。并非属于纯细节描写。
答案:C
我综合 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一)比较阅读下面两支曲子,完成6~7题。
正宫·醉太平  刺世
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水晶环入面糊盆,才沾黏便滚。文章糊了盛钱囤,门庭改做迷魂阵,清廉贬入睡馄饨。葫芦提倒稳。
双调·夜行船  秋思
[夜行船]百岁光阴一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来,明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灭。
[乔木查]想秦宫汉阙,都做了衰草牛羊野。不恁么渔樵没话说。纵荒坟横断碑,不辨龙蛇。
[庆宣和]投至狐踪与兔穴,多少豪杰!鼎足虽坚半里腰折,魏耶?晋耶?21世纪教育网
[离亭宴煞]……看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急攘攘蝇争血。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爱秋来时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想人生有限杯,浑几个重阳节?
6.两首散曲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解析:《正宫·醉太平·刺世》寓意深刻:“水晶环入面糊盆,才沾黏便滚。”这两句深刻地道出了社会大染缸的性质。“水晶环”寓指纯洁无瑕的人,“面糊盆”寓指混浊的社会。即使再纯洁的人,只要一踏入社会这个大染缸,就立即被沾染熏黑。“滚”字用在此处,特别形象妥帖,把那种甘愿同流合污、享受庸俗的嘴脸刻画无疑。
本曲全用口语,语调泼辣大胆,嬉笑怒骂,让人感受到强烈的生活气息。“葫芦提倒稳”,结句以消极反抗的口吻申明自己不合作的处世态度。
《双调·夜行船·秋思》语言典雅瑰丽,善于化用典故,不离本色,押韵尤妙。全曲充满了文采。这套套数表现了马致远愤世嫉俗、牢骚太盛之语。21世纪教育网
参考答案:①《正宫·醉太平·刺世》寓意深刻,用词形象妥帖,全用口语,语调泼辣大胆,嬉笑怒骂,让人感受到强烈的生活气息。②《双调·夜行船·秋思》语言典雅瑰丽,善于化用典故,不离本色,押韵尤妙。全曲充满了文采。
7.两支曲子与郑板桥的“难得糊涂”有什么相似点?
解析:都属于牢骚太盛之语。表面上似乎是说稀里糊涂倒安稳,其实是作者的反语。这很像清人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其实正是伤心人的愤激之语。只有这样理解,方能体会作者的深意。
参考答案:都属于牢骚太盛之语,都是伤心人的愤激之语。只有这样,方能体会作者的深意。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9题。21世纪教育网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8.《天净沙·秋思》全曲五句二十八字,以出奇的表现力描绘出一幅秋郊黄昏凄凉的行旅图景,被元人周德清誉为“秋思之祖”。王国维称赞其“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是“小令之最佳者”。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对它推崇备至,甚至推到了“不可更动一字”的地位。这首元曲凭什么高妙之处得到如此多的赏识和如此高的评价?
解析:它是元散曲的代表作之一。区区二十八个字,短短五小行,读来朗朗上口。既通俗易懂,又有着很大的思维拓展空间和极强的精神穿透力。物、景、时、人交织在一起,融会贯通。苍凉、凋零、肃杀、悲凄、怅惘、绝望、萧条落魄、不寒而栗……你可以找出比原作字数多好几倍的同义词来长吁短叹,不尽感慨!因此,古往今来,它被许多文人墨客推崇备至,甚至推到了“不可更动一字”的地位。
参考答案:①言简意丰——前三句,十八个字,共写了九种事物: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一字一景,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事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②多方映衬——将许多相对独立的事物同时纳入一个画面中,从而形成动与静、明与暗、背景与主体的相互映衬。动态的流水与静态的小桥、人家相映,更显环境的幽静;西风与古道相映,使道路更见苍凉;一面是枯藤、老树、昏鸦在秋风萧瑟中的一派灰暗,一面是落日的余晖给它们涂上一抹金黄;“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极力渲染悲凉气氛,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氛围中,突出游子情怀。
③情景交融——景中有情,情中有景。人的思想感情是抽象的东西,作者运用寄情于物的写法,把天涯沦落人的凄苦愁楚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这些有形的、可感的事物具有明显的深秋色彩,与无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有相通之处,用有形表现无形,使人感到具体生动。即所谓“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
9.前人以为“本曲之得唐人绝句妙境者”,主要体现在那几个方面?
解析:本曲所要表达的主题即最后所点“断肠人在天涯”,其深层之意在于对天人隔断、广大士人漂泊孤独之生存状况的揭示。为了在极少的字数内表达如此深奥的主旨,作者做到了先染后点;句与句之间、意象间留有大量空白让读者参与意境的创造;以真代美,以俗为雅。
参考答案:本曲之所以“深得唐人绝句妙境”的原因,至少体现在以下三点:
①先染后点。视线由全景到特写再到远景,从而铺成了自然之大情以作为所抒人情的背景,这是唐诗惯用的手法。
②句与句之间、意象间留有大量空白让读者参与意境的创造,从而形成开放式的结构,这也是唐诗的特征。
③要说有创造就是以真代美,以俗为雅,算是对唐人仅追求神韵参以向上精神的突破。
本曲的主题即最后所点断肠人在天涯,其深层之意在于对天人隔断、广大士人漂泊孤独之生存状况的揭示。
二、语言运用
10.在下面的横线上,根据提供的开头,仿照提供的句子,续写句子。
  画家画花,独绘一枝,意在留些天地,让欣赏者自去遐想;
音乐家演奏,抑扬顿挫,有时“无声胜有声”,任听众自去体味。
诗人作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讲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在给定的例句中,“画家画花”“留些天地”“音乐家演奏”“无声胜有声”,都体现了画画及演奏中的“空白艺术”,这也是例句的主旨。所以下文中“诗人作诗”“教师讲课”也应遵循这个主旨,即应体现“作诗”“讲课”中的空白艺术。
参考答案:讲究含蓄 言有尽而意无穷 让读者自去欣赏
言简意赅 故意引而不发 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读书做人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有“做学问的三境界”之说: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第一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第二境界。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第三境界。
《人间词话》在文学批评史中影响非常大,而“做学问的三境界”的说法又是《人间词话》的核心,至今为文学界所推重。
青年时期正是读书、做学问的黄金阶段,为了祖国的明天,也为了自己早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你打算如何脚踏实地潜心钻研学问,最终达到“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理想境界?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