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夯基 我达标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管辖(xiá) 污辱(rǔ) 惩罚(chéng)
B.悔悟(huǐ) 嗜好(shì) 赤裸裸(luǒ)
C.溺爱(nì) 契约(qì) 糟蹋(tā)
D.过瘾(yǐn) 仆人(pú) 鬼祟(suì)
解析:C项“蹋”应为“tà”。
答案:C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组是( )
A.尊严 唠叨 积蓄 勤恳
B.隔阂 交涉 签字 指摘
C.道歉 惩处 欣幸 富裕21世纪教育网
D.书籍 和暧 钦仰 笃学
解析:D项中的“暧”应为“蔼”。
答案:D
3.(2006江西高考,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今年1月1日,中国26年来粮食接受联合国__________的历史画上了句号。21世纪教育网
(2)“保卫钓鱼岛”网站遭受黑客袭击,__________仍在修复当中。
(3)帕舍森病是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疾病,拳王阿里就患有__________病。21世纪教育网
A.馈赠 日前 该
B.捐赠 目前 该
C.馈赠 目前 本
D.捐赠 日前 本
解析:馈赠:赠送(礼品)。捐赠:赠送(物品给国家或集体)。日前:几天前。目前:指现在,与题中“仍在”相照应。该:指上文说过的人或事物(多用于公文)。本:指自己方面的。
答案:B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家是什么?家不只是房子,不只是丈夫、妻子、孩子,家是一份惦念,家是一份牵挂。
B.是今天去买钢笔呢?还是明天去买钢笔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21世纪教育网
C.诈骗犯有一种特长,讲究“适销对路”:你迷信鬼神,他就以鬼神为饵,你迷信权力,他就以权力为诱。
D.这种日内障冷冻摘除器,具有制冷,解冻迅速、操作方便、安全性能显著的特点。
解析:B项,此句是一个选择问句,前面的问号应改为逗号。C项,“他就以鬼神为饵”后的逗号应用分号。D项,题中顿号应该改为逗号以区别层次。
答案:A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提高和普及,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多媒体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B.采取各种办法,大力提高和培养工人的现代技术水平,是加快制造业发展的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
C.这家乒乓球馆设施齐全,可为乒乓球爱好者提供不同档次的球台、球拍、球衣、球鞋等乒乓器材。
D.政治体制能不能和日益市场化的经济体制相适应,是当今中国能否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问题。
解析:A项,句子中主语残缺。B项,“培养”与“水平”搭配不当。C项,“球衣、球鞋”不属乒乓器材。
答案:D21世纪教育网
我综合 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21世纪教育网
一进家门,他愣了,院中的花草好似垃圾箱忽然疯了,一院子满是破烂儿。他知道这是谁做的。可是怎办呢?他想要冷静的找主意,受过教育的人是不能凭着冲动做事的。但是他不能冷静,他的那点野蛮的血沸腾起来,他不能思索了。扯下了衣服,他捡起两三块半大的砖头,隔着墙向明家的窗子扔了去。哗啦哗啦的声音使他感到已经是惹下祸,可是心中痛快,他继续着扔;听着玻璃的碎裂。他心里痛快,他什么也不计较了,只觉得这么做痛快,舒服,光荣。他似乎忽然由文明人变成野蛮人,觉出自己的力量与胆气,像赤裸裸地洗澡时那样舒服,无拘无束的领略着一点新的生活味道。他觉得年轻,热烈,自由,勇敢。
把玻璃打的差不多了,他进屋去休息。他等着明先生来找他打架,他不怕,他狂吸着烟卷,仿佛打完一个胜仗的兵士似的。等了许久,明先生那边一点动静没有。
明先生不想过来,因为他觉得杨先生不那么讨厌了。看着破碎玻璃,他虽不高兴,可也不十分不舒服。他开始想到有嘱告孩子们不要再去偷花的必要,以前他无论怎样也想不到这理;那些碎玻璃使他想到了这个。想到了这个,他也想起杨太太来。想到她,他不能不恨杨先生;可是恨与讨厌,他现在觉出来,是不十分相同的。“恨”有那么一点佩服的气味在里头。
6.下面使用了讽刺手法的语句有( )
A.他心里痛快,他什么也不计较了,只觉得这么做痛快,舒服,光荣。
B.扯下了衣服,他捡起两三块半大的砖头,隔着墙向明家的窗子扔了去。
C.他觉得年轻,热烈,自由,勇敢。
D.像赤裸裸的洗澡时那样舒服,无拘无束的领略着一点新的生活味道。[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解析:B项,表现的是杨先生的举动,没有使用讽刺手法。
答案:ACD
7.前文说“明先生讨厌杨先生”,而在这里明先生为什么“觉得杨先生不那么讨厌了”?这里该怎样理解?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段的理解、概括能力。联系前文,抓住关键语句来回答即可。
参考答案:开始,明先生瞧不起、讨厌杨先生,因为“只有穷酸才那样客气,客气的讨厌”。后来,杨先生打碎了明先生的玻璃,他认为他放下了穷酸人的架子,不再客气,简直有了勇气,所以他觉得杨先生不那么讨厌了,反而有一点佩服的气味在里头。
8.如何理解“恨与讨厌,他现在觉出来,是不十分相同的。‘恨’有那么一点佩服的气味在里头”这句话?21世纪教育网
解析:对这句话的理解重点是对“恨”与“讨厌”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句意就明白了。
参考答案:“讨厌”一般是因为别人有,自己没有而觉得不舒服的行为、言语等,而“恨”含有佩服的意味,别人有自己没有,因嫉妒而生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秋天的怀念
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意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后,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9.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
解析:顺着作者的写作思路,体会围绕看花展开了哪些情节,然后归纳整理出要点。
参考答案:①“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②“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③“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
10.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用横线标出来,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解析:此题有两问,一是找出插叙内容,二是说出其作用。对考查点要明确,作答时要通篇考虑,力求全面、准确。
参考答案:第一处:“母亲喜欢花……”作用:①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②母亲为儿子放弃了对生活的享受。第二处:“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作用:①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了哪步田地。②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第三处:“别人告诉我……”作用:说明母亲心里只为儿女的幸福着想,从未把自己放在心上。(意思对即可。)
11.结合内容说说文中加点的动词“扑”和“挡”为什么用得好。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动词的理解。注意一字传神的特点,把握这一动作的深层含义。
参考答案:母亲时刻为儿子着想,细节描写使人物性格刻画鲜明,感人至深。(意思对即可。)
12.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
解析:联系全篇,认真体会“秋天”的作用,作者用意何在。
参考答案:①“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②“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③“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21世纪教育网
二、语言运用
13.以“唐代文学艺术”为表述主体,重组下面的句子。要求不改变原意。
宋代文学艺术亦有别于唐代倾向感性的意气风发和色彩斑斓的特征,而表现为崇尚理趣的情思深微与意态闲雅。
解析:做本题时,要注意“唐代文学艺术”作为陈述的对象,但不能改变原意。
参考答案:唐代文学艺术倾向感性的意气风发和色彩斑斓,不同于宋代崇尚理趣的情思深微与意态闲雅。21世纪教育网
读书做人
小说是生活不是“文采”
——一位读者的感受
读老舍的文章使我受益匪浅,尤其是他小说的语言艺术,更是深深地影响了我。在读老舍的文章之前,我常常听人说“学生腔”这个词,我并不是太明白,我甚至觉得那些学生腔还是一种文采呢!可我读了老舍的小说之后,明白了什么是学生腔,明白什么是小说的语言,小说不是文采,小说是生活。记得《骆驼祥子》的开头这样写道:“我们所要介绍的是祥子,不是骆驼,因为‘骆驼’只是个外号;那么,我们就先说祥子,随手儿把骆驼与祥子那点关系说过去,也就算了。”地道的口语,地道的北京话,没有摆出一副教师爷的架子,也没有做出一副学问家的样子,像是聊天,又像是侃大山,完全生活化的叙述。这位鼎鼎大名的作家不避世俗眼光,不端名人架子,甘愿为民间艺术登大雅之堂鸣锣开道;始终奉行文学来源于生活的思想,丰富了文学的内容,活化了文学的语言。老舍小说发出的那种特殊语言的魅力,深深地吸引住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