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溶解与乳化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2012)下册(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7.1溶解与乳化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2012)下册(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3-19 08:33: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1 溶解与乳化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的
B.将NaCl放入植物油中搅拌,能形成溶液
C.将40%的NaOH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20%
D.溶液是稳定的混合物
2.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面粉 B.牛奶 C.白糖 D.植物油
3.小军同学需要快速配制一杯可口的白糖溶液,下列措施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用冰水溶解 B.用热水溶解
C.把白糖碾成粉末后溶解 D.溶解时用筷子搅拌
4.如图是某同学探究燃烧条件的改装装置,往烧杯中加入下列哪种物质,能引起白磷燃烧的是
A.硝酸铵 B.氢氧化钠 C.蔗糖 D.食盐
5.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冰块 B.奶粉 C.泥沙 D.酒精
6.下列饮料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A.汽水 B.白酒
C.酸奶 D.苏打水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改变条件,能使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
B.元素周期表中共有7个周期,16个族
C.汽油除油污和洗涤剂除油污原理相同
D.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的差异,其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8.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一定含有氧元素
B.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所以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D.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所以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9.将少量下列厨房中常见的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形成溶液的是
A.植物油
B.面粉
C.食盐
D.胡椒粉
10.下列各组物质里,前者是后者的溶质的是( )
A.生石灰、石灰水 B.酒精、酒精的水溶液
C.盐酸、稀盐酸 D.二氧化碳、碳酸溶液
11.化学让我们鉴赏了溶液的颜色美,下列物质加入水中能形成有色溶液的是( )
A.碳酸钙 B.高锰酸钾 C.植物油 D.氯化钠
1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面粉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 B.溶液中的溶质都是固体
C.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 D.无色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13.厨房中的物质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用油 B.白醋 C.白糖 D.食盐
14.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盐水的沸点比水低 B.无色澄清液体一定是溶液
C.只有固体能作溶质 D.溶液的各部分性质均相同
15.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生理盐水 B.白醋 C.医用酒精 D.冰水混合物
16.下列物质溶于水,能形成溶液的是
A.蔗糖
B.泥土
C.粉笔灰
D.食用油
二、综合应用题
17.化学使世界更美好。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Ⅰ.现有氢气、氦气、二氧化碳、食盐、金刚石、生石灰等物质,请按要求用化学式填写:
①飞艇中充入的气体是________; ②切割玻璃的是________;
③用作干燥剂的是_________; ④用作调味品的是_______。
Ⅱ.回答下列与含碳物质有关的问题
①石墨能用于制作干电池电极,说明石墨能__________;
②制糖工业中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___性脱色制白糖;
③CO2通入汽水中可制作碳酸饮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④炼铁时发生反应:,其中____做还原剂;
⑤在2Mg+CO22MgO+C中,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存在形态由_____(填编号)。
A.游离态到化合态 B. 化合态到游离态
Ⅲ. 某病人注射用的生理盐水(含0.85~0.90%的氯化钠)中添加了适量的葡萄糖(C6H12O6)以补充能量。该注射液中的溶质为_____;葡萄糖分子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之比是______;1个葡萄糖分子中共含___________个原子;葡萄糖中质量分数最高是____元素;1mol 该葡萄糖中约含有___________个葡萄糖分子;
18.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
(1)自来水净化天然水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试剂X可以用_____,净化后的水是____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水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将下列生活中的物质分别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_
A面粉 B冰块 C冰糖 D花生油
(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以下两个实验验证水的组成
①实验Ⅰ:点燃氢气前,应先_____,请你写出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②实验Ⅱ:往水电解器中加入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的硫酸钠溶液(碳酸钠不参与反应,仅起增加水的导电性的作用),接通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玻璃管b内产生的气体是_____,该试管内产生约10mL气体时,玻璃管a内产生的气体约为_____mL
19.根据图所示的实验情景,回答问题。
(1)实验结束后,要验证该反应的生成物,向集气瓶内倒入______,振荡;
(2)实验中a和c两只试管作对比,目的是验证______对铁生锈有影响;
(3)实验分别用足量的水和汽油作溶剂,溶解相同质量的高锰酸钾和碘,充分振荡后,观察到______(填序号)试管中的物质被溶解形成溶液。
20.水是常用溶剂,某同学进行如图实验。
(1)倾斜A试管,沿内壁缓缓加入乙醇,不振荡,现象是______。
(2)实验可知,溶质状态可以是______。
(3)实验结束后,用洗涤剂洗净B试管,原理是______。
(4)C、D试管的废液倒入废液缸中产生了黄绿色气体,查阅资料可知: ,X的化学式为______。
(5)询问老师得知用可处理Cl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处理0.142gCl2至少需NaOH的质量是多少______?
21.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1)实验室常用气体制备装置,据图回答:
若用A、D装置组合制取氧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若用E装置收集氢气,请将集气瓶内的导管补画完整_____;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确定发生装置需要考虑的因素是_____(填序号)。
A.反应物的状态 B.气体的密度 C.反应的条件 D.气体的溶解性
(2)医用酒精是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溶液,在抗击“新冠肺炎”过程中应用非常广泛。
①将酒精溶液提纯为无水乙醇时,常加生石灰除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②请设计实验证明酒精中含有碳元素(写出操作步骤、现象)_______。
③如图是与酒精有关的实验,该实验说明:相同条件下,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_______不同。
④实验室常用酒精灯加热,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实验室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称取10g石灰石(杂质不参加反应)放入烧杯中,加入100g稀盐酸,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06.7g(气体的溶解忽略不计)。请计算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
22.(1)下面是教材下册中“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的活动与探究。请你一同完成该探究并回答有关问题:
水中加入的溶质 NaCl固体 NH4NO3固体 NaOH固体
加溶质前水的温度/℃ 20 20 20
溶解现象 全部溶解 全部溶解 全部溶解
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变化 温度无明显变化 温度降低 温度升高
结论(“放热”或“吸热”) 固体氯化钠溶于水无明显放热和吸热现象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③根据物质溶解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说明NH4NO3固体溶解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_____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填“<”或“>”或“=”符号)。
(2)下图“→”表示A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B,“—”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A、B、C、D各是一氧化碳、木炭粉、氧化铜、氧气中的某一种物质,请你推断(用化学式表示):
B是________,D是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详解】
A、溶液可以有颜色,例如硫酸铜溶液呈蓝色,故A错误;
B、NaCl能溶于水,不溶于植物油,将NaCl放入植物油中搅拌,能形成悬浊液,故B错误;
C、溶液具有均一性,将40%的NaOH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40%,故C错误;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D正确。故选D。
2.C
【解析】
【分析】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
A、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不能和水形成溶液。故A错;
B、牛奶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不能和水形成溶液。故B错;
C、白糖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和水形成溶液。故C正确;
D、植物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不能和水形成溶液。故D错。
故选C。
【点睛】
解答本题要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3.A
【解析】
【详解】
A、温度越低,分子的运动速度越慢,即蔗糖的溶解速度越慢,用冰水溶解不能达到目的,符合题意;B、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度越快,即蔗糖的溶解速度越快,用热水溶解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C、白糖碾成粉末增加蔗糖与水的接触面积,能加快蔗糖的溶解速度,把白糖碾成粉末后溶解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D、用筷子不断搅拌,能加快分子运动速度,能加快固体物质的溶解速度,溶解时用筷子搅拌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只要能改变固体与水的接触机会就能改变固体的溶解速率;加快固体物质溶解速度的方法主要有:搅拌、加热、磨成粉末等,其中研成粉末状是为了增加溶质溶剂的接触面积。
4.B
【解析】
【详解】
燃烧需要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物质有可燃性、温度达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充分接触;试管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达到着火点。硝酸铵溶于水,溶液的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热,使白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使磷燃烧起来;蔗糖、食盐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选B
5.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冰块是水的固体,不能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能形成溶液;
B、奶粉不溶于水,不能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能形成溶液;
C、泥沙不溶于水,不能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能形成溶液;
D、酒精溶于水,能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
故选:D。
6.C
【解析】
【详解】
A、汽水是碳酸、蔗糖等物质的水溶液,是碳酸、蔗糖等溶于水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
B、白酒是酒精的水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
C、酸奶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符合题意;
D、苏打水是碳酸氢钠的水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C
【解析】
【详解】
A、改变条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正确;
B、元素周期表中共有7个周期,16个族,正确;
C、汽油可以溶解油污,洗涤剂除油污是乳化作用,错误;
D、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的差异,其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正确。
故选C。
8.A
【解析】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一定含有氧元素,正确;B、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错误;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一稳定的物质不一定是溶液,错误;D、催化剂能改变物质的反应速率,但不是所有的反应都需要催化剂,错误。故选A。
9.C
【解析】
【详解】
A、植物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B、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C、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正确;
D、胡椒粉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0.B
【解析】
【详解】
A、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CaO,而石灰水中的溶质是Ca(OH)2,选项A不符合题意;
B、酒精的水溶液是酒精溶解于水得到的溶液,溶质为酒精,选项B符合题意;
C、盐酸和稀盐酸都是HCl溶液于水得到的溶液的俗称,选项C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溶解于水后,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形成溶液,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碳酸而非二氧化碳,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B
【解析】
【详解】
A、碳酸钙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能和水形成溶液。
B、高锰酸钾为紫红色固体,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和水形成紫红色溶液。
C、植物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能和水形成溶液。
D、氯化钠为白色固体,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和水形成无色溶液。
故选:B。
12.C
【解析】
【分析】
根据溶液的概念和特征进行分析。溶液的概念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详解】
A、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A错误;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故B错误;C、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只有一种溶剂,故C正确;D、无色透明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蒸馏水不属于溶液,故D错误。故选C。
13.A
【解析】
【详解】
溶液的特点:1.均一性:溶液各处的密度、组成和性质完全一样;
2.稳定性:温度不变,溶剂量不变时,溶质和溶剂长期不会分离(透明);
3混合物: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A食用油不能溶于水,混合后一段时间后,油飘浮在水的上面,不具有均一、稳定的特点。此项错误。
B白醋与水混合后,可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此项正确。
C白糖与水混合后,可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此项正确。
D食盐与水混合后,可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此项正确。
考点:溶液的特点
点评:本题考查了溶液的特点,从能否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进行分析。
14.D
【解析】
【详解】
A、水中加入溶质后溶液的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故A错误;
B、溶液的特点: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无色澄清液体不一定是混合物例如水,故B错误;
C、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故C错误;
D、溶液的特点: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所以溶液的各部分性质均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15.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详解】
A、生理盐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B、白醋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C、医用酒精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D、冰水混合物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是溶液,故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16.A
【解析】
【详解】
A、蔗糖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符合题意;
B、泥土不溶于水,只能以固体小颗粒的形式悬浮于液体里,形成悬浊液,不符合题意;
C、粉笔灰不溶于水,只能以固体小颗粒的形式悬浮于液体里,形成悬浊液,不符合题意;
D、食用油不溶于水,只能以小液滴的形式悬浮于液体里形成乳浊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7. He C CaO NaCl 导电 吸附 略 CO B 氯化钠 葡萄糖 6:1:8 24 O 6.02 1023
【解析】
【详解】
Ⅰ、①氦气的密度小且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易的发生爆炸,故常用来充灌载人飞艇,化学式为:He;②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化学式为:C;③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做干燥剂,化学式为:CaO;④食盐是常用的调味品,化学式为:NaCl;Ⅱ、①石墨能用于制作干电池电极,说明石墨具有导电性;②制糖工业中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脱色制白糖;③CO2通入汽水中可制作碳酸饮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H2O=H2CO3;④炼铁时发生反应:3CO+Fe2O32Fe+3CO2,其中一氧化碳得到氧,发生了氧化反应,具有还原性;⑤在2Mg+CO22MgO+C中,碳元素由化合物转化为了单质,所以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存在形态由化合态到游离态;Ⅲ、该注射液中含有氯化钠和葡萄糖两种溶质;由葡萄糖的化学式可知,一个葡萄糖分子中含有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共24个原子;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C:H:O=1:2:1;葡萄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12):(16×6)=6:1:8,可见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1mol 该葡萄糖中约含有6.02 1023个葡萄糖分子。
18. 活性炭 混合物 C 验纯 氧气 20
【解析】
【详解】
(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自来水净化天然水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试剂X可以用活性炭,净化后的水中含有可溶性物质,是混合物;
(2)冰糖能溶于水,形成溶液,而面粉、花生油都不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形成溶液;冰块和水是同一种物质,不是溶液,故填:C;
(3)①可燃性气体在点燃前都要进行验纯,以防爆炸;氢气燃烧生成水,其化学方程式为:。
②接通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玻璃管a与负极相连,是氢气,玻璃管b与正极相连,是氧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该管内产生约10mL气体时,玻璃管a内产生约20mL气体。
19. 澄清石灰水 氧气(或空气) ad
【解析】
【分析】
【详解】
(1)二氧化碳能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木炭与在氧气中燃烧结束后,要验证该反应的生成物,向集气瓶内倒入澄清石灰水,震荡;
(2)探究铁生锈的条件:a试管中铁定生锈;b试管中铁定不生锈,a、b试管中铁定、水都是常量,空气是变量,a和c两只试管作对比,目的是验证氧气对铁生锈有影响;
(3)a试管中高锰酸钾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试管内物质被溶解形成溶液;
b试管高锰酸钾不能溶于汽油,不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试管内物质不被溶解形成溶液;
c试管碘不能溶于水,不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试管内物质不被溶解形成溶液;
d试管碘溶于汽油,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试管内物质被溶解形成溶液;
答案:ad。
20. 一开始,液体分层,上层为无色,下层为红色,过一段时间后,溶液变为均匀的红色 气态、液态、固态 乳化作用 MnCl2 解:设至少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是x
x=0.16g
答:至少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是0.16g。
【解析】
【详解】
(1)倾斜A试管,沿内壁缓缓加入乙醇,不振荡,乙醇的密度比水小,故一开始,液体分层,上层为无色,下层为红色,乙醇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一定时间后,乙醇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最后溶液变为均匀的红色,故现象为:一开始,液体分层,上层为无色,下层为红色,过一段时间后,溶液变为均匀的红色;
(2)酒精溶于水,溶质是酒精,酒精是液态,高锰酸钾溶于水,溶质是高锰酸钾,高锰酸钾是固态,氯化氢溶于水,溶质是氯化氢,氯化氢是气态,故溶质状态可以是:气态、液态、固态;
(3)用洗涤剂清洗B试管,是因为洗涤剂中含有乳化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油污乳化为细小油滴,随水冲走,故填:乳化作用;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K、Mn、O、H、Cl的个数分别是2、2、8、16、16,生成物中含K、Mn、O、H、Cl的个数分别是2、0、8、16、12,故生成物中还应含2个Mn、4个Cl,故X的化学式为:MnCl2;
(5)见答案。
21.(1) (或) AC##CA
(2)
将酒精灯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若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酒精中含有碳元素 溶解性
(3)根据题意可知,CO2气体的质量为:100g+10g-106.7g=3.3g,设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x,
答: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5%。
【解析】
(1)
用A、D装置组合制取氧气是采用固固加热型装置,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或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用E装置收集氢气,应该短进长出,所以将集气瓶内的导管补画为 ;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确定发生装置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反应物的状态、反应的条件,选项AC符合题意,故填:(或); ;AC。
(2)
①加生石灰除水,生石灰是氧化钙,其反应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②证明酒精中含有碳元素的实验设计为:将酒精灯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若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酒精中含有碳元素,故填:将酒精灯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若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酒精中含有碳元素。
③实验A中点不溶于水,B中碘溶于酒精,说明相同条件下,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故填:溶解性。
④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3)
见答案。
22. 吸热 放热 > CO CuO
【解析】
【详解】
(1)硝酸铵溶解于水温度降低,所以可以知道硝酸铵溶解时表现出来的是吸收热量,同时说明NH4NO3固体溶解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而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升高,所以氢氧化钠表现出来的是放出热量;
(2)根据图示可知AD、BC不反应,但是A能够生成B,所以A是碳或者氧气,B是一氧化碳,根据C和D分别可以和两种物质发生反应,则可以判断A为氧气,那么B为就是CO,所以C为碳,而D为C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