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9.1压强(培优练习)(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9.1压强(培优练习)(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0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3-18 21:59: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人教版)第九章:压强
第一节:压强(培优练习)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方体用几种不同的方法切去一半,剩余的一半留在桌面上。切割后,桌面受到的压强不变的是(  )
A. B. C. D.
2.如图所示,体积相同的长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其中甲、乙阴影部分为等大的正方形,甲、乙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将它们顺时针旋转90°,甲、乙对地面压强的变化量分别为△p甲、△p乙,△p甲<△p乙,则(  )
A.ρ甲<ρ乙,p甲>p乙 B.ρ甲>ρ乙,p甲<p乙 C.ρ甲>ρ乙,p甲>p乙 D.ρ甲<ρ乙,p甲<p乙
3.“层层叠”是把相同的木块(如图甲所示)叠放在一起(如图乙所示),此时“层层叠”对水平地面压力为F1,压强为p1。某次游戏时抽取“O”木块叠放在顶端的右边(如图丙所示),此时“层层叠”对水平地面压力为F2,压强为p2。则(  )
A.F1>F2 B.F14.一个普通中学生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上,他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和压强最接近于(  )
A.50N,103Pa B.50N,104Pa C.500N,103Pa D.500N,104Pa
5.如图所示A、B两个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两物体的边长之比是LA:LB=2:1,重力之比为GA:GB=3:2,则A对地面压强与B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A.3:8 B.3:1 C.2:3 D.3:4
6.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像,若用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实心正方体A、B,把它们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则两正方体A、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
A.8∶1 B.4∶3 C.1∶2 D.4∶1
7.如图所示,a、b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均匀圆柱体,己知底面积Sa=3Sb,高度hb=2ha,对地面的压强Pa=Pb,圆柱体密度分别为和对地而的压力分别为Fa和Fb。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a=Fb B.,Fa=3Fb C., D., Fa=3Fb
8.如图所示,甲、乙两个质量相等的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铜的密度而在于铁的密度,可能使甲和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的方法是 ( )
A.将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铁块分别放在甲、乙的上面
B.将体积相等的铜块和铁块分别放在甲、乙的上面
C.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质量相等的部分
D.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体积相等的部分
9.三块形状和材料完全相同的长方体金属块a、b、c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金属块三条棱长之比为1:2:4,设a、b间的压力为Fa ,压强为pa ;b、c间的压力为Fb ,压强为Fb ;c与地面间的压力为Fc ,压强为pc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a =Fb =Fc ;pa =pb =pc B.Fa <Fb <Fc ;pa >pb >pc
C.Fa <Fb <Fc;pa =pb >pc D.Fa <Fb <Fc ;pa <pb <pc
10.如图所示,密度相同的A、B、C三个实心规则柱体,它们对水平桌面产生的压强分别为PA、PB、PC,则
A.PA最大 B.PB最大 C.PC最大 D.三者一样大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长木板重10N,底面积为10cm2,现将其底面积的与水平桌面接触,木板静止时对桌面的压强为_________Pa;在水平外力作用下推动木板缓慢向左运动,直至木板全部移到桌面,在这个过程中,木板对桌面的压强_____,木板所受摩擦力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2.如图所示,A为边长0.1m的正方体,重5N,B为粗糙水平面,F为竖直作用在A上的力,大小为6N,则图甲中B所受压力为______ 牛,受到的压强是______ Pa,图乙中B所受到的压强为______ Pa。
13.如图所示,一个长方体木块在6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受到桌面的摩擦力是______N,如果拉力增大到10N,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将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如果将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沿竖直方向切割掉三分之一,则切割前后木块对桌面的压强之比是_______。
14.如图,两个质量相等的圆柱形杯子甲、乙放置于水平桌面上,杯底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之比为1:2,装入一定量的水后杯子对桌面的压强均为p0。将乙杯中水全部倒入甲杯中放回原处后,甲杯对桌面的压强p1_______(>/=/<)2p0,乙杯对桌面的压强p2_______(>/=/<)。
15.如图所示,是“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人类探测器的首次月背软着陆的情景。“嫦娥四号”探测实现人类探测器的首次月背软着陆的情景,“嫦娥四号”的腿上长着脸盆一样的圆形大脚掌,目的是通过____来减小对月球表面的______。
三、作图题
16.指出图中物体对平面、竖直面与斜面的压力方向.
四、实验题
17.物理课堂上,老师请同学们进行如下实验:第一次,两食指同时挤压铅笔的两端;第二次,用更大的力同时挤压铅笔两端,如图甲所示。老师请同学说出自己的感受,同学们说:右手食指肚疼。老师说:疼,说明压力产生了一定的效果。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实验及结果,大胆地猜一猜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分别设计实验验证。
(1)同学们根据第一次实验得到猜想1: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受力面积有关;根据第二次实验得到猜想2: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______有关。为了验证同学们的猜想,小伟所在小组的同学找来了一块海绵、两块规格和质量均相同的长方体砖块进行实验,如图中的乙、丙、丁、戊所示;
(2)实验过程中,小伟和同学们是通过观察海绵的______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3)为了验证猜想2,小伟和同学们应观察比较图中的______两次实验。通过实验可知: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4)另一小组的同学在验证猜想1时,将两块相同的砖块竖放在海绵上,如图戊所示。他们发现图戊中的压力作用效果与图乙中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得出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
五、计算题
18.宝鸡到西安的高速列车CHH80由8节车厢组成,每节车厢满载时质量为60t,正常运行时列车受到的阻力是车重的0.1倍。列车满载运行时求:
(1)每节车厢对钢轨的压力?(g=10N/kg)
(2)列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牵引力?
19.如图所示,物体A重30N,B重15N,物体A的底面积为10cm2,物体B的底面积为5cm2,求:
(1)A对B的压强是多少
(2)B对桌面的压强是多少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由图可知,用这种方法切去一半时,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减半,但受力面积没变,根据可知,压强减半,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这样切去一半后,压力和受力面积都减半,根据可知,压强不变,故B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这样切去一半后,压力减半,受力面积没变,则根据可知,压强会减半,故C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这样切去一半后,压力减半,但受力面积大于原来面积的二分之一,根据可知,压强将变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D
【详解】
设甲平放时高为a,立放时高为b;同理乙先立放高为b,平放时高为a;且甲乙都是密度均匀的规则柱体,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知道,甲、乙位置改变后压强差分别为,
由于 ,即
所以ρ甲<ρ乙;由于 ,,ρ甲<ρ乙,a<b;所以 p甲<p乙 故选D。
3.D
【详解】
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乙、丙两图中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即F1=F2,由图可知=,由p=可得 故选D。
4.D
【详解】
一个普通中学生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上,他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人脚掌的总面积大约是0.05m2,他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5.A
【详解】
AB物体受力面积之比为:
在水平桌面上,压力等于重力,因此压强之比为: .
A.3:8与分析相符;
B.3:1与分析不相符;
C.2:3与分析不相符;
D.3:4与分析不相符.
6.D
【详解】
由图可知,当甲的体积为1cm3时,质量为8g,所以甲的密度为8g/cm3;当乙的体积为4cm3时,质量为4g,所以乙的密度为1g/cm3,则有
根据可得,质量相等的甲、乙的体积比
则甲、乙两个正方体的棱长比
根据柱体压强公式可知,两正方体A. 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
故选D。
7.B
【详解】
由密度定义式,变形可得 由压强公式可得
联立可得 高度hb=2ha,对地面的压强Pa=Pb,可得;
底面积Sa=3Sb,压强Pa=Pb,对地而的压力 ,联立可得Fa=3Fb。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8.D
【详解】
甲、乙两物体质量相等,对地面的压力也相等,但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乙>S甲,将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铁块分别放在甲、乙的上面,对地面的压力相等,但接触面积不变,还是S乙>S甲
,所以对地面的压强不可能相等.故A错误.
因为V甲<V乙,铜的密度大于铁的密度,甲、乙两物体质量相等,所以甲是铜块,乙是铁块,体积相等的铜块和铁块分别放在甲、乙的上面,铜块的质量大于铁块的质量,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不变,所以压强不可能相等.故B错误.
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质量相等的部分,甲乙对地面的压力仍然相等,接触面积还是S乙>S甲,所以对地面的压强不同,故C错误.
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体积相等的部分,乙减小的质量小,甲减小的质量大,两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甲小于乙,又因为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乙>S甲,所以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相等,故D正确.
9.C
【详解】
设一个金属块的重力为G,a对b的压力为a的重力,b对c的压力为a和b的重力,c对地面的压力等于a、b、c的重力,所以a对b的压力为G,b对c的压力为2G,c对地面的压力为3G,则压力的大小关系Fa <Fb <Fc
金属块三条棱长之比为1:2:4,所以金属块大面、中面、小面面积之比为4:2:1,所以a对b的压强,b对c的压强,c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pa∶pb∶pc=∶∶=1∶1∶=4∶4∶3 故选C。
10.A
【详解】
因为A、B、C三个实心规则柱体、密度均相同,由图知道,对于三个实心规则柱体的高度是:hA>hC>hB,由p=F/S=G/S=ρVg/S=ρgh知道,pA>pC>pB,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重力、压力和压强的比较,知道放在水平面上的规则柱体可根据压强公式p=ρgh比较压强的大小.
11. 1.5×104 变小 不变
【详解】
木板静止时对桌面的压力 受力面积
对桌面的压强
在水平外力作用下推动木板缓慢向左运动,直至木板全部移到桌面,
在这个过程中,木板对桌面的压力不变,受力面积变大,由可知,对桌面的压强变小。
在这个过程中,木板对桌面的压力不变,木板和桌面的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则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12. 11 1100 100
【详解】
对甲图中A受力分析可知,甲图中A物体受到向下的重力G、向下的压力F及水平面B向上的支持力F1,物体在这三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受力平衡状态,因水平地面B受到的压力与B对A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故B所受的压力为 则B受到的压强为
乙图中物体受到向下的重力G、向上的压力F及水平面对物体向下的压力F2,同理可知B受到的压力为
则图乙中B受到的压强为
13. 6 不变 1:1
【详解】
长方体木块在6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与拉力是一对大小相等的平衡力,则f=6N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只与接触面受到的压力、粗糙程度有关,拉力增大到10N,而接触面受到的压力、粗糙程度不变,则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变。
假设割掉之前木块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p,现在将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沿竖直方向切割掉三分之一,则压力变为,受力面积变为,则切割后木块对桌面的压强
所以切割前后木块对桌面的压强之比为1:1。
14. > <
【详解】
甲乙容器质量相等,甲乙容器与桌面接触面积之比为1:2,甲对桌面压强为
乙对桌面压强为 乙中水重
将乙中水倒入甲中后,甲对桌面压强为
甲乙容器质量相等,甲对桌面压强为
乙倒完水后对桌面压强为 因此乙杯对桌面的压强p2<p0。
15. 增大受力面积 压强
【详解】
嫦娥四号探测器“腿”上的圆形“大脚掌”,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对月面的压强。
16.
17. 压力大小 凹陷程度 乙、丁 大 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
【详解】
(1)第二次实验用更大的力同时挤压铅笔两端,即改变压力,根据控制变量法,据此可得到的猜想是: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压力大小有关。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使物体发生形变,实验过程中,小伟和同学们是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属于转换法。
(3)猜想2即第二次实验用更大的力同时挤压铅笔两端,即改变压力,保持受面积相同,符合这一样要求的是图中的乙、丁两次实验。通过实验,乙只有一块砖,而丁是两块,即对海绵压力不同,海绵的凹陷程度也不同,故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4)在探究与受力面积的关系过程应控制压力一定,改变受力面积,比较图戊与图乙,其中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如果要探究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可以选择图乙丙或图丁戊来探究。
18.(1)6×105N;(2)4.8×105N
【详解】
解:(1)每节车厢的重力 G=mg=6×104kg×10N/kg=6×105N
每节车厢对地面的压力为 F=G=6×105N
(2)已知正常运行时列车受到的阻力是车重的0.1倍,阻力 f=0.1G×8=0.1×6×105N×8=4.8×105N
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列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牵引力等于阻力,牵引力为 F牵=f=4.8×105N
答:(1)每节车厢对钢轨的压力6×105N;
(2)列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牵引力4.8×105N。
19.(1)6×104Pa;(2)9×104Pa
【详解】
解:(1)由题可知,物体A对物体B的压力等于A的重力,所以A对B的压强
(2)B对桌面的压力等于物体A和物体B的总重 FB=GA+GB=30N+15N=45N
所以B对桌面的压强
答:(1)A对B的压强是;
(2)B对桌面的压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