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3-18 22:04: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物理同步练习 第十章《浮力》第三节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填空、实验、计算题专练)
一个质量是50g的鸡蛋悬浮在盐水中,它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N。(g=10N/kg)
这“死海”其实就是咸水湖,当人完全浸没水中时,人受到的浮力 人受到的重力(选“大于”“小于”或“等于”),所以人会自然向上浮起;当人漂浮在水面静止不动时,人受到的浮力 人受到的重力(选“大于”“小于”或“等于” )。
3、根据所给的密度表,判断下列情况中的实心石蜡球是上浮、下沉还是悬浮?
(1)石蜡球浸在水中,将会_______.
(2)石蜡球浸在柴油中,将会_______.
(3)石蜡球浸在汽油中,将会_______.
4、如图所示,潜水艇能够上浮和下沉是通过改变_______来实现的;潜水艇在上浮过程中,未露出水面之前,所受的浮力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一艘轮船从海里驶入河里,它受到的重力大小_______ ,它受到的浮力 _______,它排开水的体积 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图中a、b所示的是将相同的密度计分别放入两种不同液体中的情形,由图可知:两种液体的密度相比较:ρa____ρb.密度计在两种液体中受到浮力相比较:Fa_____Fb(填“>”、“=”、“<”)
7、在课外小组活动中,小刚将一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形状不规则的石块分别浸没在水和盐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石块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为_______N;如果直接将该物体投入水中,该物体将_______(填“上浮”、“悬浮”或“下沉”);盐水的密度为__________kg/m3.
8、如图所示,将两个质量相同的橡皮泥做成实心球形和碗形,分别放人相同的甲、乙两杯水中,静止时甲杯中橡皮泥所受的浮力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杯中橡皮泥所受的浮力,________杯中水面升高得多.
9、小华用牙膏探究物体的沉与浮.如图所示,牙膏悬浮在水中,牙膏所受浮力______(小于/等于/大于)重力.向水中加入食盐并使其溶解,牙膏将________(上浮/下沉).如果不加食盐,将牙膏内部分空气排出,再次放入水中后,牙膏将________(上浮/下沉).
10、弹簧秤下吊着重为14.7N的正方形金属块,当它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弹簧秤的示数为9.8N,则金属块排开水的重力为______N.若金属块上表面所受水的压力为19.6N,则金属块下表面所受水的压力为______N.
11、刚倒入玻璃杯中的雪碧会产生很多小气泡.此时,将一些葡萄干加入杯中,有些葡萄干会沉入杯底,这些葡萄干表面因吸附足够的小气泡,受到的浮力______重力,从而上浮;上浮到液面后,由于小气泡破裂,导致它们受到的浮力______重力,于是又沉入杯底.
12、一个质量为0.06kg的鸡蛋悬浮在一杯盐水中不动时,它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N.当向杯中缓慢加清水时,鸡蛋将_______(选填“上浮”“悬浮”或“下沉”)
13、按入水中的皮球,松手后,皮球上浮,皮球上浮到刚露出水面的过程中,皮球所受的浮力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皮球从刚露出水面到静止在水面的过程中,浮力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皮球静止在水面时,浮力________重力。(填“等于、大于、小于”)。
14、飞艇能上浮到空中,这是因为飞艇中氦气的密度比空气_________,它本身的重量_______它所排开空气的重量(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5、海水的密度大于河水的密度,军舰(保持质量不变)由大海驶向河流的过程中,它所受到的浮力将_______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军舰排开水的体积将________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16、三国时代,诸葛亮曾放出一种“会飞”的灯笼,后人称其为“孔明灯”,它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灯笼内的热空气密度小于空气密度,导致灯笼受到的浮力______灯笼重力,所以灯笼才上升.
17、全球变暖已经日益威胁到生物的生存,北极熊就是最典型的受害者.照片显示上是一对北极熊母子无助地坐在一块不断融化缩小的浮冰上,正在快速远离陆地.浮冰在移动过程中,受到的浮力_______浮冰的重力,在融化过程中浮冰的浮力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减小”)。
18、某水上运动项目使用的长方体水上标志物,经测量其质量为100kg、体积为0.2m3,它的密度为_______kg/m3.它漂浮在平静的水面上受到的浮力为______N.(g=9.8N/kg)
19、小明同学将一只苹果放入水中,苹果在水里处于悬浮状态,则此苹果的密度为_________kg/m3.小明从水中取出苹果,分成一个大块和一个小片(如图所示),再将小片放入水中,发现小片沉入水底,据此现象可以推断:若将大块浸没水中,松手后大块将会________(选填“上浮”、“悬浮”或“下沉”),大块的密度_________小片的密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0、小明学习了浮力的相关知识后,想探究钢铁制成的轮船为什么会漂浮在水面上.他用橡皮泥、烧杯、水、小石块、针等器材进行探究,步骤如下:(1)他将橡皮泥捏成一团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发现橡皮泥下沉.然后他把橡皮泥取出,捏成船状放入水中,“船”漂浮在水面,此时“船”受到的浮力______重力,与橡皮泥下沉时相比,“船”排开水的体积______(2)他在“船”中放入一个小石块,“船”仍然漂浮在水面,与步骤(1)中“船”漂浮时相比,此时“船”所受浮力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他用针在“船”底扎了一个小孔,水逐渐进入“船”内,过了一会儿,水没过“船”,“船”受到的浮力______重力,所以“船”下沉.通过上述探究.小明知道了轮船是采用________的办法,增大可以利用的浮力,从而浮在水面上.
21、用手将重为5N的物体全部压入水中,物体排开的水重8N,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_____N,放手后物体将_____(选填”“上浮”、“下沉”或“悬浮”),待物体静止时所受浮力为_____N,排开水的体积是_____m3.
22、质量相等的两个实心小球甲和乙,已知它们的密度之比是ρ甲:ρ乙=2:3.现将甲、乙两球放入盛有足够多水的烧杯中,当甲、乙两球静止时,水对两球的浮力F甲:F乙=6:5,两球的密度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3、
如图所示,在盛有某种液体的圆柱形容器内放有一木块A,在木块的下方用轻质细线悬挂一体积与之相同的金属块B,金属块B浸没在液体内,而木块漂浮在液面上,液面正好与容器口相齐.某瞬间细线突然断开,待稳定后液面下降了h1;然后取出金属块B,液面又下降了h2;最后取出木块A,液面又下降了h3.则木块A与金属块B的密度之比_________
二、实验探究
24、在学习了浮力的有关知识后,甲、乙两同学对“物体的上浮或下沉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了探究.他们各自将一根新鲜萝卜浸没在水中,松手后,发现萝卜要上浮直至漂浮在水面上(如图1所示).为了使漂浮的萝卜沉下去,两同学分别进行了实验:
甲将一根铁钉全部插入萝卜中(如图2所示),将萝卜浸没水中松手,发现萝卜沉入水底.
乙也用同样的铁钉,但只将其一半插入萝卜中(如图3),将萝卜浸没水中松手,发现萝卜也沉入水底.
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物体受力的角度看,他们在萝卜中插入铁钉是为了改变_______的大小;
(2)结合两位同学的实验目的、过程及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虽然两同学的实验结果基本一致,但老师认为甲同学的方法更科学.你认为老师这样评价的主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自制土密度计并测定盐水的密度.实验器材:刻度尺、圆柱形竹筷、细铅丝、烧杯、水、待测盐水.
实验步骤:①在竹筷的一端缠上适量细铅丝,制成土密度计.②用刻度尺测出竹筷的长度L.
③把土密度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静止后用刻度尺测出液面上竹筷的长度h1(如图所示).
④__________.
请将上面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并回答下列问题:(ρ水=1.0g/cm3,F浮=ρ液gV排)
(1)竹筷一端缠上铅丝,是为了__________.
密度计是利用__________条件工作的.被测液体的密度越大,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选填“越小”或“越大”).
被测盐水的密度表达式:ρ盐水=__________.(不计铅丝体积)
(4)小明计算得出盐水的密度为1.05g/cm3,已知烧杯中盐水的体积为400cm3,盐的密度为2.6g/cm3,则盐水中含盐__________g.(盐放入水中溶解后,盐和水的总体积不变)
欣儿手头上有完全相同的l元硬币10枚,为了测出其中一枚硬币的密度,她设计了一个小实验.实验器材有空金属筒、量杯和水;主要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10枚硬币全部放入水中,此时量杯中水面处刻度如上图所示;
B.将10枚硬币放入金属筒中,让金属筒漂浮在量杯中,记下此时水面处的刻度值为53mL;
C.将空金属筒放入盛有适量水的量杯中,让其漂浮,记下此时水面处的刻度值为22mL.
(1)合理的实验顺序是_________只填字母序号)
(2)由实验可知硬币的密度ρ=________kg/m3;(3)实验中,欣儿运用了下列哪些实验方法 ______(填字母序号) A.控制变量法 B.转换法 C.类比法 D.累积法
同学们在研究马铃薯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时,通过往水中加盐,终于使马铃薯漂浮在水面上.由于时间关系,当时并没有及时收拾实验器材,几天后来收拾时,惊奇地发现原来浮在水面的马铃薯有都沉在容器底部,他们决定对这一现象进行探究,提出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1:可能由于水的蒸发,盐水的密度变大,导致马铃薯下沉;
猜想2:可能是马铃薯在盐水中浸泡几天后质量变大,导致马铃薯下沉;
猜想3:可能是马铃薯在盐水中浸泡几天后体积变小,导致马铃薯下沉.
(1)经过一番讨论,他们马上否定了猜想1,你认为他们否定猜想1的理由是:__________.接着他们就猜想2和猜想3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①取三块马铃薯,编上A、B、C号,分别测出其质量和体积;
②配制一大杯盐水;③将三块马铃薯放在盐水中,使其漂浮,几天后发现马铃薯都沉在容器底部,将其捞出、擦干,分别测出其质量和体积.实验数据如表:
马铃薯 的编号 放入盐水前 放入盐水后
质量/g 体积/cm3 密度/g.cm3 质量/g 体积/cm3 密度/g.cm3
A 44.8 39.2 1.14 40 33 1.21
B 56.1 48.8 1.16 50 41 1.22
C 77.3 67.9 1.14 69 57
表格中,编号为C的马铃薯在盐水中下沉后的密度是________g/cm3
(3)请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后回答:猜想2是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你认为导致马铃薯下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
28、如图所示,将一块密度为2.5×103千克/米3、体积为100厘米3的石块,用细线系着浸没在装有水的容器中,(g=10N/kg,水的密度为1.0×103Kg/m3 ).
求:①石块的重力;②石块所受浮力.
29、在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实验中,张聪同学将鸡蛋放入装有密度为1.1×103kg/m3盐水的量筒中,如图所示,鸡蛋恰好能处于静止状态,测得鸡蛋排开盐水的体积是5×10-5m3(g=10N/kg)
(1)该鸡蛋的重力是多少?(2)请说出使鸡蛋下沉的可行方案.
有一个实心圆柱形物体,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称重时,测力计的读数为10N;当把物体一半体积浸入水中时,测力计的读数为4N.(g=10N/kg)
求:(1)物体的体积;(2)把物体从弹簧测力计上取下投入水中静止时,物体受到的浮力
31、中国海军其中参加演习的某艘军舰排水量为3000吨.请你回答以下问题(海水的密度视为水的密度):
(1)当这艘军舰满载行驶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少N?(2)卸下一批装备后,这艘军舰排开水的体积减少了50m3,那么卸下的这批装备的质量是多少kg?
32、如图所示,容器重为16N,底面积100cm2,容器中装有水,水中有一个木块被细线系着并完全浸没在水中,已知水重200N,木块的体积为4dm3,木块的密度为0.6×103kg/m3,g取10N/kg
试求:(1)容器对桌面的压强是多少?木块受到的浮力是多大?(2)若绳子断了,最终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时,所受的浮力为多大?
33、如图所示,某同学在一薄壁平底玻璃管中装入沙子,管口密封,制成一个“密度计”,用来测量液体密度.已知,试管和沙子总质量为40g,试管底面积为2.5cm2.当放入某未知密度的液体中静止时,“密度计”漂浮在液面上,浸入液体中的体积为50cm3.(提示:计算中取g=10N/kg)(1)“密度计”受到的浮力是多大?(2)这种液体的密度多大?
34、“曹冲称象”是家喻户晓的典故.某兴趣小组模仿这一现象,制作了一把“浮力秤”.将厚底直筒形状的玻璃杯浸入水中,如图所示.已知玻璃杯的质量为0.2千克,底面积为20×10-4米2,高度为0.25米.
求:(1)将杯子开口向上竖直放入水中时(注:水未进入杯内),杯子受到的浮力.(2)此时杯子浸入水中的深度(即为该浮力秤的零刻度位置).(3)此浮力秤的最大称量(即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