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语文版必修4夯基达标练习(4 培养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语文版必修4夯基达标练习(4 培养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12-23 14:2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我夯基我达标
1.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邃密(suì)     拂拭(fó shì)?
蚁垤(dié) 亵渎(xiè dú)?
B.庸俗(yōng sú) 侥幸(jiǎo)?
忿怒(fèn) 骰子(tóu)?
C.凛然(lǐn) 徽号(huī)?
层累(lěi) 决斗(jué)?
D.灰烬(jìn) 强聒不舍(qiǎng guō)?
承蜩(tiáo) 日昃(zè)?21世纪教育网
解析:A项,“拂”应读为“fú”。?
答案:A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国藉 塑造 传授 偏袒?
B.揣摩 诙谐 遵循 畸形?
C.华裔 窒息 尤其 天赋?
D.恐吓 权威 拂拭 伫立?
解析:A项,“国藉”应为“国籍”。?
答案:A[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二项动机是好胜心,或者说得婉转些,是期望得到表扬和尊重,它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的本性之中。(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B.正像一个蚁垤里蚂蚁之间的交战说不上什么是为生存竞争所必需的,人类社会中成员之间的情况也是这样。(蚂蚁的窝)?
C.进行这一尝试时,我不能以权威自居,特别是因为各时代的有才智的善良的人们都已讨论过教育这一问题,并且无疑已清楚地反复讲明他们对于这个问题的见解。(使人信服的力量和威望或在某种范围里最有威望、地位的人或事物。)?
D.为了使它永远照耀在阳光之下,必须不断地勤加拂拭和维护。我就愿意为这工作而努力。(掸掉或擦掉)?
解析:B项,蚁垤:蚂蚁做窝时堆在穴口的小土堆。?
答案:B?
4.请剖析下列句子的含意。?
(1)知识是死的,而学校却要为活人服务。?
(2)言辞永远是空的,而且通向毁灭的道路总是和侈谈理想联系在一起的。?
解析:主要考查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参考答案:(1)我们学习的一个个知识,是有着阶段性和时间性的。比如古代人认为天圆地方,以地球为世界的中心,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地球不是世界的中心,太阳才是,而到了现在知识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认为太阳也不是世界的中心。所以,学校不能单纯地讲授知识,而是应该培养学生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健全的人格。?
(2)言辞如果不能转换为行动就永远只是空的,如果一个人只是每天夸夸其谈地讲述什么理想人生,而不实地为自己的理想去奋斗的话,那么他的一生就将在碌碌无为中度过。?
5.下面各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培养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是爱因斯坦1936年10月15日在纽约州立大学举行的“美国高等教育30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稿。?
B.爱因斯坦是著名物理学家,生于德国,他的最重要的贡献是创立了相对论,并推广为广义相对论。?
C.爱因斯坦有三篇著名的演讲,分别是《培养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探索的动机》《我的人生观》。?
D.爱因斯坦认为传统的教育观念是不正确的,学校应该不是传授死的知识给学生,而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解析:爱因斯坦有三篇著名的演讲,分别是《培养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探索的动机》《我的世界观?》。?21世纪教育网
答案:C21世纪教育网
我综合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在纪念的日子里,通常需要回顾一下过去,尤其是要怀念一下那些由于发展文化生活而得到特殊荣誉的人们。这种对于我们先辈的纪念仪式确实是不可少的,尤其是因为这种对过去最美好事物的纪念,必定会鼓励今天善良的人们去勇敢奋斗。但这种怀念应当由从小生长在这个国家并熟悉它的过去的人来做,而不应当把这种任务交给一个像吉卜赛人那样到处流浪并且从各式各样的国家里收集了他的经验的人。?
这样,剩下来我能讲的就只能是超乎空间和时间条件的、但同教育事业的过去和将来都始终有关的一些问题。进行这一尝试时,我不能以权威自居,特别是因为各时代的有才智的善良的人们都已讨论过教育这一问题,并且无疑已清楚地反复讲明他们对于这个问题的见解。在教育学领域中,我是个半外行,除了个人经验和个人信念以外,我的意见就没有别的基础。那么我究竟是凭着什么而有胆量来发表这些意见呢?如果这真是一个科学的问题,人们也许就因为这样一些考虑而不想讲?话了?。?
但是对于能动的人类的事务而言,情况就不同了,在这里单靠真理的知识是不够的;相反,如果要不失掉这种知识,就必须以不断的努力来使它经常更新。它像一座矗立在沙漠上的大理石像,随时都有被流沙掩埋的危险。为了使它永远照耀在阳光之下,必须不断地勤加拂拭和维护。我就愿意为这工作而努力。?
学校向来是把传统的财富从一代传到一代的最重要的机构。同过去相比,在今天就更是这样。由于现代经济生活的发展,家庭作为传统和教育的承担者,已经削弱了。因此比起以前来,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健全要在更高程度上依靠学校。?
有时,人们把学校简单地看作一种工具,靠它来把最大量的知识传授给成长中的一代。但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知识是死的,而学校却要为活人服务。它应当在青年人中发展那些有益于公共福利的品质和才能。但这并不意味着应当消灭个性,使个人变成仅仅是社会的工具,像一只蜜蜂或蚂蚁那样。因为由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统一规格的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相反,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这些人把为社会服务看作自己最高的人生问题。就我所能作判断的范围来说,英国学校制度最接近于这种理想的实现。?
但是人们应当怎样来努力达到这种理想呢?是不是要用讲道理来实现这个目标呢?完全不是。言辞永远是空的,而且通向毁灭的道路总是和侈谈理想联系在一起的。但是人格绝不是靠所听到的和所说出来的言语而是靠劳动和行动来形成的。?
因此,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初入学的儿童第一次学写字便是如此,大学毕业写论文也是如此,简单地默记一首诗,写一篇作文,解释和翻译一段课文,解一道数学题目,或在体育运动的实践中,也都是如此。??
6.为什么作者说“这种怀念应当由从小生长在这个国家并熟悉它的过去的人来做,而不应当把这种任务交给一个像吉卜赛人那样到处流浪并且从各式各样的国家里收集了他的经验的人。”?
解析:要回答此题一定要明白爱因斯坦的历史背景,他是犹太人,曾漂泊在各个国家,而吉普赛人的典型特征是在各地漂泊,所以他说自己像吉普赛人那样到处流浪。?
参考答案:爱因斯坦是在纽约进行的演讲,所以他说这个国家对那些由于发展文化生活而得到特殊荣誉的人们的怀念应该由美国人自己来做,而不是让他来做。因为爱因斯坦是住在德国的犹太人,在受纳粹迫害期间,被迫逃到法国讲学,到了法国不久,又被误会是间谍,只得又逃到美国,在美国发明了原子弹。所以他并不认为自己有资格或者应该代表美国人来对那些在美国由于发展文化生活而得到特殊荣誉的人们进行该有的怀念。
7.作者在文章中提到他所谈论的话题有两个条件,是哪两个条件?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只要细读文章,就会发现第二段中已明确指出。?
参考答案:(1)超乎空间和时间条件;(2)同教育事业的过去和将来都始终有关。
8.请解释文章中画线的句子的含意。?
解析:在学习课文时对文章中的每一句话都应多思考,考虑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
参考答案:教育作为一个人类共同的话题,爱因斯坦即使不是教育界的专家也有资格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这里爱因斯坦提到真理如果不被人发扬出去,那么这个真理就将不被人们所用。而知识就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才能够保持常新,否则就会淹没在人类的世俗生活中。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论快乐?
钱钟书
我们经常慨叹说:“欢娱嫌夜短!”因为人在高兴的时候,活得太快,一到困苦无聊,愈觉得日脚像跛了似的,走得特别慢。德语的沉闷(langeweile)一词,据字面上直译,就是“长时间”的意思。《西游记》里小猴子对孙行者说:“天上一日,下界一年。”这种神话,确反映着人类的心理。天上比人间舒服快乐,所以神仙活得快,人间一年在天上只当一日过。以此类推,地狱里比人间更痛苦,日子一定愈加难度;段成式《酉阳杂俎》就说:“鬼言三年,人间三日。”嫌人生短促的人,真是最“快活”的人;反过来说,真快活的人,不管活到多少岁死,只能算是短命夭折。?
“永远快乐”这句话,不但渺茫得不能实现,并且荒谬得不能成立。快乐的决不会永久。我们说永远快乐,正好像说四方的圆形,静止的动作同样地自相矛盾。在高兴的时候,我们空对瞬息即逝的时间喊着说:“逗留一会儿罢!你太美了!”那有什么用?你要永久,你该向痛苦里去找。不讲别的,只要一个失眠的晚上,或者有约不来的下午,或者一课沉闷的听讲——这许多,比一切宗教信仰更有效力,能使你尝到什么叫“永生”的滋味。人生的刺,就在这里,留恋着不肯快走的,偏是你所不留恋的东西。?
快乐在人生里,好比引诱小孩子吃药的方糖,更像跑狗场里引诱狗赛跑的电兔子。我们希望它来,希望它留,希望它再来——这三句话概括了整个人类努力的历史。在我们追求和等候的时候,生命又不知不觉地偷度过去。也许我们只是时间消费的筹码,活了一世不过是为那一世的岁月充当殉葬品,根本不会想到快乐。但是我们到死也不明白是上了当,我们还想死后有个天堂,在那里——谢上帝,也有这一天!我们终于享受到永远的快乐。你看,快乐的引诱,不仅像电兔子和方糖,使我们忍受了人生,而且仿佛钓钩上的鱼饵,竟使我们甘心去死。这样说来,人生虽痛苦,却不?悲观?。?
把快乐分肉体的和精神的两种,这是最糊涂的分析。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的,尽管快乐的原因是肉体上的物质刺激。小孩子初生了下来,吃饱了奶就乖乖地睡,并不知道什么是快活,虽然他身体感觉舒服。缘故是小孩子时的精神和肉体还没有分化,只有混沌的星云状态。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们觉得快活,并非全因为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的口味,主要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轻松的灵魂可以专注肉体的感觉,来欣赏,来审定。要是你精神不痛快,像将离别时的筵席,随它怎样烹调得好,吃来只是土气息、泥滋味。那时刻的灵魂,仿佛害病的眼怕见阳光,撕去皮的伤口怕接触空气,虽然空气和阳光都是好东西。快乐时的你,一定心无愧怍。?
发现了快乐由精神来决定,人类文化又进一步。发现这个道理,和发现是非善恶取决于公理而不取决于暴力,一样重要。公理发现以后,从此世界上没有可被武力完全屈服的人。发现了精神是一切快乐的根据,从此痛苦失掉它们的可怕,肉体减少了专制。精神的炼金术能使肉体痛苦都变成快乐的资料。于是,烧了房子,有庆贺的人;一箪食,一瓢饮,有不改其乐的人;千灾百毒,有谈笑自若的人。所以我们前面说,人生虽不快乐,而仍能乐观。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最大胜利。灵魂可以自主——同时也许是自欺。能一贯抱这种态度的人,当然是大哲学家,但是谁知道他不也是个大傻子?是的,这有点矛盾。矛盾是智慧的代价。这是人生对于人生观开的玩笑。?
(节选自《写在人生边上》,有删节)??
9.“快乐在人生里,好比引诱小孩子吃药的方糖,更像跑狗场里引诱狗赛跑的电兔子”一句,说明了什么道理?这样表述有何好处??
解析:考查对形象语句含意的理解和作用的分析。这样的句子就要把它阐释为一般句子来说。
参考答案:(1)说明了快乐在人生中的作用,几分钟的或者几天的快乐使我们活了一世,忍受了许多痛苦。?[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这种表达运用了比喻(博喻)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深入浅出。
10.把“快乐”分肉体的和精神的两种,作者认为这是“最糊涂的分析”,原因是什么??
解析:考查对含蓄语句原因的分析能力。抓住后面的解说句来理解。?21世纪教育网
参考答案: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的,即使是肉体上的快活也是缘于心上没有挂碍,灵魂是轻松的。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11.请分别说明以下两句话在文中的意思。?
(1)人生虽痛苦,却不悲观。?
(2)精神的炼金术能使肉体痛苦都变成快乐的资料。?
解析:第(1)句话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要抓住后句进行理解。第(2)句考查对含蓄语句的理解,这一句话采用了比喻手法,找出本义,换成一般说法却可。?21世纪教育网
参考答案:(1)现实生活尽管有很多不如意,甚或是痛苦,但人终究是抱着快乐的希望,故虽痛苦却不悲观。?
(2)快乐由精神的修养来决定(精神是一切快乐的根据),因而肉体的痛苦由于内在精神的作用变得并不可怕了,于是,人可以苦中作乐,从病痛里滤出快活来。
12.下面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作者通过对快乐的阐述,写出了自己独特的人生感悟,既表现出积极的人生态度,也鲜明地指出了通往快乐的途径。
B.《西游记》中一句“天上一日,下界一年”与第二段中“永远快乐”“荒谬得不能成立”是从同一角度论述的同一个道理——“欢娱嫌夜短”。
C.第五段谈到了快乐由精神来决定。苏轼有诗“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恰当地说明精神作用能使人苦中作乐,从病痛里滤出快活来。
D.文章语言活泼深刻,作品笔法自然严谨,看似信笔所至,实则前后多有内在联系,如第五段中的“人生虽不快乐,而仍能乐观”就与上文第三段中“人生虽痛苦,却不悲观”有一定内在联系。
E.作者对第五段结尾处“抱这种态度的人”持否定态度,认为这种人是“傻子”。[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解析:A项没有表现自己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没有鲜明地指出通往快乐的途径。B项角度不同。E项作者对第五段结尾处“抱这种态度的人”并不是持否定态度。?
答案:CD
二、语言运用?
13.在下面的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词语,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即使书中没有黄金屋、颜如玉,书籍仍然是追求者的宠儿,因为读书不仅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性情的愉悦。它如同春天扁舟里的放歌,      ,       ,隆冬炉火旁的倾谈。它是心灵的慰藉,       ,是生命的落脚处。?
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书可以使人的性情愉悦,使人的精神有所寄托。从内容上看,前两条横线上的内容应该和前后两句照应。前后两句分别有“春天”“隆冬”,那么这两句就应按四季的顺序来写;同时,句中分别有“放歌”“倾谈”表示人的行为的动词,那么这两句也应该填写相应的动词;从句式上看,要求写成排比句,所给出的“春天”“隆冬”两句的格式为“季节+地点+动词”,那么这两句就应按这个格式来填写。后一空的前后两句都是“是+偏正短语”,因此填入的句子也应是这个格式。?
参考答案:仲夏亭榭里的弄弦深秋山林中的独步是灵魂的依傍
读书做人
爱因斯坦和牛顿一样并不早慧。他到3岁还不会说话,在整个学习期间也无“神童”的表现,甚至在教师眼里显得平庸迟钝。他主要是对教师呆板的教学方法感到不满,而且具有很强的独立自主、勤奋自学的探索能力。他在中学时代就自学了包括微积分在内的基础数学及某些理论物理知识。进入大学后,他经常缺课,独自修读了经典理论物理,研究了麦克斯韦电磁理论。?
爱因斯坦不拘成见,勇于创新。“怀疑一切”的信条始终贯穿他的整个科学生涯。当然,爱因斯坦的杰出科学成就来自于他坚持不懈的毅力。一次,有个夸夸其谈的青年人请教爱因斯坦成功的秘诀,爱因斯坦给他写下了一个公式:A=X+Y+Z。他解释说,A代表成功,X代表你付出的努力和劳动,Y代表你对所研究问题的兴趣,而Z表示少说空话,要谦虚谨慎。爱因斯坦有句名言:“科学研究好像钻木板,有人喜欢钻薄的,而我喜欢钻厚的。”?
伟大人物似乎总有一些经典言论值得我们回味,从爱因斯坦的钻木板理论中,你是否得到了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