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18 23:27: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隋朝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课时练(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唐朝时,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 )
A.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B.传播先进的日本文化
C.加强两国间的友谊 D.求取佛教经义
2. 他是唐朝高僧,受邀东渡日本,历时12年。虽双目失明,但矢志不渝,到达时已是66岁高龄。他在日本传授佛经,传播中华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他是( )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班超
3. 某同学正在收集“唐朝中外文化交流"专题学习资料,并整理出“奈良唐招提寺”“佛教”“六次东渡”等关键词。据此可知,她研究的内容是( )
A.唐与日本的交流 B.唐与天竺的交往
C.唐与新罗的关系 D.唐与大食的往来
4唐朝时,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出现了由印度传入的豆、由尼泊尔传入的菠菜等。这一现象说明唐朝外贸活动频繁。其中,哪一国家的物产居唐朝进口货物的首位( )
A.天竺 B.日本 C.新罗 D.波斯
5.《西游记》中唐僧取经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故事虽然并不全是真事,但是唐僧确实有历史的中外文化交流史记载。唐僧的原型西行取经的史实发生在( )
A.唐高祖时期 B.唐太宗时期 C.武则天时期 D.唐玄宗时期
6.他历时19年,行程达25000干米,西行印度求取佛经,梁启超先生称其为“干古第一人”,鲁迅先生更是高度赞扬其有“舍身求法”的精神,尊其是“中国的脊梁”。他是( )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郑和
7.唐朝的对外开放不仅影响到亚洲文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唐朝“开放”的表现包括( )
①鉴真东渡日本 ②玄奘西行天竺 ③日本遣唐使来华 ④文成公主入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 唐朝是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下列描述最能体现唐朝对外开放特点的是( )
A.双向交流 兼容并蓄 B.政策开明 和同一家
C.恩威并重 怀柔为主 D.昂扬进取 泽被东西
9.李庆新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写道:“唐朝与海外发生官方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70余个。”材料中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有 ( )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②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
③经济繁荣、文化辉煌 ④对外交通发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在都城长案“不仅生活着来自日本的使者,还活跃着来自中亚、印度等地的使者、僧侣与客商”,材料反映的主题是( )
A.西汉丝编之路的开通 B.唐代中外交流的发展
C.唐代民族关系的和睦 D.秦朝对外交流的盛况
11. 下图为唐朝时期中日两国的货币,日本的和同开珎银币的形制和重量与唐开元通宝完全相同。这反映出当时两国( )
A.审美观念一致
B,文明相互借鉴
C.文明交流频繁
D.铸银水平相当
12. 美国学者伊佩霞指出;“与20世纪以前中国历史上任何其他时代相比,初唐和中唐时的中国人自信心最强;最愿意接受不同的新鲜事物。”下列可印证该观点的是( )
A.玄奘西行取经 B.文成公主入藏
C.遣唐使来华 D.鉴真东渡日本
13. 贞观年间,玄奘西行天竺,带回大批梵文经典;唐玄宗统治时期,鉴真六次东渡,将佛法、建筑、雕塑、绘画等传到日本。由此可知,他们的共同贡献是( )
A.维护了国家统一 B.促进了文化交流
C.推动了民族交融 D.强化了对外管辖
14.著名神话小说《西游记》描写了唐朝高僧玄奘去西天取经的故事,这里的“西天”指( )
朝鲜 B、日本 C、天竺 D、波斯
15.某历史兴趣小组想了解唐朝时印度的一些文化情况,你会向他们推荐( )
A.《史记》 B.《大唐西域记》 C.《水经注》 D.《齐民要术》
二、材料分析题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跟随使节来华的,还有很多留学生和留学僧等。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等传回日本。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他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整理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在返日留唐学生的策动下,日本发生了著名的大化改新。日本社会各阶层也深受唐文化浸染,他们吟哦唐诗,雅好唐乐,发展“唐绘”,行唐礼,服唐服。同期的朝鲜和后来的越南,均以中国为文化母国。中国文化传递出其独有的“智慧之光”,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摘编自《中国文化概论》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日本为例说明唐文化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
17.“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阅读下列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唐朝缔结友谊桥梁】
材料一 玄奘从天竺带回佛经657部,经过20多年的努力,共翻译出75部1 335卷,约1 300多万字。唐太宗亲自为他写了《大唐三藏圣教序》。
材料二 日本晁卿(阿倍仲麻吕)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李白
材料三
(1)材料一中的天竺指今天的什么地方 根据玄奘的口述,他的弟子写成一部书,这部书的名称是什么
(2)根据三则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唐朝和日本、天竺之间的交往史实有哪些。
【当代再创和谐外交】
材料四 2016年8月24日,出席第八次中日韩三国外长会的中国外长表示,希望三国本着“正视历史、面向未来”的精神加强合作,为地区和平发展以及彼此关系的改善做出努力。
(3)唐朝文化曾是世界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联系材料四,你认为中日双方应如何做才能让中日关系健康发展
参考答案
一、1.A 2.C 3.A 4.C 5.B 6.B 7.A 8.A 9.D 10.B 11.C 12.A 13.B 14.C 15.B
二、16.(1)答案: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新罗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并引入科技成就,朝鲜半岛音乐也传入中国;玄奘西行。
(2)答案:推动了社会进步;丰富了社会生活,促进了文明发展。
17.(1)印度半岛。《大唐西域记》。
(2)日本派遣唐使来中国;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
(3)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互相尊重和理解;以开放的胸怀相互借鉴;继承和发展两国世代友好关系,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