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 溶液的浓度
一、单选题
1.将50g20%的氯酸钾溶液稀释到200g,稀释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A.1% B.5% C.10% D.20%
2.将2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25%的稀硫酸。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步骤:计算、量取、混匀、装瓶贴标签
B.实验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细口瓶
C.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D.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3.一定温度下,将少量氧化钙固体加入到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作出图像甲、乙和丙,则其中图像丙中(y和x)反映的情况是
A.溶质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B.溶剂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C.溶解度与时间的关系 D.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时间的关系
4.向100 g质量分数为20%的NaCl溶液中加入3 g NaCl固体和12 g水,使其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是
A.20% B.22.5% C.25% D.30%
5.向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水稀释,下列图像中符合此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A. B. C. D.
6.“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中,下列有关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 B.滴加
C.读数 D.溶解
7.实验室配制100g 10%的NaCl溶液,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酒精灯 B.托盘天平 C.胶头滴管 D.烧杯
8.下列关于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
A.将氯化钠和植物油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都能形成溶液
B.把20%的蔗糖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C.向20℃时的蔗糖饱和溶液中加入食盐,食盐不再溶解
D.配制50gl6%的氯化钠溶液一般经过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装瓶存放等步骤
9.将质量均为30g的甲、乙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剩余固体物质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t1℃时,甲、乙的溶解度均为20g
C.温度由t2℃降低到t1℃时,甲溶液析出5g固体
D.a,b,c三点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a>b
10.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B.溶液一定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C.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D.将4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倒出20g,剩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0%
11.溴酸银(AgBrO3)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溴酸银的溶解度增大
B.40 ℃时溴酸银易溶于水
C.90 ℃时溴酸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1.3%
D.溴酸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从溶液中析出
12.下图表示的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35℃时100g甲的溶液中含甲的质量60g
C.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D.10℃时甲、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13.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1 ℃时,等质量的甲、丙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分数为丙>甲
B.t2 ℃时,20 g丙溶解于50 g水中能形成70 g溶液
C.分别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3 ℃降温至t2 ℃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乙>甲=丙
D.若要将组成在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14.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A.烧杯 B.量筒 C.铁架台 D.玻璃棒
15.实验室用蔗糖配制5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取5.0g蔗糖
B.用量程为10mL的量筒量取所需的水
C.溶解蔗糖时,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D.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细口瓶中,塞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16.农业上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NaCl溶液选种。实验室配制100g该溶液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操作顺序为④②①⑤③
B.②中需称量NaCl的质量为16.0g
C.选用10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D.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二、综合应用题
17.水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地球表面有71%被水覆盖,它是包括无机化合、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常用于溶剂、维持生命、电子工业等。
(1)了解水的性质
下列水的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
A.无色无味 B.常温下是液态
C.标准状况下,沸点为100℃ D.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
(2)认识水的组成
①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用铁和锌等与盐酸及稀硫酸反应的方法制取氢气,并命名其为“易燃空气”,锌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2g氢气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______g。
②178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将水滴入灼热的铁质枪管,实现了水的“分解”,生成了氢气和一种铁、氧元素质量比为21:8的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③1800年,英国科学家尼科尔森和卡莱尔用锌片和银币组成的电池完成了水的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④以上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组成的化合物。
(3)生活中的水
下图是某品牌家用净水器的净水流程示意图,请回答:
①净水器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该过程是______变化。该净水器中,UF膜及折叠PP棉可以有效阻挡泥沙、铁锈、虫卵等大颗粒,作用与______(填实验操作名称)类似,折叠PP棉是将PP棉折叠,可以提高净水效率,原因是______。
②取净化后得到的纯净水少许,加入肥皂水,震荡,未发现白色垢状物,说明净化后的纯净水是______(填“硬水”或“软水”)。
(4)水的利用
水常用来作为溶剂配制溶液,医院里常用的生理盐水是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配制一瓶500mL的生理盐水(密度近似为1.0 g/mL),需要______g NaCl和______mL蒸馏水。如果配制过程中量水时仰视读数,配出的溶液质量分数会______0.9%(填“>”、“=”或“<”)。
18.消毒剂在进行卫生防疫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国家卫健委向民众发布的防疫指南中明确指出75%的医用酒精可以杀灭新型冠状病毒。75%指的是酒精的体积分数,小华想把家里一瓶500mL95%的医用酒精配制成75%的医用酒精。
①计算:请你帮他算一下需要往其中加_____mL的水,(精确至0.1mL,忽略体积变化)
②量取: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其余操作均正确,这样配得的酒精体积分数会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③混匀:用玻璃棒搅拌,使酒精溶液和水混合均匀。
(2)医疗上常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伤口消毒,消毒时常看到有气泡产生,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9.I、实验室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硝酸钾溶液,步骤如下:
(1)计算: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硝酸钾溶液需硝酸钾______g;
称量:调节托盘天平,称取所需的硝酸钾,倒入小烧杯里;
(2)溶解:选用______(填“50 mL”或“100 mL”)量筒,量取所需水______mL,倒入装有硝酸钾的小烧杯,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II、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某次实验中固体的质量变化如下:
(3)生成氧气的质量;
(4)求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物质的质量。(均规范写出解题过程)
20.种学家发出警钟称,到本世纪末,全球平均温度可能比工业革命之前上升4℃以上,要防止这个局面的出现,必须降低未来几十年全球的温室气体排放量,2015年的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也达成了这一全球性协议,旨在实现碳中和——让地球排放的温室气体与其吸纳能力相当。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为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我们应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止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大量增加,以下建议中行之有效的措施是______(填序号)。
a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等新能源
b.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
c.大量植树造林绿化环境,禁止乱砍乱伐
(2)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输送到水冷的深海中贮藏可以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但科学家担心这样做会增加海水的酸度,导致海洋生物死亡。二氧化碳使海水酸度增加的原因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某化学兴趣小组现取含碳酸钙的石灰石25g于烧杯中缓慢加入稀盐酸(石灰石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加入稀盐酸的反应)剩余固体质量于加入的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①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______(一条即可)
②当加入稀盐酸240g时,烧杯中溶液里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写化学式)
③计算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g)。
21.某实验小组探究了溶质的质量分数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实验装置如图 1 所示,用注射器加入不同浓度的H2O2溶液(见下表),实验中使用传感器装置测算生成O2的质量(圆底烧瓶内气压变化在安全范围),绘制氧气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 2 所示。
实验编号 H2O2的质量分数(%) H2O2溶液的体积(mL) 对应曲线
Ⅰ 3.4 10.0 a
Ⅱ 2.4 10.0 b
(1)实验前需准备不同浓度的H2O2溶液,若要配制100.0g质量分数为 2.4 %的H2O2溶液,需质量分数为30%的H2O2溶液____________g。
(2)根据实验探究目的,从曲线a、b中,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3)计算实验Ⅰ条件下H2O2完全分解所得氧气的质量,并写出具体计算过程(1.5~5.0% H2O2溶液的密度取值1.0g/mL)。_______________。
22.下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带标号②仪器的名称:_____。若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用A,则选择的依据是什么_____?写出用氯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
(3)CO2还可以用碳酸氢钠(NaHCO3)加热分解(产物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来制取,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下图为同学利用报废试管设计的制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该设计出了废物利用的优点外,请另写一个优点:_____。
若用如下图装置按箭头所示的流向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请将集气瓶内的导管补画完整_____。
(5)取溶质质量分数为8.5%的过氧化氢溶液20g倒入烧杯中,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使其完全分解,计算理论上共能产生氧气多少克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将50g20%氯化钾熔液稀释到200g,稀释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故选B。
【点睛】
掌握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C
【解析】
【详解】
A、将2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25%的稀硫酸,步骤包括计算、量取、混匀、装瓶贴标签,故A正确;
B、量取液体需要量筒、胶头滴管,混匀需要烧杯玻璃棒,装瓶存放在细口瓶需要细口瓶,故B正确;
C、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中。如果水倒进浓硫酸中,由于水的密度小,浮在硫酸的上面,硫酸溶解时放出的热量不易散失,使水暴沸,带着酸向四处飞溅,有可能发生意外,故C错误;
D、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故D正确。
故选:C。
3.A
【解析】
【详解】
A、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当把氧化钙加入到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的时候,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热量,开始溶液温度升高,则溶液中氢氧化钙会析出导致溶质减小,当温度降低时,氢氧化钙会继续溶解在水中,溶质质量增大,但是由于一部分水参加了反应,导致溶质质量比开始时溶质质量减少,故丙图像反映了该过程中溶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故选:A。
4.A
【解析】
【详解】
向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Cl溶液中加入3g NaCl固体和12g水,使其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是.
5.D
【解析】
【详解】
A、向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水稀释,溶质质量不变,而不是增加,故A错误;
B、向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水稀释,溶质质量不变,而不是减少,故B错误;
C、向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水稀释,溶质质量不变,而不是先减少后增加,故C错误;
D、向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水稀释,溶质质量不变,故D正确。故选D。
6.D
【解析】
【详解】
A、药品取用,瓶塞要倒放,防止腐蚀桌面,以及药品被污染,故A错误;
B、胶头滴管滴加液体,要垂直悬空滴加,不能触碰容器壁,容易造成药品污染,故B错误;
C、量筒读数,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故C错误;
D、溶解时,玻璃棒搅拌目的加速溶解,故D正确。
故选:D。
7.A
【解析】
【详解】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正确的操作步骤为:1、计算溶质和溶剂的质量,2、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溶质的质量,倒入烧杯中,3、把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cm3,用量筒和胶头滴管量取所需的水,4、用玻璃棒搅拌。故选A。
8.D
【解析】
【详解】
A、植物油难溶于水,将植物油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B、溶液具有均一性,把20%的蔗糖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均为20%,故选项说法错误;C、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还能溶解其它的溶质,向20°C时的蔗糖饱和溶液中加入食盐,食盐能继续溶解,故选项说法错误;D、配制50gl6%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装瓶存放,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9.D
【解析】
【详解】
A、纵坐标是剩余固体质量,温度越高,剩余固体越多,表明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选项A错误;
B、t1℃时,剩余固体都是10g,说明溶解了20g,因为水的质量是50g,所以甲、乙的溶解度均为40g,选项B错误;
C、温度由t2℃降低到t1℃时,固体减少5g,应该是溶解了5g,选项C错误;
D、c中剩余固体最少,a中次之,b中剩余固体最多,所以a,b,c三点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a>b,选项D正确。故选D。
10.B
【解析】
【详解】
A、溶液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选项说法错误;
B、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选项说法正确;
C、饱和溶液针对的是溶液的状态,浓、稀针对的是溶液的溶质质量质量分数,所以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选项说法错误;
D、将4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倒出20g,剩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应为20%,溶液具有均一性,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1.B
【解析】
【详解】
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升高温度溴酸银的溶解度增大,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40℃时溴酸银的溶解度只有0.3g,属于微溶物质,故B错误,符合题意;
C、90℃时溴酸银的溶解度为1.3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溴酸银1.3g,故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1.3%,,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溴酸银的溶解度随温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从溶液中析出,故D正确。故选B。
12.C
【解析】
【详解】
A、比较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必须有温度的限制,故A错;
B、35℃时甲的溶解度是60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60g甲,所以35℃时16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甲的质量60g,故B错;
C、降低温度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减小,会析出晶体,所以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故C正确;
D、10℃时甲、乙两种的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没说明溶液是否饱和,不能比较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故D错。
故选C。
13.D
【解析】
【详解】
A、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丙的溶解度,等质量的甲、丙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分数为丙>甲,但此题不知溶液是否饱和,故错误;
B、t2℃时,丙的溶解度是30g,将20g丙加入到50g水中只溶解15g,充分搅拌后,所形成溶液的质量=15g+50g=65g;故错误;
C、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甲次之,丙物质应该是t3℃时的溶解度,所以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乙>甲>丙,故错误;
D、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要将组成在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以采用恒温蒸发溶剂或添加溶质的方法,故正确。故选D。
14.C
【解析】
【详解】
A、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烧杯用于完成溶解操作,不符合题意;
B、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量筒用于准确量取水,不符合题意;
C、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溶液的过程中不需要使用铁架台,符合题意;
D、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玻璃棒用于搅拌,加速氯化钠的溶解,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B
【解析】
【详解】
A、配制50.0g 质量分数为10%蔗糖溶液,需要蔗糖的质量为50.0g×10%=5.0g 。此项正确。
B、配制50.0g 质量分数为10%蔗糖溶液,需要水的体积为45.0ml;应用50ml的量筒。此项不正确。
C、可在烧杯中溶解蔗糖,用玻璃棒搅拌以加快固体溶解,此项正确。
D、配制后的溶液状态为液态,可装入细口瓶中待用,需要盖好瓶塞并写好标签保存。此项正确。所以应选B项。
16.D
【解析】
【详解】
A、配制100g16%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实验操作顺序为④②①⑤③,故选项说法正确。
B、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16%的氯化钠溶液100g,需氯化钠的质量=100g×16%=16g,故选项说法正确。
C、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所需溶剂的质量为100g-16g=84g(合84mL),应用规格为100mL的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造成所量取的水体积偏大,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7.(1)ABC
(2) 16 置换反应 氢元素和氧元素
(3) 吸附作用 物理 过滤 增大了过滤面积 硬水
(4) 4.5
495.5 <
【解析】
(1)
通常情况下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在压强为101.3KPa时,水的沸点为100℃,这些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都属于水的物理性质;水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水的化学性质,故答案选ABC。
(2)
①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氢气燃烧生成水,属于化合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就等于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所以消耗氧气的质量为是氢气质量的8倍,即氧气的质量为16g;
②设该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根据元素质量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原子个数之比,可得:,即,所以该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因此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为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种一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所以属于置换反应;
③科学家尼科尔森和卡莱尔得到氢气是方法为电解水的方法,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以上实验都 能说明水是由氢元素的氧元素的组成的。
(3)
①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起吸附作用,可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填:吸附作用或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表述合理即可;在吸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PP棉可以有效阻挡泥沙、铁锈、虫卵等大颗粒,是将水中固体不溶物分离出去,所以该作用与过滤类似;将PP棉折叠,可以提高净水效率,原因是增大水与PP棉接触面积,从而增大了过滤面积;
②硬水能降低肥皂的起泡能力,取水样加入肥皂水,振荡,泡沫丰富的为软水,泡沫稀少且有浮渣的为硬水,所以取净化后得到的纯净水少许,加入肥皂水,震荡,未发现白色垢状物,说明净化后的纯净水是硬水。
(4)
生理盐水密度近似为1.0 g/mL,根据溶液的质量等于溶液的密度乘以溶液的体积可得,500mL的生理盐水的质量近似为:,因此氯化钠的质量为:,所以水的质量为:,水的密度为1g/mL,即所需水的质量为:;用量筒量取水仰视读数,实际量得水的体积要比读数大,即使量得的水的体积比所需要水的体积大,因此会导致配出的溶液质量分数偏小,故填:<。
18.(1) 133.3 偏大
(2)
【解析】
(1)
设需加水的体积为x,则
500mL95%=(500mL+x)75%
x=133.3mL
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量取水的体积变小,而溶质的量不变,酒精体积分数会偏大;
(2)
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伤口消毒时常看到有气泡产生,是因为过氧化氢在血液中酶作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能生成水和氧气。故填:。
19.(1)3
(2) 50mL 47
(3)根据质量守恒,生成氧气质量为 15g+5g- 15.2g=4.8g
(4)设参加反应的氯酸钾质量为 x2KClO3MnO2__Δ2KCl+3O2↑24596x4.8g
x=12.25g
答: 生成氧气 4.8g,参加反应的氯酸钾质量为 12.25g。
【解析】
【分析】
(1)
需硝酸钾的质量为:50g×6%=3g;
(2)
需水的质量为:50g-3g=47g,则水的体积为47mL,应选用50mL的量筒;
(3)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的固体质量差为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 15g+5g- 15.2g=4.8g;
(4)
列化学方程式,利用4.8g的氧气计算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过程见答案。
【点睛】
20.(1)AC(2)CO2+H2O=H2CO3(3)产生大量的气泡或固体减少;CaCl2和HCl;200g
【解析】
【详解】
(1)A 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等新能源,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符合题意;
B 以人类现有的科学水平还不能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应合理使用矿物燃料,不符合题意;
C 大量植树造林绿化环境,禁止乱砍乱伐,可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符合题意。故选AC;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二氧化碳使海水酸度增加的原因是CO2+H2O=H2CO3 ;
(3)①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产生大量的气泡或固体减少;
②根据关系图可知,加入稀盐酸240g时,盐酸过量,烧杯中溶液里含有的溶质是CaCl2和HCl;
③根据关系图可知,恰好完全反应时参加反应的碳酸钙质量=25g-5g=20g,稀盐酸的质量=188.8g;
设:20g碳酸钙与完全188.8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x=8.8g;
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20g+188.8g-8.8g=200g。
【点睛】
判定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时,除了需要考虑反应生成的可溶物,还需考虑反应物的是否过量。
21. 8 相同条件下,H2O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越高,其分解速率就越快 实验Ⅰ条件下所用过氧化氢溶液溶质H2O2的质量为10mL×1.0g/mL×3.4%=0.34g
解:设其完全分解所得氧气的质量为y
y=0.16g
答:实验Ⅰ条件下H2O2完全分解所得氧气的质量为0.16g。
【解析】
【详解】
(1)若要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2.4%的H2O2溶液,设需质量分数为30%的H2O2溶液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则30%x=100g×2.4%,解得x=8g。
(2)根据实验探究目的,探究溶质的质量分数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从曲线a、b中,曲线a体现反应速率更快,可得出的结论是相同条件下,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H2O2分解速率越大。
(3)见答案。
22. 长颈漏斗 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 BD 节约药品、可随时控制反应发生或停止 0.8g
【解析】
【详解】
(1)标号②仪器的名称为长颈漏斗。若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用A,A为固-固加热型发生装置,则选择的依据是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用氯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原理是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钙和水,选择固液不加热型发生装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溶于水且与水反应,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装置,综上所述,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应选择的装置是BD。
(3)CO2还可以用碳酸氢钠(NaHCO3)加热分解(产物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来制取,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如图所示为同学利用报废试管设计的制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该设计出了废物利用的优点外,通过向上提起底部有破洞的试管,固体药品与液体药品就会分离,反应就会停止,因此还有节约药品、可随时控制反应发生或停止的优点。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若用倒置的万用瓶通过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应该从短管进,则集气瓶内的导管应该为。
(5)由题意20g8.5%的过氧化氢溶液含有过氧化氢的质量为,设理论上共能产生氧气的质量为x,则有:
由解得x=0.8g
答:质量分数为8.5%的过氧化氢溶液20g完全分解理论上共能产生氧气0.8g。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