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下册地理 第六章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第1课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下册地理 第六章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第1课时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3-18 22:43: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方地区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黄土地和黑土地”上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和主要的农产品
3、“黄土地和黑土地”在利用上的问题及综合治理
【教学难点】 “黄土地和黑土地”的不同区域特点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从上学期到现在,我们已系统学习了中国的位置、行政区、自然环境、资源、经济状况,了解了我国的基本情况;但是,我国国土辽阔,各地的地理特征有很大的差异,经济的发展也各不相同。因此,为了更好认识各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特点,就需要把中国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来学习。
(课件展示)中国地理区域图
(提问)-根据各地的地理特点和差异,把我国分为四个地区,从图中看是哪四个地区?
(提问)为何把我国分成四个区域呢?
(学生根据所掌握的知识自由发言)
(简要讲解)形成四大区域景观差异的原因: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经济发展、风俗习惯。
(课件展示)北方地区的位置与范围
(承转)下面,我们来了解我国的北方地区。首先确定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注意下面的问题:
1.北方地区在全国的什么部位?
2.找出北方地区包括的主要省、直辖市和所临的海。
3.找出秦岭—淮河、内蒙古高原、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东缘等)的分布。
4.确认华北地区的纬度位置。
5.从地理位置看,应该在哪个温度带和干湿地区?
(学生活动)
(指图总结)北方地区大体上位于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以及甘肃、宁夏的东南部和江苏、安徽两省北部。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
(承转)北方地区内部又有很大的不同,我国的北方大地常被称为“黄土地”,而富含腐殖质,以肥沃的黑土著称。
(课件展示)黑土地与黄土地录像
(课件展示)北方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图
(学生活动)阅读课文本部分知识
(提问)-1.黄土地和黑土地分布在哪儿?
-2.分别属于什么地形区?
-3.“黑”、“黄”的差别是从何而来?
-4.为农业提供了什么不同的自然条件,对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学生讨论)
(课件展示)黄土地与黑土地的对比
(学生活动)
(简要总结)通过比较,我们能够发现不同的自然条件,会产生不同的农业生产行为,因此在发展经济的时候一定要因地制宜,合理协调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课件展示)北方地区的城市、铁路网
(承转)本地区不但农业生产水平高,而且也是我国交通非常便利的地区。
(提问)-1.由于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北方地区水运条件不好,在这种情况下会更注重发展什么运输?
-2.有哪几条铁路干线?主要的交通枢纽?本区的铁路网有什么特点?
(学生分析、讨论、回答)
(简要总结)东北地区是全国最稠密的铁路网分布区;华北地区的铁路多以北京为中心,辐射全国;此外,大秦线将山西煤炭运往东南沿海的专线,被誉为为“神州第一线”。发达的铁路网为发展经济和方便人们出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承转)发达的农业、便利的交通为北方地区工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那么其工业水平到底如何呢?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重要的工业区与主要城市”。
(思考)-1.北方地区主要的工业区有哪几个?
-2.主要的工业城市有哪些?
-3. 从位置、交通条件和技术力量看,辽中南工业区与京津唐工业区的异同点?
-3.北方地区工业区的布局有哪些优点?
(课件展示)北方地区矿产分布图
(学生分析、讨论)
(课件展示)两大工业基地
(简要归纳)本区煤、铁、石油资源丰富。陕西的煤矿,大庆、胜利、辽河、中原、华北等油田;辽宁鞍山、河北迁安的铁矿。在这些资源的基础上,本区形成了环渤海工业带。
辽中南地区和京津唐地区是环渤海工业带两大重要工业基地,交通便利,发展重工业条件优越。由于京津唐工业区,在交通、通信和技术人才方面的优势,使它还成为高新技术的中心。
(提问) 但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辽中南重工业和京津唐工业区普遍存在高科技产业发展不足、工业产品类型单一、技术落后、污染严重、淡水资源不足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学生自由讨论、回答)
(课件展示)北方地区工业发展的问题
(简要总结)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增加产品类型、加强技术改造,以尽快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并加强防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工作。
【板书设计】
中国区域地理
北方地区
一、位置和范围
二、黄土地和黑土地
1.黑土地——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黄土地——著名的粮棉产区和温带水果的产地
三、稠密的铁路网
四、重要的工业区与主要城市
1.两大工业基地
2.不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