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选择性必修2》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课标要求:了解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以及历史上劳动工具和主要劳作方式的变化
一、农业工具的变化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毛泽东《贺新郎·咏史》)
一、农业工具的变化
【学习聚焦】农业生产工具中,耕作工具和灌溉工具格外重要。不同文明地区的农业生产工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⑴材质
⑵变化
骨、竹、木、石、蚌、铜、铁等
类 别 概 况
石器 农具 旧石器
新石器
青铜 农具 世界
中国
①演进:以打击为主到增加磨制。
②工序系列化:选料、打击、磨光、钻孔
西亚、北非最早掌握冶炼技术
新石器晚期小件铜器,资源珍贵,数量有限
㈠耕作工具的演进
学习任务:阅读课本P19,按照“类别、区域”梳理知识,结合图片体验工具的变化
打击
磨制
青铜时代
一、农业工具的变化
【学习聚焦】农业生产工具中,耕作工具和灌溉工具格外重要。不同文明地区的农业生产工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⑴材质
⑵变化
类别 概 况
铁制 农具 世界
中国
前15—前14世纪,赫梯人掌握冶铁技术,传入两河流域、中亚、北非和欧洲
⑴战国时期,铁农具逐步推广
⑵南北朝出现灌钢法
㈠耕作工具的演进
学习任务:与铜器相比,铁器为什么会大量出现并逐步推广?
原因:锋利轻便;易锻制打磨;熔炉进步;利于农业耕作、拓荒……
学习任务:阅读课本P19,按照“类别、区域”梳理知识
一、农业工具的变化
㈡灌溉工具的变化
学习任务:观察翻车和筒车的灌溉原理,有什么不同?
⒈原始社会末期:陶器,汲水灌溉
⒉古埃及和中国:杠杆原理进行灌溉。
⒊中国:⑴东汉末:翻车,三国马钧革新;
⑵唐朝:筒车,借水力汲水灌溉。
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大之用,低徊随匠氏之程。始崩腾以电散,俄宛转以风生。
——唐陈廷章《水轮赋》
“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 转来转去自停,千匝万匝,未停,停未 停未 禾苗等我灌醉。”
不同:翻车转动需人力带动,筒车随水流自行转动,优于前者.
二、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二、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学习聚焦】古代手工业生产工具不断改进,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
类别 地位 工具发展历程
纺织业
学习任务:阅读课本P20,按照“类别、地位、历程”梳理知识
最先出现的手工业之一
⑴约3万年前,山顶洞人骨针缝制兽皮,新石器时代陶纺轮纺线
⑵汉朝,提花机织结构复杂
⑶元朝,纺织机农耕家庭不可或缺
⑷古代西方也出现过纺纱用的纺车
由骨针 、陶纺轮到 提花机,技术由简单到复杂
蜀锦,四川成都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与南京的云锦、苏州的宋锦、广西的壮锦一起,为中国的四大名锦。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川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的蜀锦提花机模型。填补了中国用乃至世界纺织史和科技史的空白。
二、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类别 地位 工具发展历程
陶瓷业
学习任务:阅读课本P21,按照“类别、地位、历程”梳理知识
是古代重要的手工业之一
①新石器时代:坯车 制坯,控制薄厚
②南朝:坯件放在匣钵 中烧制
③唐宋:使用 支钉 烧制中出现粘连
学习任务:体验湮没在历史岁月里的传统手工技术工具:坯车、匣钵 、支钉
二、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类别 地位 工具发展历程
冶金 业
学习任务:阅读课本P20,按照“类别、地位、历程”梳理知识
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①锻打方式制作小型器具:土炉、锤、锉
②铸造方式制作大型器具:坩埚、范
③东汉杜诗发明 水排 :水力,皮囊鼓风冶
体验锻打方式
土炉:熔化金属原料
锤子: 打击金属原料
二、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类别 地位 工具发展历程
冶金 业
学习任务:阅读课本P20,按照“类别、地位、历程”梳理知识
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①锻打方式制作小型器具:土炉、锤、锉
②铸造方式制作大型器具:坩埚、范
③东汉杜诗发明 水排 :水力,皮囊鼓风冶
体验铸造方式
坩埚:熔化金属原料
铁范: 使液态金属原料成型
“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湍急的河流处架设水排,
利用水的流动推动水轮转动
利用杠杆原理把风送进皮囊
皮囊中空气送入冶铁炉
学习任务:观察水排工作流程,简单陈述工作原理?
三、劳作方式的发展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史记.商君列传》)
三、劳作方式的发展
【学习聚焦】农业家庭式劳作、农业庄园式劳作、手工业家庭式劳作与作坊式劳作是古代重要的劳作方式。
㈠农业家庭式劳作
⒈条件:
⒉表现:
铁犁牛耕的逐步推广,集体劳作逐渐瓦解。
⑴战国,诸侯国统治者鼓励发展以家庭生产模式
⑵古希腊罗马,氏族部落解体,家庭式劳作普及
男耕女织
特点:男的种田;女的织布
家庭生产,自给自足
意义:⑴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⑵提供赋税和徭役
局限:不利商品经济;不利于技术突破;不利于近代化
各个家庭家长之间的财产差别,炸毁了各地迄今一直保存着的旧的共产制家庭公社;同时也炸毁了为这种公社而实行的土地的共同耕作。耕地起初是暂时地,后来便永久地分配给各个家庭使用,它向完全的私有财产的过渡,是逐渐进行的……
——(德)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学习任务:概述材料的核心观点
观点:私有财产出现,导致共产制家庭向私有制家庭过渡
三、劳作方式的发展
【学习聚焦】农业家庭式劳作、农业庄园式劳作、手工业家庭式劳作与作坊式劳作是古代重要的劳作方式 。
㈡农业庄园式劳作(《纲要》下P15)
特征
表现
奴隶或农奴在庄园集中劳作,被束缚在土地上,生产力低下
罗马共和国晚期:出现了大型奴隶制庄园
中古西欧:大量农奴或农民在领的庄园中主服劳役
中国魏晋南北朝:坞堡兼有军事功能和庄园经济色彩
魏晋坞堡遗址 福建土楼
由西汉末年易守难攻的防御坞堡传承而来。有圆楼、方楼、五凤楼等多种府第式建筑形制,适合聚族而居。
材料一、西晋末年戎狄盗贼并起,当时中原避难之人民……其不能远离本土迁至他乡者,则大抵纠合宗族乡党,屯聚堡坞,据险自守,以避戎狄寇盗之难
——陈寅恪《桃花源记旁证》
材料二、 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之畜,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埘圈之所生。爰及栋宇器械,樵苏脂烛,莫非种植之物也。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但家无盐井耳。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
西欧:封君封臣制度
学习任务: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归纳西欧庄园和魏晋坞堡形成的共同原因和不同国情?
共同:政局动荡或王权衰落;自然经济
不同:西欧,封君封臣制度,契约规范
魏晋,土地兼并和宗族血缘因素
三、劳作方式的发展
【学习聚焦】农业家庭式劳作、农业庄园式劳作、手工业家庭式劳作与作坊式劳作是古代重要的劳作方式。
㈢手工业家庭式劳作与作坊式劳作
劳 作 方式 性 质 特 点
手 工 业 家庭式
作坊式
自然经济的组成部分
民营
官营
世代传承,或父子相继,或师徒传授;统治者登记造册进行管理
学习任务:阅读课本P23,完成表格内容
课时建构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推动
农业家庭式劳作
农业庄园式劳作
手工业家庭式劳作与作坊式劳作
农业工具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