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单元检测题(三)
(第九章 压强)
班级 姓名 座号 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3 分,共30 分)
1、如下图所示的四幅图中,有利于增大压强的是( )
2、如图所示现象中,不能说明大气压强存在的是( )
3、下列四幅图片中,能说明气体压强与流速有关的是( )
4、如图所示,甲、乙两个质量相等的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铜的密度大于铁的密度,可能使甲和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的方法是( )
A.将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铁块分别放在甲、乙的上面
B.将体积相等的铜块和铁块分别放在甲、乙的上面
(
瓶子
木块
水槽
水平桌面
)C.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质量相等的部分
D.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体积相等的部分
5、小明全家要外出旅游半个月,为保持家里的盆景有
较充足的水分,小明用瓶子装了一些水倒放在盆景的
水槽中,如图所示.则在水槽内水面降到恰好与瓶口
相平位置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设外界大气压保持不变)( )
A.瓶内气体压强逐渐变小
B.水槽内的水对水槽底部的压强逐渐变小
C.桌面受到的压力逐渐变小
D.瓶内、外水面的高度差保持不变
6、高速列车运行速度可达380km/h.为避免候车乘客被“吸”向列车的事故发生,站台上设有安全线,如图所示,这是因为列车进站时车体附近( )
A.气体流速大,压强小 B.气体流速大,压强大
C.气体流速小,压强小 D.气体流速小,压强大
7、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A和B原先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如图所示,现从容器中分别抽出部分液体后,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甲、p乙,则下列做法中,符合实际的是( )
A.若液体原先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则抽出相等质量的液体后,p甲一定等于p乙
B.若液体原先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则抽出相等厚度的液体后,p甲可能大于p乙
C.若液体原先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则抽出相等体积的液体后,p甲一定等于p乙
D.若液体原先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则抽出相等厚度的液体后,p甲一定等于p乙
8、如图,下列设备没有利用连通器原理的是( )
A.茶壶 B.船闸
C.活塞式抽水机 D.下水道存水管
9、装满水的容器侧壁上开有三个孔,水从小孔中流出,图中描述正确的是( )
A. B. C. D.
10、龙卷风的实质是高速旋转的气流.它能把地面上的人、动物或物体等“吸”起卷入空中,如图3所示。龙卷风能“吸”起物体是因为( )
A.龙卷风内部的压强远小于外部的压强
B.龙卷风内部的压强远大于外部的压强
C.龙卷风使物体受到的重力变小
D.龙卷风使物体受到的浮力变大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1、意大利科学家 首先用实验测定了大气压的值;1标准大气压强能托 厘米高的水银柱,约合 帕.
12、 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实验精确测出了大气压的数值。
13、沙发坐上去比较舒服,是由于人坐在沙发上时,沙发发生了 ,增大了人的
,从而减小了沙发对人的 .
14、如图所示,用两食指同时压铅笔两端,左手指受到铅笔的压力为F1、压强为p1;右手指受到铅笔的压力为F2、压强为P2.则F1 F2,p1 p2.(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5、校园里时常出现小“旋风”,当“旋风”经过时,旋涡中心气流的速度_______(选填“大”或“小”),旋涡内部气体压强________,容易把地面上的纸屑“吸”向空中。
16、如图所示,把饮料吸管A插入盛水的杯中,另一根吸管B的管口贴靠在A管的上端.往B管中吹气,可以看到A管中的水面上升.这是因为A管上端口附近空气压强变 (填“大”或“小”)的缘故;当杯内水的深度为10cm时,杯底受到水的压强大小为 Pa.(g取10N/kg)
17、如图所示,底面积和质量都相同的A、B两容器,装有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A PB,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A′ PB′.(选填“大于”“等于”“小于”)
(
第14题图 第16题图 第17题图
)
三、作图题(共4 分)
18、(4分)如图8所示,装有水和乒乓球的烧杯静止在斜面上,请在该图中画出乒乓球受
力的示意图。
四、实验,探究题(共20分)
19、(10分)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邹同学用一块海绵和两块规格相同的长方体砖块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请仔细观察,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是通过比较海绵的____________程度来确定。
(2)分析比较图乙和丙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
(3)分析比较图__________的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显著。
(4)进一步综合分析图甲、乙、丙和丁的实验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分)为了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小红同学提出了一些猜想,并对猜想进行验证.
(1)下列A、B、C是小红同学提出的三个猜想,题中已经写出一个,请你帮小红写出另外两个:猜想A:液体的压强可能与液体的面积有关;猜想B:液体的压强可能与液体的 有关;猜想C:液体的压强可能与液体的 有关;
(2)如果影响液体的压强的因素有多个,要研究液体的压强与某个因素的关系,需要先控制其他几个因素不变,这在科学探究中被称作 .
(3)如图是小红同学设计的用U型管压强计研究影响液体压强因素的实验:
请你在认真观察每个实验的基础上,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1是想验证 相同时,液体的压强与 的关系;
实验2是想验证 相同时,液体的压强与 的关系;
实验3是想验证在同种液体中 相同时,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 .
五、计算题(共20分)
21、(10分)电动汽车是正在大力推广的新型交通工具,它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如图,是一辆停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电动汽车,质量为1.6×103kg,每个轮胎和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10﹣3m2,g取10N/kg,求:(1)车对地面的压力;(2)车对地面的压强.
22、(10分)一只重2N,底面积为0.02m2的平底薄壁容器放在面积为0.8m2的水平桌面中央,容器内所盛的水重12N,容器高为15cm,容器中水深为12cm.求:
(1)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 (2)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力;
(3)桌面受到盛水容器的压强.
六、综合题(共10分)
23、(10分)
救命的木箱
一支抗日小分队正从这里转移阵地,忽然战士小李陷到泥里面去了。班长喊道:“小李千万别动,否则就会陷得更深。”有战士报告:“这里有空弹药箱,木板钉的。”“太好了,都拿过来。”“拆成木板吗?”班长看了看,木箱每人一个还有余,就说:“时间来不及了,又没有工具,直接往泥地里摆吧。”大家把一个空箱扣在泥地上,两人站在上面,先把小李拉上来。然后大家排成队,将空箱依次往前传,一个个向前摆去。而且按班长的要求,箱底放在地面,不是把箱口扣在地上。传着,放着,踩着木箱一步步前进着。前边的木箱不够用了,就将最后面的木箱取出来传到前面去,这时大家体会到班长为什么不让扣着放的道理了,正放和扣过来放,效果一样,但正放更容易从地上再取出来搬走。这样,大家小心翼翼,踩着木箱,终于通过了长长的沼泽地。队伍过来了,救命的“路”也跟着过来了,假如敌人追上来,也只能望“泥”兴叹,因为已经没有木箱让他们踩了。
(1)你知道为什么踩在大木箱上,人就陷不下去的道理吗?
(2)在茫茫雪原上,小明在雪地上步行时,陷入及膝深的雪中,而换用滑雪板滑雪,却几乎陷不下去,为什么?
(3)在电视节目中,我们经常看到杂技演员双脚踩在四个鸡蛋上,双手提着重物在表演。为什么一个质量约65kg的人踩在四个鸡蛋上,而鸡蛋却不会被踩破呢?
八年级物理单元测试题(三)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D 3、C 4、D 5、D 6、A 7、C 8、C 9、B 10、A
二、填空题
11、托里拆利;76;1.0×105. 12、马德堡半球;托里拆利
13、形变;受力面积;压强. 14、等于;小于. 15、大 小
16、小;1000 17、小于;等于.
三、综合题(共54分)
18、
19、(1)凹陷 (2)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显著
(3)乙和丁 (4)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20、(1)密度;深度; (2)控制变量法.
(3)液体密度;深度;深度;液体密度;深度;相同.
21、解:(1)车对地面的压力:F=G=mg=1.6×103kg×10N/kg=1.6×104N;
(2)车对地面的压强:p===2×106Pa.
答:(1)车对地面的压力为1.6×104N;
(2)车对地面的压强为2×106Pa.
22、解:①容器内水的深度:h=12cm=0.12m,
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p=ρgh=1.0×103kg/m3×10N/kg×0.12m=1200Pa;
②由p=得,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力:
F=pS=1200Pa×0.02m2=24N;
③桌面受到盛水容器的压力:
F′=G=2N+12N=14N,
桌面受到盛水容器的压强: p′===700Pa.
答:①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为1200Pa;
②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力为24N;
③桌面受到盛水容器的压强为700Pa.
23、(1)加木箱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
在人体重相同情况下,踩在木箱上相当于增大了受力面积,从而使人对地的压强变小,所以人就陷不下去了。
(2)两种情况下陷入的深度不同,是由于雪地受到的压强不同。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受力面积会减小压强。
(3)原来由于鸡蛋壳是凸曲面,这种拱形结构能把外来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开来,从而具有很好的抗压能力,就像常见的拱型桥。如果仔细观察表演者脚下鸡蛋的位置,你就会发现:表演者所踩的鸡蛋的位置都是“固定”的,它们一般都被“握”在脚掌、脚趾之间和脚跟、脚心之间。它们处在软窝中,和脚的接触面积也就相应地增大了。一般情况下,一双脚与四个鸡蛋的接触面积可达50cm2,把质量为65kg人受到的重力均匀分布在这一面积上,压强只有1.28×105Pa,仅仅相当于大气压强的八分之一!在农村常听说“壮汉壮汉,握不破鸡蛋”,也是同样的道理。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