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八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
青蛙的趾间有蹼,与之相适应的运动方式是( )
A. 跳跃 B. 游泳 C. 飞行 D. 爬行
对下列动物进行分类,其所属动物类群不正确的是( )
A. 水螅——腔肠动物 B. 华枝睾吸虫——扁形动物
C. 蟾蜍——两栖动物 D. 章鱼——鱼类
下列动物中,属于恒温动物的是( )
A. 青蛙和蜥蜴 B. 鲸鱼和鸵鸟 C. 扬子鳄和蝉 D. 燕子和蚯蚓
十二生肖中的丑牛、巳蛇、酉鸡的共同特征是( )
A. 胎生哺乳 B. 心脏四腔 C. 体温恒定 D. 用肺呼吸
竹节虫的形态和体色酷似竹枝,伪装的本领十分高超。这种行为属于( )
A. 觅食行为 B. 防御行为 C. 繁殖行为 D. 社群行为
下列属于终生营自由生活的扁形动物是( )
A. 血吸虫 B. 涡虫 C. 蛔虫 D. 猪肉绦虫
下列关于仿生例子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模仿萤火虫发冷光──日光灯
B. 模仿蛇类感知热量的来源──响尾蛇导弹
C. 模仿青蛙的游泳状态──蛙泳姿势
D. 模仿肾脏的功能──血液透析机
下列对蛔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体表有角质层,有保护作用 B. 雌雄异体
C. 消化管结构很复杂 D. 有发达的生殖器官
蝗虫的呼吸器官是( )
A. 皮肤 B. 气管 C. 肺 D. 气囊
下列动物中,真正适应了陆地生活的动物是( )
A. 两栖动物 B. 腔肠动物 C. 爬行动物 D. 环节动物
水螅常常可以捕到与自己身体差不多大小的猎物,这主要依靠( )
A. 刺细胞 B. 触手的缠结 C. 发达的肌肉 D. 口的吞噬
据报道1亿条蚯蚓一天能够吞食掉40吨有机废物,因此,可利用蚯蚓来处理有机废物。这样做的意义是( )
A. 为蚯蚓提供丰富的营养 B. 让蚯蚓更快地生长繁殖
C. 节省蚯蚓的饲料开支 D. 减少有机垃圾,保护环境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动物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是( )
A. 昆虫释放性外激素
B. 发现蜜源的蜜蜂“跳舞”
C. 猫头鹰晚上出来抓老鼠
D. 小狒狒对“首领”做出顺从的姿态
下列关于两栖动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两栖动物都用鳃呼吸
B. 蟾蜍、大鲵、蝾螈都是两栖动物
C. 两栖动物分布范围小,是因为其生殖离不开水
D. 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
下列动物的行为对植物不利的是( )
A. 蜜蜂采集植物的花蜜 B. 猴子吃桃,将桃核随意乱扔
C. 过多的蝗虫啃食玉米等的叶 D. 榛睡鼠可储存大量的果实
下列不属于国宝大熊猫的主要特征是( )
A. 用肺呼吸 B. 胎生、哺乳 C. 牙齿分化 D. 变温动物
某些病人的骨骼肌瘫痪,并逐渐出现萎缩现象,很可能是由于( )
A. 缺乏锻炼 B. 肌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成分不稳定
C. 没有血液的供应 D. 支配该肌肉的神经受到损伤
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这对植物的意义是( )
A. 消灭害虫 B. 帮助传粉 C. 促进开花 D. 清除污物
下列关于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
A. 为人类提供食品和药品 B. 为生产毛衣、羽绒服等提供原料
C. 有些动物可供人观赏 D. 以植物为食,严重破坏环境
鲫鱼在水中游泳主要是靠( )
A. 胸鳍和腹鳍的摆动完成的
B. 躯干部的摆动完成的
C. 尾鳍的摆动完成的
D. 尾部的摆动和各种鳍的配合完成的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5.0分)
根据所学知识,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在海洋中的海蜇由 ______排出食物残渣。
(2)蝉的体表有 ______。
(3)银鲳的体内贯穿着一根长长的“鱼骨”,据此特征可推断,图中与它同属一类的还有 ______(填数字)。
(4)从动物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可以看出,动物都有与各自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______特征,保护动物的 ______是十分重要的。
观察鸟的形态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家鸽身体呈______型并且覆盖羽毛,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
(2)家鸽前肢变成宽大的______,有利于飞行。
(3)家鸽有发达的______肌可以驱动双翼上下扇动。骨骼很______,使身体异常轻盈。
(4)家鸽用肺呼吸,用______辅助呼吸。
请围绕蚯蚓,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蚯蚓、蛭和沙蚕都属于 ______动物。
(2)在“观察蚯蚓”实验中,蚯蚓在粗糙的纸上比在光滑玻璃板上运动得 ______,是因为 ______。
(3)在实验过程中,要使蚯蚓的体壁始终保持湿润,原因是 ______。
(4)请你简要说说蚯蚓给人类带来的益处。 ______。
如图是人的屈肘运动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在屈肘时图中肌肉①②的状态分别是 ______和 ______。
(2)图中③表示人体的肘关节,它能够灵活运动的重要原因是关节头、关节窝的表面覆盖一层 ______以及关节腔里的 ______,减少了运动时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3)动物靠运动系统完成各种行为,请按动物行为的复杂程度将小猫、蚯蚓、人、黑猩猩四种动物由简单到复杂进行排序:______。
资料分析
请阅读下面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某探究小组的同学在校园里发现了一个蚁穴,于是他们开展了一周的探究活动,他们发现,一只蚂蚁发现食物后,会迅速返回蚁巢,不一会儿,一大群蚂蚁就排着长长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奔向食物所在的地点,然后“齐心协力”地把食物搬运回蚁巢。
材料二:科学家为了研究黑猩猩的行为进行了如下的活动:把香蕉挂在黑猩猩够不到的天花板,室内只放3只箱子。刚开始黑猩猩兴奋地四处乱跑,想拿香蕉却拿不到。但是它慢慢地安静下来,好像在研究什么,然后它径直奔向一只箱子,把箱子放在正对着香蕉的下方,再接着把另外两只箱子也搭建上去,最后黑猩猩爬上箱子拿到了香蕉。可见黑猩猩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1)动物的行为分为两类,而蚂蚁的行为属于______行为,这种行为是由______决定的。
(2)黑猩猩的行为属于______行为,这种行为是个体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______和______而获得的行为。通常动物越______,这种行为越复杂。
(3)材料一中研究蚂蚁行为的方法是______,材料二中研究猩猩行为的方法是______。
(4)动物的行为对动物个体及种族的意义是什么?______。
三、资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狮子王》是一部精彩的动画片,片中有一段主人公小狮子辛巴和它父亲的对白,请根据对白回答问题:
辛巴:“我以为国王可以凡事随心所欲。”
父亲:“你错了,国王也不能凡事随心所欲。世界上所有的生命都有它存在的价值,身为国王,你不但要了解,还要去尊重所有的生命,包括爬行的蚂蚁和跳跃的羚羊。”
辛巴:“但是,爸,我们不是吃羚羊吗?”
父亲:“是呀,我来跟你解释一下:我们死后呢,尸体会成为草,而羚羊是吃草的,所以在这个生命圈里面各个生命之间是有关联的。”
(1)辛巴和父亲在草原上的“价值”是______。
①对维持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有重要作用 ②促进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③帮助植物传粉
A.①B.②C.①②D.①②③
(2)根据对话信息,写出其中一条食物链:______。
如果狮子的数量下降,羚羊的数量会______,这说明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3)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______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
(4)羚羊是吃草的,所以,在哺乳动物的牙齿分化中,羚羊没有______齿。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动物的运动方式是与动物的结构相适应的。如青蛙的趾间有蹼,蹼相当于撑船的浆,所以,青蛙的趾间有蹼,适于游泳。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动物的运动方式,动物的运动方式包括:奔跑、爬行、蠕动、游泳、跳跃、飞翔等。
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总起来说都与其结构特点相适应。
2.【答案】D
【解析】解:A、水螅,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属于腔肠动物,A正确。
B、华支睾吸虫,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属于扁形动物,B正确。
C、蟾蜍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属于两栖动物,C正确。
D、章鱼的身体柔软,有外套膜,有腕足,贝壳退化,属于软体动物,D错误。
故选:D。
(1)腔肠动物是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2)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体壁具有三胚层、有梯状神经系统、无体腔,有口无肛门。
(3)两栖动物指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陆上生活,用肺呼吸,同时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4)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特点:身体柔软,具有坚硬的贝壳,身体藏在壳中,藉以获得保护,由于贝壳会妨碍活动,所以它们的行动都相当缓慢,有的贝壳退化;身体不分节,可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有外套膜,常常分泌有贝壳。
熟练掌握各种动物的主要特征,灵活的对其进行分类是解题的关键。
3.【答案】B
【解析】解:恒温动物指体温不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在动物界中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体表被毛或羽毛,有保温作用,体内具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为恒温动物,其中鲸鱼为哺乳动物,鸵鸟、鸵鸟为鸟类,它们属于恒温动物,而青蛙为两栖动物,蜥蜴和扬子鳄属于爬行动物,蝉属于节肢动物,蚯蚓为环节动物,它们属于变温动物。
故选:B。
本题考查恒温动物的概念和种类。
关键知道动物界中只有鸟类和哺乳类动物是恒温动物。
4.【答案】D
【解析】解:丑牛、巳蛇、酉鸡分别属于哺乳动物、爬行动物、鸟类。
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毛,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
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在陆地上产卵,外面有坚硬的卵壳保护着。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是最早的、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鸟类的主要特征是:有喙无齿,身体被覆羽毛,前肢特化为翼,长骨中空,心脏四腔,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卵生。
因此用肺呼吸是丑牛、巳蛇、酉鸡的共同特征。
故选:D。
鸟类、爬行类和哺乳类都用肺呼吸,分析作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鸟类、爬行类和哺乳类的特征。
5.【答案】B
【解析】解:觅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防御行为: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集体防御等;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竹节虫的形态和体色酷似竹枝,伪装的本领十分高超。这种行为属于防御行为。
故选:B。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动物行为的类型。解答时可以从动物各种行为的概念、特点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的目的、获得途径。
6.【答案】B
【解析】解:A、血吸虫属于扁形动物,营寄生生活,A错误;
B、涡虫身体背腹扁平,无体腔,有口无肛门属于扁形动物,营自由生活,B正确;
C、蛔虫属于扁形动物,营寄生生活,C错误;
D、猪肉绦虫属于扁形动物,营寄生生活,D错误.
故选:B.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体壁具有三胚层、有梯状神经系统、无体腔,有口无肛门,营自由生活的种类很少,大多数营寄生生活.
明确扁形动物的形态结构特点以食性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7.【答案】C
【解析】解:仿生是指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有的是模仿动物,有的是模仿植物。
A、日光灯的冷光模仿的是萤火虫的荧光,不符合题意。
B、模仿蛇类感知热量的来源制造出了响尾蛇导弹,不符合题意。
C、蛙泳姿势不属于仪器设备,不属于仿生,符合题意。
D、模仿肾脏的功能制作出了血液透析机,属于仿生,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此题是关于仿生知识的选择题,据此答题。
关键是理解仿生的概念,掌握常见的仿生的例子。
8.【答案】C
【解析】解:A、蛔虫体表有角质层,能抵抗寄主消化液的侵袭,起保护作用,正确。
B、蛔虫是雌雄异体,正确。
D、蛔虫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错误。
D、蛔虫的生殖器官特别发达,正确。
故选:C。
(1)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细长、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2)蛔虫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蛔虫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体表有角质层,运动器官和感觉器官也都退化,生殖器官特别发达。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蛔虫的形态结构特征。
9.【答案】B
【解析】解:蝗虫的呼吸器官是气管,气体通过位于蝗虫胸部和腹部的气门直接进入气管,从而完成呼吸。
故选:B。
蝗虫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三部分。体表有外骨骼,有三对足,两对翅,用气管呼吸。如图:
。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蝗虫的呼吸器官是气管。
10.【答案】C
【解析】解:A、两栖动物水中产卵,水中受精,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水陆两栖,因此不是真正适应了陆地生活的动物,A不正确;
B、腔肠动物终生生活在水中,精子必须借助于水才能游到卵巢完成受精,因此不是真正适应了陆地生活的动物,B不正确;
C、爬行动物的生殖以及幼体的发育都脱离了水的限制,因此是真正的陆地生活的动物,C正确;
D、环节动物靠湿润的体壁呼吸,因此不是真正适应了陆地生活的动物,D不正确。
故选:C。
(一)陆生动物适于陆生的特点:
(1)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陆生动物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
(2)陆地上的动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
(3)除蚯蚓等动物外,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都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
(4)陆地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
(二)爬行类具有较为发达的肺适于呼吸空气中的氧气,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适于干燥的陆生环境;爬行类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因此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摆脱了对水的依赖。故爬行类成为真正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的主要原因。
11.【答案】A
【解析】解:水螅的力量并不强大,捕获猎物的主要武器是刺细胞。刺细胞内有毒素,当碰到猎物时,刺细胞会射出刺丝,穿入猎物细胞内,注入毒素,猎物麻醉,失去活动能力后,水螅开始进食。
故选:A。
腔肠动物不仅有细胞分化,还有组织分化,具有简单的器官;身体中央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没有细胞结构的中胶层构成。据此解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12.【答案】D
【解析】解:蚯蚓以土壤中的动植物碎屑或腐烂的有机物为食。报道1亿条蚯蚓一天能够吞食掉40吨有机废物,因此,可利用蚯蚓来处理有机废物。这样做的意义是减少有机垃圾,保护环境。
故选:D。
蚯蚓与人类的关系:蚯蚓的体内富含蛋白质,可以生产加工食品,可做鱼类的饵料;蚯蚓的生活习性是白天穴居,夜间爬出地面取食,蚯蚓以土壤中的动植物碎屑或腐烂的有机物为食,其粪便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无机盐,可以改良土壤,增加土壤的肥力,还可以疏松土壤,促进植物生长。
关键是熟知蚯蚓的生活习性和与人类的关系。
13.【答案】C
【解析】解:A、蛾类释放性外激素,是通过性激素来进行信息交流,A正确;
B、蜜蜂的摆尾舞告诉同伴蜜源的位置,用动作来进行信息交流,B正确;
C、猫头鹰晚上出来抓老鼠,这不属于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C错误;
D、在一群狒狒组成的“等级社会”中,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等级次序,作为首领的雄狒狒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栖息场所,其他成员对它会做出表示顺从的姿诚,对它的攻周不敢反击,即小狒狒对“首领”也会做出顺从的姿态,是群体内的息信交流,D正确。
故选:C。
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
14.【答案】A
【解析】解:A、两栖动物幼体用鳃呼吸;成体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而不是两栖动物都用鳃呼吸,A错误:
B、蟾蜍、大鲵、蝾螈都是两栖动物,B正确;
C、两栖动物雌雄异体,体外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水里完成受精,受精卵在水里发育,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因此两栖动物分布范围小,是因为其生殖离不开水,C正确;
D、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D正确.
故选:A.
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和蝾螈等.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两栖动物的特征和生殖特点.
15.【答案】C
【解析】解:A、蜜蜂采集植物的蜜,这种行为有助于植物的传粉,结出丰硕的果实,不符合题意。
B、猴子吃桃时将核桃乱扔,这有助于植物长出新植株,这对植物是有利的,不符合题意。
C、过多的蝗虫啃食玉米,会给玉米造成减产现象,对植物不利,符合题意。
D、榛睡鼠贮存大量的果实有利于帮助植物传播种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此题的考点是动物的类型和特点,可根据动物行为的意义来解答。
研究动物的行为,目的在于认识动物活动的规律,利用对人类有益的动物,控制和防范有害的动物,使人和动物在生物圈中和谐发展。
16.【答案】D
【解析】解:A、B、C国宝大熊猫为哺乳动物,用肺呼吸,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牙齿分为门齿、臼齿、犬齿。
D、国宝大熊猫为哺乳动物,体表被毛有保温作用,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为恒温动物,而不是变温动物。
故选:D。
国宝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哺乳动物的特征,即:胎生哺乳,体表被毛覆盖,体腔内有膈,牙齿分为门齿、臼齿、犬齿,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等。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哺乳动物属于恒温动物而不是变温动物。
17.【答案】D
【解析】解:骨骼肌具有受到刺激收缩的特性;在人体内,骨骼肌所接受的刺激来自神经传来的兴奋,骨骼肌受刺激后就收缩,牵引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因而使人体产生各种动作;当控制某些骨骼肌的神经受到损伤时,这部分肌肉就会瘫痪,并可能导致骨骼肌的萎缩。
故选:D
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的两端是白色的肌腱,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肌腱分别附着在邻近的两块骨上,中间部分是肌腹,主要由肌细胞组成,肌腹外面包有结缔组织膜,里面有许多血管和神经;骨骼肌具有收缩和舒张的特性。
在人体内,骨骼肌所接受的刺激来自神经传来的兴奋。
18.【答案】B
【解析】解:蜜蜂在花丛中采蜜,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原本昆虫被植物的花招引来吸取花蜜的,但是昆虫在花丛中飞舞吸取花蜜的过程中,也为植物完成了传粉过程。
故选:B。
本题考查传粉的知识。在自然条件下,昆虫(包括蜜蜂、甲虫、蝇类和蛾等)和风是最主要的两种传粉媒介。此外蜂鸟、蝙蝠和蜗牛等也能传粉。有花植物在植物界如此繁荣,与花的结构和昆虫传粉是分不开的。
对于生物知识的实际应用问题应多加注意。
19.【答案】D
【解析】解:ABC、动物可提供鱼,肉,蛋,奶等食品、人类部分衣着原料来自于动物如皮衣、有些动物可供人们观赏和娱乐如赛马,都是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D、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不会破坏环境;
故选:D
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分析解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用辨证的观点来看待动物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和有害的一面,合理地保护和控制、开发和利用动物资源。
20.【答案】D
【解析】解:鱼鳍分为胸鳍、腹鳍、背鳍、臀鳍和尾鳍。其中背鳍有保持鱼体侧立,对鱼体平衡起着关键作用;胸鳍和腹鳍起平衡作用;
尾鳍可以决定运动方向,又能同尾部一起产生前进的推动力;臀鳍有协调其它各鳍,起平衡作用;
鱼体向前游动时的动力主要是来自躯干部和尾部的左右摆动。因此,鲫鱼在水中游泳主要是靠尾部的摆动和各种鳍的配合完成的。
故选:D。
鳍的作用是游泳及平衡的器官;鱼鳍分为胸鳍、腹鳍、背鳍、臀鳍和尾鳍.
对于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多结合生活中的观察,应不难记忆.
21.【答案】口 外骨骼 ④⑤ 形态结构 栖息环境
【解析】解:(1)海蜇属于腔肠动物,腔肠动物生活在水中,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身体呈辐射对称,由口无肛门。食物残渣由口排出。
(2)蝉属于节肢动物的昆虫纲,身体和附肢均分节。体外有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的生长而长大,因此有蜕皮现象。
(3)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的动物,属于脊椎动物。②银鲳、④猕猴、⑤蜥蜴体内都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
(4)分析以上四种动物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可见动物都有与各自的栖息环境和生活习性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征。
故答案为:
(1)口
(2)外骨骼
(3)④⑤
(4)形态结构;栖息环境
图中的①海蜇属于腔肠动物,②银鲳属于鱼类,③蝉属于昆虫,④猕猴属于哺乳动物,⑤蜥蜴属于爬行动物。
掌握各种动物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22.【答案】流线 翼 胸 轻 气囊
【解析】解:(1)家鸽的身体呈流线型,这样的体型可以减小飞行时空气的阻力。
(2)家鸽的体表覆盖着羽毛;前肢变成翼,是鸟类扇动空气飞行的器官。
(3)图③是鸟发达的胸肌,可以驱动双翼上下扇动,与飞行生活相适应;胸骨有龙骨突,长骨中空,既坚固又轻便,适于飞行。
(4)在家鸽的骨腔和内脏之间有许多气囊与肺相通,辅助家鸽呼吸,保证了飞行中氧气的供给。
故答案为:(1)流线;
(2)翼
(3)胸;轻
(4)气囊;
多数鸟类营飞行生活,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鸟类的身体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身体被覆羽毛,具有可用于飞翔的翼,胸肌发达,胸骨有龙骨突,长骨中空,消化系统发达,有独特的气囊,可以帮助肺呼吸,所以说鸟的全身都是为飞行设计的。
解题的关键知道鸟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肺而不是气囊。
23.【答案】环节 快 纸粗糙,摩擦力大,利于蚯蚓用刚毛固定和支撑 蚯蚓用湿润体壁呼吸 ①可以疏松土壤,促进植物生长;②可以改良土壤,增加土壤的肥力;③蚯蚓的身体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营养价值很高,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和食品。
【解析】解:(1)蚯蚓、水蛭和沙蚕等身体由许多环节组成的,都属于环节动物。
(2)在“观察蚯蚓”实验中,蚯蚓在粗糙的纸上比在光滑玻璃板上运动得快,是因为纸粗糙,摩擦力大,利于蚯蚓用刚毛固定和支撑.
(3)在实验过程中,要使蚯蚓的体壁始终保持湿润,原因是蚯蚓用湿润体壁呼吸。
(4)蚯蚓对人类的益处很多,第一,蚯蚓在土壤里活动,使土壤疏松,空气和水分可以更多地深入土中,有利于植物生长,能够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第二,蚯蚓能够提高土壤的肥力,蚯蚓吃进的腐烂有机物和大量土粒,经过消化形成粪便排出体外,其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养分。第三,蚯蚓的身体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营养价值很高,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和食品。第四,利用蚯蚓来处理有机废物的效率很高,如1亿条蚯蚓一天就可吞食40吨有机废物。
故答案为:(1)环节。
(2)快;纸粗糙,摩擦力大,利于蚯蚓用刚毛固定和支撑。
(3)蚯蚓用湿润体壁呼吸。
(4)①可以疏松土壤,促进植物生长;②可以改良土壤,增加土壤的肥力;③蚯蚓的身体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营养价值很高,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和食品。
蚯蚓属于环节动物,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呼吸空气中的氧气.如图: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蚯蚓的主要特征。
24.【答案】收缩 舒张 关节软骨 滑液 蚯蚓、小猫、黑猩猩、人
【解析】解:(1)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如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图中屈肘时,①肱二头肌收缩,②肱三头肌舒张。
(2)图中③表示人体的肘关节,它能够灵活运动的重要原因是关节头、关节窝的表面均包围一层关节软骨以及关节腔里有滑液,减少了运动时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3)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大致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两大类,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学习行为与生物的神经系统有关,蚯蚓虽然有神经系统但不发达,且无脊椎,小猫属于哺乳动物,神经系统较复杂,其次是黑猩猩的模仿能力强,最复杂的是人,高级动物,神经系统复杂,因此学习行为就复杂,小猫、蚯蚓、人、黑猩猩四种动物由简单到复杂进行排序:蚯蚓、小猫、黑猩猩、人。
故答案为:(1)收缩;舒张。
(2)关节软骨;滑液。
(3)蚯蚓、小猫、黑猩猩、人。
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观图可知:①肱二头肌,②肱三头肌,③关节,④骨。
明确在运动中骨、关节、骨骼肌的协调配合、学习行为的特点即能正确答题。
25.【答案】先天性 遗传物质 学习 生活经验 学习 高等 观察法 实验法 利于动物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
【解析】解:(1)根据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资料一中蚂蚁的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2)资料二中黑猩猩的行为在体内的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动物越低等,学习行为越简单。
(3)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量法等。资料一中研究蚂蚁的行为属于观察法。资料二中研究黑猩猩的行为属于实验法。
(4)动物的行为对于动物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都有重要作用。
故答案为:(1)先天性;遗传物质
(2)学习;生活经验;学习;高等
(3)观察法;实验法;
(4)利于动物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
根据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后天性行为又称为学习行为)。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蜘蛛结网等。
(2)学习行为是在体内的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小狗做算术题等。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动物行为的意义及分类特征。
26.【答案】 (1)C
(2)草→羚羊→狮子; 先上升后下降
(3)相对稳定
(4)犬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食物链的概念、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1、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
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2、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
3、在自然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维持一个动态的平衡。
理解掌握生态平衡及食物链的正确书写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1)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所以,狮子在草原上对维持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有重要作用,能促进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故选C。
(2)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草原上存在食物链:草→羚羊→狮子。如果狮子的数量下降,羚羊会因为天敌数量减少而大量繁殖,随着食物的缺乏,大量的羚羊会饿死或病死,所以羚羊数量会先增多后减少。
(3)在自然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维持一个动态的平衡,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
(4)哺乳动物的牙齿具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羚羊是植食动物,没有犬齿。
故答案为:
(1)C
(2)草→羚羊→狮子; 先上升后下降
(3)相对稳定
(4)犬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