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八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下列动物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的是( )
A. 水螅 B. 涡虫 C. 蛔虫 D. 蜘蛛
动物的身体结构特点都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下列动物结构及其功能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河蚌的贝壳--游泳 B. 蝗虫的气管--呼吸
C. 蜥蜴的鳞片--保护 D. 家鸽的羽毛--飞行
如图是蚯蚓的形态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雨中或者雨后会有大量蚯蚓爬出地面,其主要目的是外出寻找食物
B. 将蚯蚓放置在干燥的沙土中不久将会死亡,原因是干燥的沙土温度太高
C. 图中A为蚯蚓前端,B为蚯蚓后端,判断依据是A端靠近环带
D. 蚯蚓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因此蚯蚓属于节肢动物
如图是蝗虫的外部形态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蝗虫的身体分为A头部、B胸部、C躯干部三部分
B. 蝗虫的体表包着一层坚韧的外套膜,具有保护和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C. 蝗虫共有两对足,三对翅,其中适于跳跃的是发达的[③]后足
D. 蝗虫和蜈蚣的形态差异很大,但它们的附肢和触角都分节,均属于节肢动物
2021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阳市医圣祠和南阳药益宝艾草制品有限公司考察时指出,我们要进一步发展中医药。其实中药材很多来自动物制品,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青蛙眼睛后方毒腺所分泌的毒液能制成中药蟾酥
B. 蝉的幼虫蜕掉的皮(蝉蜕)可以入药,治疗疾病
C. 软体动物中鲍的壳、乌贼的壳、珍珠粉均可入药
D. 从蛭的唾液中提取的蛭素,可生产抗血栓的药物
如图是比较三种动物特征的示意图,其中三者交叉部分3表示( )
A. 用鳃呼吸 B. 体内有脊柱 C. 体温恒定 D. 胎生哺乳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是一只可爱的熊猫形象,熊猫不属于( )
A. 真核生物 B. 哺乳动物 C. 变温动物 D. 脊椎动物
体温恒定有利于动物的区域分布、生仔和繁衍,下列动物中体温恒定的一组是( )
A. 梅花鹿和蚯蚓 B. 麻雀和海豹 C. 麻雀和螳螂 D. 家鸽和蜥蜴
蜥蜴比青蛙更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因不包括( )
A. 肺较发达,只靠肺完成呼吸 B. 体表覆鳞,减少体内水分蒸发
C. 背部有脊柱,支撑和保护身体 D. 陆地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小王想证明细菌对落叶的分解作用,他设计了对照实验:甲组落叶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落叶暴露在空气中。小红对他的实验方案作出了评价,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乙两组落叶可以用不同的树叶
B. 实验时应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
C. 甲、乙两组落叶都有细菌,未形成对照关系
D. 通过对剩余落叶称量,判断细菌是否分解落叶
下列关于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
A. 蜜蜂采集花粉时不利于植物传粉
B. 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 昆虫吃掉蔬菜、人为捕杀某种动物以及随意引进某种动物都不会影响生态平衡
D. 松鼠将收获的松子储存在地面下,可以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食品放在冰箱里可以保持一段时间不腐败,主要是( )
A. 冰箱内微生物少 B. 微生物被冻死了
C. 冰箱内缺少空气无法生存 D. 低温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梅雨季节,家里的衣物容易发霉,你认为霉菌适宜生活的环境是( )
A. 寒冷、干燥 B. 温暖、干燥 C. 温暖、阴湿 D. 寒冷、阴湿
为了让小孩知道手上有细菌或真菌,某同学尝试了下列几种方法来验证,你认为最科学的方法是( )
A. 用肉眼观察手上有无细菌或真菌
B. 把小孩洗手后的液体制作成涂片,在显微镜下观察
C. 用放大镜观察手上有无细菌或真菌
D. 取样接种在培养基上、恒温密封培养后,观察有无菌落
某同学在高温灭菌后的培养基上接种了甲、乙两种细菌,并且在培养基上撒上了些无菌盐。一段时间后发现,在撒盐的地方只有乙细菌生长而没有甲细菌生长,这说明( )
A. 乙细菌适于在有盐的环境中生活,而甲细菌不适于在有盐的环境中生活
B. 甲、乙两种细菌都适于在有盐的环境中生活
C. 甲、乙两种细菌都不适于在有盐的环境中生活
D. 甲细菌适于在有盐的环境中生活,而乙细菌不适于有盐的环境中生活
在农业生产上,人们常采用豆粮间作、瓜豆轮作等方法来提高土壤肥力,以达到增产的目的,其中起固氮作用的微生物是( )
A. 酵母菌 B. 根瘤菌 C. 醋酸菌 D. 霉菌
细菌和许多真菌“无影无踪”,但又“无处不在”,人类对它们“爱恨交加”.以下关于细菌和真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所有细菌和真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B. 空气中飘散着许多细菌的芽孢和真菌的孢子
C. 所有细菌和真菌都是对人类有害的
D. 大多数细菌和真菌都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下列生物中,个体最小的是( )
A. 新冠病毒 B. 幽门螺杆菌 C. 青霉 D. 草履虫
老师将两个刚刚制作好的永久装片和两张写有“球形细菌”和“植物根尖”的标签交给你,请你借助电子显微镜正确地将标签贴好,你的依据是( )
A. 叶绿体的有无 B. 细胞核是否成形
C. 细胞核的大小 D. 细胞壁的有无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给世界带来了一场极大的灾难,下列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属于生物,可以大量繁殖
B. 新型冠状病毒从分类上属于动物病毒
C. 结构很小,必须用光学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D. 可以寄生在人或动物体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8.0分)
如图是鲫鱼和河蚌的外部形态图,请据图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示两种动物中属于脊椎动物的是 ______。
(2)鲫鱼的身体呈流线型,这样的体形有利于减少鱼在水中运动时遇到的 ______。
(3)河蚌的外面有两片大小相近的石灰质贝壳,贝壳是由 ______分泌的物质形成的。
(4)用吸管吸取一些墨汁,慢慢滴在鱼口的前方,会看到墨汁从鱼的 ______后缘流出。轻轻掀起鳃盖,发现鱼鳃的颜色是鲜红的,原因是鳃丝上布满了 ______,鳃的这种特点有利于鲫鱼完成气体交换。
(5)请你就保护野生鱼类资源,倡导人与生物和谐相处的话题写一句宣传语或一句富有哲理的话:______。
2021年9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在西安隆重开幕。全运会吉祥物设计方案是以陕西秦岭独有的四个国宝级动物朱鹮、大熊猫、羚牛、金丝猴”为创意原型,设计了一组幸福快乐、充满活力、精神焕发、积极向上的运动吉祥物形象。朱鹮“朱朱”,手举火炬,展翅飞跑;大熊猫“熊熊”,张开双臂,热情奔放;羚牛“铃羚”,健壮憨萌,阔步向前;金丝猴”金金”,聪明智慧、灵动可爱。身着“富裕黄”、“圣地红”、“梦想蓝”、“生态绿”运动装的吉祥物组合,分别寓意奔向新时代、喜迎八方客、同享新生活、共筑中国梦。
(1)全运会吉祥物四种原型动物中,属于哺乳类的有 ______;图中举火炬飞跑的动物原型是 ______。
(2)陕西秦岭独有的四个国宝级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______(选填下列序号)。
a.体温恒定;
b.有脊柱;
c.胎生哺乳;
d.用肺呼吸;
e.四肢行走;
f.牙齿有分化。
(3)金丝猴具有典型的家庭生活方式,成员之间相互关照,一起觅食、一起玩耍休息。这说明金丝猴具有 ______行为。
(4)秦岭羚牛,又被称为“秦岭金毛扭角羚”,是秦岭山脉的特有野生动物,也是秦岭中最大的食草动物,据此推测其牙齿有 ______齿和 ______齿的分化。
结合下列与运动有关的图示,回答问题。
(1)甲图中的[1]和[2]______是骨之间相接触的部位,是构成关节的主要结构。
(2)运动时能减少两骨之间摩擦并缓冲两骨之间撞击力的是[4]______。
(3)当手掷铅球向外抛出过程中,乙图中[①]所处的状态是 ______
(4)乙图中由屈肘到伸肘运动时,必须在 ______系统的支配下才能完成。
(5)由上可知,运动是以骨为杠杆,______为支点,______收缩为动力形成的。
如图是四种生物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个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______(选填序号)。
(2)图甲生物的生殖方式是 ______生殖。图乙、丙、丁都能通过产生[a]______来繁殖后代。
(3)丙的细胞结构与植物细胞结构类似,但没有 ______,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需依靠现成的有机物。
(4)乙的菌丝有两种,其中在营养物质表面向上生长的是 ______。
(5)制作馒头或面包时,______(选填序号)生物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会使面团中形成许多小孔,使馒头或面包膨大和松软。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0分)
泡菜的制作工艺是我国悠久的食文化遗传之一。制作泡菜过程中,应控制亚硝酸盐在一定浓度范围,以免对以免对人体产生危害。
兴趣小组研究不同浓度食醋对泡白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具体的做法是:称取等量的白菜4份,每份均加入等量7%盐水、鲜姜和辣椒,再加入食醋,调节料液的食醋浓度分别为0、0.3%、0.6%、0.9%。重复做3次。从泡菜制作的第一天开始,明天测定其亚硝酸盐含量,测定10天,结果如下:
(1)制作泡白菜所利用的细菌是 ______。
(2)设置食醋浓度为0的组,目的是 ______;实验中添加的材料需取等量,目的是 ______。
(3)分析曲线,随泡制时间增加,亚硝酸盐含量变化趋势均表现为 ______,并在第 ______天达到最大值。
(4)结合本实验,对家庭自制泡白菜提出一条建议: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的是腔肠动物的特征。
A、水螅具有“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的特征,属于腔肠动物。
B、涡虫身体扁平,有口无肛门,属于扁形动物。
C、蛔虫不分节,由三胚层组成,有原体腔。消化管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属于线形动物。
D、蜘蛛身体分节且分部,属于节肢动物。
故选:A。
腔肠动物:结构简单,生活在水中,身体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体壁由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及中间无细胞结构的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如海蜇、海葵、水螅。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各动物类群的特征。
2.【答案】A
【解析】解:A、河蚌的身体柔软,外有贝壳,起保护身体的作用,而不是游泳。,A错误;
B、蝗虫的用气管进行呼吸;B正确;
C、蜥蜴的鳞片具有保护作用;C正确;
D、家鸽的羽毛适于飞行,D正确。
故选:A。
在生物界中,生物在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行为方式等方面都表现出对环境的适应性,这些都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熟练掌握各种环境中生活的动物的特征。
3.【答案】C
【解析】解:A、大雨过后,水淹,雨水把土壤缝隙中的氧气排挤出来,土壤中的氧气减少,蚯蚓在土壤中无法呼吸,为了呼吸蚯蚓纷纷钻出地,错误。
B、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把蚯蚓放到干燥的沙土内或灰尘里,蚯蚓的体壁会变得干燥,就会因无法呼吸而死亡,错误。
C、图中A为蚯蚓前端,B为蚯蚓后端,判断依据是A端靠近环带,正确。
D、蚯蚓的身体是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组成,这样的动物称为环节动物,错误。
故选:C。
蚯蚓的身体是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组成,属于环节动物,图中2是体节、1是环带、B是后端,A是前端。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蚯蚓的形态特点和呼吸等。
4.【答案】D
【解析】解:A、蝗虫的身体分为[A]头部、[B]胸部、[C]腹部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是运动中心;头部为感觉和摄食中心,在节肢动物的头部有的有单眼和复眼,有的只有复眼,一对触角和口器等,A错误。
B、蝗虫的体表包着一层坚硬的外骨骼,具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的作用,能够更好地适应陆地生活,不能随身体长大而长大,B错误。
C、蝗虫共有三对足,其中适于跳跃的是发达的[③]后足,蝗虫的翅共两对,是它的飞行器官,C错误。
D、蝗虫和蜈蚣的形态差异很大,但它们的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可以起到保护和支持,以及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的作用,触角和足也分节所以都属于节肢动物,D正确。
故选:D。
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1)蝗虫的发育过程,为不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
(2)蝗虫的体表有外骨骼,由于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的变大而变大,所以会出现蜕皮现象。
图中A是头部,B是胸部,C是腹部,①是前足,②是中足,③后足。
蝗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生有一对触角,为感觉器官;胸部一般着生有两对翅膀三对足,为昆虫的运动器官,身体外有外骨骼,可以保护、支撑身体内部柔软器官的作用,还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
5.【答案】A
【解析】解:A、蟾蜍眼睛后方的毒腺能分泌毒液,能制成中药蟾酥,A错误。
B、蝉的幼虫蜕掉的皮(蝉蜕)可以入药,治疗疾病,B正确。
C、软体动物中鲍的壳(石决明)、乌贼的壳(海螵蛸),珍珠粉均可入药,C正确。
D、蛭的唾液中含有防止血液凝固的物质水蛭素,生产抗血栓药物,D正确。
故选:A。
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有些对人类有益,有些对人类有害。
解答此题知识要全面,要注意平时知识的积累。
6.【答案】B
【解析】解:图中1表示金鱼和白鲸的共同点,2表示金鱼和家鸽的共同点,3表示三种动物共同的特征,4表示家鸽和白鲸的共同点。
A、金鱼用鳃呼吸,白鲸和家鸽用肺呼吸。
B、金鱼、家鸽、白鲸体内都有脊柱。
C、白鲸和家鸽都是恒温动物,金鱼属于变温动物。
D、金鱼、家鸽都是卵生;白鲸胎生。
故选:B。
(1)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2)鸟类的主要特征是:有喙无齿,身体被覆羽毛,前肢特化为翼,长骨中空,心脏四腔,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卵生。
(3)哺乳动物的特征有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
金鱼属于鱼类,家鸽属于鸟类,白鲸属于哺乳动物。
明确各动物类群的特征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7.【答案】C
【解析】解:熊猫具有胎生哺乳特点,属于哺乳动物;动物细胞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熊猫体表被毛,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是恒温动物;哺乳动物体内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是脊椎动物。
故选:C。
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有:胎生哺乳,体表被毛,有保温作用,体腔内有膈,牙齿分为门齿、臼齿、犬齿,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
明确哺乳动物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8.【答案】B
【解析】解:鸟类和哺乳动物,它们的体表大都被毛(羽毛),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梅花鹿、海豹属于哺乳动物,麻雀、家鸽属于鸟类;而蚯蚓是环节动物、螳螂是节肢动物、蜥蜴是爬行动物,它们的体温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都属于变温动物。
故选:B。
在动物界中只有哺乳动物和鸟类为恒温动物,据此答题。
关键知道动物界中只有鸟类和哺乳类动物是恒温动物。
9.【答案】C
【解析】解:A、用肺呼吸,且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的依赖,是对陆地生活的适应,A不符合题意。
B、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可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适应陆地生活,B不符合题意。
C、蜥蜴背部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能够支撑和保护身体,与适应陆地生活无关,C符合题意。
D、在陆地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保护,是对陆地生活的适应,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陆生动物适于陆生的特点:
(1)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陆生动物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
(2)陆地上的动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
(3)除蚯蚓等动物外,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都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呼吸器官如肺和气管。
(4)陆地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陆生动物适于陆生的特点。
10.【答案】A
【解析】解:A、因为这个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所以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有无细菌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因此甲乙两组要用相同的树叶。A错误。
B、甲、乙两组落叶都有细菌,未形成对照关系,实验过程中落叶应滴加蒸馏水,要保持潮湿,B正确。
C、两组树叶都进行灭菌,甲、乙两组落叶都有细菌,未形成对照关系,C正确。
D、通过对剩余落叶称量,判断细菌是否分解落叶,D正确。
故选:A。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态循环,真菌和细菌是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分解者。
本题考查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过程,设置对照和控制单一变量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11.【答案】D
【解析】解:A、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A错误;
B、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因此,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的一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这体现了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错误;
C、昆虫吃掉蔬菜、人为大量捕杀某种动物,或者随意引进某种动物,都会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C错误。
D、松鼠将松子储存在树洞里、地面下,贮食的过程中有利于帮助植物传播种子,D正确。
故选:D。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有: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2.【答案】D
【解析】解:因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将食物放在冰箱中就是利用冰箱内的低温环境抑制了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来达到较长时间保存的目的。
故选:D。
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酒泡等.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等。
分清食品保鲜的原理和一般方法,注意保鲜不是永鲜。
13.【答案】C
【解析】解:微生物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营养物质,由题意可知,梅雨季节,家里的衣物容易发霉,是因为此时温暖、湿润,能满足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使其数量大增,使衣物发霉,形成菌落,细菌的菌落较小,而真菌的菌落一般较大,如“毛状”,因此霉菌的生长和繁殖需要温暖、潮湿的环境。
故选:C。
真菌有单细胞的,如酵母菌;也有多细胞的,如霉菌等,其中霉菌和蘑菇菌等大多是由大量的菌丝组成的,菌丝上面能产生大量的孢子,孢子可以发育成新个体,所以多细胞真菌靠孢子来繁殖后代的。
了解微生物生活所需要的条件,结合题意,即可作出正确的选择。
14.【答案】D
【解析】解:ABC、细菌个体较小,只有借助于高倍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进行观察,ABC错误。
D、细菌菌落可以用肉眼观察到,所以可以取样接种在培养基上、恒温密封培养后,观察有无菌落,来让小孩知道手上有细菌或真菌,D正确。
故选:D。
(1)细菌是一类形体十分微小的生物,大约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才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只有借助于高倍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进行观察。
(2)菌落是指一个细菌或真菌在适宜的培养基上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细菌或真菌集团).分析作答。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细菌、真菌的特点。
15.【答案】A
【解析】解:盐水浸过的培养基周围只有乙细菌生长,表明乙细菌适于在有盐的环境中生活,而甲细菌不适于在有盐的环境中生活。
故选:A。
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但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还要求某种特定的生活条件,例如有的需要氧气如霉菌,有的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如绿脓杆菌。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不同细菌真菌的还要求某种特定的生活条件。
16.【答案】B
【解析】解:根瘤菌生活在豆科植物的根部,它为植物固定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植物能够吸收的含氮物质,被植物利用;而根瘤菌生活所需要的有机物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储存的有机物。因此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常采用豆粮间作、瓜豆轮作等方法来提高土壤肥力,以达到增产的目的。
故选:B。
(1)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这种现象叫做共生。
(2)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与植物共生的固氮根瘤菌,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物质,而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据此解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17.【答案】B
【解析】解:A、细菌为单细胞生物,真菌有的是单细胞的,如酵母菌,也有的是多细胞的,如霉菌,A错误;
B、当环境变得不利于细菌的生长时,细菌的细胞壁增厚形成一个椭圆形或圆形的休眠体,叫做芽孢,用来抵抗寒冷、干旱、高温等恶劣的环境,大部分真菌主要依靠产生孢子进行繁殖,芽孢和孢子比较轻,可以随风飘动,孢在温度、湿度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能够萌发长出新的个体。B正确;
C、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益的,在食品的制作、医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少数是有害的,如结核杆菌能使人患结核病,C错误;
D、大多数细菌和真菌体内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为异养,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而不是生产者,D错误。
故选:B。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的分类中都属于微生物,细菌都是单细胞,有的细菌对人类有益,如醋酸杆菌可以制醋;有的细菌对人类有害,如痢疾杆菌,使人得痢疾.
真菌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大多数的真菌对人类是有利的,如蘑菇等可以食用;有的真菌对人类有害,如黄曲霉使人得癌症.
明确细菌和真菌的特点以及与人类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8.【答案】A
【解析】解:幽门螺杆菌属于细菌,青霉是真菌,草履虫属于单细胞动物。病毒的个体非常小,比细菌还小得多,只能用纳米来表示它的大小,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病毒的形态结构。
故选:A。
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个体微小,结构简单。
掌握病毒是一类形体十分微小的生物是解题的关键。
19.【答案】B
【解析】解: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有的有叶绿体。因此细菌与“植物根尖”的根本区别在于“植物根尖”具有成形细胞核,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区域。故球形细菌和“植物根尖”的区分依据细胞核是否成形。
故选:B。
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因此细菌与真菌的根本区别在于真菌具有成形细胞核,分析作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细菌真菌的结构。
20.【答案】C
【解析】解:A、病毒具有繁殖的特点,因此属于生物,A正确;
B、新型冠状病毒寄生在活的动物体上,从分类上属于动物病毒,B正确;
C、病毒体积非常微小,多数病毒直径在100nm(20~200nm),较大的病毒直径为300-450纳米(nm),较小的病毒直径仅为18-22纳米,所以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C错误;
D、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D正确。
故选:C。
病毒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只有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有的病毒的结构。
21.【答案】鲫鱼 阻力 外套膜 鳃盖 毛细血管 保护野生动物,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解析】解:(1)鲫鱼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河蚌体内没有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
(2)鲫鱼的身体呈流线型,这样的体形有利于减少鱼在水中运动时遇到的阻力。
(3)河蚌属于软体动物,贝壳内软体部主要有外套膜、内脏团、足等,外套膜位于体之两侧,外套膜有分泌珍珠质的功能,分泌的珍珠质能形成贝壳。
(4)鱼的呼吸器官是鳃,是由许多的鳃丝组成的,由于里面含有大量的毛细血管,所以颜色为鲜红色,水由口进入然后经鳃盖后缘流出,当水流经鳃丝时,水中的溶解氧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二者进行气体交换。
(5)为保护珍稀生物,宣传语如:“保护野生动物,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请保护动物”等等。
故答案为:(1)鲫鱼。
(2)阻力。
(3)外套膜。
(4)鳃盖;毛细血管。
(5)保护野生动物,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图中①侧线,②背鳍,③尾鳍,④胸鳍,⑤腹鳍,⑥臀鳍。据此回答。
只要熟练掌握了软体动物和鱼类的主要特征,即可解答本题。
22.【答案】大熊猫、羚牛、金丝猴 朱鹮 abd 社会 门 臼
【解析】解:(1)材料中的“秦岭四宝”指朱鹮、大熊猫、羚牛、金丝猴,四种生物均是属于脊椎动物,其中大熊猫、羚牛、金丝猴属于哺乳类,图中举火炬飞跑的动物原型是朱鹮。
(2)大熊猫、羚牛、金丝猴属于哺乳类,朱鹮属于鸟类。哺乳类和鸟类共同的特征是:a体温恒定、b有脊柱、d用肺呼吸。而c胎生哺乳、e四肢行走、f牙齿有分化是哺乳动物的特征,鸟类没有这些特征。
(3)金丝猴群体有明确分工和等级划分,具有社会行为。
(4)秦岭羚牛是草食性动物,与其食性相适应,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无犬齿,有特别发达的盲肠,消化食物的面积很大,适于消化植物纤维。
故答案为:(1)大熊猫、羚牛、金丝猴;朱鹮。
(2)abd。
(3)社会。
(4)门;臼。
(1)动物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动物。体内没有脊柱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
(2)哺乳动物的特征是:身体被毛,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胎生哺乳,体温恒定,用肺呼吸。
(3)鸟类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骨中空,内充空气;胸肌发达,双重呼吸,直肠短,体温恒定。
掌握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3.【答案】关节窝 关节软骨 舒张 神经 关节 骨骼肌
【解析】解:(1)甲图中的1关节头,2关节窝,是骨之间相接触的部位,多为一凸一凹合称为关节面。
(2)5关节囊主要由组织膜构成。运动时能减少两骨之间摩擦并缓冲两骨之间撞击力是[4]关节软骨。
(3)当手掷铅球向外抛出过程中,属于伸肘,上臂①肱二头肌所处的状态是舒张。
(4)人体动作的完成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骨骼肌收缩,牵动着骨绕着关节活动。
(5)在运动中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骨起杠杆作用。
故答案为:
(1)关节窝
(2)关节软骨
(3)舒张
(4)神经
(5)关节;骨骼肌
图中的1关节头,2关节窝,两者构成3关节面;5关节囊,6关节腔,4关节软骨。①是肱二头肌,②是肱三头肌。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24.【答案】甲 分裂 孢子 叶绿体 直立菌丝 丙
【解析】解:(1)甲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乙青霉、丙酵母菌、丁蘑菇都属于真菌,都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2)乙青霉、丙酵母菌、丁蘑菇都属于真菌,都是靠孢子来繁殖后代,图甲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
(3)丙酵母菌的结构与植物细胞结构类似,但没有叶绿体,需依靠现成的有机物。
(4)青霉的菌丝有两种,分为营养菌丝和直立菌丝,生长在营养物质表面的叫做直立菌丝,蔓延到营养物质内部的叫营养菌丝。
(5)制作馒头或面包时,丙酵母菌分解有机物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受热膨胀,使馒头或面包膨大和松软。
故答案为:(1)甲。
(2)分裂;孢子。
(3)叶绿体。
(4)直立菌丝。
(5)丙。
图甲是细菌的结构图:1为荚膜,2为细胞壁,3为DNA,4为细胞质,5为细胞膜,6为鞭毛;乙是青霉,有扫帚状的孢子;丙是酵母菌,单细胞真菌;丁是蘑菇,多细胞真菌,a孢子,b菌盖,c菌褶,d菌柄,e菌丝。
掌握细菌、真菌的结构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可解答。
25.【答案】乳酸菌 对照 单一变量 先增加后减少 3 自制泡菜最好一周后食用
【解析】解:(1)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主要作用,如制作泡菜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是一种厌氧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呈现一种特殊的风味,还不改变菜的品质。
(2)设置食醋浓度为0的组,目的是设置对照;实验中添加的材料需取等量,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
(3)分析曲线,随泡制时间增加,亚硝酸盐含量变化趋势均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并在第3天均达到最大值。
(4)分析比较四条曲线亚硝酸盐含量的最大值,不同浓度食醋对泡白菜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是食醋能抑制泡白菜亚硝酸盐的产生;三组食浓度中,0.6%抑制作用最强,食醋浓度过高或过低抑制作用均下降。结合本实验,对家庭自制泡白菜提出一条建议:自制泡菜最好一周后食用(或多放点食醋等)。
故答案为:
(1)乳酸菌
(2)对照;单一变量
(3)先增加后减少;3
(4)自制泡菜最好一周后食用(或多放点食醋等,答案合理即可)
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面包、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泡菜要用到乳酸菌,解答即可。
熟练掌握制作泡菜的原理,同时也要注意其它的发酵产品的知识。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