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同步分层作业(含解析) 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同步分层作业(含解析) 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19 07:49: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基础篇)2021-2022学年下学期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同步分层作业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一.选择题(共9小题)
1.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上述总路线的内容反映了(  )
A.完成了国民经济调整任务
B.工农业生产高速发展
C.对国内主要矛盾缺乏认识
D.强烈的富国强国愿望
2.1956年中共召开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并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该会议是(  )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九大 D.中共十大
3.图1、图2为某个时期的宣传画。这一时期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灾害严重 B.生产技术落后
C.忽视经济规律 D.心态急于求成
4.如图人民日报所反映的内容是我国(  )
A.“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B.土地改革运动
C.文化大革命 D.大跃进运动
5.1961年至1965年,中共中央提出并基本完成“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当时,这八字方针主要是为了(  )
A.恢复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遭破坏的经济
B.尽快开展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应对三年严重的经济困难
D.缓和“文革”造成的社会混乱
6.有资料表明,“文化大革命”时期国民收入损失了5000亿元,超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30年固定资产的总和。材料反映了“文化大革命”的破坏性表现在(  )
A.国民经济方面 B.民主法制方面
C.政府职能方面 D.科学教育方面
7.“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一起冤案是(  )
A.刘少奇含冤去世 B.邓小平被打倒
C.毛泽东逝世 D.天安门事件
8.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一批批中国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的人物是(  )
A.邱少云 B.焦裕禄 C.王进喜 D.雷锋
9.到1965年,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是(  )
A.王进喜 B.雷锋 C.焦裕绿 D.莫言
二.材料题(共2小题)
10.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也是中国人多年以来的追求。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也有过曲折和失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自然灾害造成粮食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的情况来临,国家、集体、家庭都严重亏空。以河北省为例,省委在1958年9月发出文件,宣布食堂“不限量吃法”;两个月后又不得不要求薯粮搭配;再过两个月的1959年1月,全省农村已经普遍出现饥饿导致的浮肿病;到5月,已有55个村255个食堂断粮停炊。全国的情况也大致如此。
(1)该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
(2)材料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更重要的原因?
材料二:由于“左”的错误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积累发展,终于酿成了“文化大革命”这场延续十年的动乱,使党、国家和各族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时间最长、范围最广、损失最大的挫折。党最终依靠自己的力量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央视网:[我们走在大路上]文化大革命
(3)文化大革命的起止时间分别是哪一年?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一起冤案是什么?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同学们了解到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时期曾经出现了三大严重失误,深刻感悟到社会主义建设曲折而又漫长。
材料二:同学们还通过上网查找资料的途径,找出了以下三张图片
材料三:1966到1976年,虽面临困难,我国工农业总产值还是增长了79%,并修建了南京长江大桥。成昆、襄渝铁路等基础设施,石油工业更是获得了7倍的增长。
(1)根据所学知识,分辨图一、图二、图三分别是什么运动?
(2)根据以上三则材料,说说我国这段时期的社会主义具有怎样的特点?
(培优篇)2021-2022学年下学期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同步分层作业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1.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规定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
A.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C.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2021年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自立自强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下面以“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为初衷的科技成果是(  )
A.人造地球卫星 B.导弹核武器
C.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D.“神舟五号”飞船
3.如图为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某一宣传画。该画(  )
A.反映了人们改变落后面貌的渴望
B.表明人民群众拥护社会主义改造
C.赞美了“大跃进”时期取得的成就
D.宣传了“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
4.下列材料反映的主题是(  )
A.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出现严重失误
B.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快速前进
C.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取得显著成就
D.社会主义工业化在探索中起步发展
5.安徽省曾流传一段描绘集体劳动场景的顺口溜“出工九点半,就在田边站,男人叼烟袋,女人做针线。”这一场景出现在(  )
A.解放战争时期 B.土地改革时期
C.人民公社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6.如图漫画家意在(  )
A.庆祝社会主义改造的提前完成
B.说明大跃进中浮夸风的严重性
C.指明计划经济忽视了客观规律
D.表达对社会主义建设充满信心
7.如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丙点到丁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中共中央开始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D.“文化大革命”中人民群众以高昂的热情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8.如图是小明同学制作中国近现代史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卡片,其中空白处应填入的内容是(  )
A.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B.分田分地,抗美援朝
C.全面调整,初见成效 D.民主践踏,法制破坏
9.标志着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是(  )
A.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B.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0.下面是一组校园老照片,它反映的是(  )
A.抗美援朝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1.如图所示的三位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都是出现在(  )
A.新中国成立时期
B.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二.材料题(共2小题)
12.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9~1964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变化图
(1)分析如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59~1964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以及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1968年,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被开除出党,撤销其党内外的一切职务,一年后,刘少奇在河南开封含冤病逝。
(2)材料二中,国家主席“被诬陷”发生在哪一时期?这种情况说明了什么?
材料三: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人物。
(3)请从图中任选一位模范人物拟一个称颂词,并对他的事迹简要叙述。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据《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1956年9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共八大对当时中国国情的分析角度说明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以及这次会议的影响是什么。
(2)指出如图“总路线”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提出的?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总路线”的认识并举例说明。
(3)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从中能得到哪些启示?
(基础篇)2021-2022学年下学期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同步分层作业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9小题)
1.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上述总路线的内容反映了(  )
A.完成了国民经济调整任务
B.工农业生产高速发展
C.对国内主要矛盾缺乏认识
D.强烈的富国强国愿望
【分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相关知识。重点掌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解答】“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反映了党和人民群众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在执行过程中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片面强调高指标、高速度,使全国出现了轰轰烈烈的“大跃进”运动。它不是一条把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结合起来的总路线。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理解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2.1956年中共召开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并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该会议是(  )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九大 D.中共十大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共八大的内容。题干关键信息“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并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解答】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大会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大会提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中共八大、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以及大跃进运动的相关知识。
3.图1、图2为某个时期的宣传画。这一时期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灾害严重 B.生产技术落后
C.忽视经济规律 D.心态急于求成
【分析】本题考查大跃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解答】1958年,由于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上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从而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故选:C。
【点评】掌握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及危害。
4.如图人民日报所反映的内容是我国(  )
A.“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B.土地改革运动
C.文化大革命 D.大跃进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严重失误之一,大跃进运动,应熟记其主要特征。
【解答】A.“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是工业领域的成就,与题意不相符。
B.土地改革与题干中的浮夸风现象不符,不符合题意。
C.文化大革命时期左倾错误,主要表现是继续进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及无产阶级专政的宣传。
D.大跃进运动中浮夸风盛行,与题目中:福建南安花生亩产13241斤的报到相符合。
故选:D。
【点评】要注意记住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严重失误的主要特征。
5.1961年至1965年,中共中央提出并基本完成“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当时,这八字方针主要是为了(  )
A.恢复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遭破坏的经济
B.尽快开展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应对三年严重的经济困难
D.缓和“文革”造成的社会混乱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八字方针的相关史实。20世纪60年代初党和政府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中心是调整),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解答】为应对三年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八字方针的相关史实。
6.有资料表明,“文化大革命”时期国民收入损失了5000亿元,超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30年固定资产的总和。材料反映了“文化大革命”的破坏性表现在(  )
A.国民经济方面 B.民主法制方面
C.政府职能方面 D.科学教育方面
【分析】本题考查文革对国民经济的破坏。文化大革命是由毛泽东错误发动,被林彪和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的一次严重内乱。
【解答】从材料中“国民收入损失了5000亿元”可以推断出这段史实反映的是“文化大革命”的一个严重后果是使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故A项正确;BC是政治领域,排除;D是科学教育领域,排除。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文革对国民经济的破坏,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一起冤案是(  )
A.刘少奇含冤去世 B.邓小平被打倒
C.毛泽东逝世 D.天安门事件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化大革命的知识点。“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一起冤案是迫害刘少奇。
【解答】依据所学可知,文革时期,大批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人,各界知名人士和学者,惨遭批斗、抄家和残酷的人身迫害。刘少奇被加上“叛徒、内奸、工贼”的罪名,被迫害致死,成为了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故A符合题意;邓小平被打倒、毛泽东逝世、天安门事件与题干无关,故BCD不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文化大革命的相关知识。
8.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一批批中国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的人物是(  )
A.邱少云 B.焦裕禄 C.王进喜 D.雷锋
【分析】本题考查了王进喜、焦裕禄、雷锋。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的模范人物主要有“两弹元勋”邓稼先;“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雷锋等,他们身上都具有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解答】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不属于这一时期的人物是邱少云。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如:大庆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等。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模范人物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的事迹。
9.到1965年,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是(  )
A.王进喜 B.雷锋 C.焦裕绿 D.莫言
【分析】本题考查王进喜的事迹。王进喜被群众誉为“铁人”。
【解答】王进喜在大庆石油会战中,组织全队职工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用“盆端桶提”的办法运水保开钻,打出了大庆油田的第一口油井。他常说:“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曾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井喷,成为我国石油工人艰苦创业的一面旗帜,被群众誉为“铁人”。
故选:A。
【点评】掌握王进喜的事迹。
二.材料题(共2小题)
10.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也是中国人多年以来的追求。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也有过曲折和失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自然灾害造成粮食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的情况来临,国家、集体、家庭都严重亏空。以河北省为例,省委在1958年9月发出文件,宣布食堂“不限量吃法”;两个月后又不得不要求薯粮搭配;再过两个月的1959年1月,全省农村已经普遍出现饥饿导致的浮肿病;到5月,已有55个村255个食堂断粮停炊。全国的情况也大致如此。
(1)该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
(2)材料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更重要的原因?
材料二:由于“左”的错误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积累发展,终于酿成了“文化大革命”这场延续十年的动乱,使党、国家和各族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时间最长、范围最广、损失最大的挫折。党最终依靠自己的力量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央视网:[我们走在大路上]文化大革命
(3)文化大革命的起止时间分别是哪一年?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一起冤案是什么?
【分析】本题考查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严重失误。
【解答】(1)根据材料一“当自然灾害造成粮食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的情况来临,……全省农村已经普遍出现饥饿导致的浮肿病;到5月,已有55个村255个食堂断粮停炊”可知材料反映了1959年我国发生了严重的饥荒现象。
(2)根据材料“当自然灾害造成粮食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的情况来临,国家、集体、家庭都严重亏空”可知材料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自然灾害;1958年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其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这使“左”的错误在全国严重泛滥开来。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国家和人民面临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3)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它成为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一起冤案是对于刘少奇同志的冤案。文化大革命中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被开除出党,不久,刘少奇含冤病逝。这是“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
故答案为:
(1)1959年我国发生了严重的饥荒现象。
(2)自然灾害;“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1966年和1976年;刘少奇同志的冤案。
【点评】掌握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的过程和影响。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同学们了解到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时期曾经出现了三大严重失误,深刻感悟到社会主义建设曲折而又漫长。
材料二:同学们还通过上网查找资料的途径,找出了以下三张图片
材料三:1966到1976年,虽面临困难,我国工农业总产值还是增长了79%,并修建了南京长江大桥。成昆、襄渝铁路等基础设施,石油工业更是获得了7倍的增长。
(1)根据所学知识,分辨图一、图二、图三分别是什么运动?
(2)根据以上三则材料,说说我国这段时期的社会主义具有怎样的特点?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时期出现了三大严重失误。
【解答】(1)观察材料一三张图片可知,图片一是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时期的文化大革命,图片二是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时期的大跃进运动,图片三是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时期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2)据以上三则材料可知,我国这段时期社会主义道路在曲折之中不断发展。
故答案为:
(1)图片一是文化大革命,图片二是大跃进运动,图片三是人民公社化运动。
(2)社会主义道路在曲折之中不断发展。(意思相近或符合题意的答案均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的相关史实。
(培优篇)2021-2022学年下学期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同步分层作业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1.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规定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
A.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C.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规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的相关史实。
【解答】三大改造完成以后,为解决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应该怎样建设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956年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大会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规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的相关史实。
2.2021年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自立自强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下面以“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为初衷的科技成果是(  )
A.人造地球卫星 B.导弹核武器
C.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D.“神舟五号”飞船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为初衷的科技成果的相关史实。“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为初衷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1965年9月,我国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牛胰岛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并抑制糖原的分解和糖原异生,因此,牛胰岛素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这是“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为初衷的科技成果;选项ABD虽属于科技成果,但体现不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为初衷,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为初衷的科技成果的相关史实。
3.如图为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某一宣传画。该画(  )
A.反映了人们改变落后面貌的渴望
B.表明人民群众拥护社会主义改造
C.赞美了“大跃进”时期取得的成就
D.宣传了“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
【分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反映了人们改变落后面貌的美好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经济发展规律。
【解答】由“20世纪50年代、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可知,宣传的是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总路线反映了人们改变落后面貌的美好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经济发展规律,因此A符合题意。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大跃进是党建设社会主义的失误,一五计划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与题干材料不符合,排除BCD。
故选:A。
【点评】本题以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4.下列材料反映的主题是(  )
A.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出现严重失误
B.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快速前进
C.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取得显著成就
D.社会主义工业化在探索中起步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历程。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1958年中国错误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损失,但也取得了建成大庆油田的成就,所以题干中图片所共同展示的时代主题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出现严重失误。
故选:A。
【点评】了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理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5.安徽省曾流传一段描绘集体劳动场景的顺口溜“出工九点半,就在田边站,男人叼烟袋,女人做针线。”这一场景出现在(  )
A.解放战争时期 B.土地改革时期
C.人民公社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相关史实。“出工九点半,就在田边站,男人叼烟袋,女人做针线”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20世纪50年代,党和政府错误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这就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据“出工九点半,就在田边站,男人叼烟袋,女人做针线。”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场景出现在人民公社时期,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相关史实。
6.如图漫画家意在(  )
A.庆祝社会主义改造的提前完成
B.说明大跃进中浮夸风的严重性
C.指明计划经济忽视了客观规律
D.表达对社会主义建设充满信心
【分析】本题考查大跃进运动。大跃进运动是党探索社会主义的失误。
【解答】由漫画可以看出,1958年,我国开始实施第二个五年计划,其目标是十五年赶上英国,中国意气风发,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征程,因此漫画家意在表达对社会主义建设充满信心,D符合题意。ABC对漫画理解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以大跃进运动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7.如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丙点到丁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中共中央开始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D.“文化大革命”中人民群众以高昂的热情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国民经济调整的知识点。解题的关键是仔细阅读图片,把握相关历史知识。
【解答】据题干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致使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为此,1961年春,中共中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丙点到丁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中共中央开始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国民经济调整的相关知识。
8.如图是小明同学制作中国近现代史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卡片,其中空白处应填入的内容是(  )
A.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B.分田分地,抗美援朝
C.全面调整,初见成效 D.民主践踏,法制破坏
【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是由毛泽东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操纵和利用,对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严重破坏,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一场内乱。
【解答】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践踏了中国的民主与法制,使党的民主集中制遭到破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同虚设,国民经济遭受损失巨大,故D符合题意;A是1911年的指辛亥革命,B是1950年10月—1953年7月的抗美援朝;1961年春,中共中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C与题意不符。
故选:D。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文化大革命的相关知识点。
9.标志着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是(  )
A.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B.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分析】本题考查了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文化大革命期间出现的两个反革命集团是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
【解答】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
10.下面是一组校园老照片,它反映的是(  )
A.抗美援朝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分析】本题考查了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是由毛泽东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操纵和利用,对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严重破坏,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一场内乱。
【解答】依据所学,文化大革命时期,由大中专学校学生组成的组织蜂拥而起,迅猛发展,接着被称为造反派的各种群众组织纷纷成立。据图片上的“毛主席万岁”“毛主席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等都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特有词汇。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需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文化大革命
11.如图所示的三位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都是出现在(  )
A.新中国成立时期
B.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分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英雄模范人物。掌握焦裕禄、王进喜、雷锋的事迹及精神。
【解答】图中人物分别是焦裕禄、王进喜、雷锋,他们都是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涌现的英雄模范人物。
故选:B。
【点评】本题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英雄模范人物为背景,考查学生识图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二.材料题(共2小题)
12.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9~1964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变化图
(1)分析如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59~1964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以及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1968年,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被开除出党,撤销其党内外的一切职务,一年后,刘少奇在河南开封含冤病逝。
(2)材料二中,国家主席“被诬陷”发生在哪一时期?这种情况说明了什么?
材料三: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人物。
(3)请从图中任选一位模范人物拟一个称颂词,并对他的事迹简要叙述。
【分析】本题以三则文字图片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1959~1964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以及原因、文化大革命以及启示、社会主义建设的模范人物的事迹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据材料“1959﹣﹣1964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变化图”结合所学可知,1959﹣﹣1964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以及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国民生产总值从严重下降到逐渐恢复增长。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1961年开始对国民经济的调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实施)。
(2)材料二中情景发生在“文化大革命”中,说明了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践踏。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文化大革命中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被开除出党,不久,刘少奇含冤病逝。这是“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还有很多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民主人士遭到批斗、迫害。
(3)事迹及伟大精神:王进喜为20世纪六十年代大庆油田的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折射出忘我拼搏、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任选一例介绍即可)焦裕禄在20世纪六十年代初领导兰考县人民治理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折射出关心群众、艰苦朴素的伟大精神;雷锋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每年的3月5日被定为“学雷锋日”。
故答案为:
(1)变化:国民生产总值从严重下降到逐渐恢复增长;原因: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1961年开始对国民经济的调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实施)。
(2)“文化大革命”;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践踏。
(3)王进喜为20世纪六十年代大庆油田的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折射出忘我拼搏、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任选一例介绍即可)焦裕禄在20世纪六十年代初领导兰考县人民治理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折射出关心群众、艰苦朴素的伟大精神;雷锋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每年的3月5日被定为“学雷锋日”。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1959~1964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以及原因、文化大革命以及启示、社会主义建设的模范人物的事迹等知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据《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1956年9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共八大对当时中国国情的分析角度说明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以及这次会议的影响是什么。
(2)指出如图“总路线”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提出的?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总路线”的认识并举例说明。
(3)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从中能得到哪些启示?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共八大、社会主义总路线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史实。
【解答】(1)据材料一“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八大对当时中国的国情作出正确判断,把主要力量用来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决策完全符合国情,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体现了人民的利益,为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也有利于调动全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所以,中共八大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2)观察题干图片可知,“总路线”是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总路线”指明了党的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片面强调“快”,急于求成,却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举例:“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言之成理即可)
故答案为:
(1)良好开端:中共八大对当时中国的国情作出正确判断,把主要力量用来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决策完全符合国情,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体现了人民的利益,为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也有利于调动全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所以,中共八大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其它符合题意的答案亦可)影响: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2)提出:中共八大二次会议。认识:“总路线”指明了党的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片面强调“快”,急于求成,却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举例:“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启示: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言之成理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共八大、社会主义总路线的相关史实。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