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城镇化课件(35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2城镇化课件(35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3-19 08:18: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读图,请从城市数量、城市人口规模和城市用地规模的角度说出30年间的变化?
咱们家乡是不是也有类似的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未来会怎样发展?
城镇化
工业革命后,城镇化逐渐成为全球的潮流,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在其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解决的问题。

目录
01
02
03
04
城镇化
的概念
城镇化
的进程
城镇化
的影响
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1.城镇化:
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
城镇化及其标志

城镇化的三个主要标志:
①城镇人口增加;
②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上升;
③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
城镇化率
是衡量城镇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
城镇化率=城市人口/地区总人口 ×100%
初期<30% 30%<中期<70% 70%<后期
18世纪中叶前
世界城镇人口比例低,不足2%
二、世界城镇化进程及一般规律
18世纪中叶开始
工业革命使城镇化加速发展,到1900年世界城镇人口比例提高到13.3%
20世纪以来
世界城镇化的速度、规模、范围都达到空前的程度,至2016年,世界城镇化人口比例达到54.3%
城镇人口比例/100%
时间
0
20
40
60
80
100
初期阶段
中期阶段
后期阶段
城镇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
人口向城镇迅速聚集,城镇化推进很快。随着人口和产业向城镇集中,城区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汽车普及后,许多人和企业开始迁往郊区(郊区城镇化)。
城镇化水平比较高,城镇人口比例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在有些地区,城镇化地域不断向农村推进,一些大城市的人口和产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农村和小村镇,使大城市人口减少(逆城镇化)。
综合世界各国城镇化进程,各国城镇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 形曲线,这条曲线符合一般般城镇化发展的实际
世界城镇化进程
城镇化
人口从农村
迁往城镇
城镇的拉力
和乡村的推力
逆城镇化
人口由大城市迁往乡村
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
郊区城镇化
人口从城镇中心迁往郊区
城镇中心地价上涨交通拥挤
再城镇化
人口迁回城镇
城镇中心重新崛起
注意:逆城镇化虽然人口迁往乡村,但这些人口并不从事农业活动,因此逆城镇化并不是城镇化的倒退而是城镇化的高级阶段。
阅读案例,英国的城镇化进程思考如下问题:
英国的城镇化进程可以划分成几个阶段?
每个阶段在发展速度和水平上呈现怎样的特点?
每个阶段出现了怎样的现象或问题,原因是什么?
案例 · 英国的城镇化

城镇化的
空间差异
读图思考如下问题:
图中城镇化率分布呈现怎样的特点?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水平分别是多少,各自处于城镇化的哪一阶段?
三、世界不同地区城镇化特点——放眼世界
年份 世界 城镇化水平/% 发达国家 城镇化水平/% 发展中国家 城镇化水平/%
1950 29.2 53.8 17.0
1960 34.2 60.5 22.2
1970 37.1 66.6 25.4
1980 39.6 70.2 29.2
1990 42.6 72.5 33.6
2000 46.6 74.4 39.3
2010 51.8 76.0 46.2
表2-3-1 世界城镇化的发展趋势
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过程的差异。
发达国家起步早;
发展中国家起步晚。
年份 世界 城镇化水平/% 发达国家 城镇化水平/% 发展中国家 城镇化水平/%
1950 29.2 53.8 17.0
1960 34.2 60.5 22.2
1970 37.1 66.6 25.4
1980 39.6 70.2 29.2
1990 42.6 72.5 33.6
2000 46.6 74.4 39.3
2010 51.8 76.0 46.2
【空间差异】
发达国家水平高,处于成熟阶段;发展中国家水平低,处于中期阶段。
【时间变化】
发达国家城镇化速度趋缓,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
三、世界不同地区城镇化特点——发展中国家
2010年世界部分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水平
国家 城镇化水平(%)
委内瑞拉 94.0
阿根廷 92.4
巴西 86.5
发展中国家均值 46.2
印度 30.1
越南 28.8
孟加拉国 28.1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总体相对落后,但城镇化水平差异极大。
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水平有何差异?
三、世界不同地区城镇化特点——聚焦中国
与发展中国家相比:起步较晚,2000年前后城镇化水平已超过发展中国家平均值;总体发展速度较快。
比较分析中国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过程的差异。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中国城镇化水平变化
折线图读图技巧:
看坐标
看趋势
看斜率
看关键点
起点、终点
交叉点
转折点
极值点
三、世界不同地区城镇化特点——聚焦中国
比较分析中国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过程的差异。
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晚,城镇化水平低;1975年以前速度较慢,总体来说,速度较快。

城镇化影响
城镇人口比例%
部分国家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2014年)
城镇化有利影响
·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城镇中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等,既能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也能促进经济发展。
云南省昆明市地铁修建工地
城镇化的有利影响
·提高资源利用率
城镇中大型的住宅小区可以集中提供水、电、气等资源,可提高土地、水资源等利用效率。
浙江省杭州市部分住宅区
城镇化的有利影响
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通过平整土地、修建设施、绿化等措施改善居住环境城镇化伴随着污染物的集中排放,同时也便于对污染物集中处理,提升环境质量。
图为:海南省海口市餐厨垃圾处理厂
城镇化的有利影响
·增强区域社会和谐
城镇不仅为城镇居民,也为乡村居民提供优质服务。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乡差距缩小,价值观念及生活方式逐渐趋同。
云南省楚雄市禄丰某村广场上的健身器材
大气圈
生物圈
水文圈
岩石圈
改变大气成分
影响大气水热状况
影响生物栖息地
生物多样性减少
水质、水量和地下水
运动发生变化
生活废渣影响
城市土地质量
城镇化的不利影响
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改变
大气污染
水污染
固体污染
噪声污染
就业问题
居住 交通
过快的城镇化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城镇化的不利影响
机理:快速聚集的大量人口超出了自然环境和社会资源的承受能力。
城镇化的不利影响与应对措施
大气污染
住房困难
用地紧张
交通拥挤
噪声污染
固体放弃物污染
水污染
垃圾分类回收、利用,采用填埋、焚烧、堆肥等方法进行处理
建立污水处理厂,
污水达标排放。
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实行集体供暧等
合理布局城市道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区,建绿化隔离带。
控制城市人口规模,科学规划城市用地。
加快住房建设,推进住房保障,抑制房价增长
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输入某一中心点,可快捷搜寻该点附近的餐馆、酒店、医院、景点等各类信息。
出行时通过手机软件, 输入要查询的公交线路,就可以看到公交车的实时位置、到站时间等信息方便人们灵活选择出行时间。
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中,地理信息系统依托其强大的数据管理、图层分析、制图等功能,为政府、企业等提供全方位的应用服务。例如,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提供优化方案
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图层
地形因素坡度
河流分布
铁路、公路分布
城区道路网络现状
社区的开放情况围墙、出入口等
地上建筑阻隔
……
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分布
居住区分布
……
计算
居民步行可达范围(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
城区人口分布
公共服务设施评价
任务
优化
公共服务
设施数量
增多
不变
减少
公共服务
设施规模
提高
不变
减少
2.4 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常见的
叠图分析
· 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出警中的应用
1. 110指挥中心利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PS)随时掌握每辆巡警车在城市中的位置;
2. 110指挥中心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确定哪一辆巡警车离事故地点最近;
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3. 110指挥中心利用摄像和视频传输技术判断道路畅通情况,如果存在严重交通堵塞,就综合应用GPS和GIS技术,另外寻找距离较近且有条件的巡警车尽快赶往事故地点。
110
指挥中心
出事地点
最适警车
接警、定位
搜寻、分析、通知
出警
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 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出警中的应用
接警
定位
查找
分析
确定事故
地点位置
通知
分析确定最近的巡警车
(或最快到达的)
110指挥中心接警员调度流程:
(在显示各巡警车的城市地理信息系统中)查找其周围巡警车的位置
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 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出警中的应用
1. 1980—2010年( )
世界各国城镇化进程均缓慢
B. 发达国家城镇化进程加快,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程趋缓
C. 世界城镇人口数量一直大于农村人口数量
D. 发展中国家城镇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速度均超过发达国家
2. 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是( )
城镇环境污染,住房紧张
B. 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村生态环境恶化
C. 工业产值减少,居民收入降低
D. 农村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练习
“钟摆族”是指工作在城市中,生活在郊区或其他城市,两处奔波的职场人士;“潮汐车道”是指根据交通流量的变化,通过交通指示标识,对其行驶方向进行适时调整的车道。下图为潮汐车道景观图。
练习
3关于我国“钟摆族”的说法,最可信的是( )
A. 郊区的就业机会逐渐增多 B. 产生的原因之一是城市房价高
C. 大多为外来务工人员 D. 可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4. 关于“潮汐车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左侧汽车向郊区行驶
B. 可以缓解交通拥堵状况
C. 通过增加道路面积优化配置道路资源
D. 0:00—18:00进城方向的车道数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