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 5单元《生物与环境》15.生物与非生物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解
(一)学什么
1.生物的特点。
2.辨别生物与非生物。
3.生物与非生物的联系
(二)学到什么程度
1.掌握生物的特征。
2.能够辨别生物与非生物。
3.描述出生物和周围非生物之间有着密切而复杂的联系。
(三)怎么学
1.通过学生已经的知识和经验概括出有生命物体的共同特征。
2.通过观察相关图片等进行小组交流学会判断。
3.通过观察大自然中的画面,思考生物与非省之间的联系。
二、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概括并描述动、植物的主要特点。
2通过韦恩图分析、概括方法,发现生物共同特征,学会辨别生物与非生物。
3.通过感受大自然景色画面,找到生物与非生物,初步认识他们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观察技能,并能对蜗牛的各个方面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并对此进行探究,设计探究方案。
难点:对简单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
教材分析
《生物与非生物》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 5单元《生物与环境》的第一课时。通过一年级下册第 4单元《动物与植物》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并发现了动物和植物具有某些特征。通过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下册、三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四年级下册三四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动、植物的生长环境中。本课带领学生认识生物的共同特征并让学生了解动植物的生存依赖周围环境的各种条件。
本课教学内容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调动学生已经的知识和经验,对植物和动物的特点进行整理,然后概括出有生命物体的共同特征并形成生物的概念。
第二部分,观察相关图片,判断石笋和青苔等,它们的特征是否符合生物的概念;再出示地衣、松萝、水绵等图片请学生思考怎样才能知道它们是不是生物,进行交流后出示资料进行判断。
第三部分,观察大自然中的画面,识别图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思考并表达出生物和周围非生物之间有着密切而复杂的联系。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师:今天老师很开心跟大家一起来学习科学,老师给各个小组准备了一份小礼物,请同学们打开看一下吧。
2.同学们照片里的景物都认识吧师:我们来做个小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用 1分钟的时间把这些照片简单的分成两大类?并说明理由.开始。哪个小组起来分享一下?
生:3.
师:同学们很爱动脑筋,用很短把这些照片分了类,
师:你们小组是怎么分的?
生:生物非生物,有生命没生命的......
4.说的太棒了!和老师想到一块了,老师也是这样分的,通常我们把像动物和植物这样有生命的物体叫为生物,像石头、水..没有生命的物体叫为非生物。(板书 生物非生物)
5.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生物与非生物》。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导入,唤起学生的先前经验,地球上的物体有生物和非生物并揭示课题]
二、探究有生命物体的共同特点
1.过渡:同学们我们现在简单的知道了生物与非生物,那同学我出示一个物体的相关资料,请大家判断一下它是生物还是非生物?
师:你们认为石笋是不是生物?谁来说一说你的观点?
生:...
师:你有你的观点,他有他的判断,那我们今天就通过后面的学习一起来探究一下生物与非生物的特点,看一看石笋到底是不是生物呢?
2.师:通过刚才分类我们知道植物和动物都是生物,那接下来,请各小组拿出手里的照片,结合以前所学的知识,先分别找一找动物这类生命体共有的特点和植物这类生命体共有的特点?那各小组根据活动要求去找一找吧。
师:哪个小组先来说一说动物共有的特点有哪些?动物的生长离不开自身吸收营养、养分动物都能生育、繁殖下一代动物几乎都离不开阳光、空气、水动物需要适宜的温度,比如极热极寒温度下 动物对环境变化做出反应,比如鸟类迁徙、冬眠师:哪个小组再来说一说植物物共有的特点?植物的生长离不开自身吸收营养、养分(重点)植物都能生育、繁殖下一代,比如植物的种子植物几乎都离不开阳光、空气、水植物需要适宜的温度,比如极热极寒温度下植物对环境变化做出反应,比如冬天树木、春天(一定把特点解释清楚,使学生更好的理解)
师:同学们总结特点得又多又好,同学们来看(画图)这椭圆部分是动物这一类生命体特点,这椭圆部分是植物的特点,那么请大家思考,老师画的这个两个椭圆重叠的部分可以表示什么呢?
3.是的,这部分表示植物和动物的共同特点。
4.刚才我们也知道植物动物就是生物,那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也就是生物的共同特点。
5.那我们就可以总结生物的特点(一起来说板书):生物都能够生长变化、会繁殖、会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几乎都需要阳光、水、空气、适宜的温度、营养......同学们这些就是就是我们判断物体是不是生物的重要依据。
6.同学们那请思考非生物有哪些特点呢?
7.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生物与非生物的特点,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我们刚才争论的问题,我们再来判断一下,同学们我们来看一下石笋都有哪些特点?“长高”他与我们生物特征上的生长是一样吗?石笋是靠水滴中的不断碳酸钙累积长高,并不能自身吸收营养。“长出小石笋”他与我们生物繁殖的特征一样吗?小石笋不是大石笋生出来的也不是种子种出来的。不需要阳光。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石笋不具备生物的特征,石笋不是生物。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利用维恩图图,对植物的特点和动物的特点进行整理。在比较和分析两者不同点与共同点的基础上,抽取出生物的共同特征并形成生物的基本概念。
三、判断它们是生物吗
(一)
1.过渡:看来同学们挺会判断生物和非生物,接下来我们做个练习试一试,
2.(出示青苔照片)请同学们认一认这个是什么?看一看他的特点,你们认为它是生物吗(展示特点)?
3.学生说完特点,
师:..具备生物特征因此,......
(二)地衣、松萝、水绵
1.过度:同学们我们加大以下难度。(出示地衣、松萝、水绵)请同学们看,这三种是大家比较陌生的物体名称分别是地衣、松萝、水绵,我们来观察图片,你们觉得他们是生物吗?
2.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对于一些不熟悉的物体,我们光靠观察就能判断出他是生物吗?要想做出正确的判断,我们还必须要用其他方法进一步去了解他们的特点。我们还可以通过那些方式了解他们?
生:查资料...方式有很多种。
3.是的,我们可以通过上网、查阅书籍等方式来了解他们做出正确的判断。老师也想到了,老师课前将查阅的资料整理在了报告单里。
4.请同学们阅读资料,在阅读过程中把判断他们是生物或者是非生物的关键词用笔画出来。
5.同学们都已经找到他们的特点了,快跟小组内的同学讨论交流一下看一看他们是不是生物,说明你的理由。
6.学生活动后交流完成展示。
【设计意图】:学生对生物的共同特征了解后,现学现用,通过查阅资料并一一对照判断陌生的物体是不是生物。可以巩固学生对生物共同特征的理解。四、思考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
1.过渡:生物生存环境的周围,也有着很多非生物,比如空气、水等。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本 47页图片中大自然的景色,找一找出图中的生物和非生物?
2.谁先来说说你找到哪些生物和非生物?我看到了其他同学跃跃欲试,拿出我们的学习单,那我们小组之间来找一找,找的越全越好,填在相应的位置里。(老鹰,一群羊,树,小草,小乌龟)(太阳、高山、水流、土壤、空气、石头、雪、白云)找 2名学生分别学生
3.过渡:同学们找了这么多生物与非生物。今天我们在做一个游戏“连连线”。我们世界生存着这么多生物与非生物,同学们看,老师这样给他们连了一条线(两个非生物),我来说明这样连线的理由是,因为老师觉得山羊要在这个环境中很好的生活,他便离不开阳光、空气...那么你们能不能按照我的模式,来来找一找生物与非生物的联系,你就像老师一样给他们也画一条线,并能说明理由。
4.出示活动要求:
①逐一思考每种生物与周围环境中其他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
②把你认为有关系的生物与非生物用线连起来。
③要认真思考、分析并能说明理由,实事求是地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完成活动单。
5.学生小组内活动并展示。(板贴)
6.谁来到黑板连一连?各个小组都跃跃欲试,那咱们每个小组来找一个生物的,谁先来?(彩色粉笔)你们看我们画了这么多密密麻麻的线,是不是说明生物与非生物之间有非常?密切的联系。确实,我们发现自然界中,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存在的复杂而密切的关系。
【设计意图】思考并认识到生物与非生物之间有着密切而复杂的关系,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的非生物。
五、总结
1.小结: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下课的时间,我们来思考一下,学了本节课有哪些收获?
2.生物的特点。会判断是不是生物。生物与非生物的关系......
六、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