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夯基 我达标
1.下列各组词语注音(加点字)或字形有错的一组是( )
A.滑溜溜(liū) 詹姆斯(zhān) 钉鞋掌(dìng)
B.掠夺(lüè) 一匹(pī) 滕蔓(wàn)
C.蔓菁(mán) 钉子(dīng) 蔓延(màn)
D.启迪(dí) 篱笆(lí ba) 奥利弗(fú)
解析:B.“一匹”的“匹”应读“pǐ”,“滕蔓”应为“藤蔓”,其中“蔓”应读“wàn”,不能误读为“màn”。21世纪教育网
答案:B
2.给下列诗句选择恰当的动词,正确的一组是( )
(1)我无法在它周围__________上铁丝,/我的篱笆桩没有这么结实
(2)房间里还有我的孩子和母亲,/这时我感到太阳__________上我肩膀
(3)有一次我看见两条蛇,/北方的种类,/疾速__________过丛林
(4)(蛇)在树下,/__________过藤蔓和枝干
A.穿 钉 爬 掠 B.钉 爬 穿 掠
C.钉 爬 掠 穿 D.穿 掠 爬 钉
解析:(1)句动作的对象是“铁丝”和“篱笆桩”,应选“钉”字;(2)句动作的对象是“太阳”与“肩膀”,应选“爬”字,拟人的手法更生动;(3)句动作的对象是“蛇”与“丛林”,应选“掠”字,突出蛇动作的敏捷,修饰语“疾速”可以帮助判断,若选“穿”字就突出不了“丛林”的特点;(4)句动作的对象是“蛇”与“藤蔓和枝干”,选“穿”字既突出其敏捷,也注意了难度,显示出“藤蔓和枝干”的特点。
答案:C
3.下列诗句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A.我无法在它周围钉上铁丝,/我的篱笆桩没有这么结实。[来源:21世纪教育网
B.知更鸟嚷着:下雨
C.它们的身子/像两根黑皮鞭,/举起来向前抽打
D.这时我感到太阳爬上我肩膀
解析:A.是一般陈述句,没有运用修辞手法,“铁丝”和“篱笆桩”是象征的表现手法。B.拟人,“嚷”和“下雨”,把知更鸟当作人来写;C.比喻、拟人;D.拟人,“爬”显得亲和、俏皮。
答案:A
4.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诞生》的作者是美国超现实主义诗人詹姆斯·迪基。他24岁开始写诗,37岁时才出版了第一部诗集《进入石头》。《踢踏舞者的选择》获全国图书奖。
B.“不要用多余的词,不要用不能揭示什么东西的形容词。”这是美国著名诗人艾兹拉·庞德在《〈意象派诗选〉序言》里提出的诗歌主张。
C.玛丽·奥利弗是美国当代中西部女诗人。她的《蛇》象征了邪恶、阴险和死亡。
D.美国中西部的诗人们大多乐天安命,热爱这里广阔的空间、宁静的生活和美好的自然风光,他们生来无都市诗人的复杂和世故,写出了许多感受大自然脉搏和恩赐的诗。
解析:C.玛丽·奥利弗的《蛇》颠覆了蛇的传统形象,“蛇”代表着昂扬而快活、自由而美好的生命状态。因为在现代主义诗人看来,传统中的许多东西都积淀着他们所反对的文化和规范,而那些文化和规范是扼杀人的生命力和自由的。
答案:C
5.下面对《外国诗二首(四)》的解说和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玛丽·奥利弗的《蛇》体现了意象派的创作风格,而詹姆斯·迪基的《诞生》则体现了超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21世纪教育网
B.《诞生》一诗的真正含意是——让动物回到大自然中,实现生命的价值。
C.《信天翁》和《豹》揭露了资本主义都市文明的弊端,而《诞生》和《蛇》则展现了一条挽救资本主义都市文明的道路。
D.编造故事这一行为在《诞生》中属于“头脑的产物”,是人类为自己套上的观念枷锁,它束缚了人的天性和自由。
解析:B.“马”和“小马”都是具有强烈象征性的意象,通过这些意象的描写表达出《诞生》的真正含意:人类只有摆脱“头脑的产物”之后才能获得新生。
答案:B
我综合 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8题。
有一次我看见两条蛇,/北方的种类,/疾速掠过丛林,/它们的身子/像两根黑皮鞭,/举起来向前抽打;在这完美的音乐会上,/它们高昂着头/用滑溜溜的肚皮/向前游动:/在树下,/穿过藤蔓和枝干,/翻过石头,/穿过花的田野。/它们在旅行,/像一次竞赛,/像一种舞蹈,/像一场爱情。/知更鸟嚷着:下雨21世纪教育网
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得语言质朴、清新而又有表现力。
B.“像两根黑皮鞭,/举起来向前抽打”这两行写两条蛇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它们的身体充满了活力。
C.“翻过石头,/穿过花的田野”这两行暗示人们应该像蛇那样不要留恋“花的田野”,要有勇气“穿过”。
D.这首诗充满了昂扬和欢乐的精神,既引人深思,又给人鼓舞。21世纪教育网
7.诗中哪些意象和描写被诗人赋予欢乐的含义?
8.你认为以“知更鸟嚷着:下雨”作为全诗的结句有什么作用呢?
6.解析:C项中“翻过石头,/穿过花的田野”这两行诗写出了蛇的自由和欢乐,它和周围美丽的环境融为一体了。C项答案与整个内容不相容,属于无中生有。
答案:C21世纪教育网
7.解析:意象是诗歌构成的重要组成,也是剖析诗歌本身思想内涵和感情基调的依据。
参考答案:“花的田野”“完美的音乐会”“高昂着头”“它们在旅行”“像一种舞蹈”等意象和描写中都包含着欢乐的情绪。“像一场爱情”的点睛之笔,写出了两条蛇那种既互相竞赛,又互相激励、互相爱怜的欢乐到极点的状态——生命力、自由、美与爱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而这正是现代文明下的人们所缺乏的。
8.解析:诗歌的意象往往内涵深厚,给人以无限的想象和思考空间。
参考答案:这里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知更鸟的欢叫是对蛇的羡慕与赞美,整个自然界都充满了和谐与美好。这是诗人面对现代社会发出的渴望,这样的结尾既总结了全诗的主旨,又给读者留下无限回味的空间。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9—12题。
我一无所求
(印度)泰戈尔
我一无所求,只站在林边树后。
倦意还逗留在黎明的眼上,露润在空气里。
湿草的懒味悬垂在地面的薄雾中。
在榕树下你用乳油般柔嫩的手挤着牛奶。
我沉静地站立着。21世纪教育网
我没有说出一个字。那是藏起的鸟儿在密叶中歌唱。
芒果树在村径上撒着繁花,蜜蜂一只一只地嗡嗡飞来。
池塘边湿婆天的庙门开了,朝拜者开始诵经。
你把罐儿放在膝上挤着牛奶。
我提着空桶站立着。21世纪教育网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我没有走近你。
天空和庙里的锣声一同醒起。
街尘在驱走的牛蹄下飞扬。
把汩汩发响的水瓶搂在腰上,女人们从河边走来。
你的钏镯叮当。乳沫溢出罐沿。
晨光渐逝而我没有走近你。
9.“我一无所求”的标题为编者所加,你认为加的合理吗?
10.“倦意还逗留在黎明的眼上,露润在空气里。/湿草的懒味悬垂在地面的薄雾中。”21世纪教育网
这几句诗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效果如何?
11.诗歌用优美的文笔写乡间的生活小景,诗中呈现着各种美丽而恬静的画面。请自选角度对这一画面作简要评述。
12.“我没有走近你”在诗歌中重复两次,请分析其“重复”的原因。
9.解析:要通读全诗,感受诗中所流露出的情感,再结合标题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用“我一无所求”作为标题很好。全诗表达了对纯真、和谐的乡间爱情的崇尚和追求,也是诗人对纯真、和谐的人生的崇尚和追求的诗化。“我一无所求”,不是什么都不“求”,而是更突出了追求的唯一、执著。如此看来,以“我一无所求”为题,更好凸现了诗人的创作倾向与诗作的主题。(也可提出不同意见,言之成理即可。)
10.解析:修辞手法的运用会增加诗的情感浓度,要仔细揣摩优美的词句所深蕴的内涵。
参考答案: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倦意”“黎明的眼”“湿草的懒味”等语汇,不仅真切呈现了黎明时的情景,且把无情的自然万物变得富有人情味,很好地折射出了“我”的内在情感。
11.解析:诗人所要表达的爱,正融化于这幅乡间美景之中,爱成为大自然的一部分。当诗人的感情移位于大自然的时候,周围的一切就莫不充溢着爱意。
参考答案:一幕生活小景,发生于乡间恬静的榕树下。从景观的动与静的角度看,这里有静的自然景观和动的人的景观。清晨,乡村的一切仍带着黎明时分的倦意,湿润的空气,薄雾中的嫩草,芒果树在村径上飘洒着繁花,蜜蜂在四周嗡嗡飞着。就在这样的情景中,“我”提着空桶,看着“我”的女人挤牛奶。这是一幅近乎静态的美丽的图画。远处,湿婆天的庙门开了,朝拜者开始诵经;汲水的女人从河边走来,水瓶里发出汩汩的声响。这是动态的景观。动态也罢,静态也罢,这里只有客观的描摹而没有主观的诉说。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交流是无需用言语的,一切自有一种和谐的空气流溢于四周。
12.解析:泰戈尔的诗歌着重刻画人与自然、人与人、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观。
参考答案:“我没有走近你”在诗中重复两次,更是凸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
二、语言运用
13.把下面四句话按恰当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并在括号中填入同一个连词,使之成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凡事过犹不及,____________________,( )变成明哲保身,( )变成圆滑世故,( )变成是非不分。
①超越了这个度 ②真理超越一步就是谬误 ③值得赞许的成熟就可能走向反面 ④成熟也是有度的
解析:本题考查的重点是成语的理解和使用及其语意连贯。先要正确理解四个成语的含义和使用特点,其次要分析后三个成语之间的层次关系以便填写恰当的连词。
参考答案:顺序:②④①③ 填空:“或”“或”“或”(填“或者”“或者”“或者”也对。)
我创新 我超越
14.我们都知道,《蛇》的作者是美国当代中西部女诗人玛丽·奥利弗。横跨12个州的中西部地区广袤、自足而又孤独,那里农场和牧场一望千里,牛马成群,到处都是生长茂盛的玉米和小麦,夏天经受着冰雹和暴雨,冬天大雪封门。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的文学往往被称为乡村文学。生于斯长于斯的作家和诗人们就在这种对于故土的自豪感和自卑感中沉潜于自己的内心,而写出许多具有自足意味和对抗都市文明意味的优秀诗篇。美国诗歌评论家斯特里克因此认为:“他们的一些作品使人想起中国唐代诗人诸如李白和杜甫等所写的诗。他们短暂地退居山中,饮酒,惜别,赞赏支撑着他们的友谊和艺术的精神。”你觉得斯特里克拿中国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的作品和美国中西部诗人创作的诗歌相比,天平的两端相等吗?你有信心来探究这个问题吗?
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