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 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装置的选取、操作步骤,检验、验满及收集。
② 初步懂得所选药品、装置的原因。
③ 提高和锻炼学生收集加工简单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气体制取的过程和方法;学会通过学生实验、讨论、阅读、实验方案等探究式学习,从“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解释收集到的信息---得出结论”整个参与过程中,充分让学生认识体会过程性的学习,使学生逐渐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 继续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激发和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②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求实、创新、严谨、合作的科学品质,集体协作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
1、药品选用、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设计选择、 操作步骤顺序
2、二氧化碳的检验、验满
3、氧化碳和氧气制取实验及相关性质比较
三、教学难点:探究实验室中制取CO2的装置,并制取CO2。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回忆一下,实验室制取氧气有几种方法?除氧气外,二氧化碳也是一种与人类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气体,那么在实验室里如何制取二氧化碳呢? 讲授新课: 探究1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选择 可供选择的原料: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碳酸钠(Na2CO3)、稀盐酸(HCl)、稀硫酸(H2SO4) 可供选择的仪器:小试管、药匙。 探究方法: 编号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分析1Na2CO3粉末和稀盐酸 2CaCO3粉末和稀盐酸 3石灰石和稀盐酸 4石灰石和稀硫酸
由以上分析可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1.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主要成分是CaCO3)与稀盐酸 2.反应原理:CaCO3+2HCl = CaCl2+H2CO3 H2CO3 = H2O+CO2↑ 总反应为:CaCO3+2HCl = CaCl2+H2O+CO2↑ 探究2 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发生装置的选择 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①固液不加热型适用于:反应物为固态和液态,反应不需加热等条件制取气体。 ②固固加热型适用于:反应物为固态,反应需加热,制取气体。 2.收集装置的选择 气体的溶解性、气体的密度 a.排水法: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的气体,且不与水反应。 b.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c.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氧气(O2)和二氧化碳(CO2)的比较 O2 以过氧化氢为例CO2反应物状态固体和液体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不加热不加热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大于空气水溶性 不易溶于水能溶于水
根据以上提供的信息,你认为实验室制取CO2时,应该选择怎样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1.发生装置: 长颈漏斗 锥形瓶 双孔橡皮塞 导气管 2.收集装置:集气瓶 玻璃片 观察与思考: (1)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为什么要伸入液面以下? 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排出。 (2)集气瓶内的导管为什么要伸入到接近集气瓶底部? 排尽集气瓶内的空气,以收集到更纯的二氧化碳。 (3)怎样检验所得气体是二氧化碳? 将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若石灰水变浑浊,则气体为CO2。 (4)怎样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已满?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CO2已满 归纳与小结: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步骤 1.按要求连接好仪器。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向长颈漏斗中加水,使长颈漏斗的下端浸入液面以下, 用止水夹夹住导气管,继续向长颈漏斗加水,发现长颈漏斗中的液面不下降,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3.加药品:先加固体,后加液体 4.收集气体:导气管插入到集气瓶的底部 5.验满:将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 板书设计: 一、药品及反应原理 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 原理:CaCO3+2HCl == CaCl2+H2O+CO2↑ 二、装置的确定 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 收集装置由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确定 随堂训练: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是( ) 2.确定某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时不需考虑的是( ) A.反应所需的药品和条件 B.实验装置 C.气体的验证 D.气体的用途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分为如下五步: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按要求装备好仪器 (3)向长颈漏斗中加入稀盐酸 (4)向锥形瓶中加入石灰石 (5)收集气体 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