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语文版必修5夯基达标练习(13论修身)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语文版必修5夯基达标练习(13论修身)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12-23 14:2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我夯基 我达标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毋意(wù) 不逾矩(jù) 子路愠(yùn) 原壤夷俟(sì)
B.不疚(jiù)叩 其胫(jìng) 长戚戚(qī) 文质彬彬(bīng)
C.俨然(yǎn) 不可杇(wū) 不孙弟(sūn) 忠恕而已(sù)
D.夷狄(dí) 莫能兴(xīng) 不孙弟(dì) 小车无(yuè)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语言基础知识中的语音题,其中选择的主要是口语中易读错的字音。A项“毋”应读“wú”,“矩”应读“jǔ”;C项“孙”应读“xùn”;D项“弟”应读“tì”。
答案:B[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释义无误的一项是( )
A.朝闻道(了解了道) 从者病,莫能兴(起来)21世纪教育网
B.长而无述(可以称道的) 小人求诸人(众,多)
C.文胜质则史(虚浮) 于予与何诛(诛杀)
D.君子固穷(本来) 君子泰而不骄(平和,安适)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语境中实词意义的理解。B项中的“诸”相当于“之于”,C项中的“诛”意思为“责备”,D项中的“固”意思为“坚守”。
答案:A
3.下列加点虚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之 B.以
C.而 D.于21世纪教育网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虚词的用法。A项前者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后者为结构助词“的”;C项前者为转折连词“却”,后者为并列关系;D项前者为“给”,后者为“对于”。B项两句中的意思都为“用”。
答案:B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A.匿怨而友其人 B.左丘明耻之 C.内省不疚 D.幼而不孙弟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词类现象。A项中的“友”活用为动词,意为友爱;B项中的“耻”,意动用法,“以……为耻”的意思;C项中的“内”名词作状语,“在内”。D项中的“弟”通“悌”。
答案:D
5.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不患人之不己之,患其不能也 B.何谓也
C.何以报德 D.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特殊句式。A、B、C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D项是判断句。
答案:D
6.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
译文:不忧愁,不恐惧,这样就可以叫做君子了吗?
B.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译文:参啊,我讲的道是由一个基本的思想贯彻始终的。21世纪教育网
C.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译文: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的呢?
D.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译文:远看他的样子庄严可怕,接近他又温和可亲,听他说话语言严厉不苟。
解析:C项中的“言”意思是“字”,应译为:“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
答案:C
我综合 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分别完成7—8题。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十有五:意思是十岁或者五岁。21世纪教育网
B.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逾:越出。
C.三十而立 立:树立信心。
D.五十而知天命 天命:自然界的命运。
8.对这段文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这段文字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
B.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
C.他看到了人的学习和道德修养过程中的各个阶段是各自独立的,每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只要做好这一阶段该做的事即可。
D.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这种融合完全可以通过外在的客观因素影响去完成。
7.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语段阅读中词语意思的理解。A项“十有五”意思为“十五岁”,C项“立”意思为“自立”,D项“天命”意思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答案:B
8.解析:考查对句子的理解。B项应是“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C项应是“人的学习和道德修养过程中的各个阶段是相互关联的”;D项应是“这种融合不能完全通过外在的客观因素影响去完成”。
答案:A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分别完成9—10题。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9.下列句子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1世纪教育网
A.于予与何诛!
意思是:对于宰予这个人,即使杀了能有什么用呢?
B.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
意思是:起初我对于人,是听了他说的话便相信了他的行为。
C.于予与改是。
意思是:在宰予这里我改变了观察人的方法。
D.粪土之墙不可杇也。21世纪教育网
意思是:粪土垒的墙壁无法粉刷。
10.对这段文字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这段文字里,孔子用“朽木”和“粪土之墙”作比,是为了要说宰予这个人心灵太肮脏。
B.孔子对人的观察,一直采取不但要听他讲的话还要观察他行为的方法。
C.看到宰予白天睡觉,孔子恨不得杀了他。
D.在这段文字里,孔子提出了观察人的正确的方法,即“听其言而观其行”。21世纪教育网
9.解析:本题考查翻译和理解。A项的主要实词“诛”的理解错误,正确的意思是“责备”,所以A项对句子的解释错误。
答案:A
10.解析:A项用“朽木”“粪土之墙”作比,是说宰予这个人已经无可救药了;B项是说孔子对人观察前后采取了不同的方法,所以应先是“听其言而信其行”,后是“听其言而观其行”;C项是说孔子看到宰予白天睡觉非常气恼。
答案:D
二、语言运用
11.《论修身》中,孔子说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写的是自然界的现象,同时又阐述了一定的哲理。请你根据孔子所说的这句话,仿写一个句子。要求:①句式相同;②要能阐述一定的道理。
解析:本题训练语言运用的能力,要求从学过的经典著作中吸收精辟的语句,并能学会运用。仿写中要能分析已知句的特点:从自然现象中折射一定的哲理。
答案:略
我创新 我超越
12.孔子生活在社会大动荡的时代,他一生孜孜不倦地探索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力求实现自己的政治思想。但是,尽管孔子有过不少政绩,如任中都宰时当地社会秩序大为改善,在夹谷之会上为鲁国争得了重大的外交胜利,但从政时间较短,对实际政治影响不大。孔子所主张的仁政、礼治、为政以德等思想,终不为各诸侯国君主所用。他终于在悲叹“吾道穷矣”的凄凉境遇中老病而死。但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思想体系却在后世得到了发扬光大,被后来的统治阶级奉为治国之经典,我们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相同的思想主张在不同的时代却遭到了不同的对待?
答案:略